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宏海法師:淨土十要

2017/09/03  大字體  護眼色

(第八講)

好,各位我們一起合掌。先念皈依,再三稱本師。

各稱法名,(弟子眾等),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三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好,請放掌,阿彌陀佛。

各位蓮友同修們,大家上午吉祥。今天是我們《淨土十要》的第八次講解。上次大概是在六、七月份吧,應該是六月底吧。匆匆一別,一轉眼這馬上就要到十一月份了。所以你看,時光如此的迅速,我們的生命真的是如電光火石一樣,有時候正在不斷地還要設想自己未來怎樣怎樣的時候呢,其實未來沒有多少了。面對的都是這個生死輪迴,轉世的無休止的重複。可是縱然是這樣根本的目標和要攻關的問題,其實現在來講也很少人能夠顧及得到,甚至是不願意去面對,乃至不願意去設想,根本甚至不願去聽聞的,也是大有人在。基本上在我們主流的生活世界裡,大家還是熙熙攘攘的、來來往往的。

能夠坐在這裡,特別是這次暑假期間,我周遊了一下列國,就去了一個外國。但是由衷地感到,雖然中國難生,我們現在所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中國,就是佛法中的「中國」,是同步的。大乘佛法,祖師的言教的這種法脈繼承,包括如理如法的僧團莊嚴,業力還能招感得來,還能夠見得著、朝拜得到,這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這個時代真的是,你看我們三十年的發展,一個時代就這樣節奏快速地不斷地延伸、不斷地演變。所以我們現在,剛才也跟善知識講,就是佛法的流傳中,佛法的住持道裡,其實也是越來越面對挑戰,也有無限的機遇。大家看我們現在的網絡,前面就在同步直播,所以能夠接觸到佛法,是如此的便捷和容易實現。可是接觸到佛法以後,能不能夠正確地依八正道——正見地來受持,正思維地來作意,乃至正行地來把它生活中這樣進行起來,就越來越難了。

特別是你看,坐在這裡,當然也有年輕人。可是真正意義上的這些長起來的九零後、零零後的年輕人,現在接觸佛法已經不是這個樣子了。因為他們的時代,他們的個性,他們一生下來就接觸的社會的這種直觀,感官的納受,跟我們是完全不一樣的。甚至有時候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都已經各說各的,沒辦法碰撞和溝通。這是一個要思考和應對的撲面過來的一個項目,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我希望在我們諸位,在你的家庭裡,在你的緣分中,希望把年輕的下一代的佛子要給培養出來,讓他們成長起來。否則的話,現在佛法的這種住持法道,你看剛才說的大乘佛法,我們的護持機製還在,我們的這種供養福田還在,我們講法流通,大家如法依教奉行還在。你慢慢變得就沒有這種機會,也沒有這個形式了,知道嗎。因為業力呀,上一次給大家講到,一個是我們個人上面的叫做個人的習氣,所有共同社會中就叫做風氣。這個風氣也是由業力共業培植起來的。所以希望大家,今天借此著重地看一下這個問題,就是培養小佛子的問題。

因為這樣的形勢,你看我們到了外面一看,甚至已經就是在面對那樣的一個社會,那樣的一種文化價值中,他來接觸佛法,不要先跟他說恭敬,他不買這個帳的。你說恭敬,他轉臉就走人。你說皈依,他不需要這個形式,太繁瑣,太讓人有點兒窒息,透不過氣來了。年輕人都是這麼理解的。所以我一看到他們外面有的,像包括藏傳佛教設的這些接引眾生,方便的這些店面,或者小小的這樣一個場所也罷,那都是年輕的小孩兒,外國的小朋友們去了,就是橫七豎八地躺在那兒,拿一本書順手就這樣翻。按照我們現在的這個價值形態的話說,你怎麼能這麼不恭敬呢?現在廟裡道場裡、林裡面來了一個夏天裙子穿短一點的,你就馬上呵斥她:你不對。現在的現象多得是,可是到了那個情景中你就不敢這樣了。不對?不對我就走,我有的是地方。

所以我們一方面要慶幸自己依然在中國,依然在佛法的核心區,一方面也要有這個危機意識,確確實實現在佛法的傳播、繼承、弘揚來講的話,有些形式正在要適應時代的這種巨變。可能包括我們往生了,或者諸位有大願的,乘願再來的時候,你要想一下這個問題了,不能按這輩子一樣的,就這麼好像按部就班地,到時候住持法道,要把它注入新的血液了。

好,那我們就不說閑話了,今天開始講解我們的,還是《彌陀要解》,《彌陀要解》的第八講。上一講的時候,上個學期,我們講到了說,為什麼有這樣的排序:先是羅漢,再是菩薩,最後是天人負責外護職責。當然在內容上我們也把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也做了一個表法上的一個理解。就是說你別看這很簡單的就是一個給孤獨長者,還有祇陀太子,還有舍衛國,等等這些,但是如果我們把它集中起來看的話,確實這裡邊也在表這個淨土的殊勝法門。

我們給大家講了國土的殊勝,城的殊勝,園林的殊勝,然後太子的殊勝,長者的殊勝,都是在裡邊有表法的內容。所以他們來做這個影響眾,來聽法。那麼具體的影響眾,下面就要開始介紹到底有些誰。釋迦牟尼佛在祇樹給孤獨園講這部《彌陀經》的時候,有多少人作為首席弟子在現場來納受,並且傳承。而且其中有最重要的人物,比如說文殊菩薩,還有舍利弗,阿難尊者,大羅漢弟子,包括彌勒菩薩將來在龍華會上,要負責繼續繼承淨土法門,要在他的法緣中把它弘揚開來。

所以今天我們開始講解的話,就從這個內容開始講起。大家找到了嗎?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這是經文,找到了。那麼我們來看,下面一段我們也讀完:大比丘,受具足戒出家人也。比丘梵語,含三義。一乞士。一缽資身,無所蓄藏,專求出要。二破惡。正慧觀察,破煩惱惡,不墮愛見。三怖魔。發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僧者,具雲僧伽,此翻和合眾。同證無為解脫,名理和。身同住,口無諍,意同悅,見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葉師資共千人,身子目連師資二百人,耶舍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脫。感佛深恩,常隨從也。來先看一下這一段的內容。

我們先要講到「大比丘僧」了。大家知道,「比丘」這裡講到的說是梵語。那麼我們漢地都是說這是受了具足戒,是作為比丘身份確認的一個根本資格。所以大家要知道,我們常說出家出家,剛剛剃度了的叫沙彌,有的沙彌到了年歲出家了,然後經過學戒,先學沙彌戒,慢慢地再步入比丘的行列,這樣申請去受戒。如果你這個沙彌剃度的時候還很小,比如說一點點大的話,在廟裡先長養著,可能你就只會趕個蒼蠅呀,驅個鳥,防止它吃廟裡的糧食,這叫做驅烏沙彌,就是趕烏鴉的,很小。那麼慢慢慢慢大了以後,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學沙彌戒、受沙彌戒的沙彌。

但是如果說去受比丘戒,一般叫三壇大戒,先還要受沙彌戒,再登壇受比丘,然後最後大家一起受菩薩戒。你們現在有時候不是說要受菩薩戒嘛,就這個頓立戒,一受菩薩戒,甚至受了五戒可以搭縵衣了。就這麼愛過這個,僧人的衣服一穿,好像這種生活,馬上我慢就起來了,就覺得我是菩薩戒的一個行者了。菩薩不是那麼好當的呀。大家知道我們每天毀犯的這個戒,就你們受了菩薩戒,你看都在起心動念處。就不要說那麼多的犯輕垢罪等等,就我們犯戒的過失,每天我們肉眼看不見,這個不能叫做破戒,毀犯和破根本還是兩碼事兒。我們說的是毀犯上,有時候不如法,一不小心觸及到了,就跟那下雨似的,大家知道嗎。佛菩薩、天人看見了就跟下雨似的,兜都兜不住。這就是我們現在眾生的一個情形。有些根本就毀犯得毫不知覺,酣暢淋漓地這樣去毀犯。

所以大家知道這裡講的「大比丘僧」,就是在戒上而論,受了具足戒。三壇大戒,中間的是受具足戒,懺悔也罷,登壇受也罷,是最隆重的一筆。雖然前有沙彌戒,後有菩薩戒,應該說菩薩戒比比丘戒的境界更加地從心地上來講高,但是因為現在我們出家人是以住持法道為根本,所以受具足戒其實是受三壇大戒的核心內容。一般一個月,開始懺悔,每天有可能挨香板,你排隊走不對了,一香板啪地就下來了。現在我們有時候我慢高的時候,好,你把他扇一香板,他跟你沒完。這要是在外面,有的他去報警去了,說你使用暴力。但是真正在受戒的時候能夠吃到幾個香板,叫做供養。有的引禮師看見你發心比較誠懇,甚至懺悔的時候痛哭流涕,他就會多拍你幾下,說再供養你兩個香板。為什麼?因為願消三障諸煩惱,能夠業消智朗。所以這裡就叫受具足戒的出家人。一般我們出家的話,就稱之為剃度了以後沙彌似乎就出家了,但是前提是受了比丘戒,這才能叫做大比丘僧。

那你看這裡講到,「比丘」是梵語。我們有時候也讀fán語,應該嚴格地叫梵語。印度人他有個自以為是,特別是四種種姓最高的婆羅門種姓,他認為他就是大梵天所生,他是大梵天的後裔,所以他們的官方語言後來就被稱之為梵語。我們所有的這些經典,包括這部開始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一讀到這句話,就特別地感恩鳩摩羅什法師。就是他從梵語轉化成咱們漢語的意思。那麼梵語轉化到漢語的時候有一個規矩,後來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大家知道,玄奘法師不是開創了新譯的時代嘛,他有五種情況下不翻,其中一個情況就是這個意思太多了,不僅僅這一個意思,有好幾種意思,那麼他就不翻譯了。

「比丘」為什麼不翻譯?因為多意不翻。意思太多了,這裡你看,一個叫做乞士,二一個叫做破惡,三一個叫做怖魔,所以由於這個原因就沒有去翻譯。那我們後面要說大比丘。先看一下,就是我們常講到說,一佛出世,一尊佛出世弘化這個世界,千佛來護持。這是真的。那麼千佛來護持,就看因緣中他是怎麼來護持的,有的是緊隨其後做常隨眾,有的是做法王子來代佛,再把他所屬的這一段因緣給管好,這個因緣法中管好,所以這裡的這些大比丘僧們都是法身大士來輔佐佛,來行佈教化的,特別才叫做大比丘僧。

大家知道,這個大比丘僧是有意義的,你像我這丟幫跌底的也叫比丘,但是不能叫大比丘。因為人家是法身大士才來的,都是證了法性的大菩薩,或者他方佛土的大菩薩乃至諸佛,來護持釋迦牟尼佛成就這場戲,演繹在我們這個國土裡面的教法。特別是今天要稱性說這個西方淨土法門,所以來的都是頂尖級的,因緣中也一定是跟他別有因緣的人。就是他們因地在設這個局的時候,曾經在因地種因的時候,是最殊勝,最方便,最得心應手,主伴互為。其實就是咱們說俗了就是最合得來的,生生世世就在一塊兒,後面我們可以看。

那我們現在來看,他講到比丘含三,第一個叫做乞士。一缽資身,就是托個缽。大家見過缽嗎?有沒有用過呀?你看有的人還說用過,你不能用的,大言不慚,就亂成一糟了。這個缽是出家人用的。一缽資身,這個缽是我們受戒的時候,在齋堂裡面過齋,吃飯的時候供養還是這麼拿著,有時候叫龍含珠鳳點頭。這是出家人的一個根本標誌,所以叫做一缽資身,無所蓄藏,專求出要。為什麼說用缽能夠專求出要呢?就是你啥也不用想了嘛。你不要想著早餐吃什麼,午飯怎麼做,下午去哪兒,下哪個館子,不要想這些。為什麼呢?就是托缽就可以了。托缽出去吃飯,這就是乞士的最基本的一個生活狀態。

