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教如何看待安樂死

學誠法師  2016/03/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問:法師您好,我想請問佛教怎麼看待安樂死?

學誠法師答:佛教看待問題的角度跟世間是不同的。世間認為眾生的生命只有這一世,若生命痛苦,則無存在的意義,輔助實施死亡是出自「好心」;佛法認為生命是無限的,每個生命的形態及苦樂由自己的業力決定,幫助其他眾生死亡,表面上看結束了這一生的痛苦,但不一定能利益到他的來生。佛教對於臨終關懷(無論是人或動物)有獨特的出發點和意義,不僅要幫助臨終的眾生獲得尊嚴、平靜的死亡,更是要幫助他們種下無限生命中越來越好的種子;不僅是減少肉體的痛苦,更是給予心靈最深層次的關懷。

問:阿彌陀佛,師父,有一次在旅遊景點被人莫名其妙算了一卦,說是我不適合早結婚,現在和伴侶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相處的很和諧,能夠互相體諒,可是想到這個預言還是會很煩惱,請問如何對待?感恩您。

學誠法師答:無有智慧,隨便亂聽話,莫名其妙的行為就會導致莫名其妙的苦惱。

問:師父,如何面對恐懼,心中經常有恐懼感,有時候還很強烈。

學誠法師答:因為無知才恐懼,要學習佛法、開發智慧,內心明亮了,恐懼就減少了。

問:師傅好,最近我有點不安。之前有個部門同事請產假,我就接替了她的工作。這段時間自己工作上學到了很多東西。現在她要回來了,工作要還給她了。自己要做回原來的。感覺很不安,沒有東西學了,我不喜歡自己年輕的時候太安逸,想學好東西。可是感覺現在沒機會了。師傅,我該怎麼辦?要換工作嗎?

學誠法師答:不熟悉的工作認真學,熟悉的工作用心做,再簡單和平凡的工作,也能做出不一樣的價值。不在於要學多少東西,而在於自己如何去用心。

問:大師,您的領悟高看穿生死,請您開示一下愚鈍的我:我的丈夫今年31歲,醫生診斷他心臟血管內膜撕裂,隨時會去世。我與他感情很好育有一女。現在我時時害怕,怕他在我面前倒下。我真的希望替他去死,如果有這樣的咒語我願意天天念誦,我特別痛苦,怎樣才能擺脫這種我執。

學誠法師答:即使沒有特殊的疾病,每個人也隨時可能面臨死亡,冷靜下來想想,親朋好友身邊是不是幾乎都遇到過意外死亡的事情?其實無常就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多數人都有意無意地忽視它、忘記它。佛法修行不是為了讓我們延長此生的壽命,而是為了教我們如何在無限生命中一生比一生好,直至究竟解脫。人的生命無論長短,終歸是有限的,害怕也起不了作用,但我們可以利用這有限的人生,去做更多對無限生命有意義的事情,死亡也就不足懼了。不要沉浸在兒女情長中,只從這一生來看問題,眼光太短太窄,很多問題就想不開,痛苦就擺脫不了。

問:很難做選擇,總是妄自菲薄,顧此失彼。特別是現在大三下學期。甚至沒想好自己未來應該做什麼。是不是花點時間好好規劃一下未來?請求大師指教。

學誠法師答:人生一定要有規劃,否則將會過得索然無味,迷茫漂泊。所謂規劃人生,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來設計,只考慮自己想得到什麼,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跟周圍的人、跟整個社會、世界息息相關的,必須要去考慮為這個社會創造些什麼價值,才是自己人生價值的最好實現。

問:師父,最近和同行在討論2個問題,1、世尊當年自己剃髮出家,戒體從哪裡來?2、發心受戒而沒有受戒儀式與有受戒儀式有什麼區別呢?懇請師父開示,弟子頂禮!

學誠法師答:我們的心如果跟世尊一樣清淨、圓滿,善根完全成熟,也就不需要善知識教導,而能夠反過來成為福田、教導人天了。

問:師父請教一個問題,如何是不分別,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好?不分別是不是就是說不用妄心去分別執取人事物好壞對錯,也就是不用主觀用客觀、清淨心看待一切人事物是非?否則在生活中一切都不分別,是非不知那與傻子何異。

學誠法師答:不分別不等於是非不分,而是指一種超越,是站在另一個層次上的境界。譬如二維平面,只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而三維空間就可以有「非東非西、非南非北」的方位,這個「非南非北」,並不是否定南北的存在和意義,而是一種超越。無分別亦復如是,是指內心的超脫智慧,不是外在的無差別。

問:師父,我在工作中本是個內心清淨,並無任何雜念的,只想把本職工作做好,提升自己業務能力,也從不與人相爭權勢!但有個同事突然提醒我,說我一天很閑,沒事就寫字(我是在學校工作的書法教師),很容易被其他人看著生氣,會說三道四,讓我注意影響!聽完後我就產生煩惱,我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

學誠法師答:我們不需要去接納和背負別人的煩惱。平時盡量多觀顧集體事務,多為大眾出力、做事。

問:頂禮法師怎麼做才算求願至心呢?

