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輪迴本不存在,是因為你心中有輪迴

淨界法師  2021/02/2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我們再看第二個概念。這個地方越講越細了。前面先講第一個概念,從一念心安立了真妄;這個地方,我們再發明真跟妄的差別。看第二段。

輪迴本不存在,是因為你心中有輪迴

這是《楞嚴經》把我們一念心性的體用作一個說明。

先作一個總說。如來藏,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現前一念心。這一念心有真也有妄,所以叫作藏,含藏著真實的一面,也含藏虛妄的一面,叫真妄和合體,叫一念心性。它的體性叫性色真空,雖然它具足無量無邊的法,性色就是它有染淨諸法,但是它的本性是空的,它的體是空的。雖然本性是空,它又具足無量無邊的染淨諸法。性具這一塊我們到了下一段再說,先知道體性是空,作用是隨緣顯現。

再看下一段。什麼是體呢?體就是清淨本然,週遍法界。我們一念心它的本體是清淨的,而且清淨加一個本然。這個本然很重要!就是說它是本來清淨,不是你經過修證以後才清淨,這個很重要!就是說它是本來就清淨,表示它不可以被破壞,不能被染污。你看虛空本來就清淨,你用墨汁潑它,不可能染污它;你可以改變它的相狀,但是你不可能染污虛空,所以它的本體是清淨本然,但是它的作用是隨眾生差別的心念,應它所知的量,這個量特別指凡夫法界,它有六道輪迴的各式各樣的思想、各種的業力,這個就是它所知的量,有不同的思想業力,所以它就循業發現。

前面是講性空,這一段是講緣起,循業發現。所以大乘的業力是附屬在心性當中,它不再談業力的問題了。你的心中有業力,是你自己去招感果報。循業發現以水為例最容易解釋。水,我們人道眾生的心,相對來說善業比較強,所以我們的心跟水接觸時,看到它是濕潤的水;餓鬼道,他的心中有慳貪的業力,所以餓鬼看到水,他循業發現,看到的是火,他去觸摸水時被水燒到;天人,他的善業更強,他接觸水時,看到的是七寶莊嚴的宮殿。那麼它到底是什麼呢?它的本質是清淨本然,週遍法界,它本來什麼都沒有,都是循業發現。

佛陀在《楞嚴經》舉一個例子。說虛空本來沒有花,虛空本來就沒有相,哪有花呢?但是有一群人眼睛有毛病,好像有白內障,看到:喔!虛空中有花。那麼有些人看到的是紅色的花,有些人看到白色的花,有些人看到的是綠色的花;有些人看到花比較丑陋,有些人看到花很莊嚴,其實這是個人循業發現,本來什麼都沒有。這叫作清淨本然,循業發現。

這個地方說明什麼事呢?就是輪迴其實是不存在的,是因為你心中有輪迴,所以才看到了輪迴。當你的妄念結束時就沒有了,本來就沒有輪迴。虛空本來就沒有花,你把眼睛治好了,看虛空本來沒有花。

我們日常生活很容易看到一種現象,比方說甲乙丙三人在一起,某甲講一句話,這句話本來就是一個法,但是某乙,如果他過去生有惡口的口業,他聽到這句話就覺得很刺耳,覺得某甲在諷刺他;如果某丙他本身過去生是修讚美法門的,他心中讚美的業特別強,他循業發現,聽到這句話是在讚美。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呢?這句話本來就不是什麼,本來就是緣生緣滅的東西,這都是個人循業發現。

循業發現這句話很深。諸位!你回家試試看,你在家吃飯時,晚餐一家五個人一起吃飯,其實五個人看到的飯菜,顏色不一樣。福報大的人看到這個飯菜,特別的美妙;福報差的人看到這個飯菜,就特別的丑陋。這種不同的覺受在僧團很明顯,我在帶新生時,一個團隊,比方說一期有二十個三十個,僧團大家穿同樣的衣服,睡同樣的寮房,吃同樣的飯菜,有些人活得快快樂樂的,有些人活得苦苦惱惱的。你說這個環境到底是好是壞?那樣就是那樣,循業發現。

所以,你要知道,問題都出在自己。你心裡有業力,自然循業發現痛苦的果報;你懺悔乾淨以後再去看人生,那一切都是安穩快樂,這叫循業發現。一切法,到底它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一句話而已:清淨本然,週遍法界。本來是這樣。現在呢?已經失去!叫作循業發現。本來是清淨本然,現在叫循業發現。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輪迴就是這樣來的

作為一個淨土宗人,你可以每一天做一個清潔的功夫,就...

觀念改變,痛苦就能轉身

有一位資深的師姐,原本活在幸福美滿的家庭中,有一天...

為什麼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

為什麼這個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我們來看看種子...

怎樣面對「無常」所帶來的種種痛苦

問: 法師,我們怎麼去理解無常呢?怎麼去面對無常所帶...

人生之苦聚,言而難盡

且不說,輪迴的苦難,就我們此生來說,活在這個世界上...

今聞地獄心驚毛豎,發露懺悔願罪消滅

敬白道場說眾等,今為施主某甲及諸眾生,歸命十方諸佛...

生命的根源在哪裡

我們在修學佛法的時候,應該要先建立二種大乘的正見,...

治療憂鬱症三步走

人的健康是身心的和諧狀態,生理和心理同時擁有健康,...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大悲懺)...

【大藏經】阿彌陀經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念佛的人,隨緣不動心最重要

大家來打佛七,難免一時間不適應。因為環境和生活條件...

在高科技社會,為什麼佛教能夠獲得廣泛的信仰

和平和發展始終是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兩大課題。 所謂和...

對治煩惱有兩種選擇

我們要對治煩惱時,你有兩種選擇: 第一個時時勤拂拭,...

【推薦】淨土宗修持的八大要領

徹悟禪師是淨土宗十二祖,大師早年參禪得悟,歸心淨土...

野狐禪「不落因果」

《無門關》第二則裡有百丈野狐的公案。 百丈和尚,凡...

念佛後該如何迴向

念佛迴向,不可偏廢,迴向即信願之發於口者。然迴向祗...

如何正確理解心清月現

汝何不知事務,一至於此。光何人斯,何可以與蓮池大師...

愛物惜生,物盡其用

陶侃是晉代名臣,雖處高位,卻簡朴、惜時。他身任官職...

住處供地藏菩薩像,就能得十種好處

【世尊。我觀未來及現在眾生。於所住處。於南方清潔之...

顯光老和尚:略述天台宗六即佛義

餘四十年前,在蘇州胥門外小日暉礄放生池(靈岩山下院...

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

從前,有一位愛民如子的國王,在他的英明領導下,人民...

煩惱活動的時候,為何提佛號沒有用

其實妄想、執著是長時間被我們忽略了。我們一般在修行...

【推薦】佛珠掉了,佛心仍在

作為寺院的住持,也就是佛法的弘傳者,身邊總有一些弟子...

佛說六年苦行的宿緣

一日,佛與五百比丘一起聚集在阿耨大泉池畔,這五百位...

普勸為人必修淨土

天如《淨土或問》云:今禪者見修淨土,鄙之為愚夫愚婦...

慧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昔日六祖遇臥輪禪師,臥輪禪師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

【佛教詞典】六時

晝三時和夜三時,合稱為六時。晝三時是晨朝、日中、日...

【佛教詞典】十行

(術語)菩薩修行,雖於十信十住滿足自利,然利他之行...

【視頻】妙境法師《調御師有五種》

妙境法師《調御師有五種》

【視頻】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聆志居士念誦)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