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從妄想中走出來

淨界法師  2015/11/1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從妄想中走出來

怎麼走出妄想呢?大智慧的佛陀,做了兩件重要的事情:第一個,他讓我們看看我們的過去。你讀《楞嚴經》就知道,整部《楞嚴經》都在探討過去——「你從什麼地方來」,就講這件事情,講了十卷。

我們不知道我們的過去,就不可能開創一個未來。你忘失了過去,就失去了未來,這個是有關係的。因為你忘失了過去,你就活在現前的妄想,被它騙了,老是被它牽著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一生臨終時都被騙。所以,必須迴光返照,找我們的本來面目——你從什麼地方來。《楞嚴經》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從空性而來。生命是無中生有的,生命沒有開始,這個很重要!如果生命是有本質的,如果輪迴是真實的,那你就沒辦法讓它消失了。

首先,我們學佛要知道了生死不是說你本來就有生死,佛陀硬生生地把它消滅掉。經典上說,不是這樣子的,是我們本來沒有,佛陀只是幫助我們恢複本來的樣子。我們自己多事,這個生死是自己找來的,所以佛陀要我們從妄想走出來。

第一個,要我們看看我們的過去:你從什麼地方來,原來答案只有一個:覓之了不可得!我們從空性而來,我們本來是沒有的,這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希望。

既然我們本來就沒有,那表示生命是虛妄的,它是一個相狀。就像鏡子,鏡子的灰塵為什麼擦得掉呢?因為鏡子剛出來時,本來就沒有灰塵,所以才擦得掉。如果鏡子本來就有灰塵,你怎麼擦得掉呢?所以,「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裡說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說不管我們原來煩惱有多重,業障有多深,都可以改變,因為你本來就不是這樣子。所以生命的改造是可能的,這就是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安住空性,不隨妄轉。這是大智慧的佛陀做的第一件事情——引導我們安住過去。

第二個,大智慧的佛陀引導我們規劃未來。人要有目標,你才有動力,有願力才有動力。佛陀他也知道我們心中的妄想,不是只打一生一世,是打了生生世世啊,心隨妄轉!我們生生世世都活在妄想當中,這是非常熟悉的朋友,不是三兩句話就可以走出來的。所以佛陀必須要用一個東西來引導我們。佛陀告訴我們說:「放棄你心中的妄想,會得到更多的珍寶。」

佛陀用無量的功德莊嚴來引導我們,而且佛陀自己走了出來。你看佛陀「此是道,我已修;此是滅,我已證」,就是佛陀自己證明他走出了妄想,結果得到更多的功德莊嚴,他以身體來證明。所以,佛陀第二件事情引導我們發菩提心,活在未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印光大師:來生做人比臨終往生淨土還難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當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

為什麼會有蚯蚓這類含蠢蠕動的濕生眾生

癸三、濕生相 看第三段的濕生相。濕以合感,就是他對某...

如何超出天道而得到究竟的解脫

引言 天在人們的心中具有特殊的含義,它是美好、自在、...

男女之情讓我們脫離不了輪迴的苦海

世間最讓人流連癡迷、割捨不下的就是男女癡情。男歡女...

念佛心不夠懇切的原因

原文: 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

體悟苦諦的小沙彌

在人間,父母、子女親情難以割捨,面臨生離死別之時更...

兩個泥牛斗入海

洞山良价禪師問潭州龍山和尚:「和尚見個什麼道理,便...

佛告訴你為何心靜後智慧就來了

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八大人覺經

八大人覺經...

【大藏經】【註音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嘉興藏流通本)...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法門沒有高下,成敗只看你的發心

在佛門當中,蕅益大師提出了三個修學法門,你是持戒,...

財富寶要

以世間法來說,吃飯穿衣要錢,有病看病要錢,出外乘車...

病後方知身是苦,壯時多為他人忙

祖師立的規矩,都是提醒我們趕快用工啊!說什麼病後方...

順情而化,導入彌陀的大悲

我們都知道,阿彌陀經講,極樂世界有很多的鳥,都是阿...

小不忍則亂大謀

有個父親因長期失業,家庭壓力過大,情緒失控,用滾燙...

祭祀酒肉反而害了祖先

明代高僧蓮池大師所著的《竹窗隨筆》上記載:浙江省錢...

什麼樣的考驗才知道臨終有把握

我們在剛開始念佛的時候,我們在一念的散亂心當中,要...

淨土道場是否可以不提「禪」字

問: 淨土道場是否可以不提禪字?學人在永寧寺聽說壓根...

在無為法契證上談證位

修行需要修清淨心。但是在我們的執著、五欲六塵還憧憧...

【推薦】慧律法雨—找回內心的平靜

《代序》找回內心的寧靜 以前我看到別人做錯事,就苦...

豪貴學道難,英雄到老皆歸佛

所謂豪貴學道難:意思是,富貴的人,他不關注無常,不...

弘一大師為何不做藝術家,而做和尚呢

弘一法師,由翩翩公子一變而為留學生,又變而為教師,...

這個嗔恨心的破壞力,危害性最嚴重

因為貪心得不到滿足,所以心裡不滿意、嫉妒、嗔恨、怨...

佛陀教誡比丘們如何捨貪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

骨不嚇人,人自嚇;癌不驚人,人自驚

我先說一件趣事或許您可以從中去體會:以前我在醫學院...

迴向的意義

迴向,又作迴向、轉向、施向。以自己所修之善功德,回...

【佛教詞典】鞞沙門天

鞞沙門,梵名 Vai?ravana,巴利名Vessavana。又作毘舍...

【佛教詞典】俗講

俗講的名稱,始見於唐初,實即六朝以來的齋講,乃是應...

【視頻】淨界法師《助伴戒-陪伴的重要性》

淨界法師《助伴戒-陪伴的重要性》

【視頻】懺雲法師《晚課止靜開示一心》

懺雲法師《晚課止靜開示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