學誠法師答:捫心自問。

問:有師兄在上海也有參加「送粥」活動。但,個人想到的是,每送一份粥,配一個「一次性的塑料調羹」,很浪費+不環保,卻不知有什麼方法可以改進?

學誠法師答:這是一個操作、成本、目的、大眾心理各方面綜合的權衡和抉擇,如果只從一個角度去看,那很多事情都做不了。如果有更圓滿的處理方法當然更好,歡迎你提出更好的建議。

問:頂禮法師!我是皈依不久的弟子。我爺爺年紀大了,現在腿又不好了,我可不可以將每日做功課的功德迴向給我爺爺,希望他少受一點痛苦,腿好起來?或者還有什麼其他更好的方法?

學誠法師答:可以迴向,很好。迴向的效果,要看自己的心和功夫,也與爺爺自身的因緣福報有關。

問:阿彌陀佛,弟子有個問題請法師開示:在心慌的時候,為什麼觀照念頭時感覺更加心慌?應如何觀照?感謝師父?

學誠法師答:先讓自己平靜下來。可以拜佛或數息。

問:法師,您好,我的家人他們對於我想出家的這種想法非常的反對,他們本身對於佛法也不是很了解,而且非常排斥我跟他們說這些東西,可他們讓我做的事我又不想做,我現在只想找一個有緣的道場去修行,可他們又不讓我去,感覺就是一直在僵持著,請問法師我該怎麼辦呢?

學誠法師答:懺悔、祈求、淨罪集資。

問:頂禮師父,我想受持不邪淫戒,現在家裡不讓去寺裡。是不是我自己持一段時間以後,就能得到戒體?還是我福報不夠,還需要在積福方面努力?

學誠法師答:受戒必須從出家法師處受。在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上,盡量努力,好好去做。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人生短暫須自警,放逸懈怠生死徑

我年青的時候接觸過一些老和尚,一說到修行他們常常會...

智者不放逸,如富人護寶

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御,智者自作洲,不為洪水沒。 暗...

淨土法門為什麼殊勝

問: 淨土法門為什麼殊勝? 大安法師答: 要了脫分段...

怎樣理解感應道交

問: 怎樣理解感應道交? 大安法師答: 感應道交是淨...

心性上的體悟對學佛人有什麼重要性

問: 請師父談談關於心性上的體悟對一個學佛人的重要...

大安法師:護法與附體

問: 護法能讓進道場嗎? 大安法師答: 第一天我看到...

打坐常會昏沉,該怎麼辦

問: 請問法師,打坐常會昏沉,應該怎麼辦? 大安法師...

助念時家屬殺豬辦席,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問: 請法師開示,亡者的家屬請求助念,在助念中途,...

【大藏經】【註音版】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大藏經】【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見忍法師談慈善

不論是不是佛教徒,慈善是不分宗教、不分信仰的。但也...

由心靈來引導外境的,一定有美好的未來

我們講過我們生命有二種力量:一個是外境的力量,一個...

佛教不是宿命論,而是創造命運

釋曰:上句標下句釋,謂諸聖人,名正性定聚。造五無間...

修佈施就要這樣子來修

佛教不但在理論上博大精深,而且具體表現在實踐上,是...

怎麼才能達到與世無爭的境界呢

問: 很羨慕那些與世無爭的人,怎麼才能達到這種境界...

畜生道眾生能直接超度往生淨土嗎

問: 畜生道眾生能直接超度往生淨土嗎?還是需要來生投...

修行是否進步的五個參考標準

一、智慧有沒有增長、煩惱有沒有減少? 果然有進步,...

修無常觀,破除對今生的愛取

前者思惟生死的過患,是改變對來生的愛取。而這裡是改...

修持佛法的21種徒勞

蓮花生大士說:當修持佛法時,有二十一種徒勞: 若你不...

念佛人同時獲得這三大利益

信願念佛,一則可消滅過去造的罪業,二可息除眼前的煩...

心中有罣礙,要變第一也難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奧運轉播,在一場游泳比賽裡,有位俄...

好樂淨土,尊重名號

大方向我們在學習淨土的時候,你要分成兩塊,第一個你...

途中珍重

靈訓禪師在廬山歸宗寺參學時,有一天動念想下山,因此...

讀誦《普賢行願品》的殊勝功德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具...

這種見解在佛法裡是最危險的

我們修行的人,見、行兩個是不能分割的。見,就是我們...

黃瓜--廚房裡的美容劑

黃瓜,廚房裡的美容劑 別名: 花瓜、胡瓜、王瓜。 性...

【佛教詞典】宗門玄鑒圖

全一卷。明代曹洞宗僧虛一方覺撰,神宗萬曆三十五年(...

【佛教詞典】誹謗正法

誹謗佛法。正法即佛法,誹謗佛法的人叫做謗法闡提,因...

【視頻】宏海法師《北宋高僧四明知禮禪師》

宏海法師《北宋高僧四明知禮禪師》

【視頻】淨界法師《法師破戒墮為龍身》

淨界法師《法師破戒墮為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