但是大家要知道,這裡的乞士也有內外兩層。如果向外來講,向施主乞食,為什麼?以滋養自己的色身,這叫滋養身命。向心地上來講也叫乞士,向如來、向諸佛菩薩、向成就的大祖師們,雲水生涯,去乞什麼呀?參訪學道,去乞法,這樣的話叫做以資慧命。一個是色身的身命,一個叫做慧命。所以大家以道業為命、在求道,所以叫做專求出要。一心一意地,就行在這個出離生死的解脫之道上。所以這個缽,又叫做應量器,很多講究的。記得我們那會兒受戒呀,現在因為受完戒了缽還在。有的受戒的時候把缽打爛了,氣得哇哇地哭。因為你出家人來講,這個缽就是什麼呀?就是飯碗呀。你看,剛才講到乞食的,就意味著你的乞法和乞食。所以它有表法意義的。那麼這個應量器,現在你看,咱們這個所謂的大乘國地用不了。有的還在齋堂用一用,基本上我們現在吃飯也是用碗。可是如果大家到了南傳,東南亞的國家裡面,依然還是用缽。三衣一缽,就是一個出家人他的物資而已了。

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缽呢,是用來乞食的。佛當時制乞食的時候,也是用心良苦的。我們現在有時候覺得依教奉行很難,依我奉行才容易。我認為怎麼樣、怎麼樣舒服了才行。佛那會兒制這個乞食,他為什麼這樣?因為當時跟著他出家的很多大弟子,都是貴族出身。我們要知道,貴族大富大貴的人怎麼來的呀?首先一個,六度裡面第一個是什麼?他肯定行佈施。就像我們現在有點錢行佈施,你不經意,你會生什麼心呀?我施舍給你呀。這個優越感馬上就不由自主就油然而生。控制不住的,人的心念。

由這個習氣,他很可能轉到貴族,貴族再受人恭敬,他自然而然,這個業習前生後世這樣不斷地相續,他最容易生憍慢心。很多佛弟子,你像六群比丘,當時就是在僧團裡邊比較調皮搗蛋,為什麼?他們出生都非常高貴。從小都錦衣玉食,甚至佛的這十大弟子裡面,有一個誰來著,阿那律,他從長大到後來出家,就在他的生活中,不知道有一個叫做「沒有」,聽不到這個詞。因為他要吃什麼糕點,要喝什麼飲料,要用什麼資具,只要給他媽一說,他媽就拿來,派僕人就給他拿來,從來沒聽過說這個東西沒有。還有一些,像這個迦葉尊者也是這樣,過去佈施聖人,供養聖人,九十一劫都從來不受這個貧窮的果報。

所以由於這些,佛就開始制戒。第一個,為什麼讓他們乞食呢?就是折服我慢。因為你乞食的時候,叫做求助於人嘛,對吧。你要有這個心態。現在我們有時候還說,在網上會傳說,為什麼你供養出家人,你還要感謝出家人。當然有這樣的提倡,實際上可是沒幾個人買賬。我們有時候,包括我在內,你真正去供養了,馬上就會下意識地要觀照一下自己的這種我慢心。所以第一個,乞食,就是折服我慢,降伏我慢。

第二個,為了讓大家不貪口福。大家知道,拿到缽,在受戒的時候,還有一個規矩,就是你不能吃著的時候,就是吃著缽裡的,看著人家盆裡的。行堂的過來了,你偷著往那兒盯,看行堂那個碗裡面放著什麼,先就打好準備,哪個好吃多舀一勺,哪個不好了就擺擺手,不能這樣。你這樣眼神一瞟,一香板又下來了。為什麼?就是不能讓你吃著的時候更望得,那個叫做更望得。就是看過來什麼好吃的,是饅頭呢還是米飯?湯是酸的呢還是甜的?不許想。來了什麼吃什麼。所以,第二個就是說讓你不貪口福,就是給什麼吃什麼。乞食,你看,次第乞已嘛。

再一個,為了讓他專意地行道,就不用想這些後顧之憂。你看,真正有時候,你要是為這個吃飯飲食呀,你動心思,你說我們欲界的眾生不就這個嘛,你說一日三餐,天天要想著吃什麼都煩死了。現在的人下館子還得想想去哪兒,哪家好吃,甚至下館子也不想下了,要上什麼美團。這是我剛才才知道還有這麼個叫做美團。美團,就是上網就點,噌噌噌點一下,就送到門口來。對,昨天又看到說,現在的餐廳,有的去了沒有服務員,就那個馬雲,說杭州弄了一個餐廳,沒有服務員,就你進去了,把你的臉噌的一下,你就想吃什麼點什麼,還到這地步了。但是不管到哪種地步,你得起心動念,為什麼?因為是主動的。所以這個乞食,你只要被動地給什麼吃什麼,隨需而吃,也不要滋養貪求積蓄之心。你不要說這個好吃,給我打包帶回去,沒門。就這麼多,你吃就吃,不吃拉倒。所以這幾個是從自利上來講的,對自己有利,心在道上。

那麼從利他的功德來講,你想,僧人的這種生活方式,會讓見聞者生慚愧和恭敬心。就覺得有這樣的一種人,還在這樣的時代,托著缽去乞食,大家會肅然起敬。這是我們這個世界,人的一個,怎麼講呢,也是一個天資吧,這點兒功德還在,所以佛才制了什麼呢?用這個乞食。這是從利他的角度。再一個就是能夠讓他們破自己的慳貪心,能夠舍嘛。所以給大家機會嘛。為什麼你看後面講到羅漢的果位叫做應供呢?就是因地乞食的時候結的緣,他修成羅漢了,那麼這個緣分還在,回過頭來應供。這是從利他的角度而言。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就是為什麼說,一缽資身,專求出要。第一點。

那麼第二點,就是破惡,正慧觀察。大家知道什麼是正慧嗎?正慧就是空性,就是《心經》裡面講的五蘊皆空,就是《金剛經》裡面講到的應無所住。這都屬於正慧觀察。只有這個法,這個般若空性,才能夠破煩惱惡。我們現在煩惱的時候,因為都太粗重了,如果大家用心地用到相續地比較得力的時候,你真的會覺得起一個心動一個念就苦不堪言。因為一個妄想打起來,馬上就跟那個爆破一樣。本來有可能清清淨淨的,只要一念起動,越心地清淨越撐不住這一念。一念起動,馬上就等於說繞地球多少圈的這個妄想就嗖嗖地就打過去了,這個業習就是這樣子的。所以說,有這個正慧來觀察的話,就是觀照,其實就是我們講到的覺照。你想,為什麼現在講到修行,我們要使這麼大的勁兒,要做這麼多的功課?要持咒,持咒就叫記憶術。

就是因為你記不住佛法,你念頭裡面如果沒有佛法的智慧,那一定就是全情地投入到這種煩惱惡中嘛。你只要記得住佛法,其實就叫觀照,憶念起來。所以修行有時候也沒那麼沉重,你只要說一下子覺悟起來了,你只要把你平常聽聞的佛法,這會兒突然間需要的時候,覺悟起來,調出來了,那這個時候你是覺悟的,這個因,覺悟因就種下去了。一念般若塞進去,他也是會爆破的,也是功德無量的。所以說這個正慧觀察,不墮愛見。什麼叫做「愛」呢?愛就是我們的這個煩惱惑,又叫思惑;「見」就是見惑,見解上的。這是我們在三界裡面的最根本的煩惱,就是由我執而體現出來的這個見思煩惱。一旦把見思煩惱破了,就脫了三界,不墮愛見深坑,也就是了生脫死了。所以大家要知道,比丘,出家人來講,他最核心的道是解脫道。比丘是以解脫道為根本,不是以菩薩道為根本。雖然我們也說菩薩僧應該發大心,大乘佛法,但是比丘受的二百五十條戒,就是以解脫為根本,是求解脫的。那麼,這裡的大比丘,第二個就是說不墮愛見。

第三個叫發心受戒,羯磨成就,魔即怖也。就是魔害怕。我們都知道魔裡邊有:像我們的五陰,五蘊魔,色受想行識這也是魔;起的煩惱也是魔;我們的生死間的這個死亡,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經歷,也是魔;但是最麻煩的也有天魔。我們常說的四種魔。這四種魔在比丘受戒的時候,他都會影響到他,甚至魔宮都會震動。為什麼?因為他修的是解脫道,出離法。他不在三界安住的時候,他就是向三界之外的這個解脫淨土安住,魔宮就會震動。因為一切都是唯心所現的。所以大家都聽過,我以前這些內容都講過。一旦有人發心受戒,羯磨成就的時候,這個夜叉就給報告。地行的夜叉先喊讚歎,天行的夜叉也喊讚歎,結果就被魔王波旬聽見了,就害怕了。就開始想方設法,毀破他的戒體,來破他的解脫之道。所以這裡講到的說,只要你發心受戒,羯磨成就了,魔就害怕了。

大家懂什麼叫做「羯磨」嗎?「羯磨」就叫做業。咱們說的造業,但是這個業呢,有時又叫做「作法」。就是大家共同在一起,把這個事給圓滿了,宣告成就了,那麼這個事就算數了。大家知道什麼叫做羯磨呢?就是比如說在受戒的時候,受具足戒的時候,會有三個主要的師父,還有七個尊證法師。這個尊證法師是不多說話的,只說什麼呢?就是受戒完了以後,說「這個成就不成就?」大家一起說,「成就了。」好了,你的戒體就得到了。但是在受戒,在說成就之前,其中有一個師父就叫做說羯磨師,一個叫做得戒和尚,就是我們傳戒的一個主要的和尚、法師,還有一個叫做教授法師,還有一個叫做羯磨師,這個工作就由羯磨師來完成。

那麼這個羯磨師呢,向在座的這些尊證僧眾們要告白說,誰誰誰,提出出家的要求,這是表白。那麼表白了以後,三次要問在座的僧眾,你們是不是讚成,他能不能出家,大家同不同意。然後大家說,成、同意、沒有異議。那麼這就叫做三羯磨,三白羯磨,則批准他受戒為僧。因為羯磨師向大家問,大家三次說同意,這個統共加起來四個層面,就叫做白四羯磨,是僧人最慎重的受戒之法。這是給大家講一下一個知識。為什麼這裡講到了說羯磨成就,就是這個意思,羯磨成就了。那麼這個時候魔就害怕了,魔即怖也。

統共這樣的一個乞士、破惡、怖魔,就叫做比丘。具足這三個條件成為比丘。但是大家發現了沒有,中國的情況現在有點不一樣,為什麼?就是後面的兩條,破惡和羯磨是沒有變,托缽已經舍棄了。在南傳還有,但是中國沒有。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佛教傳入到咱們東土,一開始的緣起是什麼呢?就是由皇帝、國家的行為,去由皇帝去迎請印度的梵僧,把他流通到中國來。所以那會兒其實以國禮相待的,後來的出家人,甚至是國家來供養他的,再加上氣候、風俗整個都與印度、南傳不一樣。所以,現在我們中國的這個出家人,基本上就不去乞食了。你現在乞能要得到嗎?很可能有的緣份好一些,也許要得到。有些人去的話,你托個缽,你不要說托個缽,有的缽是那種大一點、不鏽鋼的,明晃晃的。他去了以為日本人來了,日本人打過來了,跑的無影無蹤了,害怕。

