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要出生死,必以此為第一義

憨山大師  2018/02/22  大字體  護眼色

要出生死,必以此為第一義

道學人,往參老人於曹溪,特為發明金剛般若宗旨。

以吾人修行,不仗般若根本智,生死難出。然此般若,非向外別求,即是吾人自心之本體,本自具足。故今修行,但求自心,更不別尋枝葉。

佛祖教人,只是返求自心,故云「識心達本源,故號為沙門」,又云「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以我自心,元是般若光明,本來無物,但因一念之迷,故日用而不知。但知有此幻妄之假我,即不知有本來常住法身。

即今要悟本來法身,即就日用現前,六根門頭起心動念執著我處,當下照破。本來無我,無我則無人,無人則了無眾生。眾生既空,則生死根絕。生死既脫,則無壽命。是則四相既除,一心無寄,豈非無住之妙行乎?

若不能當下了悟,只將六祖「本來無物」一語,置在目前。但見一切境緣,對待生心之時,便是我執。就此執處一照,照破,則當下情忘。對待心絕,即是無我,無我則無人。人我既空,則日用身心,了無罣礙。

以日用逆順境界,皆是生死路徑。若境界看破,了無罣礙,則生死根株,亦從此倒斷矣。如是,豈非善修般若無住之妙行乎?

禪人有志,要出生死,必以此為第一義。此外別求,即落外道邪徑矣。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憨山大師文章列表

莫教錯過眼前事,無限春光不再來

初做功夫,於行住坐臥四威儀內,遇境生疑、逢緣理會處...

宣化上人:一念無明即墮輪迴

世上的人,都在醉生夢死中過生活,沒有清醒的時候,不...

極樂世界可以活著去嗎

一般來說普通大眾對佛門中的求生西方、或求往生,就以...

一念決定往生的信願,才能感佛接引

當鬚髮決定心,臨終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說碌碌庸人之身...

為什麼凡夫總是苦海常現

問: 為什麼凡夫總是苦海常現? 證嚴法師答: 凡夫從...

歇即是菩提

用功很簡單,高旻寺是一個禪宗道場,禪宗道場是講用功...

修行人不能怕突破自己的極限

參話頭的方法很簡單,以我們現在提倡的這個方法來說,...

如何讓心養成專注的習慣

問: 在企業工作結果是導向的,需要高效率,而且很多...

虛雲老和尚參禪偈十二首

一、參禪不是玄,體會究根源,心外原無法,那雲天外天...

省庵大師:四念處頌

四念處頌(並敘) 佛垂涅槃,囑諸比丘,依四念處住,如...

人類不平等的根源在哪裡

學佛,第一個叫破除我執,要懂得這個身體不是實有的,...

四種果蔬改善女性貧血

女性比較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女性每個月生理...

三界萬法種種境緣,實無心識外之別物

三界惟心,萬法惟識二語,人能言之,觸境逢緣,仍被境...

不論你修行哪個法門,這四個心都至關重要

人的心很多。過去的人把人心定不下來,叫做五心不定,...

8個優秀人才必備的品質

歲末年初,許多人懷著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

想出離六道生死,先要把這三法修好

我們要想出離六道生死,得成佛道,首先要把三皈法、五...

大乘八宗

佛教從漢代傳入中國以後,到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翻...

老婦人的毒誓

在佛陀時代,有一天,有一個商人在路上不小心給牛撞死...

以上十事,都是做人失敗的原因

朋友好心對我們說:你做人非常失敗,我們聽了不必生氣...

念佛攝心方便法

都攝六根 一句彌陀念誦聽 專注力 淨念相繼 十句成片三...

把迷夢叫醒,向自心中喚

有兩句俗話:什麼人說什麼話,三句話不離本行。因為晚...

能知天下本來無事,便是萬事如意

由於現代資訊傳播迅速,帶給人們焦慮的夢魘也相當多,...

【佛教詞典】根緣

(術語)人之根性與境遇之緣務。玄義分記三曰:根緣不...

【佛教詞典】知而故問

【知而故問】 p0819   瑜伽九十一卷一頁云:有二因緣...

【視頻】《普門品偈》黃慧音

《普門品偈》黃慧音

【視頻】大安法師《淨土總要》

大安法師《淨土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