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孑然此一身,生時骨肉連,死後各分散

淨界法師  2015/12/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孑然此一身,生時骨肉連,死後各分散

宗喀巴大師要我們修無常觀,分三個次第:

第一個「思惟今生決定要死」。你告訴你自己:某某人!你要知道一件事實,今生決定要死,死亡這件事情是遲早要到來的,任何的富貴、權勢、禪定、神通,都不能夠避免死亡的到來。這是你告訴你第一件事。這以下講出一個偈頌。

他說:「無上諸世尊,獨覺聲聞眾,尚捨無常身,何況於凡夫。」我們思惟佛陀是萬德莊嚴,是至尊無上,無上的尊貴,乃至於獨覺聲聞,這三乘的聖人,都已經成就了無漏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但是他們在人間所得到的那一期的生命,尚捨無常身,他們都還要顯現死亡的相狀,就是有生就一定有死,除非你無生,聖人都要面對死亡,何況是我凡夫呢?我們凡夫是這樣子的,我們凡夫的心情,在索甲仁波切他作的《西藏生死書》,他說:我們凡夫的眼光,就是會為今生做很多的準備,我今天從學校畢業幹什麼呢?去工作;為什麼要工作呢,賺錢;為什麼要賺錢呢,享樂,要得到美妙的妻子,有房子住,所有的五欲,我都必須要具足。我們人的一生,就是做了很多準備。但是有一件事情他不準備,什麼事情呢?就是死亡!我們從來不準備,幾乎每一個人知道自己得到絕症以後,都非常驚嚇。

索甲仁波切說:死亡,你為什麼會驚嚇呢?其實你受生的時候,你就應該要知道這件事情要出現的,我們為什麼會驚嚇呢?因為我們沒有心裡準備!完全不知道會有這件事情出現。但是你不知道,並不表示這件事不會出現,這個因緣法它不講人情的,你不知道是一回事,時間到了,它就是要出現的,所以我們應該要為死亡先做準備,你多一分準備,你那個時候多一分的安全。所以知道人生是這麼一回事,有生必有死,今生決定要死,先告訴你第一個觀念,先把這個「決定要死」這件事情,不可避免的真相,自己先建立出一個觀念出來。

第二個「思惟死無定期」。那麼說要死,是什麼時候死呢?沒有一個決定日期,有人說棺材是裝死人,不是裝老人,不一定老了才死,有些人,生沒有經過老就死了,年輕就死了。這個意思,死亡它是隨時會到來的,我們看這個偈頌。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我們每天晚上就是這樣念,今天過去了,表示什麼呢?我過去的五戒、十善的業力,所支持的這一期生命減少了,我能夠利用的時間就少一天。講一個譬喻,「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這個魚它在魚缸裡面,它的水本來已經很少了,今天又被人家拿走了一碗,水又減少,總有一天把這個水拿走,魚就死掉,魚看到今天水又減少一碗,它內心也是恐怖。

律航老法師他是廣化老和尚的剃度恩師,他念佛很有成就。他是中年出家,他是一個將軍出家。他出家以後,來到僧團已經晚年了,可以說中晚年。他晚年出家以後,他自己的傳記上說,他每次作晚課念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每天都痛哭流涕,自己時間不多,真正要趕路了,這太陽快下山了,這件事情能夠掌握的時間不多了,他說每天都痛哭流涕,他就是有這種感覺,「死無定期」,隨時會到來的。

第三「思惟死時除佛法外,餘皆無益」。我們今生花了很多精神體力做很多事情。我去工作;工作以後幹什麼呢?賺錢;賺錢以後,買一棟房子,招感了很多眷屬,娶了太太,也生了子女,在社會上擁有很高的地位,人家看到你,就尊稱一聲董事長、總經理。有很大的威力,我講一句話算數的。但是呢「死時除佛法外,餘皆無益」。你花多精神體力,在這個地方造作,結果你死亡的時候,「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威勢悉皆退失,一切眷屬悉皆捨離,一切珍寶不復相隨」,根本對你一點都沒有幫助。只有你在佛法當中,你所栽培的這種懺除罪障、積集資糧的功德,能夠幫助你。所以你應該要知道,你的生命體當中,那一個是你真正的歸依處,哪一個是你的朋友,哪些不是你的朋友,哪些是你能夠真實受用的,要弄清楚!