所以大家要知道,現在咱們中國不乞食了,因為有時候還會誤會,覺得你年輕人不幹活。那麼像我們這樣的衣服,如果去到泰國的話,他有可能還不知道你是出家人。因為他們那個衣服跟咱們這兒的不一樣。而且像泰國的話,你出家人,像咱們這還一起合掌說阿彌陀佛,同修吉祥。你要是到了泰國這個地方,你出家人絕不能還禮的。他合掌就合掌,頂禮就頂禮,你就受這個自己是僧的這個身份,這樣的一種住持法道的發心就可以了,不能還禮。還禮的話,他就覺得不對,居士就覺得不對。所以你看我們現在也是,我有時候下意識,常說一個謝謝。或者大家禮拜呀、結緣呀,供養完就謝謝、謝謝、感恩。還被人說了,說,法師你不能說謝謝,你這一謝,謝的這些功德就兩家都沒了。你應該說隨喜。好吧,我說隨喜、隨喜。所以就這樣的,這真的是這樣的。

後來我們的中國建立的是最適合我們此方的,叫做叢林制度。大家知道,這個叢林制度也是非常偉大的。戒律來講是個人的操守,那麼叢林是共住的規約。你從你一發心出家,到寺院裡邊開始培福,到廚房去做飯、燒火、切菜、包包子,老早起來,就不斷地培福、培福,培得差不多了,再去各個堂口服務,總歸是為大眾僧服務。然後大家一起來相互磨合,個人有個人的性格呀,個人有個人的水土呀,連包括說話的方言都不一樣。就在這個磨合中各修各的,你磨我,我磨你,相互成就,相互增上。所以,真的我們這裡是大乘佛法,就是這樣子的。現在出家人,具足後兩條,那我們就稱之為比丘了。

在中國,當然現在來講確實如此。其實在咱們漢地,說好聽點是說大乘氣象,有時候當個和尚也挺難的,你們知道嗎?也非常不容易。你看人家藏傳來講的話,幾乎是全民信教,至少現在是。所以出家人,喇嘛、堪布、格西,甚至這個法王活佛,那絕對是這樣的一個領眾者,大家都是依教奉行,這個不容商量。那麼在南傳來講呢,以國家的整個意識中,都把你供起來,你只管修行就可以了,外護你不用管,你只管修行就可以了。哎呀,託生到這個大乘之地可慘了。託生到這兒不行呀,你既然託生到大乘地了,你就要有大乘的根基,否則你當不了和尚。你像我現在就太當得枯燥了,就會磨磨嘴皮子。我不會做經懺,也不會敲罄,也不會放焰口,登座做金剛上師,什麼都不會。

所以你去了人家道場裡,人家抬舉你,把罄拿過來說,法師今天您來領眾。不敢拿,知道吧。就念念佛帶領大家還可以。有時候再碰上一個要排八字,要布風水的,我又不會。說現在說有個廟讓你去建,土木工程我一點都不懂。那麼廟裡的財務、水電都得走啊。好啊,那你就當個小資的和尚呀,琴棋書畫我也不會,我也不會弄香道,我也不會彈琴。就打說心理諮詢師,我又不會揣摩人家的心事。可是現在這些似乎都得會,這些會了還不行,你得著書立說,你得有代表作品,你還得會哄人。你不哄人了,說你沒有方便善巧、不慈悲。怎麼辦呢你說,都沒活法了。所以現在你看,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大乘佛法。不慈悲、沒方便、沒善巧、智慧不夠,這一系列的劈頭蓋臉就來了。多為難呀!

所以大家以後要護持法師呀。真的是,他要有一招,你們就聽他的吧。他只要有一招能夠住持法道,就是大比丘僧了。這是我們的現狀,就是如此。但是這就叫做,我常說的「大浪淘金」,淘出來了,你就好了,一了百了,真是大乘佛法,行的是六度萬行,最後成的是圓成佛道。可是很多人就在裡面夭折了,這就是各自有各自的因緣福德。這是我們說的這個大比丘。

後面蕅益大師還解釋一下僧。僧者呢,我們現在說出家為僧,僧人、僧伽。你看,具雲僧伽就是說全部翻譯的叫做僧伽,咱們漢語叫和合眾,就是一起和合共住的意思,到了中國以後就成了這樣的一個意思。

後面講到的這些就比較簡單,我們常聽,你看,同證無為解脫叫做「理和」,就是說他的最後的目標是一致的,就是為了解脫道。這個法理上是沒有二言的,這是從理上來講。

那麼具體從事上來講有六個方面。一起共修、禮拜參禪、身業來和合共住,就叫做身和同住。大家一起來讚承三寶,大做佛事,讓大眾歡喜,一起來和合無諍,口業上沒有爭執,這就叫口和無諍。從意識形態上來講,都是三寶之一,都是住持三寶,信心具足,內心法喜充滿,這就叫意和同悅。包括後面的戒和同修,因為大家都是受的一種戒律,相互監督。還有這個利和同均,有利益大家來普同供養,十方利養,大家物資均分。最難最難的,大家知道是什麼嗎?就是見和同解。現在我相信,諸位同修,你們在居士堆兒裡也這樣,見和同解最難。為什麼?哎呦,我修的我學的是哪個宗派,我修的是什麼法門,我依止的是哪個師父、哪個上師。好,這樣一下子來了。你的是這樣子的,我的是這樣子的,說著說著,就開始唇槍舌劍了。然後完了以後就說,你這不如法,他得下地獄,就不斷地開始互相攻擊。這就叫做什麼?見解上對於法門知見不同,所以就容易以法謗法,大家要注意這一點。

這六個全部和合,就叫做六和敬。你看,為什麼要修六和敬呢?什麼叫做「和敬」呢?就是從外相上來講,跟別人相處,是和善的,是謙卑的,內心來講是謙卑的叫做「敬」,外相上跟別人是和諧的叫做「和」,六和敬。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其實就是僧團的一個標準共住的一個生活狀態。大家知道這裡講到的是僧。而且從單位上來講,大家知道,其實一個人是不能稱之為僧的。

一個人不叫僧團,只能叫做僧人。就像一個兵,怎麼叫做部隊嘛,對不對。那麼你這個僧至少要四個人以上,多了那更好。可惜我們現在的話,像原來的上千人的大叢林道場現在很少了。最有影響力的,像平興寺呀,女眾的五台山的普壽寺呀,還有一些地方,像雲門寺這些大的道場裡面,那能夠具足上百眾,這已經是很了不得的大道場。甚至有時候,我們現在每個省會裡邊的主剎,其實這就代表這個省會裡面的佛教,僧人多少?都有時候幾十個而已。我去講法的時候,有時候像廣東這樣講,就是大道場裡面才有幾十個人,所以出家人越來越少。以後很可能就是說居士佛教的培養,大家要擔當啊。這就叫做僧。

那對於僧呢,我們以後親近善知識,也有這樣的揀別標準。你比如說,有一種叫做無慚無愧僧。就是雖然著這種衣服,那麼他也毀犯淨戒,如果破根本呀等等這些,這就叫無慚無愧無恥僧,無有羞恥的僧。那麼有時候有一種叫做啞羊僧,你們聽過這個詞嗎?啞巴的啞,牛羊的羊。啞羊僧是什麼呢?因為可能他生生世世有這個福德,他出家了,但是他跟經教沒有緣份,也有這樣的出家人。就是在經教上,為什麼給大家講法,哪世你們乘願再來,現出僧相了,也有這個資糧了。

有的人生生世世沒有這個經教緣,所以他完全不懂三藏教法。也是出家人,但是一問三不知,就叫啞羊僧。根比較鈍,沒有智慧這一類的。那麼還有一種,比如說叫做朋黨僧,這個也不太好。就不務正事,好攀高、攀龍附鳳,交遊權貴等等,一天就弄這些事。我們現在有時候不是還讚歎嘛,覺得說,哎呀,你看人家有福報啊,有方便善巧呀,左右逢源、八面玲瓏地把這些大護法們攏住,怎麼怎麼樣的。大家要知道,僧是以解脫為根本,不會這個可以,但是沒有解脫很難過。那不一定是個本事,所以大家要知道。再一個就比如說世俗僧,也有這樣一種,昏昏度日,一天也在人世間也就這樣了。你說問哪個車多少錢,他一下就知道了。哪個地方的一平多少錢房子也知道,但是就問其他的修行怎麼樣,他不知道,說一會兒就給你轉個話題,這就叫世俗僧。

最殊勝的就叫勝義僧,也叫真實僧。以真實行,以這個心地上來,特別是證了這個四果四向,也就是朝阿羅漢的目標努力的,這叫做勝義僧,真實僧。所以我們這裡講到的僧,就是指的勝義僧,實行沙門。這也叫沙門僧,出家人。有時候有一些人雖然威儀上很安詳,我相信大家也見過這樣的,好像說話呀,也能夠語言柔軟,整個佈局把自己包裝得非常的如法。可是他根本上不入道。大家知道什麼是道嗎?就是很灑脫,甚至他連個求道之心都沒有。為什麼?他就是一心一意地想打理自己,或者打理自己的人脈圈子,打理自己哪怕是修行的人脈圈子。表達得很好,表這個法。可是如果他以有所得心一直做這些,這就屬於,叫做欺誑沙門。本質上他害怕無所得,害怕這個空性,這個無為之道,等等各種各樣的吧。所以大家要知道,真正最殊勝的就是真實僧。

那麼我們來看這裡講到的千二百五十人者,這是給大家介紹他們的組成部分。按照佛陀當時的常隨眾就這麼多。我們現在想想,這個道場裡邊現在有多少人?二百有嗎?有二百,二百多吧,沒有三百吧。你看佛陀當時就千二百五十人,就是他老人家走到哪裡,然後這些弟子就跟到哪裡,坐下來就講法。我們大家看,有去過印度的話,在那個金剛座上,靈鷲山金剛座上講,當時有在地上坐的,有經行著聽的,甚至還有在虛空坐的,就在虛空這樣,就真是跟神話一般地這樣來聽法,多殊勝啊!這裡邊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一個是三迦葉(shè),有的讀三迦葉(yè)。一個是叫優樓頻羅迦葉,還有一個伽耶迦葉,再一個那提迦葉,他們是三個兄弟。

那老大,就是最著名的那個火龍洞,佛那天晚上去為了度他,他就安排佛住在他那個毒龍洞裡邊,想讓他的龍把佛陀給害了。最後這個龍沒把佛給害了,卻讓佛把龍給降住了。他覺得這個人不凡,因為什麼呢?世尊來到他那兒借宿的時候,他看不清楚世尊的來歷。這個迦葉就是優樓頻羅迦葉他已經一百多歲了,只要有人來,去他那裡,他一看,就知道這個人的來龍去脈,因為他有通嘛。只有佛陀去了他看不到,所以他就把他安排在火龍洞裡面。佛陀一晚上把龍降住了,第二天把他也給降服了。他就帶著他的兩個兄弟歸投佛陀座下,正好他有五百弟子,老二、老三一人二百五十個弟子,就是這一千人的組成。那麼這裡講到的身子,就是舍利弗和目犍連,兩個人各有一百個弟子,就是二百人的組成。還有這個耶舍子有五十人的弟子,就叫千二百五十人。還有個零頭,就是剛剛度的那五比丘,但是在這裡不提了,舍掉了,就以總數來講,千二百五十人俱。就是這麼個內容,這麼來的。

