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像供奉佛法一樣地供奉仇人

寂天菩薩  2018/01/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像供奉佛法一樣地供奉仇人

(寂天菩薩·著 達瓦次仁·譯)

假如你的仇人遇到了倒霉的事時,你採取幸災樂禍的態度有什麼價值呢?你詛咒人家並不能使他人倒霉。即便是你的詛咒靈驗而使仇人受苦的話也有何值得高興呢?如果因仇人受苦而使你感到解恨舒心的話,那麼沒有什麼比這更有害於今生和來世的意念。懷著貪慾、瞋恚和癡心所發的願不僅不能使你受益,反而適得其反,這種煩惱之心如同魚鉤把你釣來投入地獄的滾沸的水中,讓地獄的鬼卒長時間地煮你。

名譽和讚揚聲不會成為來世的福運,也不會給你的此生還來長壽,不會使你的能力增強,也不會使你不得疾病,甚至不能使你身體舒服。因此,只要你明白什麼東西對於你最有價值,那麼名譽等有什麼意思呢?如果只圖心情愉快的話,連賭場、飲酒等都得為之,而這些是比丘僧所不能為之的。為了名聲而花費錢財,為了獲得英雄好漢的美名而上戰場送命,從而得到幾個空洞的讚揚聲有什麼價值呢?一旦閉了眼時,這名聲對於身心有何價值?孩童們當看到自己在海灘上堆起來的沙屋坍塌時便傷心地暈了過去。這是毫無價值的。

那些追逐名聲的人正是像這些無知的小孩一樣被名譽這個幻覺所迷住了,因此,當他們名聲受到損害時就傷心難過起來。那讚揚你的聲音本身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因此,聲音本身是不可能有誇讚你的意圖,所以聽到讚揚聲就不值得高興。不論被讚揚的是他人還是你自己,這些讚揚聲對誰都沒有價值。讚揚者的快樂是他本人才能體驗。而我卻絲毫也不能體驗之。如果說因讚揚者高興而你也應該隨之高興的話,那麼這是符合菩提心的,這就要求對於眾生高興的事你都應該同喜,同高興,而不應該當仇人受到讚揚時不愉快起來。

由此可見,聽到他人的稱讚而沾沾自喜時,其實你是因他人的聲音而高興呢,還是沖著人家的心理高興呢?這二者都如同無知的小孩依戀沙子堆起來的小房子一樣毫無價值。讚揚之聲會使你迷戀世俗的名利,從而影響你專心學佛;會使你得意揚揚,忘記輪迴是苦難的深淵,失去厭離之心;會使你忌妒有德性之人,從而葬送你的此生和來世之福運。

既然讚揚之聲,也就是榮譽,有如此之多的害處,那麼我應該根除讚美之詞即榮譽,而應該親近仇人等,視他們為把你從墮入惡趣深淵的險境中拯救出來的恩人一樣。既然你所追求的是從輪迴的牢籠中解脫出來,那麼,這名利則恰恰是致你於惡趣的因素,是要不得的。與這相反,正是仇人是幫助你從輪迴和惡趣中解脫出來的因素,你怎能生仇人的氣呢?當我追逐名利從而走向苦難的深淵時,幸虧佛陀加恩,給追逐名利設置障礙,把進入苦難的大門關上,從而不讓我進入苦難的深淵,我怎麼能對這個障礙生氣呢?即令有人給你積德行善設置障礙也不應該生他的氣。正如前述沒有什麼比忍受更艱難的事,因而也沒有什麼比忍更大的功德。如此大的功德,我何樂而不為呢?

