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的次第--信解行證

如孝法師  2017/02/03  大字體  護眼色

學佛的次第--信解行證

我們今天來談談學佛的次第,覺悟的次第,叫做「信、解、行、證」。大家學習與付出是為了什麼呢?是想走一條菩提道,一條覺悟人生的道,這就離不開信、解、行、證。

一、信:

《華嚴經》上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信,如何發起呢?就是通過聞思。大家知道唯識這個理的話,就能夠生信,並不是你主動地信或不信,而是你會發現,「噢,這個就是確實存在的一個規律。」萬事萬物,你把它上升到一種理論去觀察的時候,它就是如此,「唯識所現,唯心所變」。

生活當中,生命當中,乃至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地球、一個宇宙,萬事萬物都不出這個範圍,「唯識所現,唯心所變」,都是這樣。這個理論如果你還不能夠還原它,不能夠圓融它,不能夠解讀它,那是因為你還沒有理解到唯識深層的一種運作方法,這是你沒理解到,而不是說它不對。

「唯識所現,唯心所變」,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地球人普遍使用,宇宙中也普遍存在。不在於你信不信,它就是真實存在的,不是你信它就存在,你不信它就不存在,從這個角度去思維我們能夠生定解。

二、解:

智者無惑,我們到了這麼一個年齡,都有一些人生經驗。當有佛法這麼一個很大的參照的時候,我們就會對人生有一種理解,對宇宙有一種理解,生活當中你會變得很踏實。那就是說,你已經從第一個「信」的層面超越到第二個「解」的層面。

三、行:

僅僅有解還是不夠的,完全都不夠。因為什麼呢?理解它所緣的境界永遠是意識的層面。意識的層面它給我們造出很多幻景,就好像一個金礦的礦石沒有被提煉一樣,它是金子沒有錯,但是它不能夠製成任何的裝飾品,它裡面含了一定的雜質,當你想做成飾品的時候它會斷,它會色彩不具足。總之不是你所想的那樣,所以,從理論上、實踐上有這麼一個差別。

所以要怎麼辦?要行!佛陀說一個法,他的目標不只是要讓你明白,而是要「由信起解,由解起行」。這是說什麼呢?佛陀他所證明的這個規律,他已經在受用,現在的核心問題是你如何來受用。你如何會受用呢?你必須要行。

這個行當中也是無量義。南北朝至隋代早期,河南焦作淨影寺有位慧遠大師,他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角度,讓我們去掌握佛法,他用了三句話:「入佛法中有三門。一教二義三者是行。教淺義深行為最勝。」

我們如何通過佛陀的教育體系發現生命的規律,如何從它的現象明白它內在的真實,這兩個相比,叫做「教淺義深」。比如我們說一個名言——「光」。「光」是一個名言,「光」這個字本身屬於「教」,「光」中的境界叫做「義」,所以這個「義」字當境界講。所謂「言不盡意」嘛!所以說,我們中國人真的是非常地扎扎實實做人,非常地踏實實做事,而且他們對於子孫的關懷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境界。這是傳統文化的一個核心,它始終不講怎麼樣建立國家的問題,而是講怎麼樣建立你生命快樂來源的根本。

內聖外王的先賢大德,他們一直想給我們後人把這個家底儲存起來,讓子子孫孫都受用,這是中國人特有的。你看幾大文明能夠流傳到現在,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前人的工作做得紮實,我們後人隨時都可以拿來用,乃至於我們的思維模式都是這樣的。

四、證:

「義」這個境界非常地難說。一個詞有無量義,這就是法界的規律。一個名詞有無量義,什麼叫做佛陀給你的名詞當中的那個「義」呢?那個叫做「如」,就是說,生命的根源,它是由一個最獨立的原理形成的。那我們現在要想明白佛陀的甚深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我們只能夠通過教,達到理解了,然後去行,最後求證。