所以大家要知道,皆佛成道,先得度脫。你看,就是佛成道了以後,為了觀察,釋迦牟尼佛他能夠有這個智慧觀察,誰是誰的因緣先成熟了,能夠先把他超拔度出三界解脫生死,他先去度誰。一開始就去度的五比丘,在這樣的情況下,那麼他們因為感佛的深恩,其實也跟過去的願力和因緣有關了,生生世世常隨從也,就是常追隨他而不舍。實際我們有機緣去看一下釋迦牟尼佛過去本生的故事,你比如說跟目犍連,舍利弗,特別是這兩位,還有阿難,他們生生世世過去都是眷屬。大家知道佛出世必須有一個功德,叫做「眷屬成就」,你的眷屬不成就了,就憑你一個人你是怎麼辦嘛,千佛不出世護持,那你一個人怎麼度眾呢?我們現在的話,你單槍獨馬你能做成事嗎?做不了事。所以這裡就講到這個功德就叫眷屬成就,呈現成弟子相,一起來示現共修,弘法利生,同成佛道。大家看過本生故事裡邊,目犍連跟舍利弗跟佛三個人,那生生世世就沒分開過。有時候佛陀是爹,他倆是兒子;有時候佛陀是哥,他倆是兄弟;有時候佛陀是主人,他倆是僕人;甚至有時候,六道輪迴嘛,六道輪迴不僅僅在人道啊,有時候,一個是狐狸,一個是蛇,一個是青蛙,就這樣生生世世在一起,沒有分開過。所以你看一直到眷屬成就的時候,這一世釋迦牟尼佛成佛,他們示現做首席弟子,常隨從也。這是我們講的這一段,講到: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蕅益大師後面給做的解,我們又把它解了一遍。

好,時間關係,我們休息一刻鐘,到十點零五回來繼續,阿彌陀佛。

好,各位,我們坐定了以後,再把心沉下來,《淨土十要》彌陀要解的第八講,下半場的講解。

剛才講到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的經文,下面我們要講到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後面的解文是:阿羅漢亦含三義。一應供,即乞士果。二殺賊,即破惡果。三無生,即怖魔果。復有慧解脫,俱解脫,無疑解脫,三種不同。今是無疑解脫,故名大。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聲聞,證此淨土不思議法,故名大也。從佛轉輪,廣利人天,故為眾所知識。

大家來看,蕅益大師真的是一個禪風凌厲的,這樣的痛快直截來講淨土的根本經典,所以我們學起來也覺得真是一目瞭然,層次分明。這裡的大阿羅漢,眾所知識,我們分開來看。前面講到的「大阿羅漢」,是指他的位,他所證的位次,已經進入到羅漢的級別,了生脫死。那麼後面的「眾所知識」,是讚歎他的德,前面屬於位,後面再讚歎他的德、德行,眾所知識。那這裡如果從因果的角度上而言的話,前面講到的比丘乞士,功德圓滿,就稱為應供。破惡的功德圓滿,就能夠殺煩惱之賊。大家要聽明白了,這是殺煩惱之賊,不是起殺心,犯殺戒了,殺賊是殺煩惱之賊,就是破惡圓滿的果報。怖魔圓滿了,出了三界,了脫生死,再不來此受生,就叫做無生,這是羅漢的三個意思。

但是我們後一句可能要給大家介紹一下,要不然弄不明白。復有慧解脫,俱解脫,無疑解脫,三種不同。但是這裡的羅漢叫做無疑解脫,無疑解脫來講,那肯定是最究竟的,最圓滿的。

那什麼叫做「慧解脫」呢?大家要知道。從慧,就是慧上以你無漏的觀慧,剛才講到了觀空性的這個智慧力。比如說你去修法,咱們都知道修法,依照自己的力量,開始要修什麼念處呢?修什麼念處?對,修四念處。你比如說一個是觀身不淨,我們現在因為一直在給大家弘修淨土,可能有時候對這些我們說起來也乾巴巴的,真正大家用智慧力去觀身不淨,比如說觀我們所有的這種覺受,我們的境界,每一天心念上的這種遷流,全是一種「受」,是苦的,觀受是苦。或者你就觀這個心是無常的,大家的心是不是無常的?女眾的心更是無常的,速度非常快,變得。這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你觀自己的心,明明這會兒還是這樣的,過一會兒又成了那樣。

那麼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個無常法如果你觀得好,真的能總結出來一些人生的真諦。無常有時候不僅僅我們說是,好像無常就是變得境界不一樣了,或者怎麼樣,無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迅雷不及掩耳,做不了主的。這兩天還跟善知識們聊天也說起了,我們覺得想一下這個事兒,決定一下這個事兒,以為自己很有掌控力,其實事,特別是大事,咱們根本做不了主。我們所能做主的是什麼呢?就是從做不了主的無常法中,你能把心能夠做得了主。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不斷地用智慧這樣透徹這種狀態,相續這種狀態,那麼他會有智慧產生,產生得慢慢如果你能把見思煩惱斷了,觀成斷惑證真,把煩惱障斷了,解脫生死了,就叫慧解脫。這裡講到的慧解脫,把煩惱障斷了。

那麼「俱解脫」是什麼呢?就是說不但他有智慧的觀照,他在事上面修的時候呢,他慢慢有了禪定了。不是光明白這個智慧之理去觀,而且他在觀照的同時,他有了禪定了,能夠離煩惱障還能夠離解脫障,比如說入到滅盡定,滅盡定叫什麼?又叫滅受想定。那麼這些煩惱就不會啟動了,這樣的情況下就叫做俱解脫了。

可是這裡慧解脫和俱解脫還不是最殊勝的,最殊勝的是無疑解脫,就是通達一切法,智慧現前了。不單單是通達佛法的三藏十二部教法,包括世出世間法,天文地理,人起心動念等等,這些你都能夠給人決疑了,可以表達為就是什麼都知道。大家看過、遇到過這樣的高人,你跟他講,平常好像他不學,啥也沒看到他怎麼去學,但是你跟他講什麼他通什麼,你把這個緣法給逗出來了,他就這方面跟你滔滔不絕地就講,而且借著這個緣法他能夠教化你,讓你明白過來,讓你在行善,斷惡,觀空,都能夠引你引上道,這就叫無疑解脫的功德,叫無疑解脫。那麼這裡這些是無疑解脫,所以叫做大阿羅漢。

我跟大家講,就是這三種解脫還有一種說法又叫三種念處,有時候我們稍微用一點時間了解一下,否則以後再碰到這種詞的話,你自己心解不開。

一個叫做性念處,也就是這裡講的慧解脫,就是他只修四念處,或者修三十七道品,斷惑證真了,他沒有禪定,這就叫做性念處,本性的性,自性的性。

還有一種叫做共念處,不但是性念處的功德具足了,還有三昧禪定與四念處共修,所以修到共念處的這種行者呢,他就有功德出來了,比如說他能夠具足三明,因為沒有禪定的話,他沒有神通嘛。三明是什麼明,知道嗎?三明是什麼明?就是宿命明,就知道過去世的事,天眼明能看到障礙之外,然後漏盡明,這叫三明。我們常說的三明六通,明比通層次要更為高一些,這叫做三明。還要具足八解脫,具足這種功德才叫做共念處,因為他有禪定功夫。

八解脫這個詞聽過嗎?又叫八背舍,聽過沒有?八解脫來講,你比如說有一個叫做「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內有色想這個色不僅僅光局限於酒色財氣的色,包括物質,色受想行識的識 ,那麼你對物質的想念引發了貪心,你就得觀這個,外面來觀這個物質的這些種種不清淨,使這個貪心不斷地生起,那麼你不斷地觀不斷地觀,就叫做「內有色想」,因為你內心來講,對物質有貪婪,對吧?觀外色,那你就從這個物質下手,比如說桌子,比如說拜凳,比如說山河大地這些,都是磚石瓦礫,都是不究竟不清淨的,是我們的漏業所感的,還能引發你顛倒的貪心生起,那就這樣反觀,慢慢能夠得解脫。這就叫八解脫的其中的一個,就叫做「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比較澀,大家知道一下就行了,記不住不要緊。

還有一個叫做「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這是什麼意思呢?好像比剛才那個高級,高級到哪裡呢?就是他心中已經把自己對物質的貪著控制住了,不起貪念了,但是他不斷地說服自己、觀照自己,「我一定要把對物資的貪念要控制住」的這個心,反而又成一種障礙,特別堅定,又擺脫不出來了,因為又生了一分執著嘛,說我不能對物質產生障礙。這就包括我們大家平常用功修行的也是這樣。好像說在用功,在斷煩惱,把煩惱給收拾得不知道要怎麼怎麼樣,其實越收拾越煩,就是這個狀態差不多,比原來更加堅固,我執參與進來更加的,其實修不好。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他的毛病出在哪裡?還是其實是對物質的貪婪,知道吧。因為他貪得太過了,他又覺得我應該控制住,結果又不斷地控制,又過了。其實源頭還是對物質放不下,那麼就要更進一步地不斷觀想整個物質整個世界的不淨,煩惱染污,使貪心永遠無法生起,這種解脫就叫做「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

內無色想跟前邊的區別在哪裡?他明明知道自己對物質有貪,他控制不住。這裡是我想控制住,可是控制的這個慾望越來越強,還一樣。能聽明白吧?我講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意思,叫八解脫,有這麼八種狀態。

還有一種狀態,比如說這個就是叫做「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就是一心比如說觀想光明,觀想清淨,觀想包括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八功德水等等這些,這就叫做慢慢他觀想這種淨色的時候,不是咱們這兒陋劣的這種色法,那麼他心地裡就不起貪心了,就證明自己的心性就已經沒有染污了,已經是解脫了。這就叫做「身作證」,已經到了這個層面了。具足了這個解脫的功德了,所以他的觀想圓滿了,安住在這個觀想智慧禪定中,這就叫一種解脫。所謂種種這些,這就叫八解脫。具足了三明八解脫就是修共念處來的,也就是咱們這裡講到的俱解脫來的。

那麼無疑解脫叫做緣念處了,就是各種因緣中他都能夠讓這個念處產生作用,能夠通達世出世間法,能夠決斷眾疑,這個時候就像這裡的大阿羅漢們,他就有一種功德叫做能夠破外道。為什麼?因為你破外道你得知道外道說些什麼,對吧?他怎麼個修法,有的外道很厲害呀,甚至他的學說比你哲學都多,那怎麼辦呢?就需要他的這種叫做緣念處,也就是咱們這兒講的無疑解脫。他可以破一些小外道,還可以破神通外道,因為神通外道是有漏的五通,他沒有漏盡通,也沒有漏盡明,前面講的三明,八背舍,八解脫。他沒有漏盡明,他只有外道的這種通,前五通,那你這個緣念處無疑解脫的羅漢,就必須破他,為什麼?因為他的這種通你也有,但是你有漏盡了他沒有漏盡。特別是當時還有外道叫做韋陀外道,他通達四韋陀典,就是整個天文地理各種宗教之書,智慧之書,他統統通達,那麼你要去破的時候,你必須要有無疑解脫的功德。這裡蕅益大師解的說,這裡的「大」就是因為他具足了無疑解脫的功德了。

你看這裡: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聲聞,這個就講到這裡的大阿羅漢,因為他們都是破了無明的法身的菩薩的別名,隱去了本來的面目。就好比像舍利弗,過去舍利弗早已經成佛了,叫青龍陀佛,我們叫阿彌陀佛,他叫青龍陀佛,就那個青色的龍,就是那個龍飛鳳舞的龍,青龍陀佛示現的,所以叫做法身大士,示作聲聞。幹什麼來著?為了證明淨土法門不思議法,所以叫做「大」。這是他的位,那這裡講到的德,就是他的眾所知識的功德。我們常聽「知識」這兩個字吧,知識常和什麼連在一起?對,善知識。

從佛轉輪,就是隨著佛來轉法 輪,為了廣利人天。大家都知道法 輪,法 輪有什麼功德呢,一個是像輪子可以碾碎一切的煩惱,把所有的煩惱都給碾碎,一馬平川。二一個法 輪就像車乘一樣,可以運載煩惱的這些業力凡夫到解脫的彼岸,所以大家常念法 輪常轉法 輪常轉,那它有兩層意思。那你要碾碎這個煩惱怎麼辦啊?你得使勁兒啊!使勁去聞思修,使勁讓正念住心,使勁地念佛,你不想念就要念,你不想往生就要說服自己,你不想往生是錯的,是業障現前了,是煩惱伏住了。不能夠專一的修行,今天想弄弄那個,明天想弄弄這個,你就要告誡自己,你修行是為了什麼?你是為了知識學得多嗎?是為了炫耀自己看的經書多嗎?還是怎麼樣?還是為了真的把這口飯吃進來,要使勁,這才能夠碾碎,不使勁碾不碎的,這才叫轉法 輪。