假如我由於受瞋恚等驅使而不能忍受上述這些設置障礙的行為的話,那麼實際上你自己把到手的福運扔掉了。既然,如果沒有仇人等給你使壞,那麼忍讓就沒有必要存在。正是由於有了仇人等給你使壞,才有了忍。由此可見,仇人的使壞就是實踐忍的前提。因此,怎麼給把仇人使壞看成是積德的障礙呢?當你施捨時恰恰來了乞討者,這個乞討者不僅不是施捨的阻力,恰恰是積德的條件。同樣,當你想出家為僧時,師父等剃度者不僅不是出家的障礙,相反是出家的條件。時值濁世,施捨的對像乞討者很多。然而作為忍的條件加害你的人則很少。

只要你以菩提心不傷害他人,那麼任何眾生都不會傷害你。由於實踐忍的條件是如此之少,所以對於送上眼前的實踐菩提心條件的忍之對像——仇人的加害,應該像獲得天賜財寶一樣地喜出望外,而不應該憎恨仇人。仇人和我一道實現或促成了忍。因此,是否真的做到了能忍要用仇人來檢驗。為什麼呢?因為仇人的傷害是忍的前提。假如你不承認仇人促成了你實踐忍,因而也就不認為仇人是供奉對像的話,那麼成為你廣泛積德因素的佛法也不應該去供奉。如果你認為仇人是有意識地加害了你而不應該供奉的話,那麼,假如仇人也像醫生一樣懷著善意來給你治病的話,這忍讓是無用處的。也就是說,忍是無法實現的。

由此可見,正是由於他人對你的傷害、遷怒才使你磨煉出能忍,他人的傷害就是實踐忍的前提,因此就得像供奉佛法一樣地供奉仇人。正是由於這一點,釋迦佛祖把眾生和佛視為兩個最好的福田。以慈悲之心使眾生滿意,通過從佛來使眾佛滿意,從而使許多人成佛。因此,在從佛成佛方面眾生和眾佛起著同等的作用,所以為什麼不應該像敬佛一樣地敬重眾生呢?當然,這樣說並不是指佛和眾生在內心上是一樣的,而是指在成佛的功能方面二者相同,因而二者是一樣的。

供奉具有菩提心的人就能在此生獲得好報,這是眾生的可貴之處;而信仰佛陀能使你獲得無窮的福運功德,這正是佛的可貴之處。每個眾生多少具有佛性,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佛和眾生是一樣的。然而,佛畢竟具有如海的功德,從這個意義上講佛和眾生又不是一樣的。如果哪一個眾生哪怕只具有佛陀無限功德的一小部分的話,那麼用三界的財寶來供奉這個眾生以報答他的恩德也嫌太少。既然每個眾生都具有一定的佛性,因此,應該像供奉佛一樣地供奉眾生。

另外,佛和菩薩總是以真誠無邪地、親人般地為眾生謀取無限的利益。對於佛和菩薩只能用善待眾生來報答他們的恩情。那佛陀當初為了眾生的利益毫無吝嗇地將通過許多轉世積德得來的身體都能捨棄,並毫無猶豫地去承受地獄之苦。對此,只要我們虔誠地信奉佛陀就能報答佛的這一恩德。由此可見,即令是眾生此生傷害我、給我作梗等等,我都應該統統視作是為我好,看作是幫助我,從而愉快地加以接受。我們眾生的尊王佛和菩薩們,他們能夠為了任何一個眾生的利益而犧牲自己。因此,我們這些無知的人不應該傲慢,而應以奴僕的姿態來對待眾生。當眾生獲得安樂時佛陀們高興,當眾生受到傷害時佛陀們就難過。因此,使眾生快樂的行為就是使佛滿意的行為,而使眾生受傷害的舉動就是傷害佛陀。

當一個人處在烈火之中時,就算用一切美好的東西去滿足他也不可能使他高興起來。同樣的道理,你一方面不停地傷害眾生,另一方面又去供奉佛陀,這決不可能使佛和菩薩高興起來。因此,我決心悔過一切傷害眾生、令佛和菩薩難過的罪行,並祈求佛和菩薩原諒我所做的一切使佛和菩薩不快的事情。為了使佛和佛子菩薩們高興,從今以後,我一定要克服傷害眾生、蔑視眾生的行為,心甘情願地做所有眾生的奴僕;就算是眾生用腳踩我的頭,甚至殺害我,我也決不報復,而以愉快的心情接受這一切,以此來使怙主佛和菩薩高興。

