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寬運法師  2014/09/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古往今來,人類不論富貴貧賤,上至達官貴人,富甲天下;下至販夫走卒,貧無立碓之地;芸芸眾生皆有與生俱來之貪心,而此貪心貪而無厭,得一想二,越多越好,永無滿足的時候。正如一首古詩所言:「梁武為帝欲作仙,石崇倘望海作田;西施照鏡嫌貌丑,彭祖焚香祝壽年。」由於貪心的緣故,所以人就難有滿足或稱心如意的時候。

對世俗人來說,貪心是無可避免的,所謂「人為財死,烏為食亡」,一般人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往往就情不自禁地去追求,求之不到即用種種不法手段去取得,一切惡業即由此而生起。依佛法而言,財、色、名、食、睡五種慾望之中,「財」乃放在最前面,是故天下人,終日形形役役,熙熙攘攘,無非為賺取金錢,以求過安樂、舒適之生活。金錢可說是人類生活之源,斷之則生活艱苦,乃至生命堪虞;然而謀求金錢,宜當取之於義,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因此作為一個正義的人,設有非義之財,即使家無隔宿之糧,寧可斷炊,亦切忌妄取。古語道:吃菜根,淡中有味;守國法,夢裡無驚。安貧樂道,原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可是世間上,多有為財不知足者,竟有對父母兄弟等親屬,以不擇手段強佔暴奪,社會上爭產、奪產事件,層出不窮,屢見不鮮。是故佛陀為教誡弟子有「九滅法」即「九愛本」:「當知因愛有求,因求有利,因利有用,因用有欲,因欲有著,因著有嫉,因嫉有守,因守有護;因護故,刀杖爭訟,作無數惡」。又說:「以欲為本故,母共子諍,子共母諍,父子、兄弟、姊妹、親屬展轉相諍,更相說惡,況復他人?以欲為本故,民民共諍,國國共諍,彼因鬥爭共相憎故,以種種器杖展轉相害。」由此可見,種種鬥爭、仇恨,皆由貪愛而起;貪慾之害,毀損親情,破壞家庭,禍國殃民,甚可怖畏。

更有官場中位高權重之人,利用職權,貪贓枉法,恃勢凌人,斂財營私,富可敵國,乃至紙醉金迷,縱情聲色;如是大逆狂妄之徒,若不翻然悔悟,將來之苦報,實在不堪設想。金錢本是流動性質,一切資生之物,但求自足為好。若大量積儲而貪得無厭,則無異於將有用之物,置於無用之地,同時自身反成為守財奴隸,如是之富,則與貧無別。

說到貪心之害,佛教有許多啟發性的故事,例如以下這一則:

有一位土財主,雖然非常富有,但是內心卻十分空虛,總覺得家裡還缺少了些什麼。一天,妻子告訴他,家裡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位「兒媳婦」。土財主想了想:的確如此。但是,國內可以稱得上門當戶對的對像,只有國王的女兒;不過,如果要娶公主作媳婦,一定要比國王更富有才有面子。然而,要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財富?

為了這件事,他每天茶不思、飯不想,不久就病倒了。有一天,一位在家居士遇見他的妻子,便問道:「為什麼多日不見你家老爺?」土財主的妻子就據實以告。這位居士自告奮勇地說:「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讓我見見你家老爺,保證他很快就可以下床走動。」於是,土財主的妻子半信半疑地帶他回家。

這位居士一看到土財主,便對他說:「老爺,我剛從西藏回來。據說西藏那個地方,有一個活佛很慈悲;只要您去求他,任何東西他都可以給您,能圓滿您的心願。」土財主連忙追問:「是真的嗎?」居士回答:「當然是真的!您要趕快起行準備,才能夠早日達成心願。」

土財主隨即要求妻子為他準備出遠門的行囊,妻子疑慮地問:「你不是病得無法動彈嗎?為什麼還要急著出門呢?」他說:「這種事不能等,要是被別人捷足先登,我就會失去機會。所以,我要趕快啟程。」妻子無法阻攔,只好立刻為他準備乾糧、衣物。

土財主日夜不停地趕了五天的路程,終於來到西藏見到了活佛。他跪在活佛的面前,祈求活佛能夠圓滿他的心願。活佛慈悲地說:「你想要求什麼,我都可以給你。」土財主說:「西藏最多的就是土地;所以,我希望您能給我土地。」

