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做人的四個基本條件

2012/02/23  大字體  護眼色

「應笑而不笑,應喜而不喜,應慈而不慈,聞惡而不改,聞善而不樂。」

《增一阿含經》

在十法界中,人居於上升下忱的樞紐地位,而且由於人具有精進、憶念、梵行三種特性勝過諸天,所以歷劫以來,諸佛都在人道中證悟成佛。太虛大師曾說:「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學佛並不是渺不可及的事,將人做好,離佛也就不遠了。怎樣才算是將人做好呢?在《增一阿含經》中,佛陀說有五種非人:應笑而不笑,應喜而不喜,應慈而不慈,聞惡而不改,聞善而不染。因此,反過來說,做人應該具備下列四種基本條件:

一、隨喜結緣

人不能離開社會獨立生存,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靠著「緣」 來維持,因此,人必須懂得結緣。結緣的方法很多,我們可以用財物結緣,用言語結緣,用力量結緣,用智慧結緣……,其中最重要的莫過以表情結緣,還要有一顆隨喜的心。有一種人在大家歡喜同樂的時候,總是在一旁冷眼觀看,不喜不笑,這種人連些微快樂都吝於佈施,那裡還算是人呢?身為團體中的一份子,不但應該隨眾隨喜,還必須廣結善緣,與大家攜手共創一個和樂的社會。

二、慈悲應世

孟子說:人皆有惻隱之心。又說:當路人看到孩童掉落井中,第一件事就想到如何去救他,而不是考慮他是不是我的孩子。這種惻隱之心就是慈悲的表現。因此,當別人需要幫忙的時候,如果不能發起一點同情心給予對方一臂之力,就不像一個人。做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不但應該幫助同類,更要體會物我之間休戚與共的關係,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才不愧為萬物之靈。

三、聞過能改

人之異於禽獸者,在於人類知道反省澳過,懂得求取進步。古德有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我們還沒有到達佛陀那樣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境地,必定會有缺點過失,所以當我們聽到別人的指正時,應該歡喜接受,但是有一種人不但不知道回頭轉身,甚至推諉塞責,遷怒別人,這種人不求進步,不算是個人。浪子回頭,萬金不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惟有聞過則喜,改往修來的人,才算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四、與人為善

人類的文明之所以能一日千里,是靠著無數人的心血智慧共同成就。然而現在社會上有一種人不知道集體創造的美妙,聽到別人做好事,不但不給予助力,反而譏諷譭謗,想盡辦法把對方打倒,這種人對於人類社會不但沒有貢獻,反而有害,那裡還像個人呢?是人,就必須隨喜讚歎,與人為善,為造福世界而彼此合作,團結一致。人道若有虧,一味妄求佛道,無異緣木求魚,我們應該時時檢討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是否能遠離「非人」 之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有聚有散才能成長》

俗話說:「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見愛情、友情、親情雖...

染布的譬喻

佛世時,曾以一則染布的故事作譬喻──有一天,佛陀和...

修行人要把握當下這一念

我們當下這一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修行人要把握這一念...

虛心接受別人的責罵

俗話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意思是說,善良...

人怎樣才能夠清除自己的慾望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為地處偏僻,香火一直不旺。...

聖嚴法師《對自己有交代》

問:許多上班族因每天上班下班,不斷重複,一生好像就...

唯在真心實行,為出生死之要

佛祖教人,唯在真心實行,為出生死之要。心真則凡所動...

有五根,何等為五

一時,佛住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我們今天為什麼還流轉三界呢

在本經當中講一個例子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佛陀說:在城...

不是境不順,是內心矛盾

江西雲居山真如寺,禪堂有明神宗皇帝御書的匾額楹聯:...

佛教沒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認他們自己所信的宗教教義...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來求法不施予

《集頌》:1、他來求法懷嫌恨,恚惱嫉妒不施法。或作變...

改過修行,終得往生

比丘尼了定,俗姓崔,安徽人。幼時跟著做官的父親在江...

為母親打掃心房

母親因為愛懷舊,晚年生活並不快樂。她常常念及年輕時...

大慧宗杲禪師《禮觀音文》

一、香讚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

大悲水的加持與服用方法

(一) 大悲水的加持方法 加持大悲水,當發至誠懇切心,...

一分鐘智慧(三個故事)

1.大海 有一天,小華氣嘟嘟地從學校跑回來。爸爸看他...

【推薦】別醒悟得太遲了

我總認為,知識分子身上有一份責任,以慈悲心維護社會...

三昧水懺的來歷

佛教重視檢討自己的錯誤,因此有個別懺悔和集體懺悔。...

聖嚴法師:家庭暴力是否要忍耐

問: 最近家庭暴力問題很受重視,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煩...

宏英居士往生紀實

無諍念佛守本分 預知往生彩蝶送 宏英居士,本名吳巧英...

修行不是為了得到,而是為了放下

快樂不是我們的歸宿,痛苦不是我們的歸宿,內心的平靜...

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問: 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淨因法師答: 要想解...

極樂的五塵境界,就是彌陀的三身四德

關於積集智慧的資糧,本經講到有二種因緣:第一個是有...

【佛教詞典】三界皆唯有心

【三界皆唯有心】 p0206 無性釋四卷七頁云:如是三界,...

【佛教詞典】摩訶衍化

(術語)以大乘法治國也。金光明經上曰:舍衛國主波斯...

【視頻】夢參老和尚《偷盜得貧窮的果報》

夢參老和尚《偷盜得貧窮的果報》

【視頻】淨界法師《分段生死的過患》

淨界法師《分段生死的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