最後所求的這個「如」就是「如所有智」。萬事萬物普遍的規律,時時刻刻每一個地方都能見到我們的清淨心,見到佛性,不但沒有生死之苦,而且就像太陽一樣不斷地照著每一個人,把每一個人的佛性點燃,把每一個人的潛能開發。這就是不得了的事情,這個火種,就是佛陀首先帶到人間的。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很澆薄,但是火種在。我們通過唯識的理就知道,佛陀一整套的東西都在,這個家底都在。但是如果我們沒有用對,只是簡單地保留在信、或者解、或者佛法的一種生活層面,那就很可惜。你沒有辦法種下一個成佛的因——一個無漏的清淨的種子。你種下的都是什麼?本來你想種下一個「跑一圈為健康」的因,可是它來源於遍計執(遍計所執性,指對於無實體之存在,普遍地加以分別思量而起妄執之心;換言之,由於心識攀緣外境,而虛妄地認為心外有實體存在,稱為遍計所執性。),得到的都是虛妄,最後你什麼都得不到。而當你想要成佛的時候,你不想要的好處也會來,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原理。

成佛是一個概念,它代表所有真實的兌現,你不敢發成佛的心的時候,你求的必然是遍計執,你必然有一個怕的東西,怕的東西就在漏。所以你可能就是「跑一圈」,你的理念都不成熟,根本就是沒有任何生命力的。那麼你會得到一個什麼果?來源於虛妄,必然成就虛妄;來源於真實,必然成就於真實。你種下一個蘋果樹的種子,必然成就一個蘋果樹的果,最後結出無量的蘋果,這個輾轉相續,盡未來際永不斷絕,所以一勞永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七字經

天下要數忠孝賢,人間能有幾個賢。 只要記得賢人語,...

一直起煩惱又一直放下,這樣有機會突破嗎

問: 我現在在修學上好像遇到了一個瓶頸,我們現在一直...

不要跟著感受走

在我們生命當中最麻煩的就是感受的問題,感受問題。那...

宰相張商英的佛法修行之路

吾學佛,然後知儒。這句在歷代士林學子中廣為流傳的肺...

說不如行

有一天,一位經常跟隨佛陀到處弘法的弟子忽然對佛陀說...

佛示比丘四法要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等五百...

住寂靜處深思出離得無漏智慧

修習止觀,在住處條件講,須住在較寂靜的地方。最初修...

修行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在修行的時候,我們要問一個問題: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別...

【大藏經】【註音版】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卷第一 妙法蓮華經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

【大藏經】【註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

往生論...

【大藏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不重視恭敬三寶,會構成滅法的因緣

接著看第二段的申誡: 既知多過,彌須大慎。 至堂殿塔...

夏季吃百合助睡眠清心潤肺

夏季天氣炎熱,有時還有蚊子作亂,這讓很多人夏季睡眠...

念佛法門一定要調伏現前煩惱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時的缺陷,譬喻我們起心動念...

明心法師的出家學佛心路

我出生在浙江省永嘉縣楠溪江畔的一個古鎮,這裡風景如...

為心靈敲響木魚

暑期中,一群小學生參觀了一所聞名中外的千年古寺。在...

金鵝的啟示

我們要守住一念心,這念心最麻煩的莫過於貪慾。做人本...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敗

我於一九三五年到惠安淨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

【推薦】受戒時應如何觀想,才能納受戒體

我們在受戒過程中,應該如何觀想,才能納受戒體? 菩薩...

度化眾生,要先修佈施

佛法是福慧雙修的法,福慧兩足方能成為究竟圓滿的佛陀...

這個榮耀,又有什麼能再超過呢

原文: 蓮之為物,雖出淤泥,體常清淨。人能一切不著,...

如是等輩,常得百千鬼神日夜衛護

【復次。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對菩薩像前。作...

戒律與生活

一、在家戒以五戒為根本 說到佛教戒律,主要有兩種:...

略舉地藏菩薩十大利益

你想過嗎:在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每個時候,包括你現...

忙碌的在家人應如何修學佛法

問: 法師慈悲,請問對生活忙碌,想發心修行的在家人...

日常修行的七法

自古以來,百姓將每日的必需品柴米油鹽醬醋茶稱作開門...

生活中到底什麼是禪

一。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壇經》中記載,昔日六祖慧能...

【佛教詞典】三漏

漏是煩惱的別名,歸納三界一切之煩惱有三種,即   一...

【佛教詞典】大日經(Mahavairocana-sutra)

Darijing   佛教密宗根本經典之一。全稱《大毗盧遮那...

【視頻】大安法師《舍聲聞心發菩提心》

大安法師《舍聲聞心發菩提心》

【視頻】夢參老和尚《地藏十輪經》視頻版

夢參老和尚《地藏十輪經》視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