佛弟子文庫

不重視恭敬三寶,會構成滅法的因緣

良因法師  2018/11/2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不重視恭敬三寶,會構成滅法的因緣

接著看第二段的申誡:

既知多過,彌須大慎。

至堂殿塔廟,如履冰臨深,睹形像經教,必懾然加敬。

既然知道前面這些輕慢的行為,有很多過失,不僅損自己的福報,而且這種輕慢三寶的種子種下去,未來將生生世世遇不到三寶,也會因為我們使世人失去信心,而影響佛法的住持,因此過失及多。

既然如此,就要特別謹慎,所以到堂殿塔廟中時,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戰戰兢兢,因為這是大福田,也可能是個棘藜園,就看我們怎麼用心了。看到佛形像或是經典法寶的時候,必須懾然加敬,懾是威伏、害怕恐懼的態度,因為恭敬之極而生敬畏之心,要有這樣的態度。

此道俗通知奉法,賢聖達其信心。

我們如果能夠這麼做的話,就利他來說,能影響讓一切道俗都知道去敬奉佛法。

現在很多的世俗人不恭敬三寶,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佛教徒本身就不恭敬三寶。來到佛堂就像逛大觀園一樣,隨意聊天、嗑瓜子,行種種非法之行。即使是在世俗的高級聚會,或正式場合中,這些都是不允許的,何況是莊重的三寶之地。所以當世俗人看到佛教徒在三寶地都隨隨便便、毫無尊重三寶之心,他們如何生起對三寶恭敬之心呢?因此必然認為佛教就只是迷信而已。

所以若佛教徒本身就不重視恭敬三寶,會構成滅法的因緣。在《四分律》中有長者問佛陀,怎樣能令佛法久住?怎樣會使佛法很快衰亡?佛陀說如果比丘不敬重佛法僧和戒定慧,佛法就會滅了。比丘是這樣,居士也是一樣,如果本身不恭敬三寶的話,也會影響到別人對三寶的信心。相反的,如果我們對三寶能夠發自內在的恭敬,觀功念恩,表現出恭敬的儀表,自然能感化周圍的人。

因此就自利來說,「賢聖達其信心」,賢聖指的是佛菩薩,佛是聖,菩薩是賢。因為這樣的恭敬心,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就能感召三寶的加持,由此可以生起我們修行人的信心。關於這一點,《高僧傳》中有很多記載,我們應當多學習古德們恭敬三寶的態度。

且如對王臣令長,事亦可會,凡情難任,聖法宜遵。

就像世間人面對國王、國家元首、或是大臣、省長、縣長這一類的領導時,都會非常恭敬,用這個道理來面對三寶,我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如果不知道如何恭敬三寶,就想像如果現在面對的是長者、領導時,你會怎麼做?或者你不會做什麼?大致就可以知道此時該如何做了。

所以「凡情難任,聖法宜遵」,凡情,就是世俗人面對三寶時,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反正都是木雕、紙畫的佛像,都不是真的,我心中有佛就好了,這都是世俗卑劣之凡情。任就是信,不要隨著世俗的想法去做。「聖法宜遵」,我們要遵守佛陀在律上的教誡,或是古德的開示,以此作為行為之標準。

以上是通斥,說的是總原則。

《南山律在家備覽-別行篇》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良因法師文章列表

聖人的血淚

印光大師教我們,佛法從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

不孝父母不敬三寶的苦報

地藏菩薩首先說到南閻浮提典型的罪報情形,不同於其他...

宣化上人:譭謗三寶罪不輕

怎麼叫譭謗三寶呢?我們信佛的人,切記不要犯這種的罪...

大安法師:至誠到了極點之人,就可以感物

如果真的有至誠心的話,那各種不可思議的神妙都會出來...

住持三寶與理體三寶

住持三寶是基礎,理體三寶是目標。 住持三寶: 這是外...

古代高僧的尊師重道

尊師重道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佛陀在許多經典中都論...

放經書的書房挨著衛生間,這樣是不是不恭敬

問: 家裡有佛像也有經書,但家裡的書房直接挨著衛生間...

現三寶形象的,都不應該隨便使喚,否則損自己的福報

若看到沙彌,即使是孩童年齡的小沙彌,也一樣要禮敬,...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

【大藏經】【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為何世人多把關公作為財神來供奉

問: 請問法師,關公是護法,為何世人多把他作為財神來...

以真空妙有來調伏內心,這才是真正的阿練若

在唯識的教法當中,把勝義的道理分成四種: 第一個,世...

勸過年吃素說

大凡普通人家過年逢節,總要辦些大魚大肉吃。因為我國...

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

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 這個就很重要了!我們想要...

聖嚴法師:愛情為什麼會變的這樣恐怖?

問: 有的人和情人分手,會帶著刀子去談判,想要殺人...

常當如子憶母,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淨土法門,乃如來一代時教中之特別法門。三根普被,利...

【推薦】每個學佛人都要學會算這三筆帳

普通人的心態就是人對我好,我則生感激報恩之心;人對...

八宗共祖的龍樹菩薩

一、被佛陀點名出生 龍樹(梵文:Nāgārjuna),可譯...

聖嚴法師《義工的報酬》

我有一些弟子是大學教授和學生,他們每次到山上做義工...

釋迦佛與三千佛緣

釋迦牟尼佛一日於眾會中開示大眾:我於往昔無數劫時,...

毒草之譬喻

過去一個國家,有樹木參天的大叢林,住了一位特別的樹...

「認錯」是處世最珍貴的寶物

我現在講個笑話給諸位聽,其實這是真事實,也是教你們...

這六個符號,承載了一切諸佛的功德

佛號雖然很好念,但是很多人卻不肯念,不僅是今生有罪...

要生起厭離心,須作七種不淨觀

對於往生淨土的行人來說,他很關心一個問題,就是在家...

為什麼讀《地藏經》之前,要先讀覺林菩薩偈

為什麼讀《地藏經》之前,要先讀覺林菩薩偈頌?一切境...

五停心觀對治五種煩惱

五停心觀指不淨觀、慈悲觀、緣起觀、念佛觀、數息觀等...

【佛教詞典】欲法開緣

亦名:與欲開緣 子題:開欲、與欲是開唯除結界是制 隨...

【佛教詞典】三世覺母

(菩薩)文殊菩薩之異名。由出生智慧之意。故云覺母。...

【視頻】妙境法師《發大悲心和沒有發大悲心,完全不同》

妙境法師《發大悲心和沒有發大悲心,完全不同》

【視頻】界詮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界詮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