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戒定的功德作基礎,才能開發智慧

學誠法師  2015/10/14  大字體  護眼色

戒定的功德作基礎,才能開發智慧

我們有很多觀念是世間的觀念,不是佛法的觀念,所以學佛法就是改變我們的觀念。世間的觀念是要不得的,佛法的觀念才是正確的。但我們本來是學佛法,怎麼會變成世間的觀念呢?

其實是我們人的思想觀念裡,我們的心裡,多生多世以來,都是世間的觀念比較多,並且很強,很不容易去掉。比如說,大家學佛法的時候,非常精進用功,做很多很多的好事、善事,旁邊的人表揚我們:「某人,你很發心,做這麼多的事情,功德無量。」聽到這樣的話,我們就會生起慢心,認為自己確實做了很多事;對方說:「你學佛法這麼久了,怎麼還這麼糟糕,學得這麼差勁?還不如我呢!」我們聽了之後,馬上就起嗔心,心裡就會很不高興;對方說:「學得這麼久了,這麼用功,這麼精進,要注意身體,不要把這個身體搞壞了,要勞逸結合,不要這麼用功。」

這時,我們會怎麼去判斷?如果這個法師,這個同行善友,你覺得這個人比較可信,你就會想:他很關心我。如果你覺得這個同行善友平時不用功修行,就會覺得他是在我要用功修行的時候來擾亂我,這個依《廣論》中說,當我們在很用功修行時,有人來讓我們不要用功修行,這個叫魔在干擾。就是說,同樣一個意思,不同的人講出來,我們會產生兩種不同的感受和結果。一種認為他在關心我,另一種認為他是來妨礙我。

而實際上來說,我們信得過的人,告訴我們不要這麼用功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用功,因為假如身體搞壞了,的確就用不了功了。另外一種人說,你不要那麼用功,不要那麼精進,他也有可能是擔心你的身體,也有可能擔心你不能持久,也有可能認為你這麼用功,會用不下去,或者會用偏了等等。

我們常常會有一種習慣的想法:對方在語言上對我們的關心就是好的,如果不是的話,就是不好的,就是錯的。那麼,根據佛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常常說如法抉擇,既要依師,又要如法抉擇,你怎麼樣把依師與如法抉擇結合起來?如法抉擇,常常會犯的錯誤毛病,就是我們自己拿一個所謂的佛法概念,拿一個所謂的佛法道理,來解釋對方意思。對方對不對?做得正確不正確?

我們要領會如法抉擇的意思是什麼,比如法,色法是法,心法也是法,心不相應行法,也是法,有為法是法,無為法也是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這些桌子、椅子、木頭都是法。我們看到的是外在的形象,外在的形狀而已,我們不容易把它理解成是法。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對宇宙人生,是用佛法一整套的概念去認識、去說明的,但是我們常常會陷在世俗的思維體系當中。更進一步來說,我們學佛法,究竟什麼是佛法呢?如果我們弄不清楚的話,我們這個佛法就很難學好。佛法究竟是什麼,先要弄清楚,然後才能談到如何如法修行,如何如法抉擇?這個如法抉擇,不是說自己認為對的就是如法,自己認為對的與如法是不一樣的。

道次第,你從下往上看,與從上往下看是不一樣的,從下往上看,看的都是顛倒的,從上往下看,是一種圓滿的,它能夠各個點,各個角度,都看得到。就猶如我們站在廣化寺最高的地方——文殊閣,往下看,整個廟的每個部分都可以看得到,但是如果我們坐在法堂裡面就只能看到前面的大殿,很多地方就看不到,所以這與高度是有關係的。

從下往上看,與從上往下看是不一樣的。宗大師也曾說:「終生善行,悉成過失。」為什麼你終生做的善行都成過失了呢?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是善行,不知道什麼佛法,我們雖然學了佛法,但依然是帶著世間的煩惱心在做世間的善事。世間的善事,世間人做的很多很多,不僅說只有我們佛教徒在做善事,在行善行,不學佛的人具有善心、善行的人也很多,甚至做的事業比我們更寬廣。我們佛教做的善業是清淨的善業,是無垢的善業,兩者是不一樣的。世間的善法與無漏善法是不一樣的,同樣都是善法,本質卻不一樣。

所以,要清楚我們如何來學佛法,如何來抉擇法。抉擇本身就是智慧。法是什麼?法就是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對境的時候,我們會起什麼心,動什麼念。這個要靠智慧,我們智慧不夠的時候,是無法抉擇的。也就是說,如果首先對法本身都了解不清楚的話,我們怎麼去學習?另外,我們的智慧又很弱,我們怎麼知道抉擇呢?