那麼你要承載也是這樣的,你看這裡講到的,從佛轉輪,就是隨著佛來轉輪,佛心包太虛量周法界,我們也要這樣。要想方設法地讓眾生得度,讓他生信心,讓他修法,要引領他,一樣的往這走,往西方極樂世界走,這才叫做車乘運載的包容要大量。想方設法的你要發心,你不發心的話,你不會有想方設法的這個心。所以我們都要把這些文字換成自己的發心,動機很重要啊!動機很重要。因為人傢具足了這樣的動機,所以才稱之為眾所知識的善知識,這才能叫善知識。

大家知道善知識是有幾個點的,第一個,為什麼尊稱他為善知識,他一定是有益於我的道業的,如果沒有道業,天天拽著你去造業,這不叫善知識,叫惡業惡知識。那麼第二個他要教會你什麼叫善什麼叫惡,層次非常分明的。我們現在至少你世間的善惡你要明瞭。那還有出世間的善惡呢,世間的善惡告訴大家是包容在道德和戒律這個層面的,可是大家要知道,出世間的善惡要超越這個。出世間的無為道,有可能不在道德上論了。當然不是讓大家破壞道德,斷善修惡,不是這樣的,可是你真正要出世間的,你不但要斷惡修善,你還要把善惡的對待心要泯掉的,否則包不了這個,只能包得了善你包不住惡。你行不了惡法,你在惡法中你一定是動了噁心才能行惡法。

那什麼叫做真正的善惡呢?善惡法中你都不動,沒有善惡的分別,這才叫出世間善惡法,這個更為重要,要教會你、要教會我們怎麼去操作,怎麼入到這個道裡邊,這才叫善知識,教給我們這個法。所以出世間的善惡法更重要,這是解脫道。這裡為什麼叫做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他還有這一層。那如果說我們從世間法來講,這個善知識至少他學的比你多,對不對?他的知和識要一般人所不及,才能叫善知識。你看我們世間的工藝裡邊也有啊,學一門技藝,對不對?你就是世間的,不要說我們去工作了,在哪個行哪個業裡邊,那都有善知識。我發現北京人那個年代過來的,他學個什麼流水線或者機床上操作個什麼,他都有師傅的,也叫師傅好像,是吧。

但是是那個,司機師傅的師傅,不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父」。現在我微信上老是噌地「師傅你好」,就那「師傅」就出來了。我也懶得說了,累了,太多了。為什麼?因為一打字打一個「師」就跟著這個「傅」,他就懶得再打了。有時候不是「阿彌陀佛」,是「阿尼陀佛」,就給你打字就打過來,錯了一大堆。所以要知道,他的見識人所不及,這才叫做善知識,這樣的善知識才能具足眾所知識的功德。

什麼叫做「眾所知識」?一個,他能夠識得本地風光,開了悟的,所以他這裡是「眾所知識」。二一個,他能識得眾生的根性,什麼人來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非常慚愧,現在我只能,你來了,念佛吧!只有這個保本。任一根機來了,我這個不會害你。那其他的大家想想,如果不識根器的話,有些對的話,讓錯的人聽了,就讓他起煩惱,這就不叫善知識。大家能聽明白吧,就是深的話被淺的人聽了,他聽不進去,反而依著深話去做去了,也會麻煩。所以為什麼這裡講淨土,唯有這個法門又不會委屈了誰,又不會害了誰。

那再一個,這一些人,人家聚到一起來,都是互相知根知底的,叫做眾所知識。互相知根知底你們了解嗎?就是一看說,你是舍利弗,其實是青龍陀佛,在你的國土裡怎樣怎樣。這個人可能是又一尊佛,他們兩個相互都知道。然後其他的人不知道,聽法的以為就在咱們這個娑婆國土,就在印度,就在祇桓精舍呢。結果人家已經通通透透,都知道說你是從哪兒來的,我是從哪兒來的,兩個人偷地在那哈哈一笑。我相信在座的諸位也有,你們在這個拜墊上坐著,他在那個拜墊上,你還知道說他在哪個國土里正在講經說法,常隨眾多少,正法幾劫。他也知道你,在哪個國土裡面成了佛了,在哪個國土裡面做上首菩薩,在哪個國土裡邊示現成一個乞丐,到處要飯,甚至跟人家強行給我點兒,給大家種福田,都不知道啊。然後就我一個人傻乎乎地在這兒,還以為我在講法。眾生,國土,菩薩功德都不可思議。你說我們能知道多少點呢,就光阿彌陀佛,我佛真身不可量呀!你想想他到哪裡,他變現成什麼,真的都不知道呀,這也叫做眾所知識。就是他們互相知根知底,咱們都被騙了,到了極樂世界就明白了。所以一旦往生以後,才能稱之為眾所知識。

那真正的要知道這個知識來講的話,自性無漏才叫做羅漢,我們每個人都是羅漢,但是現在自性有漏的。不分男女,不分凡聖,自性無漏才叫羅漢。自性不迷就叫知識,善知識。大家每天我們的修行中,你能觀到自己的自性,沒有迷昧,那麼你就是自我就是最大的善知識。所以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大善知識,一樣的道理。這個我們了解一下。

下面開始就要說這麼多的人了。看到了嗎?十六尊者。我們先把經來讀一遍: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

看到了嗎?一開始是講的長老,大長老,我們先把經文這樣地依著蕅益大師講的貫一遍。大長老有幾個條件,最基本的,我們常認為就是要年齡高,對不對?年高嘛。年高為什麼叫大長老,年高見多識廣。大家知道,在佛法上他積累夠了,閱遍了世事滄桑,就跟虛雲老和尚當時講到的說,坐閱幾個朝代多少皇帝他都經歷過了。我們現在沒有這個經歷,就沒有這個德行。經歷多了,德行就出來了,就能夠慈悲,智慧就積累。你看我有一個師兄弟,他就說了,他說師兄,我以前就覺得,說是這麼說,那個心上沒這個胸懷,但是最近兩年,他生病生得比較多,一直請假,也沒辦法在常住上發心,去醫院成了家常便飯。他說,哎呀自從我生病了以後,他發現真的有加持力。

為什麼,他什麼事他都不太那麼計較了,而且也能理解別人,別人有脾氣或者什麼,他能夠理解,覺得說為什麼,他心煩。他能夠包容理解,自己有什麼事也能放得下,不愛爭,也不愛非得要辯個青紅皂白,或者爭一口氣。他說沒有用,為什麼,這就是生病的功德,這也是一種經歷。所以大家知道,經歷多了就能出成果,就叫長老,所以一定是他年齡比較高。

那麼還有一種智慧比較深,也叫做長老,這個就不在年齡上論了。他能夠照了明白佛法,照了法性,有的人他雖然年紀輕,可是他跟道是天然相應的。這就要知道修行不是一輩子來的,讀個書你都到了今生讀已遲了,何況修行呢,智慧的積累修證它不在年齡上論。為什麼有的出家的小師父,你跟他聊一聊,他的智慧非常高廣。為什麼,投胎轉世來的。咱們漢地沒有這種轉世靈童制度,有的話,到處都是靈童。為什麼,他生生世世,這些曾經的祖師爺們,這些大修行者們,高僧們生生轉世往哪兒轉啊,他因緣在哪兒啊,還不在咱們這兒嗎。所以說我們這裡沒有這個體制,但是這些智慧深的這也叫做長老,他具足這個功德。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得福氣大。福氣大,你很大的福報,可是大家要知道,福報在佛門來講,不是讓你去享福和損福,知道嗎。不是讓你去享這個福,去消這個福,那就叫癡福了。可是你要知道,修福修到位了,他能代表莊嚴供養法。福氣大的,人見了就想供養,一供養他拿到手裡,你看他的手都這麼厚,一伸出來這都有五個坨,你們看見過這樣的手麼。那也是一種福氣啊,捏一下軟綿綿的,跟佛的兜羅綿掌,有的老和尚是這樣的手,知道吧。所以這也是福氣大,堪為福田,能夠讓大家受用,他能承載你的供養,這也叫做長老。所以年齡高,智慧深,福氣大,這些統而言之才能稱之為長老,大長老。

那這裡開始講到了長老,我們從舍利弗開始,看解文。這講到的舍利弗是什麼呢,首先介紹說德臘俱尊,德就是德行,臘就是他受戒的年代比較久遠了,受完戒,安居過一年增一臘。以德臘來看,那麼名為長老。下面看:身子尊者,聲聞眾中,智慧第一。這是指的長老舍利弗,又叫鶖子,他媽媽叫做鶖鷺鳥嘛,因為漂亮,所以他的辯才生下來以後七天就能通達佛法,所以叫智慧第一舍利弗。這個我不給大家細講了,因為在此之前,好像我們也有過涉及,我們主要是講《彌陀經》,《彌陀要解》,後面給大家總匯一下就可以了。具體的這些大家想知道的,下來去查一下也行。

像這個目連尊者,神通第一。上面講到摩訶目犍連,叫做大采菽氏。這個菽是豆類的意思,就是他們的祖先那個時候,修法的時候,愛吃這個東西,以這個為供養,所以就是這麼傳統下來了。他叫目犍連,最早證得阿羅漢得六神通的,就是目犍連。

飲光尊者就是迦葉,身有金光,傳佛心印為初祖,頭陀行第一。就是迦葉,因為他修苦行。過去的時候,跟一個貧女,一塊裝佛像的金了,所以九十一劫不受貧窮報。飲光是什麼意思呢,飲光尊者就是誰跟他站一塊兒,你身上再怎麼有光,都比不上他的光,他的光就把你的光給蓋住了,這就叫做飲光的意思。

文飾尊者婆羅門種,論議第一。文飾就是摩訶迦旃延,他因為辯才無礙,當時在佛的弟子裡面叫做論議第一。

大膝尊者問答第一。大膝尊者是誰呢,是舍利弗的舅舅,知道嗎,有時候又叫做長爪梵志。他外甥被佛給收得出家了,舍利弗懷在娘肚子裡的時候,他們兩個辯,他就辯不過他妹妹,那麼他就出去學法去了。回來的時候,指甲都這麼長,都忘了剪,為了學法。回來準備找他外甥辯一辯,外甥被佛給度出家了。他後來又去找佛辯,找佛辯的時候,佛說,你是怎麼個道理,你說說。說我這個道理說沒有道理,什麼東西都不受,不認定真的有一個道理,什麼道理我都不受,我是以這個為道理。佛就問他說,那你這個道理你受不受呢?就把他給問住了。為什麼呢,因為他說受的話,就給他自己什麼道理都不受,就有違背了,對吧。那他說不受這個道理的話,那自己這個什麼都不受的道理,你到底是受還是不受呢。佛一句就把他給問住了,就玩完了。所以最後被佛給度得出家了,就叫做大膝尊者,問答第一。

那麼這個星宿尊者是離婆多,無倒亂第一,因為他證得照見五蘊皆空。就是胳臂腿都被鬼給吃掉以後,到處找他,我哪去了,我哪去了,結果說,一切法無我,就證道了,這是離婆多。

