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承受果報時要無所住

淨界法師  2015/10/11  大字體  護眼色

承受果報時要無所住

相由心生(過去…現在)…承受果報(應無所住);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成唯識論》)

這種承受果報、造作業力的道理,我們分成二段來說明,這是指過去跟現在這二部份生命的互動。當我們在承受果報時,其實我們是在深受過去的影響。

那承受果報這個地方,請大家括弧寫一個「應無所住」,我們把這個大乘的道放下去,這個承受果報是要無住的,你不能太在意。下一段相隨心轉、造作業力這個地方寫一個「而生其心」。

這裡要注意了,我們是怎麼來承受過去的果報?

第一、相由心生

先看第一段: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

佛陀說我們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們已經經歷了無量無邊的生命,而這些生命,凡是走過的生命必定留下痕跡,這個痕跡就是所謂的「界」,這個界就是種子的意思。

你雖然生命死掉了,但是在你這一期生命當中,你所造的善惡業力的種子,都被留下來了。而這些種子一切法等依,都被誰留下呢?被阿賴耶識所留下,就依止阿賴耶識而住。所以我們每一次生命都留下很多很多的痕跡,有善的痕跡,有惡的痕跡。當這個業力成熟時,就創造了「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有些人到天上去了,有些人到人間去了,有些人到三惡道去了,有些人到涅槃去了。

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為什麼會有果報呢?因為我們過去造了很多很多的業力,這些業力就不斷不斷地出現這些差別的果報,就是這個意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對治娑婆世界的愛取,這是成敗的關鍵

你的生命有限,你要把重點放在哪裡?是業力還是執著?...

訓練放下自我

當你把這個自我稍微放下一些,你就會發現痛苦也因此放...

對治帶有執著的妄想

於諸識內,獨得意名; 向有漏中,作無明主。 不間不斷...

為何念佛人臨終時,仍執著自己身體

問: 一些臨命終的人,不論是在家居士,或是出家師父...

念佛難於往生的原因

【原文】 故念佛求生淨土之人,尋常有娑婆一愛之不輕,...

依四法修習,令獲勝益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已千餘年矣,其教理高深,法門無量...

如何對治第六意識的粗重分別

在第六意識分別當中是否也有輕重的不同?對有些事情我...

明白諸相皆空,面對譭謗無需太在意

【原文】 經言:人之謗我也,出初一字時,後字未生;出...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藏經】【註音版】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破除法執的相狀

我們看看,講到出世的聖人,佛陀也給他一些建議: 非明...

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需要念往生咒嗎

問: 業障煩惱覆蔽身心時,是否一定須念《拔一切業障根...

行四事能令菩薩速得陀羅尼法

經常有人會問如何修行最快捷,誦哪一部經最有功德,持...

善護口言,切莫落在綺語之中

常常說到口業四種過:惡口罵人、妄語欺騙、兩舌離間、...

成為內外都成熟之修行人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日,佛陀告訴比丘們:...

一念心性清淨本然,怎麼就產生山河大地呢

《法華經》開顯了每一個眾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謂的相...

聖嚴法師《歡喜心快樂做功德》

有的人會疑惑,做義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讓人得到什...

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

承問: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此則不難。若能念念了...

憨山大師:出生死法

佛所說的修行出生死法,有很多方便法門,但其中只有念...

【推薦】如果你有信心,往生淨土是極容易的

你只要有信心,肯登船到西岸去,沒有一個不能往生的。...

在生活中轉煩惱為菩提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沒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飯、人來客...

隨順世緣離糾纏

前幾天寫了日記《隨順世緣喫茶去》,講了我們要安住當...

【推薦】追求見佛、追求功夫成片,容易出問題

我們念佛行人常常會犯一個問題,就是他念佛就很想見佛...

阿彌陀佛護持行人不遭魔障

對這一點我們會非常地感慨,因為身處五濁惡世,我們眾...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繫念必得往生願

第二十 繫念必得往生願: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

天乘四空定之空無邊處定

我們看第一個空無邊處定。 一、空無邊處定,謂行者厭患...

【佛教詞典】金剛心

(術語)言菩薩之大心,堅固不能破壞如金剛也。智度論...

【佛教詞典】一期

指人的一生,或生物的一度生死。...

【視頻】妙蓮老和尚領眾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

妙蓮老和尚領眾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

【視頻】佛教威儀教學--過堂

佛教威儀教學--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