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無分別心是道

一誠長老  2017/02/25  大字體  護眼色

無分別心是道

寶峰寺,某天午齋畢。僧問:「飯好不好吃?」和尚答:「吃飯是滋養色身的,要做五觀想。而且吃飯不要當飯吃,穿衣不要當衣穿。」

很多人不理解,吃飯不當飯吃,穿衣不當衣穿,那應該把衣食當作什麼?其實呢,對這句話,不能從字面上去理解,我只是在提醒大家,對衣食住行,能滿足基本需求即可,不要有太多分別心。

有些人吃飯,總講究色香味俱全,穿衣也要求漂亮、名貴、時尚,彰顯身份品位。若是吃不到好吃的食物,穿不了漂亮昂貴的衣服,就感到失落、傷心。把人生的價值放在這些事情上面,是本末顛倒。

無分別心是道。古德云:終日吃飯未曾嚼著一粒米,終日穿衣未曾穿著一根紗。

《心經》中也說:「無色聲香味觸法。」在佛看來,眼睛看見的物象,耳朵聽到的聲音,鼻子嗅到的氣味,舌頭嘗到的味道,四肢週身的感觸,以及這幾種感知在心中所產生的判斷和分別——它們的本質皆是空。

簡單地說,人之所以在感官上有不同的感受、判斷,只是因為心在分別,所以同樣的一種顏色、味道,在不同的人那裡,會形成不同的體驗、評價。

假如不去辨別好壞,不去判定高下,那麼,所有色、聲、香、味、觸、法的存在就都是「無」,也就是說,只要不去分別,那麼所有關於它們的判定就都是不存在的。

唐代的懶瓚禪師在詩中寫:「世事悠悠,不如山嶽,臥藤蘿下,塊石枕頭;不朝天子,豈羨王侯?生死無慮,更復何憂?」

如果能夠放下分別心,吃什麼,穿什麼,過什麼樣的生活,就都能保持歡喜。對他來講,睡在藤蘿下,以石頭為枕,可以過得無拘無束,很自在,這正是禪者無分別、無執著的生命境界。

當時,唐德宗聞得此詩,欽慕詩中流露出的灑脫之氣,便派手下的臣子去迎請懶瓚禪師。

臣子在懶瓚禪師隱居的山洞前大喊:「聖旨駕到,趕快下跪接旨!」洞中的懶瓚禪師毫不理睬。

大臣探頭進去,見一個邋遢和尚正在烤地瓜。整個洞中煙霧瀰漫,薰得老和尚鼻涕縱橫,眼淚直流。

大臣忍不住說:「和尚,看你髒的!你的鼻涕流下來了,趕緊擦一擦吧!」懶瓚禪師頭也不回地答道:「我才沒工夫為俗人擦鼻涕呢!」然後他夾起炙熱的地瓜往嘴裡送,連聲讚「好吃,好吃」。

大臣們湊近一看,驚得目瞪口呆,懶瓚禪師吃的東西哪是地瓜呀,分明是像地瓜一樣的石頭!

懶瓚禪師順手撿了兩塊遞給大臣,說:「請趁熱吃吧!世事都是由心生的,所有東西都來源於知識。貧富貴賤,生熟軟硬,你在心裡把它看做一樣不就行了嗎?」

懶瓚禪師眼中沒有富貴貧賤,沒有生熟軟硬,萬物在他心裡都是一樣的,他的心是真正清淨的,是沒有分別的。

誠如當初神秀作佛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尚有分別之心,而六祖慧能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則完全消泯了分別,達到了無物無我的境界。

分別什麼呢,都一樣。

你說這個菜好吃,他說那道菜更美味,說來說去,不過都是在講述各自的體驗和感受。就連同一個人吃同一樣東西,今天說好吃,明天可能就嫌棄它的味道了,可見關於「味」的評價,根本就不可能有固定的標準。

有個居士曾跟和尚講,她如今最懷念的,其實是小時候吃過的一種廉價小吃,當然,這種小吃現在吃起來,早已不復當年美味,可是她還是對當年吃它時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記憶猶新。

人所有的感覺和體驗皆是如此,它們受情感、記憶、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太多,以至於無法確立一個評判的標準,所以,不如不去分別,吃穿住行,夠用就好,不必放進太多悲喜,也不必給它們強加太多意義,一切只在乎自己的心是否歡喜、安然。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多數人其實並不在意你

有一句諺語說得好:20歲時的人,會顧慮旁人對自己的看...

兩個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禪師問潭州龍山和尚:「和尚見個什麼道理,便...

什麼叫做無分別智

問: 一切經典是佛證到的諸法實相,用言語流露出來的...

臨終最怕不是風動幡動,而是仁者心動

接著來談一談淨土法門跟聖道法門之間的結合。淨土宗的...

分別與不分別,兩者應如何平衡

問: 師父!您說對每一件事都打妄想,那你背後的生死業...

道秀法師嗔心墮為蟒蛇

在《高僧傳》上說:南北朝有一個道秀法師。這個道秀法...

要破執著,必須先破你的分別

若知諸義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現證真法界,是...

功夫用得純熟的人沒有妄想

《金剛經》上有這句話,何謂須陀洹,須陀洹就是初果,...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

【大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銷我億劫顛倒想

《首楞嚴王三昧》它所破的當然是煩惱。我們剛剛講過煩...

莫把「小資情調」當佛法

我的一個朋友學佛有一段時間了。她很熱心,到各種公益...

勸老人一心念佛求生淨土

今天我要對專修或主修淨土的老人講一點話: 老人們該好...

福報減損會出現哪些現象

《了凡四訓》中袁了凡在受雲谷禪師啟發之後,發願改命...

蓮池大師是如何面對湯厄(燙災)的

【原文】 辛丑孟春十日,予隨例入浴①,失足沸湯中,從...

只要往生到極樂,都能獲得不退轉

正定聚者,揀異邪定不定。以凡夫邪外已定,初心進退未...

很多大菩薩為何還要求生極樂世界呢

問: 法師,經典裡面講,有很多都已經是大菩薩了,他們...

公平分配財產

在百喻經中有一則很有趣的短文:有一位父親,年老多病...

倓虛大師《念佛論》

佛法發源於印度,流傳於中國,乃至世界各國。其目的無...

佛門的七眾弟子

一、比丘(Bhiksu):是男眾出家後,受具足戒者。 二、...

辦公室的兩舌與中傷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對人對己...

請法師到自己家供養,這樣是犯戒嗎

問: 弟子這裡有法師來,可是有師兄卻說是奔他而來的...

請您做胎兒的觀音菩薩

請原諒我的冒昧,雖然我們素昧平生,但是當我知道在您...

古代禪師教化弟子的方法

古代的禪師在教化弟子時,當弟子產生妄想,失去正念的...

人生的劫數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原文】 先曾祖潤生公,嘗於襄陽見一僧,本惠登相之幕...

為什麼要修無分別智

這個地方等於是有人提問,說,因緣觀能夠產生增上的功...

【佛教詞典】邪性定法聚

【邪性定法聚】 p0673   瑜伽一百卷十八頁云:邪性定...

【佛教詞典】大地四輪

(名數)一風輪。以有情之業力先於最下依止虛空,而生...

【視頻】佛教動畫:微妙比丘尼的故事

佛教動畫:微妙比丘尼的故事

【視頻】本源法師《安住四念處》

本源法師《安住四念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