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土往生者的宿命通

大安法師  2013/08/18  大字體  護眼色

淨土往生者的宿命通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第五願】 生者皆得宿命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佛說無量壽經》

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往生到我剎土中的天人,注意他的對像還是天人,不是聖人。就意味著這些沒有斷煩惱的天人,本身他是沒有一種神通的功德的。這些天人都能夠具有宿命通,最低限度也能夠了知百千億億,這個那由他,還是億的意思。這個億在這個數目的指稱有十萬為億,百萬為億,千萬為億,它有三種的表稱。那麼我們就是百千億億諸劫是指這個把它放在一起,就是時間非常久遠的這個往昔的事情,這些往生者都能夠知道。

那麼宿命通是我們每個眾生本具的,然而我們投生在這個世間,經過投胎,隔陰之昏,我們生下來都不知道了。除非是少量的,極少漏網的,他一生下來就知道自己從哪來到哪去。現在西方有些超心理學,進行了這些個案調查。就是他一出生下來,一會講話就說自己我是從哪來的,我原來的父母是什麼,我的經歷怎麼樣。最後經過通過他所描述的,然後去調查,是真實不虛,然後一個一個公案把他整合起來。這在這個東西方文化當中講,一個人投生在死亡的中陰身階段,如果喝了孟婆湯、迷魂湯,他就不記得前世了,西方文化講遺忘川。宿命通,盡管我們遺忘了,迷失了,但這個功能是我們本具的。所以或者通過修行,恢復宿命通,或者有些特殊的人他是一出生下來就報得宿命通。

比如,如果生到天上去,天人他都會知道自己,他會明瞭三件事,自己是從什麼地方來的,是修了什麼行業升到天上的,他會了解。但我們人道的眾生很難了解,那麼宿命通對我們是很有作用的。我們如果能夠知道我無量劫以來,我哪一生投到哪一道,在哪個地方,姓什麼,活了多長,做了什麼職業,以後又到哪一道去,甚至到地獄道去,他能夠一幕一幕了解。他不僅了解自己,而且了解這個無量佛剎的所有眾生的宿命。所以往生者的宿命通,他比那個聲聞緣覺的宿命通更為超勝。我們看那個聲聞,證到阿羅漢的尊者,他能夠了知八萬劫以來的宿命。八萬劫以後的,他不會知道了。

你看有這麼一個公案,有一天佛跟舍利弗在一起,當時有一隻鴿子被一隻老鷹追趕,這個鴿子逃命,逃命這時候他就飛到了佛的這裡,他在佛的影子的這個地方,哎呀,就頓然感到安心,安樂,就沒有恐懼感,佛的影子。然而這個鴿子在舍利佛的那個身影當中,它還渾身發抖。舍利佛就很驚奇,我也是斷見思惑的,為什麼這鴿子在我的身影當中他還會發抖?在佛的那裡它不會發抖,這個功德就不一樣。佛是不僅是見思惑斷,塵沙無明包括習氣都斷盡,大慈大悲。那麼舍利佛他只斷了見思惑,習氣還在。大慈大悲心還沒出來,所以鴿子還會感到恐懼。

然後佛進一步問,你觀察下這個鴿子,以前是什麼身份,什麼時候再會脫離鴿子的身。那麼舍利佛就觀察,就往前推,推推他推到八萬大劫,八萬大劫以來都是鴿子,都是鴿子,不知道它是什麼身份轉為鴿子。然後他再推它未來是什麼時候脫離鴿身,哎呀,他再觀察觀察,八萬大劫以後還是鴿子。那就如實匯報,它以前以後都是鴿子,沒有辦法。這時佛就告訴他,這個八萬大劫以後的事,說這個鴿子要是恆河沙劫之後,罪報已畢,才脫離鴿身。脫離鴿身,生到人道,貧窮下賤。五百世以後,生到人道,五百世以後,才聽聞佛法,到僧團求受五戒。然後開始修行,再多少劫以後證到阿羅漢果。那都是恆河沙劫以後的事情,所以舍利佛這時一聽就佩服之極,就是聲聞羅漢的智慧跟佛的智慧,簡直是天壤之別。