周利槃陀伽是什麼第一呢,義持第一。大家看到了,為什麼呢,因為就是最鈍的那個鈍根就是周利槃陀伽,最後沒辦法了,在佛的弟子裡面都混不下去了,要自殺上吊。最後佛陀就教他說,你就念掃把,就念笤帚,笤帚,念了前忘了後,念了後忘了前,兩個字都這樣。結果人家七天,最後用功修行,成道了。這就叫做繼道尊者。為什麼叫做繼道呢,他哥哥在路上生的,他也是在路上生的。為什麼呢,那會兒印度的閨女嫁出去了,生孩子要回娘家生,不能在人家那兒生,結果回去的時候,兩次兄弟倆都已經來不及了,就都生在路上了,哥哥叫做大路上生的,他叫做小路上生的,所以叫做繼道,繼就是繼著他哥哥也在路上生的意思,這印度人起名字太怪了。

喜尊者是佛的弟弟,儀容第一,就是難陀,長得最漂亮的那位。結果最後被佛帶到天上去了,他舍不下他妻子,帶到天上去看到天女了,就說他妻子丑得跟猴子一樣,就看不上了。最後到地獄裡邊,見了油鍋了,說這是難陀天福享盡了,墮下來,給他準備的,嚇死了,就出家修行了。所以叫做儀容第一。

慶喜尊者就是阿難,佛之堂弟,復為侍者,多聞第一。這個大家都知道,阿難是多聞第一。他的功勞有兩個,一個叫結集經典,二一個,你們女眾要感恩他,為什麼,他向佛求情,允許女眾出家。這是阿難的功德,也是由他禍害的,為什麼呢,女眾出家,正法早滅五百年。後來不知道阿難又怎麼使了個什麼,又恢復回來了,又正法久住五百年。這是阿難。

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就是羅睺羅。這為什麼叫做覆障呢,他生下來的時候,佛陀說了,羅睺羅有般奴,就是把我給控制住了,是我的障礙。因為生了兒子,出家就得格外地又割舍一層,所以叫做覆障。再一個他過去,他把一個螞蟻窩給填了,整整填了螞蟻窩給塞了六年,結果他也在娘肚子裡懷了六年,生不出來,這個果報,所以叫做覆障。在佛弟子中,他隨時隨地都能夠秘密用功,隨時隨地都能夠入定,所以叫密行第一,這是羅睺羅。

牛呞尊者宿世惡口,感此餘報,受天供養第一。這個人過去笑話老和尚吃飯跟牛一樣,結果就五百世轉為牛了。轉為牛了以後呢,都跟佛出家,證了羅漢了,這個習氣還斷不了,吃飯還跟牛一樣。佛就害怕所有的弟子裡面都變成像他這樣,受牛果報,說你趕緊上天去吧,到天上去應供,人間受不了你這個樣子,再諷刺你,挖苦你的時候,都得轉牛。最後他上天上去應供去了。所以叫做牛呞尊者天供第一。

不動尊者,福田第一,為什麼,久住世間,應末世供,就是這個誰呢,賓頭盧頗羅墮。他因為當時佛不讓弟子們顯神通,結果他有一次就顯了神通了,佛就呵斥他,說你永遠不得入滅,你在世間久住,你喜歡出風頭,你給我就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住世出風頭去應供,給他設了這麼一個,所以叫做福田第一。

黑光尊者為佛使者,教化第一。為什麼叫黑光尊者,他長得黑,他長得黑就罷了,他還天天晚上出去晃蕩。晚上出去晃蕩,把人家害怕了,你想想黑咕隆咚,再加上整個黑的一個人。印度人你們知道吧,身上黑,他眼珠子白,就這麼一眨一眨的,過來一個孕婦,一看見他,嚇死了,嚇得人家流產了,就這樣出了亂子了,所以佛才制戒緣起,就是比丘晚上不能出去。但是他有一招,教化第一。隨著他教化的,佛都攝受不了的人,他能攝受了。夫婦兩個都被他攝受了,證了阿羅漢果的就有一千家,你看他多厲害。所以長得黑不溜秋的但是他教化行,所以叫做教化第一,迦留陀夷,黑光尊者。

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這是摩訶劫賓那,他能夠在天文學裡邊一目瞭然。摩訶劫賓那譯成漢語就叫做房宿,而且也是他爸媽祈禱星宿二十八天,二十八星宿,才生了他,所以叫做知星宿第一。

善容尊者壽命第一,善容尊者是誰呢,就是薄拘羅,因為他也長得非常好,但是為什麼沒有把他稱之為容儀第一呢,他更絕得有一招,活了一百六十歲,所以叫他壽命第一,怎麼也死不了。他這個怎麼也死不了,跟咱們現在業力到了,怎麼也活不了,是一樣的不了。生下來的時候,他坐在那兒就笑。他媽媽害怕了,以為生下來一個怪物,就把他怎麼樣呢,扔在鍋裡面,想把他火燒熬了,也燒不死;放在鍋裡面熬了,也熬不死;扔在水裡面也淹不死;最後沒辦法了,扔到水裡面,魚過來,把他一口吃了,還沒死,為什麼?這個魚正好被打魚的給撈上來,把肚子剖開殺的時候,他又出來了活著;就怎麼也死不了,刀也沒割死,所以他號稱叫五不死。大家看到了嗎,這就叫業力,能敵須彌,能深巨海。為什麼,你不該死的時候你死不了,就是死不了,該死的時候你活不了,可是你不該死的時候你還死不了。他想死死不了,一開始他媽媽想把他弄死但死不了。為什麼,生生世世持不殺戒,九十一劫從來不夭折。這麼個果報叫做壽命第一。

無貧尊者也是佛的堂弟,叫天眼第一,就是阿?樓馱,無貧尊者。因為他過去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他用最差的飯,但是只有這麼點飯了,大家都吃樹皮吃黃泥的時候,他把這點飯供養了一個辟支佛,所以就感得也是九十一劫從來不缺資具,一切所求皆能夠如意,就被稱之為無貧尊者。但是因為日子過得太好了,他怎麼樣呀,犯睏,天天睡覺,結果就被佛給呵斥了,最後七天七夜不睡覺修行,雙眼失明了,得了天眼通,三千大千世界就跟在手裡看一樣。這就是阿?樓馱,無貧尊者的功德。

到這裡就結束了,這十六位給大家介紹完了。大家看看這十六位在佛弟子中,都是幹什麼的,此等常隨眾,本法身大士。示作聲聞,為影響眾。今聞淨土攝受功德,得第一悉檀之益,增道損生,自淨佛土,復名當機眾矣。都是來聽淨土的。

那我們就會問,這麼多的羅漢,這十六尊者這麼介紹一下,大家已經都知情了,他們也是真實地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可是為什麼講淨土法門,講《彌陀經》的時候,都讓這些排名第一的大羅漢弟子來。你看,每一位尊者都是在他的功德中排名第一的,對不對,為什麼要這個功德呢。我們來看一下,首先大家知道,在這裡邊,你看,我們講到說,淨土法門是三根普被,因為不但有舍利弗的大智慧,還有目連尊者大神通,還有周利槃陀伽,愚癡成這樣,只能會念掃把,這樣的人也行;舍利弗這樣的人也行;迦葉尊者是禪宗的第一代祖師,也行;羅睺羅是密行第一,還行。大家想想,這個淨土,《彌陀經》攝的機有多廣,包括後面的無量諸天大眾俱,就是這個法門太不可思議了,這裡都是排名第一,還要來聽淨土一門,這裡面也有表法的。

為什麼說迦葉尊者頭陀第一,要來聽這個淨土法門,為什麼?因為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太苦了,大家想想,為什麼把他號稱苦行第一,不知道一天要帶一百零八件東西,就這個修苦行,為什麼呢,因為娑婆世界就是個苦啊。極樂世界沒有苦行的,大家知道吧,用不著你苦行,你極樂世界再給我苦哈哈地行,你會障道。為什麼,因為你叫做乍現威儀,故意現成這個苦,騙取大家對你的恭敬,沒有這麼一道的。人家都該怎麼活就怎麼活,該吃飯就吃好的,該聽法就聽法,該住就在七寶樓閣裡面,什麼苦不苦甜不甜的,沒有這味道。所以大家要知道,頭陀來這表,表我們什麼呢,娑婆世界苦不堪言。

周利槃陀伽,就是說下智反成上根。就念個笤帚,就跟我們念阿彌陀佛,你只管念佛,念佛念得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就是下下根有上上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結果人家周利槃陀伽反而成了上根,走了,就會這個,我只會這個。

那這裡講到的阿難的儀容第一,表的是極樂世界都是清一色的童男子相。

笑了一下,都證了阿羅漢了,吃飯還跟牛一樣在那吃,為什麼,因為有習氣,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就是讓他們來表這個法。

福田第一的賓頭盧,為什麼,我們雖然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但是不會住在那享涅槃境界,還會乘願再來,依然在這個娑婆世界廣度眾生。這就是福田第一。

薄拘羅壽命第一,沒有生死,死不了,就表極樂世界光壽無量。

這個阿?樓馱觀三千大千世界如掌中果,表極樂世界,不是看三千大千世界,整個一大法界都在掌中,一目瞭然。

所以這些都是極樂世界四十八願裡面,就是他們排名第一的法,極樂世界隨處可見,不用你排名第一,在那全部人人是第一。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個道理,我們才知道為什麼這裡把十六尊者,排名第一的羅漢弟子來召集到這裡,聽這個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的法。

所以第一點我們要知道,排名第一,光這個第一功德也是有表法的。你看: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盡。為什麼,就是在佛的第一緣起中,這個法門第一。特別是在咱們這個末法時代,我們常說末法時期了,最首選就是修淨土法門。我告訴大家,正法時期還是排名第一,相應的匹配就是這樣子的。所以這些弟子們,排名第一的各路神仙,還來這兒聽聞淨土,當機表法。這是第一個第一。

第二個來講,大家想想,這些排名第一的功德,你看為什麼,他們雖然是功德互俱的,可是在娑婆世界,他只能有一樣脫穎而出,叫做第一,為什麼?因為咱們這兒的法門不能夠總持。你在修行路上,你修了這個,你就只能修這個,他示現的都不全面,只能表一方面的功德,一方面的法,他沒有總持的功德。可是如果念阿彌陀佛的這個淨土法門,它是總持法門。就是你在這修也罷,往生到西方也罷,不僅僅你這些方面第一,而且各各都是本具平等的第一,每一個往生者都是第一。不僅僅都是第一,而且各種法門全部第一。大家能聽明白這個吧,不是像咱們這表的說,舍利弗智慧第一了,神通就不能第一了。迦葉尊者頭陀第一了,儀容就不漂亮了,因為他老兮兮的滿臉都是皺紋。極樂世界不是的,什麼都是平等的,什麼都是本具的,人人各各都是第一,這個法。

第三個大家要表什麼法呢,就是表如此的上根,第一之人,尚且在此聽世尊開口就是講西方境界,後面勤勸往生,當信是不可思議功德之法,那咱們還等什麼呢,你說我們還敢不依教奉行麼,我們哪一條能比得上人家這十六尊者啊。咱們哪個第一呀,諸位,我們現在什麼第一啊,倒數第一吧。當然我們也有第一了,造業第一,剛強難化第一,不知好歹第一,懈怠不堪第一,這些都是第一。所以大家知道,這樣的上根人尚且來此當機,何況我們這些下下根裡面的下下根。我們給大家不止一次地說過,我們這個末法時期的剩貨,處理都處理不出去了,只有阿彌陀佛不嫌棄。所以大家要知道,這裡的這一番深意,我們要善知佛意,善滿佛願。

大家發現了沒有,我們總是讓佛菩薩好像滿我們的願,求一下,我要怎麼怎麼樣,我們這些願都是自私的,向外攀緣的呀,就被我這個我執給打了折扣,這些願。所以彌陀才在此設這麼一門,讓我們滿他的願。大家發現了沒有,只要我們滿阿彌陀佛的願,那麼就等於說願生西方淨土中,滿他的願,其實正好是圓滿地滿了我們的願。大家想想,阿彌陀佛的這一番苦心,把這些大弟子們集合在這裡,來同聞西方勝境。這個要了知一下,這才是真正這裡叫做影響眾,你看:示作聲聞,為影響眾。

