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號裡不為人知的巨大正能量

學誠法師  2017/01/16  大字體  護眼色

佛號裡不為人知的巨大正能量

有人問,我們為什麼在感謝別人、勸解別人,或在一件事情很圓滿的時候要說「阿彌陀佛」?佛經裡有哪些愛語呢?

在寺院裡,「阿彌陀佛」就是非常好的愛語。比如你第一次來寺院裡,第一次來陌生的環境,肯定內心有一些忐忑——我不知道會遇到什麼,會發生什麼。

如果有人問你:「你找誰?你來幹嘛?你心裡馬上就不舒服了。」這時,你說「阿彌陀佛」,就很好。可以說,「阿彌陀佛」這句話裡面有著不為人知的巨大的正能量。這是來自於菩薩的問候和關懷。

佛經中,現存的咒語大多是佛菩薩、神天的名號,持咒即反覆不斷地皈敬佛、法、僧三寶,感通佛菩薩、神天的本誓願力。

同時,更重要的是持咒的過程中兼帶持戒、修定的力量,能啟發持誦者內心的慈悲與智慧,從而去除執著、減輕煩惱。

持咒與誦經、念佛一樣,都是修心的方法,不可迷信外在神力,追求神通邪道。

之前我們提到過臨時抱佛腳,是說遇到境界的時候,我們可能懂得道理,但是根本來不及抉擇判斷一下說的話是不是合適說,是不是應該說,情緒一來,話就撲了出去,所謂覆水難收。

所以,佛門裡的修行就是要在這個地方用功,平時要培養戒定慧的功夫,努力修心,內心的定力、慈悲、智慧都具足了,自然會在身語上體現出來。

持咒、誦經、念佛就是時時抱佛腳,心心念念都在用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以恭敬心供養佛像的功德

前面是把佛像給造出來。有些人他來到寺廟的時候,這個...

助念主事者宜明理,莫以世間俗情貽害病人

若病人將欲斷氣,宜三班同念。直至氣斷以後,又複分班...

隨順眾生,故說此言

在《法華經》裡面有一個特別出名的火宅喻,把佛陀喻為...

《觀無量壽佛經》第六觀:總觀想

【經文】 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其樓閣中...

明學長老:恪守印祖規約,道風遠播中外

靈岩山能夠像今天這樣道風很好,主要是根據印光法師定...

奶奶病重念佛痊癒的經歷

從我記事開始,奶奶就信佛。記得那時候每隔一段時間,...

只有這樣護法,你才會有無量功德

護持三寶,要從信仰的建立開始。首先,你要認定佛法僧...

【推薦】做好這四大步驟,為往生做準備

一、提起佛號 蕅益大師強調:提起佛號,淨土宗念佛不一...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世出世間之事不出於因果

我們以電波和影像來體會,有心念的電波發出去才會投影...

因為吃飯而下地獄,這樣太沒意思了

恭敬心不僅僅是對佛、對菩薩,對人、對萬事萬物都要生...

佛教是如何看待情感的

情感是生命非常奇妙的特質,微細而複雜,通常人們都生...

你留意過自己的父母嗎?(子女必看)

如果你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長大, 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不...

佛,是有靈的

豐子愷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佛無靈》,曾載在1938...

沒有價值的東西要放在心裡做什麼

要怎麼修忍辱?(為什麼會覺得那是種侮辱、壓力?) 有...

殺生可以致富,那是前世的福德因緣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告訴諸比丘們...

當淫慾心在活動時,你要迴光返照

【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

婢女皈依三寶而生天的因緣

《雜寶藏經》經文: 爾時。舍衛國須達長者以十萬兩金僱...

惟賢長老《儒釋道三教文化各有特點》

我今天來到這裡(三學書坊),很高興,為什麼?這裡有...

修行中出現的不思議境界,為何不能隨便向外人說

我們看這裡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師的補充說明。蕅益...

彌陀大醫王 念佛能治病

念佛還能夠治病。現在我們不是醫療費很高嗎?天天生病...

「自淨其意」是什麼含義

問: 能否開示自淨其意的意義。 中台禪寺答: 自淨其...

不要把事物看成你可以永遠擁有的

「佛言: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

略談菩薩戒中的「說四眾過」問題

菩薩戒也稱大乘戒、佛性戒、一心戒、心地戒、方等戒、...

聖嚴法師:智慧與福報

有福報卻不一定有智慧;若無智慧,福報本身也可能會帶...

【佛教詞典】說戒廣略五階

戒本疏·釋戒經序:「說戒廣略,則有五階。聖制乃通,...

【佛教詞典】擦擦

(雜語)小浮屠也。元史二百二曰:有作擦擦者,以泥作...

【視頻】打蛇遭報 怪病纏身

打蛇遭報 怪病纏身

【視頻】夢參老和尚《習氣比煩惱更難斷》

夢參老和尚《習氣比煩惱更難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