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法語

2010/07/29  大字體  護眼色

1.說柔軟語,作慈悲事;行忍辱法,修大乘道。

2.愛慾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燒手患。

3.道人見欲,必當遠離,如被乾草,火來須避。

4.一念之正,百邪隱退;一念之差,萬劫俱來。

5.真修道人,當淨其心;能淨心者,可以超群。

6.勿貴人知,勿希天應;恆一其心,必堅必正。

7.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8.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9.萬緣皆假,一性惟真;聖人假藉以修真,愚夫喪真而逐假。

10.知足第一富,無病第一利,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

11.凡夫積善法,恭敬於三寶,身壞命終時,資神心安樂。

12.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13.若不觀自己,則道心無所出;若不觀眾生,則悲心無所出。

14.人還為畜畜為人,人畜輪迴古到今;不要披毛與帶角,勸君休使畜生心。

15.眼不睹非法之色,耳不聽非法之聲,口不道非法之語,心不緣非法之事。

16.一派青山景色優,前人田地後人收;後人收得休歡喜,還有收人在後頭。

17.有情輪迴生六道,猶如車輪無始終;或為父母為男女,生生世世互有恩。

18.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益之苦當遠離,如是行者得度世。

19.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20.一片白雲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迷巢。

21.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

22.萬事如戲,外像宛然,內心坦然。

23.修道人,心要空,勞勞碌碌苦無窮;成聚壞,萬象空,世態無常若夢中;利藪名場埋後傑,愛河苦海喪英雄。

24.為僧:外不溫柔,則不能處世化人;內不嚴明,則又被塵世所轉。

25.「強順人情,勉就世故」八字,誤卻人生大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古人的10句家風名言

治家以和平兩字為主。 這是清代學者錢泳在《履園叢話治...

行策大師《淨土警語》

勸發真信 念佛三昧。其來尚矣。自遠祖崛起廬山。肇興蓮...

蓮池大師:竹窗二筆

般若咒 般若心經曰。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很有道理的60句

1,老鼠嘲笑貓的時候,身旁必有一個洞。 2,站在山頂...

永明延壽大師垂誡

學道之門別無奇特。只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識種子。...

善導大師的十段精彩法語開示

《般舟讚》,善導大師有十段法語的開示,也是同樣在顯...

十方叢林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我國的四大...

果公上人語錄

一、要發心培福,有機會就培福,如去廟上帶支好香供養...

節儉讓孩子健康成長

這是一個真實的發人深省的故事:北京市一對年輕的父母...

病、死現前時,有何五欲可貪

前段時間,學習蕅益大師的一段開示感觸頗深。蕅祖云:...

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

原文: 佛祖聖賢,未有不以逆境為大爐鞲者。佛四聖諦,...

形式

到鐘錶店去買表,看了半天感覺所有的表形式都很普通,...

六字洪名的實相之道,一刻也不要離開

阿彌陀佛徹證法界實相理體,同時又把他無央數劫的積功...

即名顯體方稱妙,托境觀心易入真

阿彌陀佛的名號跟世間的名字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名字...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三法。信是什麼呢?信,從事相...

三身佛

眾生成佛時有三身,稱為三身佛,三身佛分別為法身佛、...

如何面對人生的「兩難之間」

人生常會遭遇到不知如何抉擇而處於兩難之間的時候,比...

生活中的因果:刻薄成家,敗如山倒

我婆舅是徐州人,今年64歲了,有一子兩女。他曾經是我...

別把福報提前揮霍完

孔子說:君子謀道不謀食,而現在我們整個的行為就是變...

中國古代文人的護生詩

中國古代著名文人中,有許多人對佛教有深厚的情緣,還...

念佛的人,隨緣不動心最重要

大家來打佛七,難免一時間不適應。因為環境和生活條件...

為什麼第八識不能造業

堅無記可熏,與能熏相應。 所熏非異此,是為熏習相。 ...

【佛教詞典】一遍上人語錄

凡二卷,收錄日本時宗開祖一遍上人之法語。上卷包括和...

【佛教詞典】所心異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所心異者,緣此說彼也。」(戒...

【視頻】《廣欽老和尚啟示錄》有聲書

《廣欽老和尚啟示錄》有聲書

【視頻】可以學習濟公和尚酒肉穿腸過嗎

可以學習濟公和尚酒肉穿腸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