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唐慈恩法師《出家箴》

2018/03/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大唐慈恩法師《出家箴》

捨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離。

三師七證定初機,剃髮染衣髮弘誓。

去貪嗔,除鄙吝,十二時中常謹慎。

煉磨真性若虛空,自然戰退魔軍陣。

勤學習,尋師匠,說與同人堪倚仗。

莫教心地亂如麻,百歲光陰等閑喪。

踵前賢,學先聖,盡假聞思修得證。

行住坐臥要精專,念念無差始相應。

佛真經,十二部, 縱橫指示菩提路。

不習不聽不依行,問君何日心開悟。

速須究,似頭然,莫待明年與後年。

一息不來即後世,誰人保得此身堅。

不蠶衣,不田食,織女耕夫汗血力。

為成道業施將來,道業未成爭消得?

哀哀父,哀哀母,咽苦吐甘大辛苦。

就濕回幹養育成,要襲門風繼先祖。

一旦辭親求剃落,八十九十無依托。

若不超凡越聖流,向此因循全大錯。

福田衣,降龍缽,受用一生求解脫。

若因小利繫心懷,彼岸涅槃怎得達?

善男子,汝須知,遭逢難得似今時。

既遇出家披縷褐,猶如浮木值盲龜。

大丈夫,須猛利,緊束身心莫容易。

倘能行願力相扶,決定龍華親授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化緣並非募捐那麼簡單

化緣一詞,本極莊嚴,比如釋迦世尊,是為一大事因緣而...

出家人要好好辦道,不要往錢多的地方跑

現在,我們講二祖寺這個道場。《楞嚴經》第九卷講:曠...

入寺方知三寶恩

作為三寶弟子,學佛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寶,但從形式上...

在生活中修要能夠「輕現世重後世」

在生活之中修,就是指生活要有重心。重心是什麼?解脫...

出家是為了什麼

問: 我很想出家,又想留在家,應何去何從? 證嚴法師...

破舟救溺理無由,抵死須撐到岸頭

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對於淨土的情懷他是這麼...

耆域的感嘆

西晉末年曾有一位名叫耆域的天竺(印度)高僧來到中國...

對身穿袈裟的出家人起恶心,等於向諸佛起恶心

過去,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時,提婆達多懷有恶心,欲...

【大藏經】【註音版】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

楞嚴經卷第一 楞嚴經卷第二 楞嚴經卷第三 楞嚴經卷第...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蓮池大師:人生的愛好

【人處世各有所好,亦各隨所好以度日而終老,但清濁不...

如何將中道之理運用於實際修行中

十番顯見的道理,就是在說明我們一個菩薩在行菩薩道的...

感恩,何必只限於節日

11月24日,是美國的感恩節。在所有的西方節日中,我最...

從三個方面談佛教徒的環保觀念

佛教不僅主張對人要慈悲,對生命要尊重,對自然要愛護...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一個月色朦朧的深夜,在一個靠海的山洞裡,一個老和尚...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臨終越難離開

【修已於輪迴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晝夜唯求解脫心,...

稍得世間智一點皮毛,便以為大徹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間智,有出世間智。世智又二:一...

四句話揭示人生精闢而深刻的哲理

這四句話,揭示的人生哲理精闢而深刻,令人掩卷深思。...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畫傳

一、幼而穎異,發出世志 徹悟大師(公元1741-1810年)...

身體尚且無常,何必勞心外物

法因,字刳心,俗姓顧,明州(今浙江慈溪)人,學法於...

出家並不只是簡單的到寺廟當和尚

出家,是指離開親人、家庭、事業這樣的世俗世界,到寺...

傳子以金不如傳子以德

楊震是東漢名臣,以品德高尚被時人譽為關西孔子。漢末...

要出生死,必以此為第一義

道學人,往參老人於曹溪,特為發明金剛般若宗旨。 以吾...

修行一定要明佛理

有些人學佛是很盲目的,太重視外在的形式了,不知佛法...

魔境生起時應如何保持正念

佛陀訶責十種魔境的過失。 魔境產生的因由 阿難!如是...

業是怎麼來的?造完後又跑哪裡去

我們講因果同時,借緣顯現。從因果轉變的角度,佛教是...

【佛教詞典】汾陽五門句

為比喻五種佛道修行階段之五句,乃宋代臨濟宗汾陽善昭...

【佛教詞典】旃陀羅

梵語 candāla 之音譯。又作旃荼羅、栴荼羅。意譯為嚴...

【視頻】佛教動畫:佛說十善業道經

佛教動畫:佛說十善業道經

【視頻】慧律法師《生死力量與黑白中陰身》

慧律法師《生死力量與黑白中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