活佛回答:「可以。你要多少呢?」土財主心想:要求多了,實在開不了口;太少,又枉費自己千辛萬苦走了五天的路程。活佛見他難以啟齒,便對他說:「這樣好了!你只要在明天天黑以前回到我這裡,凡是你走過的土地都是屬於你的。」

土財主一聽,心中好歡喜!第二天天未亮時,他就動身起行了。他跑呀跑的,一刻也不敢停下來;連口渴時,也顧不上停下來喝口水。唯恐少跑一步,就會少掉一塊土地。

直到日影西斜、黃昏已近,他才百般不捨、無奈的往回跑。當他跑回到活佛的面前時,天色已暗。活佛問他:「你走了多遠?這樣夠嗎?」他疲累不堪的回答:「還不夠多啊。」說完,就在活佛的面前倒下來、氣絕而亡了!。

這位土財主其實就是和生命賽跑,拚命到連喝一口水的時間都不敢浪費;直到抵達終點時,他仍然嫌不夠、仍覺得不滿足。結果示範了「人為財死」的活生生的悲劇。試想想: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只是為了追逐金錢財富嗎?追求得到又能否永遠保存,又或者是永久享用?

可是,大多數的人往往是「有一缺九」──當他有一百萬時,就會想:只要我節省一點、努力一點,再賺九百萬,就可以湊足一千萬;有一千萬時,他又會想賺一億,內心永遠也不會感到滿足。是故,經上說:「若人多貪求,積財無厭足,如是狂亂人,名為最貧者。」

還有,更重要的是,財富雖能使人幸福快樂,可是亦能使人墮落與痛苦。我們可以看見,現今社會普遍現象,人們除了盲目地追逐財富外,對所謂權勢、地位、事業等亦是瘋狂地追求,人們的貪慾不斷地膨脹,不擇手段謀取私利,內心煩惱熾盛、惡業積累迅速,但最終無法逃脫因果報應的嚴厲懲罰。

據《賢愚經》所載,有一位頂生王具宿世大福報,曾經統領過四大部洲四十億年,以他的福德力,七天連下珍寶雨,後來逐步發展一直上升到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與帝釋天王平起平坐,享盡榮華富貴,但是他仍然心無厭足;當時阿修羅王興兵攻上天庭與帝釋大戰,帝釋打不過,只好退兵撤回天城;頂生王即出來吹貝角、彈弓箭,阿修羅王實時應聲墮落地上。頂生王見狀心想:「我力量之大,無人可比,今天何以仍與帝釋天共坐?不如把他推倒,獨霸為快!」他此惡念一生,馬上就墮在天宮的大殿之前。在他臨死之時,有天人問他:「假如後世有人詢問頂生王是如何命終,應當如何回答?」頂生王慨嘆地說:「應答:『頂生王是因貪慾而死的!』」

這個故事非常具有現世意義,頂生王的貪慾是逐步發展起來的,本來以宿世善業,可優悠享受福報、利養,但是他並不知足,所以在享福的同時,耽著心惡化成貪婪心,不斷地使享受的慾望增長;進一步又有饕餮心,對於帝釋天王的權位勢力,心生羨慕;由權力慾的膨脹再生起謀略心,想獨佔天王之位;以貪慾不知羞恥,故不知出離,最終導致福盡墮落。由此可見,名聞利養實為人們的大敵人,若沒有正確思想以為導引,實難以出離;一旦沉溺其中,將來可是萬劫不復。所謂「貪多必失」,從古至今,誰人不是因為「貪」,雖暫時得到千萬財產,但最終都只剩下了「貧」?

人就是因為有太多的慾望與追求,所以身心無有片刻安靜或安樂之時,是故佛陀在《無量壽經》中說:「然世人薄俗,共諍不急之事,於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無尊無卑,無貧無富,少長男女,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屏營愁苦,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有安時;有田憂田,有宅憂宅;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復共憂之。」試問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無憂?唯有無求才能無憂。然又有幾人能做得到?