我們看下面的偈頌。「孑然此一身,生時骨肉連,死後各分散,更何況他親。」這個「孑」就是單獨,我們這個生命體,就是依止這個果報身,這個果報的身體,是我們的生命依止處,我們依止他能夠行、住、坐、臥。我們在生的時候呢,由於這個業力,使令我們骨肉連結在一起,四大不分離;但是死亡以後,這個四大就分散了。我們想一件事,我們最可愛的果報就是正報,其實我們對依報是很愛著,但是比不上我們的身體。我們身體用針刺一下,我們覺得很痛苦,我們最愛著的是我們的正報。

但是你看臨命終的時候,我們正報都保不住了,更何況是其他的眷屬、其他的珍寶。這個意思就是說,要趕快放下一切,專心修行。從前面死亡一定要到來,而且是隨時到來,這個時候我們知道趕快要懺除罪障、積集資糧。而這些所謂的資糧,哪些是真實不可破壞的,哪些是可破壞的,你一定要抉擇清楚。所以這個智慧就是抉擇,要抉擇。

昂旺朗吉仁波切,他作一個結要,把前面的三個觀念合起來,他說:

「死仇決定終須到,容或今日便降臨,死時世事均當捨,速修妙法求加持。」我們思惟,我在打坐的時候思惟死仇,死亡這個仇敵,它總有一天要找到我的,這件事情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你只要在三界裡面有一個「生」,生就會老死憂悲苦惱,就有死亡,所以說是「終須到」。是什麼時候到呢?「容或今日便降臨」,可能今天就要死,仁波切說容或今日便要死,說可能沒錯!可能不是你今天要死,但是你要思惟你今天就要死,為什麼?因為你思惟今天就要死,對你有很大幫助,你這樣子思惟,對你有很大幫助。所以你就假設我可能今天晚上就要死了,我所剩的時間不多。

死亡是什麼境界呢?「死時世事均當捨」。我現在在這個地方念佛,打很多妄想,這件事沒做,那件事沒做。但是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很重要嗎,「死時世事均當捨」,這件事情都帶不走,萬般帶不去。那怎麼辦呢?「速修妙法求加持」。要趕快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歸依這句佛號,我臨命終就靠這句佛號遠離三界,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佛號是我的歸依處,是真正的歸依處,只有這句佛號,在臨命終的時候,它不會棄捨我。它不會棄捨我,所以你這個時候緊緊的抓住這句佛號,真正的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速修妙法求加持」,趕快找一個歸依處。當然這樣子你一思惟,你的內心的感覺就不同,你念佛的力量也不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念死無常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出家人為何要穿糞掃衣

修行在聲聞緣覺修法的時候,要常住尸陀林,尸陀林就是...

三災八難

三災有「大三災」,指水、火、風之災,以及「小三災」...

常懷生死之心,方有解脫之機

我們很多時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還是要執著現實,所...

勿營明日計,當勉後世義

《俱舍論》云:此中壽不定,末十初無量。謂南瞻部洲眾...

比丘聞蓮喻堅固道心

佛陀在羅閱只耆闍崛山時,一日,城中有五十位長者子親...

無常的四座大山

昔日,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一天中午,波斯匿王...

人死以後真的就能一了百了嗎

問: 根據統計,目前不少國家都有自殺人數逐年攀升的...

人到老年尤其要「淨念相繼」

修行人要把死掛在額顱上。你想到死的時候,一切對世間...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推薦】具足清淨律儀,有十種功德利益

戒為無上菩提本,世人應當持淨戒,若人堅持以淨戒,是...

何謂「名字即佛」與「觀行即佛」

名字即佛聞經達理,斷疑生信。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

寬恕他人

有人傷害我們,他一定會內疚、悔恨,決不可再思報復。...

福是什麼?錢多就是福嗎

福是什麼?俗世以為錢多是福,其實亂世錢太多常常成禍...

修塔延壽

從前在幹陀衛國有一位國王,曾有一位聰明的看相師傅為...

猶太人的九條哲理

1、一杯清水因滴入一滴污水而變污濁,一杯污水卻不會因...

能造的心,所造的境全部是虛妄的

在唯識學當中它告訴我們說,人生的無奈來自於第八識的...

居心可以質鬼神,作事決不昧天理

平時侃侃鑿鑿,與人說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並念佛了生...

過午不食有何好處

問: 佛製定過午不食戒,有何好處?修行到何種境界,...

邪淫的六種情況

大概地說,邪淫就是與夫妻以外的人發生不淨行,但是詳...

行菩薩道的條件

行無隱慈,直心清淨故; 無隱慈,隱是隱伏,隱藏在裡邊...

如何對孩子進行佛學教育

問: 弟子是學前班老師,如何對孩子進行佛學教育,而...

略說四種僧物

第三就是僧物。先在名相上進行以一些介紹,然後再談用...

當修無常想,斷盡一切貪愛執著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次對諸比丘開...

生活忙碌的在家人應如何學佛

問: 法師慈悲,請問對生活忙碌,想發心修行的在家人...

五逆十惡之人,臨終亦得往生

而觀經下品下生,五逆十惡,具諸不善,臨命終時,地獄...

【佛教詞典】隨法行補特伽羅

隨法行補特伽羅者,謂資糧已具性是利根,自然隨順諦增...

【佛教詞典】追院

犯罪之僧侶,罷免其職,並驅出其所居住之寺院。禪苑清...

【視頻】藥師佛灌頂真言(萬佛城108遍)

藥師佛灌頂真言(萬佛城108遍)

【視頻】大安法師《死亡學與瀕死體驗》

大安法師《死亡學與瀕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