毋庸置疑,所有的眾生無一例外地受到佛的厚愛,也就是說,佛和眾生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人們所看到的所有眾生實際上都是佛的幻化,因此,應該對所有眾生頂禮相敬。讓眾生愉快就是使佛愉快的最好辦法,為眾生服務就是實現你今生和來世利益的最好途徑,讓眾生高興就是消除世間眾生一切苦難的最佳手段。因此,我應該時刻努力使眾生高興。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親近善知識很重要

學習佛法,應當向善知識學習。過去有一頭驢子,它的主...

以和為貴有什麼好處呢

「和」是一個極富正能量的字眼。有關「和」的詞彙非常...

【推薦】人人只知有強冤家,而不知有軟冤家

佛法不是送人情的,不同世間法,可以作人情送。古人云...

為什麼我們會莫名喜歡或討厭一個人

如果有一個人,我們沒有惹過他,但他一直給我們出難題...

看到同修不好的言行時,當如何去做

問: 祖師說真正修道人,不見他人過,我是一個小道場的...

學會用感恩心對待人和事

佛教認為,世間一切事物都不能久住,都處於生滅成壞中...

對待壞人應該是嫉惡如仇還是包容隨順

問: 佛弟子對於惡勢力、惡現象、壞人壞事應該是嫉惡...

我們為什麼喜歡習慣性評判別人

當你的心去接觸境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感受,第二個...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傾聽生命的吶喊

一頭牛的死亡 四五個穿長筒膠鞋的屠夫把一頭牛拖進了屠...

人生的失敗離不開這三個字

家敗離不得個奢字 李商隱《詠史》中說:歷覽前賢國與家...

有情眾生的生命為什麼會相續

安立此相,略有三種:一者,安立自相;二者,安立因相...

全真在妄,所有真實功德就在妄想當中

蕅益大師這個地方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觀念?就是說我們...

正德法師:我是如何下決心做和尚的

在做了多年居士以後,於1999年我正式剃度出家。出家源...

隔世之果和隔世之因往往使人無法理解

佛學千經萬論,莫非論心、行、業、果。人的一切動作無...

成佛之道的兩個階位

智者大師把整個成佛之道簡單地判作兩個階位:一個是般...

佛說末法時代的六種外道

文殊菩薩問佛:云何是外道六師? 世尊曰:如來滅後,多...

雖悟理而仍不廢事,方為真修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蓮宗助念法語大觀

蓮宗助念法語大觀 覺光居士 輯錄 序 死生乃人生一大...

這才是最大的財富

在非洲的一個偏僻山溝裡,有一個小村子,四週全是高山...

佛教四聖諦的內容

苦諦的內容 無常變壞的依正二報,使眾生造業受苦。世間...

不變應萬變

道樹禪師,建了一所寺院,與道士的廟觀為鄰,道士放不...

業的三種報應模式

經說業有三報:一曰現報,二曰生報,三曰後報。 現報者...

題耆羅與那賴的故事

過去有兩位菩薩,志行清淨,心境寂然,無所欲求,光明...

三隻桶

青年人即將走上社會,為此惴惴不安。臨行前,青年人來...

【佛教詞典】缽底婆

(雜語)Pratibhāna,譯曰辯才,辯說。見名義集四。...

【佛教詞典】大般若經

《大般若經》,具名《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六百卷,唐...

【視頻】妙境法師《健康長壽與無我的關係》

妙境法師《健康長壽與無我的關係》

【視頻】東台彌陀寺《百萬彌陀經》抄經活動

東台彌陀寺《百萬彌陀經》抄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