當今之世,迷財、貪財、斂財、守財之人,可謂比比皆是,唯若身為高官要員,罔顧道德、良知,以身示法;其最終事敗落馬,確實是罪有應得!是故維護國法,為民除害,伸張正義,以安人心。

因此,筆者特別提倡「法制、道德、宗教」,所謂「道德治法制之窮,宗教治道德之窮」,法律可以規範人的道德,使人不犯罪,可是卻無法控制人的內心,滅除他們的慾望及惡念。這個時候,就需要運用宗教的力量。正如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富樓那尊者,是一位偉大的宣道者;佛陀對眾生施教的方法,他都能善於運用,對不同的人,都能善巧方便、應病與藥、觀機說法;例如見到官吏的時候,富樓那曾這樣問道:

「你們做官的人,可以治犯罪的人,但有辦法治人不犯罪嗎?」

「雖然有國法,但國法也不能使人不犯罪。」官吏們回答。

「除國法以外,你們和一切人民,都應該奉行佛法。大家若能信受奉行五戒十善的道理,因果輪迴的法則,這個世界就不會犯罪了。」

佛法的力量,就是從人的內心去淨化、去改善,令人識得反省、當下覺悟,從而棄惡從善,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如此的話,世界自然太平,國家自然昌盛,社會自然安定,人民自然安樂,生活自然幸福。

〈憨山大師勸世文〉中云:「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富貴如浮雲,功名似空華,情愛會變質,色身終衰亡。一口氣不來,一切盡成空。唯有覺悟向善的這念心才是永恆、不變、不生滅的,當中具足無量功德、智慧,了達這念心性,才是真正最富最貴的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寬運法師文章列表

修福跟解脫生死有關係嗎

問: 做善事只是修福,跟解脫生死沒有任何關係。這個...

少許奉養父母就能得到大福報

《雜寶藏經》裡有一個故事,在久遠世以前,古印度波羅...

積累功德福報的十件善事

一、戒殺放生: 皈依佛法的人,要有慈悲之心。不能戒...

慧不貪慾

佛陀在舍衛國的只洹精舍度眾時,城中有一大富長者,育...

如果沒有福報,修行路上障礙就會很多

學佛應該從培養福報開始,如果沒有福報,不僅智慧開發...

印經說法有五種福報

(一)長壽: 因為人們聽經和讀經以後,不造殺業,所...

我所鳥

佛陀與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來到祇樹給孤獨園,當時有...

長眉羅漢施神通度吝嗇婦人

在十八羅漢當中,有一位羅漢眉毛很長,被稱為長眉羅漢...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推薦】財富有枯竭的一天,只有自性寶藏才是取之不竭

一、物質財富是無常的 論財富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如何讓父母吃素不殺生

若父母天性與佛相反,當至誠代父母持念迴向,消除宿業...

如何判斷發心的真與偽

【有罪不懺,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

常有恐懼心理,應如何改變

問: 我常常有這麼一種恐懼心理,就是怕自己被冤親債主...

念珠的作用

念珠的作用主要是幫助修行者收攝心意,消除妄念,專注...

勿讓「慢心」成為彼此的負擔

人幾乎都有自負、自滿的心,佛教稱之為慢心,也就是自...

觀音菩薩德最優,正法名佛久證修

觀音菩薩德最優,正法名佛久證修。 浩浩宏恩被沙界,巍...

心念念相續,才能構成業力

我們內心的一種造作的功能,佛陀說就像一個暴流,就是...

夏季吃百合助睡眠清心潤肺

夏季天氣炎熱,有時還有蚊子作亂,這讓很多人夏季睡眠...

圓瑛大師禪淨雙修的思想

(一)由禪入淨的實踐 圓瑛大師,福建古田縣人,十九歲...

生命的脊樑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丁·加德納,原來是位醫生。他竭力...

曲折所帶來的財富

宋代詩人楊萬里曾在《過鬆源晨炊漆公店》詩中寫道:莫...

端正思想消除極端

有些人在修輪迴痛苦的時候,會出一些問題。我遇到過這...

曾修無量福,今得禮尊足

【我聞遍知海。真實德無邊。度脫諸有情。心歡喜敬禮。...

「遠離顛倒夢想」中的四種顛倒

若如大火能燒盡一切執著,不僅對有為法不應起執著,對...

入清涼境除熱惱心

在夏三月中,夏至一過便是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了。人...

【佛教詞典】小乘寺賓頭盧為上座

(故事)梵網經法藏疏一曰:又聞,西國諸小乘寺以賓頭...

【佛教詞典】冥性

(術語)數論師立二十五諦,第一名冥諦,此冥諦中本有...

【視頻】妙境法師《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妙境法師《安住身心,身心安住》

【視頻】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文殊講堂僧眾)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文殊講堂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