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宣化上人:譭謗三寶罪不輕

宣化上人  2011/02/1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怎麼叫譭謗三寶呢?我們信佛的人,切記不要犯這種的罪過——就是專門說三寶的過錯,說佛教不好,說佛法不好,說僧人不好。菩薩戒有一條戒說:「不說四眾過戒。」四眾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受過菩薩戒的人,對於比丘有什麼罪過,不要講;比丘尼作什麼錯事,也不要講;優婆塞有什麼過錯,也不要講;優婆夷有什麼過錯,也不要講,這叫不說四眾過。你不說可是不說,就是有其他人說四眾過,也不要去插嘴,也不要去跟著講,就像是沒聽見似的。為什麼?你如果又去跟著說,也就犯了譭謗三寶的罪,也就犯了說四眾過的罪,所以最好是把嘴閉上,緘口不言。

再者,我們凡夫的見解,有的時候會錯誤的,聖人的境界,不是我們凡夫所能知道的。所謂初地的菩薩,就不知二地菩薩的境界;十地菩薩,就不知道等覺菩薩的境界;初果阿羅漢,也就不知道二果阿羅漢的境界。在還沒有得到真正智慧的時候,不要生出一種譭謗三寶的心,不要說四眾過。他明明就是有過,也不要講他,為什麼?你知道他有過,你自己往好的做,這就對了。不要好像照像機,盡給人家照像,自己是個什麼樣子,也沒有照一照。

講到這兒,我想到中國梁武帝時,有一位志公禪師,他天天要吃兩隻鴿子。廚子想這鴿子一定很好吃,他就偷了一隻鴿子的翅膀吃。志公禪師吃完了這兩隻鴿子,就說:「你為什麼偷我的鴿子吃?」他說:「沒有啊!」「沒有?你看一看!」志公禪師把口一張,從口裡吐出兩隻鴿子,一隻就飛了,另外一隻沒有翅膀。「如果你沒有吃,這只翅膀怎麼會沒有呢?」一樣吃鴿子,志公禪師可以把切碎煮熟的鴿子吃到肚子裡頭,又可以變成活的吐出來;而這個廚子就沒有這種本事,吃了就是吃了。志公禪師這種境界就是吃而未吃。

又有濟公禪師,那時候他在杭州西湖靈隱寺。這和尚怎麼樣呢?一天到晚吃狗肉,喝燒酒。每天都喝得醉得不得了,人一看就知是個醉和尚。實際上他醉了,可是他卻到處去教化眾生。有一次造佛像,這佛像要鋪金,他告訴方丈和尚:「這佛像我來鋪,你不要叫其他人去鋪金。」方丈和尚說好。可是等著他也不鋪,後來當家和尚就說:「你要鋪這佛像的金,這麼久了,你也不鋪。」他說:「好,我就來鋪。」這天晚間他又喝醉了酒,等到他看人都睡覺了,就跑到那佛像前,從口裡就吐金,往佛像鋪。

正在吐著,佛像各部份都鋪得差不多,只有頭頂上還有個地方沒有鋪時,當家和尚聽見他在裡邊,口裡往佛像吐痰的聲音,就進來了,說:「你怎麼這個樣子,你口裡黏痰怎麼往佛像吐呢?」他就說:「我不吐了。」就走了。走了,第二天一看,佛像的金都鋪好了,就剩頭上還有一點沒有鋪好,所以又找另外鋪金的匠人來鋪,但是所鋪的金,就沒有他吐的金子那麼好,所以羅漢的境界不可思議的。

所以我們信佛的人,對四眾的過,不要講。你要是講到普通人,還沒有什麼關係。講到證果的聖人,那就會有罪過了;有罪過會怎麼樣呢?這是會墮地獄的。

為什麼有人要譭謗三寶呢?因為他沒有信心。什麼原因他沒有信心呢?這種情形,有的時候是他和同一班惡的朋友,就是不明白佛法的惡人;這不明白佛法的惡人,就會譭謗三寶——那麼這個人因為和惡人做朋友,隨著也養成這種習氣,就破壞三寶,譭謗三寶。

又如果這個人諂曲、愚癡,也會譭謗三寶的。什麼叫諂曲呢?諂曲是一種流虛,現在一般叫「拍馬屁」,就是想要得到你的歡喜,就盡對你說好話,這叫「諂曲」。他的心不直,是彎曲的。為什麼這個人要諂曲呢?因為他雖然愚癡,卻以為他是聰明的,懷著一種聰明慢。聰明慢就是增上慢,也就是像《法華經》裡的五千退席。增上慢的人懷著一種聰明慢,是有點聰明,但是看不起人,看誰都不如他自己。因為他懷著一種聰明的我慢,所以就譭謗正法,不相信正法,把眾生的法眼都給挑去了。

