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樓宇烈:明星信佛最根本的虔誠,還是要擔當社會的責任

2015/09/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樓宇烈:明星信佛最根本的虔誠,還是要擔當社會的責任

樓宇烈老先生剛過了80歲生日不久。他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一生致力於哲學、佛學研究,雖深居京郊一隅,但對王菲等明星的信佛潮、對浮世種種信仰熱,安然洞見。

樓老先生接受了環球人物雜誌記者的專訪,指出大部分佛教徒是盲目的,大量的信徒並非正信正修,很多人以為燒香拜佛就能陞官發財,其實錯了,佛教恰恰是看到了陞官發財增加了人們的痛苦和煩惱,而要人們從陞官發財中解脫出來,放下一切。

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做佛弟子

環球人物雜誌:當今社會,一面是很多人感覺信仰缺失,一面又出現明星、名人的佛教熱、上師熱,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

樓宇烈:信仰就是一種價值的追求,是人堅持活下去的動力。它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除了宗教信仰,還有制度信仰、理論信仰等。可以說沒有一個人是沒有信仰的,只不過有的人對自己的信仰是自覺的,有的不自覺。人是高級的生命形式,是物質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結合體。所以精神追求是一種信仰,物質追求也是一種信仰。現在中國的信仰缺失主要是精神上的。隨著物質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物質方面的需求,精神生命方面的需求就被淡化了,甚至消失了。

環球人物雜誌:當前的佛教熱是人們意識到了精神信仰的重要性,還是出於功利或跟風等比較盲目的目的?

樓宇烈:我看大部分都是盲目的。很多人在物質生活得以滿足後並不感到愉快,雖然物質很豐富,但精神很空虛,所以他們就開始追求精神方面的意義,但這種行為並不一定是自覺的。

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把信仰宗教看作時尚,甚至是為了在交友中能取得話語權。因為看到人家都在談論宗教,他不知道,所以也要去了解了解,以此獲得和朋友交流的談資。現在的國學熱、佛教熱和其他宗教熱,都和人們的交友圈子有關係。

環球人物雜誌:在信佛的人群中,娛樂明星由於受關注度高,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娛樂圈中出現學佛熱潮,有沒有特殊原因?

樓宇烈:現在信佛的主要有幾個群體:娛樂圈的明星、企業界的精英和法律界的人士。娛樂圈的人給別人帶來了很多快樂,但他們自身不一定快樂,可能還很糾結。再加上娛樂界的功利心特別強,潛規則又特別多,而他們內心的痛苦並沒有人能慰藉,所以他們要追求一種寄託,去找宗教的信仰。

環球人物雜誌:對明星拜師以及明星出家,您持什麼樣的態度?

樓宇烈:佛教提倡人不能有分別心。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做佛弟子,哪怕你是犯人,只要悔過,放下屠刀,就會被包容。對於拜師學佛的明星,我們也應該把他們當成普通人來看。如果明星要拜師,首先要放下明星的架子,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來拜。

出家完全是個人的選擇。我們應該了解,選擇出家是選擇更大的擔當。因為一旦出家,你就是一個主持佛法的人,就要去弘揚佛法,上求菩提,下化眾生。同時,也不是說沒有選擇出家,就不是一個好的佛教徒。有一句話說得好,以出世心做入世事。如果他完全按照佛陀和佛經的教導,去規範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那也很好。

環球人物雜誌:有的明星抄寫經書、參加法會、出國拜訪佛教大師,這可以作為其虔誠的一種表現嗎?

樓宇烈:我想不能,這些只是形式上的東西。當然,明星們有可能通過這些行為來表達內心的虔誠,但最根本的還是要看他們在生活中怎樣規範自己,怎樣去擔當社會的責任。一個藝術家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藝術創作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他們應該通過自己的言行和藝術作品,來發揮正確的引導作用。

宗教的傳播離不開藝術

環球人物雜誌:王菲是行為上比較虔誠的信佛者,但她生活中的緋聞又壓過了她信佛的一面。王菲結過兩次婚,現在又有緋聞傳出,不少人覺得她既然信佛,就不該如此,您怎麼看?

樓宇烈:佛教的清心寡慾並不等於禁慾。所謂清心寡慾就是要把慾望控制在一個適當的範圍內,不去追求過分的東西。我們說一個人貪,就是過分。如果一個人需要吃好的,需要穿好的,就不算是貪,如果超過了這個需要,就是貪了。

對於王菲來說,主要是看她的出發點和處理方式。不能說信佛的人就絕對不能有慾望的追求,要看王菲的幾段感情是怎麼產生的,又是怎麼解決的。如果說她是合理地結婚,又是合理地分手,我想也不能去指責她。如果結婚是為了貪財、貪色,可能就有問題。

人物雜誌:王菲錄製了《心經》這首歌曲,《心經》也是佛家經典,這樣的行為是否有積極意義?

樓宇烈:明星通過這些行為來傳播宗教思想,讓更多人了解佛教,應該是有積極意義的,客觀效果可能不錯。但這還要看他們這樣做是否真心誠意,如果其主觀的出發點不是弘揚佛教,而是沽名釣譽、炫耀自己,那麼對其自身是有損害的。

環球人物雜誌:這樣的行為會把宗教娛樂化嗎?

