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我們為什麼喜歡習慣性評判別人

如孝法師  2015/11/08  大字體  護眼色

我們為什麼喜歡習慣性評判別人

當你的心去接觸「境」的時候,第一個念頭就是感受,第二個念頭就是評判。你感受到了就一定會評判。而評判最終結果會落在兩個方面:非好即壞。因為無明,我們看任何東西的知見都是非此即彼,非對即錯。所以,我們的評判標準一直被無始劫以來的習慣左右,它是有問題的。

我們的心會很快地完成評判這項工作,產生的結果就是想要擁有或者拒絕。在擁有和拒絕的背後是兩種心理:一種是貪心——想擁有;一種是嗔心——想拒絕。接下來就產生了行動——你的手會不自覺地伸出去拿,或者你的腳馬上就想脫離這個地方,趕緊走開。由此可見,我們的心和身可以在剎那之間就完成感受、評判、行動這些動作。

在這整個過程當中,一切都是無明在運作,而且因為無明,我們又種了一個業種子。這個種子帶有自我的角度,它促進了自我的發揮與造作,讓自我變得更加強大。我們由於這種心理或者性格因素,會變得越來越自我,慢慢就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自我反應機製,就會不斷地對美或者好、人的對或者錯加以評判,性格也就潛移默化地形成了,很難改變。

人的思想,乃至於對待萬世萬物的看法,一旦形成固有的模式,我們就把它叫做「業識」,它是雜染的。打個比方,比如鬥牛,它有一種自動的模式,一看到紅布就會熱血上頭衝過去搶。你說那個布有什麼好搶的?但是它不知道,這就是無明,那是它生生世世的業報形成的一個自我反應,別的動物就不會像它那樣。業報不同造成了生命的差異。

作為人來講,我們看起來是人,但是內心與其他的眾生實際上是一樣的,都是充滿了貪瞋癡的。我們遇見外境的第一個反應都是顯現出自我的狀態。

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對所緣的境做到客觀的觀察,不起好壞的分別。為什麼呢?因為它很迅速,你還沒有看清楚它,它就已經退去,下一個目標已經顯現。就好像坐在飛馳的火車上,心如果停留在窗外遠去的樹上,就無法做到關注當下。對於外面的風景,一會兒覺得這個樹好看,一會兒認為那個花漂亮,我要把它送給什麼人……這就叫做評判、叫做自我。

我們要去鍛煉心對每一個當下境界的覺知。對於出現的每一個要觀察的目標,只能經歷,不可以介入其中。心就像水一樣,你要靜下心來,去照出外在不斷變化的境。同時心也需要跟隨著境的變化而變化,不斷地從一個目標轉移到下一個目標,並一直保持著客觀、正知。在當下的洞察當中慢慢地放棄評判,這就是用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心念雖難控制,但並非不能控制

寺廟裡常有專門組織的茶湯會,用來招待施主和香客,這...

為何越是親近的人越容易吵架

我們有時候宣傳佛法,也會盡己所能去跟周圍的人去講佛...

八正道與改善人群生活

太虛大師說:佛說之八正道,乃依之觀察人生宇宙真相而...

十種維護友情的方法

以智慧選擇朋友至為重要,如何以智慧維護友誼,使善緣...

小人也可以轉換成貴人

生活中,有人被他人捉弄或陷害,於是把稱對方是小人,...

心念的不可思議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天,佛陀帶了諸位比丘到處游化,走...

外在的世界究竟從何而來

簡單地講就是我們一念心性的隨緣不變之體當中,個人的...

【推薦】外境都是你自己變現,自己去攀緣它的

蕅益大師的《相宗八要》裡面提到:其實我們一念心性是...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大藏經】【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沒有先學戒,定慧也是無法生起的

《濟緣》云:今越次而學,行既失次,入道無由。 這一段...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

人家說我的壞話要怎麼辦

人家說我的壞話,為保護自己而到處去澄清、辯解,甚而...

法聞法師《授三皈依大意》

一、什麼是佛法 佛法,通俗地說就是佛祖認識生命本身...

學佛修行人應有的心態

蕅益大師開示曰:學道一要真為生死,二要具足剛骨,三...

世間三種最勝香

過去,佛陀居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阿難...

福德淺薄之人供養財產,不會遇到真正的福田

當我們供養僧眾的時候,哪怕所準備的財物極其微薄,也...

佛經中開示不邪淫的功德

1.爾時佛告諸比丘:「於此眾中,我不見一法修行已、多...

會性法師《小淨土文略說》

小淨土文為宋朝慈雲懺主遵式法師所作。遵式法師字知白...

在家學佛的七個條件

對於剛開始學佛的青年來說,怎麼在家學佛,有個什麼樣...

修行人怎可把這個色殼子看得這麼重

在雲門寺方丈室後之假石山上,種了不少奇花異草。假石...

學佛與懺悔

一個學佛的人若欲在修行的道路上遠離種種障礙,在現實...

死後的去向與臨終處理的關係極大

實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電話來要我去助念。我進門之後...

《梵網經》和《優婆塞戒經》的菩薩戒有區別嗎

問: 請問師父,《梵網經》菩薩戒和《優婆塞戒經》菩...

明智的處世之道是以「愚」自居

聰明睿智的人明智的處世之道是以愚自居;講究道德的人...

同登彼岸,不為渡河,是為度夢

好,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現在我們站在的地方呢,是佛...

【佛教詞典】見處法

【見處法】 p0639   品類足論六卷十一頁云:見處法雲...

【佛教詞典】六境

(名數)謂色聲香味觸法之六法,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

【視頻】法鼓山法華之美

法鼓山法華之美

【視頻】德亮法師《梵網經菩薩戒》

德亮法師《梵網經菩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