什麼叫挑去呢?眾生本來是有擇法眼的,但他用刀把眼睛挖出,令他們沒有擇法眼了。因為他令眾生沒有擇法眼,這個人將來他是應該肢體廢缺,或者沒有手,或者沒有腳(沒有腳就是癱子、瘸子,不會走路),結舌不言,雖然有舌頭,但是不會說話,是啞巴。為什麼他是啞巴呢?這一點要注意!啞巴的人都是譭謗三寶來的。譭謗三寶的人墮落地獄,在地獄裡,經過二億年那麼長的時間受罪,然後才去投生,投生去做什麼呢?做馬、牛、羊、雞、犬等畜生,做二億年那麼長的時間,然後再做人。做人時,他就六根不全,或者沒有眼睛,是盲人;或者沒有耳朵,是聾子,聽不見聲音;或者啞巴,有舌頭不會講話,這也等於沒有舌頭一樣。

所以我們不要打妄語,不要講人的是非。不管別人對我們怎麼樣,都不要講人家的對或不對;你講人的是非,將來就入拔舌地獄。在這個地獄,罪人的舌頭被拔出來,受那種好像用犁耙在舌頭上耕地的痛苦。

總而言之,六根不具足,相貌也丑陋,這都是在過去生中譭謗三寶,所以受這種苦,而且是苦毒無量,死了還要墮無間地獄,這是譭謗三寶的果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推薦】六個方法可以懺除過去和現在所造的罪業

無始以來我們造了無數的業,逐一受報,什麼時候才能成...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

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幹己者,口...

殺生有十項罪狀

一、心裡巨毒,世代不絕。 二、眾生都會厭憎他,眼不...

一言一行皆成因種:呻號比丘的口業果報

有一個大富長者,家財萬貫,金銀財寶取用不盡,尤其妻...

宣化上人:對三寶不要有貢高我慢

在佛教裡,在家人對出家人要恭敬,不可目空一切,瞧不...

持誦楞嚴咒能滅一切罪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淨;未得戒者,令其得戒;...

淨化我們的語言,減少口舌是非

俗話說:禍從口出。說話不得體,常常會傷人又傷己,引...

持戒的金剛種子,不會因為造了罪業而破壞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尼叫蓮華色比丘尼,這個比...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大藏經】【註音版】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輪金剛陀羅尼...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宣化上人:一言一行都要謹慎小心

佛教徒也要注意因果,凡事要小心謹慎,不能隨便譭謗人...

舉動行為管自己,行住坐臥不離家

各位善知識:我們信佛的人吶,首先要循規蹈矩。本來佛...

宣化上人:地藏菩薩的功德利益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

地藏王菩薩為什麼會悲哀

(一)所悲哀的就是六道眾生造業不改,所有的天道、人...

修唯識止觀的三個重點

生命的相貌雖然是森羅萬象,但是從唯識學的角度,把它...

聖嚴法師《如何發大願》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滿懷理想壯志,期待自己的人生要...

殺業之結,唯食肉最為酷烈

原文: 曠觀古今,治時少而亂時多,縱令大治,亦不過百...

陞遷如何避免被嫉妒

被上司賞識、陞遷,本來是件好事,卻惹得同事眼紅、流...

魔境其實是不能幹擾你的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

忘了關門

有一天動物園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裡跑出來了,於是...

對治煩惱有兩種選擇

我們要對治煩惱時,你有兩種選擇: 第一個時時勤拂拭,...

因為知道會死所以要珍惜每一天

人的生命在呼吸間,但我們不能只是知道會死,我們要好...

世之好高務勝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

【原文】 須知淨土法門,以信願念佛求生西方為宗旨。世...

法華譬珠喻

佛陀於《妙法蓮華經》舉髻珠為喻,為大眾開示佛法,有...

愚人食鹽

從前有一個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了很遠親戚的家裡去。主...

造作的善惡業必由自己承擔

如果一個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麼樣的妄想,就會產生什...

【佛教詞典】誹謗正法

(術語)正法為佛法。誹謗佛法也。其罪最重,永不可成...

【佛教詞典】青目

梵名 Pivgalanetra。音譯賓伽羅、賓頭羅伽。四世紀頃之...

【視頻】慈航明燈--慈學長老尼的修行人生

慈航明燈--慈學長老尼的修行人生

【視頻】《佛說出家功德經、佛說五大施經、佛說布施經》男聲讀誦

《佛說出家功德經、佛說五大施經、佛說布施經》男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