現在聽聞淨土攝受功德,得第一義悉檀之益。什麼叫做第一義悉檀,大家明白嗎?這個法義應該以前聽過吧,聽過啊,什麼叫第一義悉檀,四悉檀是什麼悉檀?對,有的知道,看來還不錯。什麼叫做悉檀?好像我這個法台上就不止講了一次兩次,至少有三次。這個悉檀就是說成就的意思,最早的翻譯,後來翻譯成普遍的佈施,就是成的意思。讓這四種方法成就一切眾生的佛道,就叫做悉檀,成的意思。那麼成的方法有各種各樣。

首先有一個叫做世界悉檀,就是這個人呀,他剛開始吃不消這個解脫法,那就給他說點世間法。陪著你轉悠轉悠,讓你心生歡喜,聞者適悅,心生歡喜。隨著人我的這種假名,我給你講,咱們在這個世界裡面慢慢地修點善法。這就叫世界悉檀,是讓你生善的。

那麼這個各各為人悉檀,就是讓你增善的,增加善根的。每個人隨你的根基,宿世種的因緣的深淺,每個人所應該讓你生正信,起善行,好,讓你增加善根。這是第二個。

對治悉檀呢,就是你哪一個,貪慾重,讓你幹什麼。嗔恨心重,讓你幹什麼。種種的法藥,對症下藥,遣除眾生的這個惡病。你哪一個方面的陋劣性體現得特別突出,那就這樣來對治。

可是大家要知道,這三種都是為了最後一種,就這裡講到的,第一義悉檀的利益。見大家的機緣成熟了,給大家說,諸法實相,實相諸法,讓你入真理境界,這就叫第一義悉檀。

所以以前跟大家講過,淨土法門不在世間法上論,只要你今生就得解脫,在這個法上論。蕅益大師的解釋也是說,今聞淨土攝受功德,讓大家得第一義悉檀的真實利益。聽到這個淨土法門,念念入中道實相,念念破無明煩惱,所以叫:自淨佛土,復名當機眾矣。這些都是,正好這個時候,該聽這個法了,該學這個門了。如是等諸大弟子,因為是大比丘,大羅漢所以叫諸大弟子。不管你怎麼大,終歸是一個往生以後再乘願再來的淨土行者而已了。大家要知道,在這個法門中呀,他們往生了,是大阿羅漢弟子,我們是個大業障鬼往生了,還是一樣的,在這個方面是平等的,全部都能夠同得第一義悉檀真實功德。這個確認無疑。

好再往下看。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這是經文。我們再來看解:菩薩摩訶薩,此雲大道心成就有情。乃悲智雙運,自他兼利之稱。你看這個就解釋得很到位了。我們就不要再多講了。大道心眾生,覺有情,就叫做菩薩。有時候也就做大士,有時候也叫做高士。

佛為法王,文殊紹佛家業,名法王子,菩薩眾中,智慧第一。你看連文殊菩薩,哪一部經都缺不了他,就是這部經裡邊,菩薩眾裡邊首推他來。為什麼要講文殊菩薩呀?後面有一句話特別重要,大家要聽明白了。因為菩薩呀,法王子呀,大家都知道了。非勇猛實智,這兩個修飾詞,一個是勇猛,那麼他的境界要實智。不能證解淨土法門。證解啊,這裡既不是信解,也不是理解,是證解。你看,文殊菩薩他智慧第一。那我們常給大家講到說,淨土法門的這個原理,只有佛跟佛能夠究竟圓滿,這個等覺菩薩只能知道少分。文殊菩薩在這裡示現的就是等覺菩薩。那在這裡他當然以文殊菩薩的功德來講,他是可以在這個極樂世界,是在的。

將來我們往生的時候呢,前來迎接的,如果你偏有因緣,文殊菩薩也許會來。反正你一入淨土法界,就能見得著他,包括彌勒菩薩也一樣。但是他們為什麼這裡還要用說,只有這樣的勇猛實智,才能夠證解。證來講,就是現前看到,對吧,已經生在淨土了,這個沒有問題。可是證和解還不一樣。這個解,像文殊菩薩這種水平呢,他能夠肯定在極樂世界能夠性相圓融,能夠依這個解,能夠像《華嚴經》裡面的十玄門,等等這些都是圓融無礙究竟圓融的這個解。可是他的這個解呀,只能夠證解到極樂世界的現象和本體,乃至圓融無礙。他不能夠完全解到,像佛這樣的說,這個法門為什麼這麼設置,原來法藏比丘為什麼那麼發願,這個願力跟設置,現在再折射到娑婆世界,為什麼這麼容易得度,真的能夠變成現實,就這裡面所有的千絲萬縷的這些功德,文殊菩薩還不能完全了知。所有他只能在極樂世界看見是這麼個樣子,這麼個情形。可能這個比喻不太恰當。就跟剛才我們講到的三通和三明一樣,只有佛能夠究竟明瞭,但是文殊菩薩為什麼他又有這個功德呢?

因為他有勇猛實智。我們千萬這裡覺得勇猛實智,說哎呀,這個智慧高深,不知道怎麼修來的。他是什麼呀?以信心入的勇猛實智,還是用文殊菩薩來表信。為什麼叫做勇猛才能夠信呢?我相信大家都有體會。這個法門,不要說這個法門,就跟佛法一樣,你每天不在這個道兒上,不勇猛地來去相信它,你就會怎麼樣兒?就會退,就會懈怠。就是這個信仰的這個信,這個勇猛的信呀,你一直要這樣信,就跟精進一樣,勇猛強勁地我信。我在信上面,我再不加一點點的,懷疑也罷,琢磨也罷,思維也罷,我就這樣長驅直入地信,這叫勇猛。

只要你在上面犯了一點兒思惟,有可能你對淨土的信心就會鬆垮下來。是不是這樣子?你看我昨天,還一個法師,微信上還在說,說就有同修問他,說他聽了以後一直在聽課也對呀,可是他下來琢磨一下,他起了懷疑,為什麼?他說極樂世界到底在哪兒呀?是方的,還是圓的,跟地球一樣兒嗎?那裡的人是怎麼個活法呀?怎麼個存在呀?吃喝拉撒具體說是,念頭一下就吃飽了,這是怎麼弄的呀?為什麼?他懈怠了。

所以你看,這個淨土的這種勇猛,你就信就好了,就這樣的,你勇猛不勇猛,你勇猛,你就往前信,不勇猛了,就開始琢磨。為什麼?得相信自己了呀。我得搞清楚,我得弄明白,可是弄明白也可以,你需要看淨土的根本經論。你淨土的根本經典論著你也沒明白,你說在哪裡了?在十萬億佛土之外呀。是地球嗎?它不是地球呀。那為什麼不是圓的,都是一馬平川呢?因為地球是一個世界裡面的一個小小的分子呀。各種各樣的世界,你看《華嚴經》裡面講的各種世界,有的像咱們這兒的須彌山,有的是螺旋形的,有的是馬蹄形的,有的是平的,有的是彎的,搞不清楚,愛咋地咋地吧,反正先去極樂世界。所以這個,大家要知道這就叫做勇猛實智才能夠證解淨土法門。

第二位彌勒菩薩,當來成佛,現居等覺,這句話又更重要,以究竟嚴淨佛國為要務,故次列。就是為什麼排名第二。因為彌勒菩薩他也是等覺。他在見法身佛性已經即將馬上就要圓滿了,可是為什麼就圓滿不了了?萬德圓滿還沒有夠,所以必須要用這個萬行萬德來莊嚴清淨他將來的國土。這個國土怎麼清淨呢?現在他要以極樂世界為藍本,知道吧。彌勒菩薩在莊嚴他的清淨國土,現在他要參照阿彌陀佛。

《彌陀經》裡面說,彼佛國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怎麼怎麼個樂,七寶池八功德水,他要參照這個,以這個為他的願而起行,才能夠圓滿佛果。所以為什麼在這裡排名第二來聽這個法,因為大家知道等覺菩薩,他再破一品無明就入這個常寂光土。大家知道,常寂光土它不是一個死的國土呀。就法性身來講,它叫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怎麼表達呈現給我們呢?你怎麼把它呈現得最圓滿無缺憾呢?極樂世界就是一個範本。它的這個無缺憾最佳狀態是什麼呢?它把法性能夠發揮到這個現象中來,讓你一入這個現象,就見當體的法性。最難的就是這個。彌勒菩薩必須按照這個樣板兒,將來把他的佛國淨土也建設成這樣,他才能弘揚淨土。到時候兒說,也是同步往生到這裡。所以從莊嚴上來講,他一定要把這個法性發揮到最佳的狀態,才能夠不負成佛一場。所以這裡講到的以究竟嚴淨,你看你必須發揮到究竟,來嚴淨佛土為要務。

那麼第三個是不休息者,曠劫修行不暫停故。常精進者,自利利他無疲倦故。此等深位菩薩,必皆求生淨土。大家看,常精進,不休息,曠劫都不暫停,自利利他,從來不疲倦。大家想想,他為什麼能夠這樣的放開身心去度化眾生而做菩薩。你現在我們來修行,包括我也一樣,咱們也算個菩薩,也天天不是度化眾生麼。害怕呀,說哎呀,度化眾生,度化眾生,把我自己的道業耽擱了怎麼辦?是不是?說入到紅塵裡面去度,這才是真正的大菩薩,可是我們無疲倦地入到紅塵裡,一下就疲倦了。為什麼?就害怕說,我這行嗎?能度嗎?為什麼?總歸後邊沒有靠山,沒有仰仗到這個,完全仰仗到,害怕呀。一切恐懼中,我們不安,不是有大安呀。

所以為什麼人家這兩位菩薩,我們拋開他們不休息常精進的功德不說,就是為什麼能夠放開手腳身心地去利他精進呢?因為已經把心徹底無疑地安住在彌陀大願海中了。人家已經徹底相信,就是不管怎麼樣兒,我將來在極樂世界,保準有保障的。他們的保障不是不墮惡道的問題了,是畢竟能夠圓證三不退,保證能夠成佛的問題。所以他才能毫無顧忌地去當做菩薩,積累什麼呀,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所有的這些成佛之道,資糧。都把自己的心安住在彌陀願海了,現前他只要做菩薩就足夠了,只要精進就可以了,只要不休息就可以了。什麼時候兒,怎麼樣兒,一切人面前,只有度眾生,沒有任何事。因為他沒有後顧之憂嘛。大家嘗試著去悟一下啊。這可不是說光說菩薩,你試試,如果你的心,真的安住在我保證能夠往生了,這個後顧之憂一搞定,是個什麼狀態。我們現在真的有恐怖,有顛倒,這個狀態一旦出來了,就叫做自在人,就自在了。

所以大家看看這樣的深位菩薩,必皆求生淨土。哎呀,我就想起《念佛圓通章》裡了,大勢至菩薩與什麼呀?與什麼?與五十二菩薩。那五十二菩薩就代表,不但這麼些深位的菩薩,還有淺位的菩薩,全部他就給帶到這個淨土這兒來了。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又想起《普賢行願品》,以十大願王導歸華藏世界海,所有的菩薩,導歸什麼呀?極樂世界,往生西方。

為什麼這樣選擇呢?我們要從源頭上推起。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他最重要的經典居然都這麼講,最深位的菩薩居然都這麼做,而且不斷地格外地讚歎這個法,而且它的因緣如此之廣,讓我們聽不到其他的,這個必然能夠聽到,能夠上手修行。要反思,為什麼這麼選擇,為什麼這麼設置。為什麼?你看,往生到淨土,怎麼樣呢?以不離見佛,不離聞法,不離親近,供養眾僧,乃能速疾圓滿菩提故。速疾圓滿菩提。大家看,不離見佛,你能幹什麼呀?禮敬諸佛功德就具足了,對不對。你只要磕一個頭,都是向佛磕的。懺悔業障功德也具足了,佛前發願功德也圓滿了,就這些功德念念都具足了。不離聞法,就是你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也是念念具足的。

