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的次第--信解行證

如孝法師  2017/02/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學佛的次第--信解行證

我們今天來談談學佛的次第,覺悟的次第,叫做「信、解、行、證」。大家學習與付出是為了什麼呢?是想走一條菩提道,一條覺悟人生的道,這就離不開信、解、行、證。

一、信:

《華嚴經》上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信,如何發起呢?就是通過聞思。大家知道唯識這個理的話,就能夠生信,並不是你主動地信或不信,而是你會發現,「噢,這個就是確實存在的一個規律。」萬事萬物,你把它上升到一種理論去觀察的時候,它就是如此,「唯識所現,唯心所變」。

生活當中,生命當中,乃至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地球、一個宇宙,萬事萬物都不出這個範圍,「唯識所現,唯心所變」,都是這樣。這個理論如果你還不能夠還原它,不能夠圓融它,不能夠解讀它,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理解到唯識深層的一種運作方法,這是你沒理解到,而不是說它不對。

「唯識所現,唯心所變」,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地球人普遍使用,宇宙中也普遍存在。不在於你信不信,它就是真實存在的,不是你信它就存在,你不信它就不存在,從這個角度去思維我們能夠生定解。

二、解:

智者無惑,我們到了這麼一個年齡,都有一些人生經驗。當有佛法這麼一個很大的參照的時候,我們就會對人生有一種理解,對宇宙有一種理解,生活當中你會變得很踏實。那就是說,你已經從第一個「信」的層面超越到第二個「解」的層面。

三、行:

僅僅有解還是不夠的,完全都不夠。因為什麼呢?理解它所緣的境界永遠是意識的層面。意識的層面它給我們造出很多幻景,就好像一個金礦的礦石沒有被提煉一樣,它是金子沒有錯,但是它不能夠製成任何的裝飾品,它裡面含了一定的雜質,當你想做成飾品的時候它會斷,它會色彩不具足。總之不是你所想的那樣,所以,從理論上、實踐上有這麼一個差別。

所以要怎麼辦?要行!佛陀說一個法,他的目標不只是要讓你明白,而是要「由信起解,由解起行」。這是說什麼呢?佛陀他所證明的這個規律,他已經在受用,現在的核心問題是你如何來受用。你如何會受用呢?你必須要行。

這個行當中也是無量義。南北朝至隋代早期,河南焦作淨影寺有位慧遠大師,他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角度,讓我們去掌握佛法,他用了三句話:「入佛法中有三門。一教二義三者是行。教淺義深行為最勝。」

我們如何通過佛陀的教育體系發現生命的規律,如何從它的現象明白它內在的真實,這兩個相比,叫做「教淺義深」。比如我們說一個名言——「光」。「光」是一個名言,「光」這個字本身屬於「教」,「光」中的境界叫做「義」,所以這個「義」字當境界講。所謂「言不盡意」嘛!所以說,我們中國人真的是非常地扎扎實實做人,非常地踏實實做事,而且他們對於子孫的關懷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境界。這是傳統文化的一個核心,它始終不講怎麼樣建立國家的問題,而是講怎麼樣建立你生命快樂來源的根本。

內聖外王的先賢大德,他們一直想給我們後人把這個家底儲存起來,讓子子孫孫都受用,這是中國人特有的。你看幾大文明能夠流傳到現在,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前人的工作做得紮實,我們後人隨時都可以拿來用,乃至於我們的思維模式都是這樣的。

四、證:

「義」這個境界非常地難說。一個詞有無量義,這就是法界的規律。一個名詞有無量義,什麼叫做佛陀給你的名詞當中的那個「義」呢?那個叫做「如」,就是說,生命的根源,它是由一個最獨立的原理形成的。那我們現在要想明白佛陀的甚深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我們只能夠通過教,達到理解了,然後去行,最後求證。