所以這個西方淨土往生者的宿命通,他就不是八萬大劫的事情,他是知道無量劫無量劫的事情。因為這個宿命通是阿彌陀佛的宿命通給予我們的,大家要知道這一點。我們知道了宿命通,我們才會生起大慚愧心,大恐怖心。我們宿命不知道,可能我們吃的這碗肉裡面,就是前世的父母的肉。

可能你討的這個老婆就是你原來的外婆、祖母。現在有很多祖母,外婆對她的孫子愛呀愛呀愛得不得了,但又必須要死,死了還是愛他,於是就轉生到他周邊的地方投生,那一樣就被討媳婦就被討去了。這些情況我們都沒有宿命通,都很坦然,一旦知道宿命通,你這碗肉就不敢吃了,你這個老婆就不好討了,是不是。那麼這個宿命通能夠讓我們生起這種大慈悲心,大慚愧心。然後知道所有眾生,在這種生生世世,過去和未來所有的時間,他才會去勇猛精進地修行,要救度這些苦難的眾生,同時他感恩阿彌陀佛,賜給我們的宿命通。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淨土法門的修行一定要依照聖言量

問: 我聽元音老人講,修淨土法門行者念南無阿彌陀佛結...

【推薦】時時微笑念佛,每一念都改造命運

我們無法要求環境都順我們的心,但是要練習把一切都當...

日常所有的障礙,都當做臨終模擬考

我覺得,一個人到了五十五歲,你日常生活就是一個戰場...

邊地疑城往生

在《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中,釋尊開示邊地疑城往生之...

修十大願王為何能往生極樂世界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

法滅之際特留此經,獨留一百年

正入鬥爭者,前五百年,解脫堅固。漸次五百,禪定、多...

星雲大師《幾個最有效的念佛法門》

一、要歡歡喜喜的念 念佛目的在求生西方極樂,我們要...

「淨土四信」是每個淨業行人的必修課

信娑婆世界是苦 首先是信此世界是苦。信我們所處的這個...

一門心思先看淨土經典

一般的人,特別是對於有文化程度的人,一接觸佛教,就...

如何看待收取藥物回扣的現象

問: 末學有個問題請教,我是一名醫生,業內常有收取...

息心貞信之士

息心,就是把追求世間五欲六塵的那個心止息了,隔斷塵...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

第二章 歸敬祈願加持 請看願偈: 稽首西方安樂國, 接...

聖嚴法師《悲智雙運破除煩惱》

有一次我去爬山,遇見有人帶著一隻狗,狗看到我這個老...

尊重,從記住名字開始

面對一大堆人名,人們最關係、最感興趣的,仍然是他自...

終生享用不盡的東西在哪裡

佛教經常讓我們親近善知識,人家說三人行必有吾師。如...

愛的分配法則

從前,戰亂頻仍,到處是難民。在長江中游北岸有一座安...

煩惱來源於放不下

欲動,則心動;心動,自然煩惱叢生。得與失、榮與辱、...

如何用佛法來提高生活質量

第一個方法:以慈悲心來開啟快樂的源泉。 很多時候,我...

狗媽媽火海救子

近日在智利南部的一個城市,一隻德國牧羊犬上演了火海...

人間第一美事莫如念佛

《譬喻經》說:從前有夫妻二人,禱天求子,婦即懷娠,...

大臣鑄銅鐘

戰國時代,楚王命令大臣北宮奢鑄造一座大銅鐘。好的銅...

【推薦】男歡女愛的十一個疑問

《法華經》中說:諸苦所因,貪慾為本。作為欲界眾生,...

【佛教詞典】弟子

梵語 ?isya 或 antevāsin,巴利語 sissa 或 antevās...

【佛教詞典】乾屎橛

禪林用語。原指拭淨人糞之橛(即廁籌),臨濟宗為打破...

【視頻】淨旭法師《五戒問答》

淨旭法師《五戒問答》

【視頻】南無觀世音菩薩(華藏版)

南無觀世音菩薩(華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