不離親近供養僧眾,你的福慧雙修絕不會偏,也不會走斜,也是具足的。所以大家看,越到高處越要精進勤修,辛勤地去修。因為就差那麼一點點了,趕緊趕緊快點兒快點兒,必須這樣,不離見佛,不離聞法,不離親近,供養眾僧。我們現在這裡想離呀,一下兒就離開了。到了佛堂,出了佛堂就叫離。在極樂世界念念都不離。這樣的快速精進有保障,就能夠圓滿菩提,成就佛道。所以我們現在因為離得遠,凡夫的知見,就覺得成佛來講就說太遙不可及了。你想,到了他們這個地步,他們覺得,成佛馬上就要成就了呀,就跟我們百米衝刺一樣,那還不更快點兒啊。那快點兒怎麼辦呢?你需要能量呀。能量從哪裡來?從三寶中來。極樂世界依然還是從三寶中來。就這個概念很簡單。所以大家要知道,這就叫做菩薩眾也還是發願往生西方的。

那麼天人眾就更不用說了。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這個比較簡單了。蕅益大師注的,釋提桓因,此雲能為主。什麼叫做「能為主」呢?就是他能夠堪任忉利天之主,就叫能為主。釋提桓因的福報是怎麼來的呢?過去有一世是女眾,發心跟別人起立塔像,召集了三十二個人,所以她就最後做了三十三天的天主,那三十二個人在四邊各有八天。這個及釋提桓因等是什麼呢?從下面來講,等者,下等四王,上等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色,無色,無量諸天也。就是整個這二十八重天都在其中了。大眾俱,謂十方天人八部修羅人非人等無不與會。都來了。我們一般都以為說,呀,《地藏經》裡面形容得不知道來了多少人,覺得簡直是那個法會太殊勝了。這個法會更殊勝。

這只不過是羅什法師是以意譯的,他嫌我們讀起來煩惱了,在序分裡面就不斷地這樣引用,所以他,你看,就是無量諸天大眾俱,沒有一個不在場的。什麼天龍八部,什麼阿修羅眾,什麼人非人等都來了。都是無非淨土法門所攝之機也。看看這個法門有多廣大有多微妙。從羅漢首席弟子,到如此的甚深深位菩薩,乃至零零散散的這種天龍八部,全在西方極樂世界十萬億佛土的這個國土,所攝所成就中。所以回過頭來大家想想,阿彌陀佛發的願力輻射面有多廣。相信我們將來往生了以後呢,再到他方國土裡面去看的時候兒,就會覺得說,這個淨土法門在那個國土裡是怎麼講的,怎麼說的,大家怎麼成就的;在這個國土裡邊,又是怎麼講的,甚至人家那兒不是講的。管他怎麼樣呢,反正是攝十方法界都歸於西方淨土。

因緣呢很有意思。正好我們今天第八講就把序分給講完了。那麼這叫做大眾序。後面開始要講發起序,就是: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是不是從這兒?啊,是從這兒開始了。從這兒開始就不能在這兒講了。那給大家匯報一下,剛才我們也講到說,大因緣呢我們做不了主,本人宏海,從03年來到這個帝都,京師,在法海真源內寄居了十五載吧。現在因緣到了,這個觀世音菩薩,普陀山的這個大善知識們呢,善觀因緣,現來了一道函,要邀請我呢回普陀山常住。所以呢非常抱歉,當然也不會給大家爽約。就是這部《淨土十要》呢,要改換因緣來講了。在這個法座上呢暫時要告一段落。當然今天的時節也恰到好處,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就是你們看著辦了。那麼因為近期呢,我在這邊佛學院的手續已經也騰利索了,要回我的這個老家。當時在那兒金刀剃下娘生髮,出來這麼十五年。非常慚愧,我說修也就這個樣子,也沒有給菩薩增光。但是呢菩薩不嫌棄,現在召我回去,在那兒常住,那我想在哪裡都是一樣的。

非常感恩居士林的這個法堂,維摩講堂,也感恩在座的諸位。不管這幾年來,林林總總來聽法,我們一起的這個法誼,在法上的情誼。那現在因緣既然是如此呢,原來我還有點兒想不開。那麼想不開中呢,因為在北京呢結了這麼多法緣,念皈依的所謂的弟子呀這個法緣,最舍不開的,一個講法,一個這些聽法眾,弟子隨從眾。那後來想想說,大概菩薩要用的就是這個方法。因為比丘們在一個樹下都不能超過幾天,一住熟了就得挪。哎呀,我這十五年住得真好。就覺得北京是又有優勢又倍加溫暖,一回到法源寺屋子裡,心就落停了。現在不行了。不讓你這樣,讓你挪窩兒了。那就隨順這個因緣。可能下一個月吧,回去了以後就在普陀山常住了。

那麼我現在發願呢,就是回去安頓下來以後呢,我還會去請一套更加好一點的攝像器材。那哪怕我在山上,一定把這個《淨土十要》還以各種方式,想方設法供養給大家。好在為什麼,我們現在網絡如此的便捷。海內存道友,天涯若比鄰!當然回去安頓下來,也歡迎諸位可以去普陀山,在拜觀音的時候兒,觀音菩薩的時候兒呢,我們也可以再續前緣,一聚。當然我也會,肯定還會有緣法再來北京。包括咱們居士林呢,或許以後還會有這個時間段,或者密集型地來這兒,講一小部經典或者怎麼樣跟大家來,或者把這《十要》裡邊的哪一要,隔段時候,把某段內容呢專程來這裡講,看後續的因緣。這個不在話下。也請大家共同來隨順這個緣法。因為我自己也想一下說,這離開北京了就舍不得,那將來還要離開這地球,離開這娑婆世界,那可怎麼舍呀。所以這也是難得的一次訓練機會,迅速地就把它擺平了。

那其他的話呢也不說了,就是大恩不言謝。在這個講檯上,成就了我講這個《中觀》系列課程,一部大部頭的《首楞嚴經》,在此呢又開了淨土一門,我也覺得非常知足了。對我的成長呢也是非常大的,感謝大家。然後呢以後要聯繫,剛才也有同修跟我詢問了,我在這裡就公佈一下,大家也可以輾轉相告。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微信,可以加微信號。我的微信號是,宏海法師的漢語拼音。如果有加微信的就加微信,沒有加微信的,如果以後有法義的話,可以在微信上去詢問。那我在微信上也會發佈一些法務,或者是說近期講什麼,發到網上有什麼,都會在微信裡通知大家。在回普陀山常住之餘,那這是我的一個主線,決不會斷。所以大家呢以後也一定能夠依然聽到這個《淨土十要》的法,這個因緣決不會斷的。

當然加了微信了以後,你們也就有問題可以祈問。可是我的那個微信群里人確實不少。然後大家也,我起這麼個名,他起那個名,不是真名,我也認不得。所以這個請大家先見諒一下,有時候兒呢來了我未必能夠及時回。所有真是有問題或者什麼,大家可以問。平常的話就看我們微信上,我會發朋友圈兒的一些動態。然後我們現在在微信上也有講法群。有一個聞思講堂雖然滿了,但是正法學堂已經有四個半,這半個裡邊呢是預備群裡邊也可以加進去,現在正在講《金剛經》。這些都不會斷。我聞思講堂裡也正在講《印祖文鈔》,也會發到這個我的微信上,作為音頻大家也可以聽取。所以你看,這就是我們現在本具的神通,顯的這個連接的法的這個不斷。當然有問題可以問,也不要就是說沒問題了也要問。有時候兒現在微信上也怪得很。很晚了,叮一響,說打開一看了:師父吉祥,您在嗎?那我說:你說吧,什麼事兒,你說。有一件事情不知道當講不當講?說呀,都十一點多了,你什麼事兒,說呀。哎呀,我害怕有不敬。就這樣兒,光前面沒用的就磨了三四個。說你要什麼問題,你就說。我懂的,我就給你回答。不懂了,你再另請高明,就這樣兒。所以這些就不用了。有時候,即使有法務也回答不了,大家發上去就可以了。就這樣的,大致如此。其他呢,就廢話少說。

總歸,萬法就是因緣生因緣滅,但是我們的法身慧命不會滅,我們同生西方的心不會滅,將來一旦這幾十年的光景,管他怎麼樣兒過去了,一旦在極樂世界再相會的時候呢,那就是別有一番真常的風景了,不會有這個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了。散只是在生滅法裡面散,我們的法身一直在一起。所以感恩大家,隨喜大家。希望在以後的道業和聞法中呢,我們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好現在一起合掌迴向。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隨喜大家。阿彌陀佛!

(待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只有一切頓舍,才能迸出淨業種子

對這個世間的舍,要從真實心裡面真的你能舍得掉,真的...

念佛是修行的捷徑法門

淨土法門由阿彌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盡攝...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

助念可以圍著亡者邊繞行邊念佛嗎

問: 助念的時候,助念人員圍著亡者邊繞行邊念佛,可...

禪的方法和求生的願力兩者並重

禪宗所說的悟,是擺下萬緣、心無執著,既無可求、亦無...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無定相,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以我們這淺淺的根...

一門深入專修,不要夾雜

除了正助二行之外,修其他的善,善行,都稱為雜行。雜...

看到蓮華跟佛出現在空中,該怎麼辦

問: 請教老和尚一個修行上的問題,遇到了境界。如果有...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蕅益大師病中念佛的感悟

蕅益祖師五十六歲,這一年臥病靈峰,整個夏天,大病發...

誰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人做事兒,不能讓事兒做我們,所以佛教徒天天歡喜地面...

曾黎的素食心得

曾黎吃素源於偶然。食素之後,曾黎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

放下自作多情所捏造的妄想

佛印禪師有一天跟蘇東坡在散步的時候,看到一個少婦走...

一切苦因緣,全由妄動取

凡聖之判,如隔雲霄,其間相去,不可以道里計。佛法微...

鬼神病的治病方法

若是鬼病,當用強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業報病,要須修...

淨化世界,需要從心做起

21世紀是科技文明高速發展的時代,在一味追求物質財富...

供養賢聖獲福廣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有一天,阿那邠...

佛法的修學要先修心再修相

詐跟誑的共同點─都是創造一個假相來欺騙別人。我們一...

財富與幸福

在英國某小鎮,有一個青年人,整日以沿街為小鎮的人說...

親得離塵埃,子道方成就

無朽問:云何仰酬祖父?菩薩曰:世間所謂孝者,以何為...

忍一切的勞苦,也要忍一切的辱

上午,慈航堂某法師等師徒六,七人,上山參拜老和尚,...

吃肉的危險

(一)吃肉易得心臟病 美國每年至少有一百萬人患心臟...

為什麼要讀誦楞嚴咒

一、楞嚴咒是正法的代表,它關係到法運,世界上多一人...

佛菩薩度眾生決不說我是某佛

接手書,不勝慨嘆。汝何得瞎造謠言,謂燃燈古佛降生汝...

一隻眼睛看到的風景,也可以很美麗

有時候,一隻眼睛看到的風景,也可以很美麗。在法國南...

【佛教詞典】四板頭

指禪宗在僧堂中所設四板之首位,轉指僧堂內之四位頭首...

【佛教詞典】聖道門

淨土教將佛道大別為聖道門與淨土門二種。(一)在此世自...

【視頻】護生卡通:鱔魚拚死護子

護生卡通:鱔魚拚死護子

【視頻】大安法師《如何消除對極樂世界的陌生感》

大安法師《如何消除對極樂世界的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