在抉擇時,我們要有智慧現起,或智慧能力很強的時候,才有辦法抉擇。戒定慧,受八關齋戒就是戒,透過戒定的功德作基礎,我們才能開發智慧,有了這個智慧之後,才有辦法去作抉擇,如果沒有戒定的功德,我們不可能有真正的智慧,沒有真正的智慧,我們學的所有的佛法,都是概念性,理念性的。

以這種理論性來推理,來作決定,跟自己自性當中具足的功德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呢?因為,理論性的東西是靠自己的知識跟能力,能力很快就用完了,佛法就不同了,佛法有無盡的寶藏,永遠用不完,它是我們生命動力的源泉。

如果學佛法,學著學著就不想學了,學不動了,就說明你學的出問題,學錯了,越學越遠。如果學對路的話,一定越學越來勁,越學越有味道,越學越想學。如果越學越不想學,就是出了問題,出了大問題,出了障礙,這是很關鍵的。

如果學著學著不想學了,並且說這個佛法不好,這個法門不好,這是更大的問題,因為他不能在自己的自性上面找原因。所以給大家提醒提醒,學佛很久卻學不好,都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引起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世世生生,除辦慧業外,其餘盡是辦癡業

修慧一事,極為重大;滿世間人只說聰明、不說智慧者,...

【推薦】制心一處,才能無事不辦

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有花香一篇,說到:庭院中百...

以戒為師

說起戒來,十分容易,拿著戒的放大鏡去挑出他人的毛病...

處世間,如虛空

出家人的生活,一方面是通過戒律來規範自身行為;一方...

三壇大戒的病中懺悔:親受三寶最真切的「顯靈加持」

晚鐘敲過,閉目臥在床鋪上,這一天又要過去了。 在太白...

酒肉穿腸過,是否也可以修行得道

問: 禪宗在佛教歷史上,有其激進的一面,不喜歡一級...

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佛陀再次告訴我們;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南山律祖道宣大師

戒律,是佛弟子用來淨化個人的準則,以及促進社會和諧...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百喻經

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蕅益大師示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名寶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圓權實種種三昧...

思恩圖報,青年本責

【原文】 吾人眼耳鼻舌、四肢百骸,皆由父母生養而來。...

找到自己契機的法門來修學

我們在修學大乘佛法的過程當中要掌握一個原則,站在佛...

能悟法師:禪宗概論

一、緒 言 禪宗以傳佛心印為宗,故名佛心宗,在佛教各...

遇到逆緣要如何應對

我們剛開始初發心學佛時信心都很大,非常精進。時間久...

在坎坷路上走,才能磨練心志

寺中有一個小和尚,從小就在這裡出家,是寺裡的眾僧把...

【推薦】懺悔業障,必須生起這十種心

現在要懺悔業障,必須生起十種善心,從後翻破之,以為...

以祖師正確的知見做後盾

蕅益大師會特別強調往生的條件: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

到底要不要受戒

一個人,到底要不要受戒?說:誒,我不受戒,我也可以...

善事都是為自己做,不須別人讚嘆

因為個人的時節因緣,零星地參加過幾次佛教組織的慈善...

不要透支明天的煩惱

現在很多年輕人沉迷於網絡遊戲,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

本煥老和尚《黃梅四祖寺首屆弘法夏令營開示》

能在四祖寺辦夏令營,可以說是你們的好因緣。因為四祖...

一口吸盡西江水

龐蘊居士參訪馬祖道一禪師,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

因為這一幕,屠夫從此不再殺生

【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能盡形壽遠離殺生,即是施與一...

三界中到底是誰在流轉

我們講到五蘊的主人,藕益大師在《靈峰宗論》中他曾經...

沒有福報,如何才能發財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和尚去挑水,卻發現水缸怎麼都...

【佛教詞典】隨喜

1、見人做善事或離苦得樂而心生歡喜。   2、隨著他人...

【佛教詞典】順樂受等三業

【順樂受等三業】 p1109 大毗婆沙論一百十五卷二頁云:...

【視頻】德林老和尚《禪七開示之入最高學府》

德林老和尚《禪七開示之入最高學府》

【視頻】心經修持版(圓達禪寺)

心經修持版(圓達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