最後所求的這個「如」就是「如所有智」。萬事萬物普遍的規律,時時刻刻每一個地方都能見到我們的清淨心,見到佛性,不但沒有生死之苦,而且就像太陽一樣不斷地照著每一個人,把每一個人的佛性點燃,把每一個人的潛能開發。這就是不得了的事情,這個火種,就是佛陀首先帶到人間的。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很澆薄,但是火種在。我們通過唯識的理就知道,佛陀一整套的東西都在,這個家底都在。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用對,只是簡單地保留在信、或者解、或者佛法的一種生活層面,那就很可惜。你沒有辦法種下一個成佛的因——一個無漏的清淨的種子。你種下的都是什麼?本來你想種下一個「跑一圈為健康」的因,可是它來源於遍計執(遍計所執性,指對於無實體之存在,普遍地加以分別思量而起妄執之心;換言之,由於心識攀緣外境,而虛妄地認為心外有實體存在,稱為遍計所執性。),得到的都是虛妄,最後你什麼都得不到。而當你想要成佛的時候,你不想要的好處也會來,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原理。

成佛是一個概念,它代表所有真實的兌現,你不敢發成佛的心的時候,你求的必然是遍計執,你必然有一個怕的東西,怕的東西就在漏。所以你可能就是「跑一圈」,你的理念都不成熟,根本就是沒有任何生命力的。那麼你會得到一個什麼果?來源於虛妄,必然成就虛妄;來源於真實,必然成就於真實。你種下一個蘋果樹的種子,必然成就一個蘋果樹的果,最後結出無量的蘋果,這個輾轉相續,盡未來際永不斷絕,所以一勞永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修」心養性,端正「行」為

修一分好心 提到修行時,很多人會說:「太早了!我現...

虛雲老和尚除夕普茶開示

諸位上座,今天又是臘月三十日了,大眾都認為是過年。...

學佛正確的八種發心

【然心願差別,其相乃多,若不指陳,如何趨向。今為大...

有痛苦才能使意志更加堅強

人生的痛苦永遠多於快樂。一個人的降生意味著痛苦的開...

星雲大師《做什麼樣的人》

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做人,應該為自己...

蓮池大師:在家學佛

在家學佛不必有莊嚴的形相,拘謹的儀表,重要的是,在...

飯要自己吃才能飽,道要自己修才能成

最近聽了一個故事,說是有個老居士半夜家裡突然有人敲...

宏海法師:信解行證

好各位,我們尊敬的上果下道和尚慈悲,各位在座的法師...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教觀綱宗

教觀綱宗 (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

受持菩薩戒之功德利益

通常菩薩戒有:在家優婆塞菩薩戒,有名出發心菩薩戒(...

華嚴與人生智慧

非常感恩夢老和尚和王教授的因緣,能來此與大家聚會!...

《金剛經》的法與非法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這裡所...

五種不正見

當一個人先入為主,一開始沒有親近善知識,自己在心中...

往生是活著去還是死後去

問: 請問,當人往生去極樂世界時,是活著去或死後去...

香和臭

一天,佛陀和難陀尊者經過街市,在一家魚鋪門口停下來...

【推薦】執杵摧邪,護法安僧的韋陀菩薩

韋馱菩薩簡介 韋馱菩薩,又稱韋陀天,是佛教護法神之一...

情執是苦惱的原因

情執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你才能得到自在。 人類所...

一聲南無佛

在佛住世的時候,有一個老人來這個廟上出家;佛不在廟...

【推薦】美好的飲食跑到嘴巴裡為何變猛火

當我們的舌根去接觸這美好滋味的時候,那甜美的滋味其...

偏激式的修行沒辦法持久

這個精進有兩個內涵:第一個,專一;第二個,相續。但...

洪應明《菜根譚》上集

一、棲守道德  毋依權貴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

【推薦】妙蓮老和尚《解惑叮嚀語》

〈廣開如意門〉 ◎一家人惡緣相會時,怎麼辦? 父女、...

心病有五大種類

心病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心裡不舒服,就是當我們的內心...

調伏心念如牧牛

過去佛在舍衛國游化時,有一年夏安居,波斯匿王發心要...

怎樣教育孩子成為陽光孝順的人

問: 我侄子今年十七歲,父母已離異,學習、生活主要...

【佛教詞典】小品般若經

梵名 Astasāhasrikā-prajāpāramitā。凡十卷二十九...

【佛教詞典】食頃

(雜語)一食之頃,謂暫時也。法華經序品曰:時會聽者...

【視頻】淨界法師《往生時的猶豫不決》

淨界法師《往生時的猶豫不決》

【視頻】晚課(撫州大金山寺)

晚課(撫州大金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