樓宇烈:宗教的傳播離不開藝術。比如敦煌石窟裡有很多變文,變文很多情況下和我們現在的說書差不多,就是用講故事的方法傳播佛法。歌唱、舞蹈、繪畫、建築,也都可以作為傳播佛法的一種手段。所以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就是這個意思。很多藝術形式,包括唱歌,也能起到淨化人心、引導人心的作用。這主要還是看他的唱法,是淨化心靈還是擾亂人心的,如果用搖滾音樂來唱佛經,那肯定不行,是搞笑的。

燒香越多功德越多是邪信

環球人物雜誌:信佛要以一定的學識修養做基礎嗎?

樓宇烈:學佛有不同的層次。對一般人來講,也很簡單,就是不要做壞事。佛教經文裡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意思就是不能做壞事,要做好事,要能夠淨化自己的心靈,這就是佛教。這不是很簡單嗎?一般老百姓都懂。有時候不識字的老百姓更明白佛教。識字的人,反而去琢磨這個,琢磨那個,理解得似是而非。

環球人物雜誌:佛教中常說因果報應,這是一種消極思想嗎?

樓宇烈:很多東西從消極的角度去講,就是消極的,從積極的角度去講,就是積極的。說到因果,消極地看,我種了這個因,已經沒辦法改變了,我就得受這個果。可是既然因是我造的,那麼我可以去改變這個因,那不就改變了果嗎?

很多人把佛教的因果思想看成是一種宿命論,命定論。錯!那是婆羅門教。佛教很積極的意義在於,它不說前世今生,而是要超越輪迴。那麼我們怎麼看報應的問題?過去、現在、未來,是相對的。我們的一生,有過去10年、現在10年、以後10年,有去年、今年、明年,也有昨天、今天、明天。比如,我現在落得這個下場是我前10年追名逐利的結果,如果我這10年踏踏實實做事,未來不就改變了嗎?

環球人物雜誌:佛教作為一種精神信仰,怎樣幫助人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樓宇烈: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精神信仰和現實生活是密切結合的。這有其優點,即中國的宗教不搞神秘的東西,而是要人在現實生活中磨練自己。但另一方面,人們又總希望通過信仰來改變現實生活。這就使信仰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實用性。這是中國信仰,特別是宗教信仰中的一個大問題。

現在很多人信仰是為了自己,去燒香、磕頭、拜佛,是為了自己能夠得到更好的福報,希望佛祖能保佑自己陞官、發財、延壽。不少官員去燒頭香,覺得燒了頭香,明年就可以升一級。還有人覺得香燒得越多,功德就越多,回報就越大。這都不是正信,而是邪信。不是信佛就能陞官發財,佛教恰恰是看到了陞官發財增加了人們的痛苦和煩惱,而要人們從陞官發財中解脫出來,拋棄、放下一切。

環球人物雜誌:那麼信佛行善的目的應該是什麼?

樓宇烈:佛教的一個核心理念是緣起,緣起論概括為4句話: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佛教不認為世界是佛創造的,也不是任何一個神創造的,而是各種因緣聚會而形成的。所以,不能靠一個救世主,而要靠大家的覺悟和智慧。把佛當成救世主,就有問題了。

如果說佛是救世主,那也應該是開啟你智慧的救世主,最終還是靠自己的智慧使自己得到解脫。如果等著佛來救,自己不努力,那是婆羅門教,而不是佛教。我們信佛行善的主觀願望不是為了去求什麼,而是你行善之後,整個社會的風氣得以改變,整個社會清淨了,大家都能受益,你也在其中受益。

佛教讓人能夠放下和奉獻

環球人物雜誌:什麼是正確的宗教觀?總體上如何認識佛教?

樓宇烈:任何的宗教信仰都要解決一個問題,即認識生命的起源、價值和意義。佛教讓人能夠放下和奉獻,特別是大乘佛教強調慈悲,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淨慧老和尚生前用兩句話來詮釋大乘佛教覺悟人生,奉獻人生。這很符合時代的語言,用佛教的話來說就是悲智雙運,悲是慈悲,智是智慧,運就是一起運作。人生難得,要珍稀人生的價值,慈悲為懷,既要覺悟人生,還要奉獻人生。這兩個是分不開的,只有覺悟人生才能奉獻人生,只有在奉獻人生中才更能覺悟人生。

環球人物雜誌:宏觀層面上,有什麼途徑可以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宗教觀?

樓宇烈:避免盲目信仰,最根本的要從基礎教育做起。基礎教育裡就應該有宗教學的內容,或者叫宗教常識。在小學就可以讓學生了解有宗教這樣一種文化,它屬於一種信仰,讓學生了解宗教有各種不同的形態。有了這樣的基礎,以後他們再接觸宗教就不會走歪。

在整個社會上也應該多傳播各種宗教的正確知識。一般的信眾接觸不到這些思想,他們看大家怎麼做,就跟著做。比如現在流行放生,這本來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卻走歪了,破壞了生態平衡,殘害了生命,甚至有人攀比放生的多少。這種思想要糾正過來,甚至我們可以暫時先放一放放生這個概念,多提一提護生,因為護生才是更根本的。

環球人物雜誌:在個人層面上,信佛之人如何更好地修煉自己?

樓宇烈:關鍵是淨化自己的內心。一切的煩惱都來源於人心的不清淨。人心有這個追求、那個追求,有這個恨、那個恨,有這個愛、那個愛,所以才產生了這個問題、那個問題。老子就說,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給我吃什麼我都覺得好吃,給我穿什麼衣服我都覺得好看,入鄉隨俗,就很好了。《黃帝內經》裡又在後面加了一句話:高下不相慕,即不要攀比。現代人攀比問題很嚴重,高下一相慕,心就不靜了。如果做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高下不相慕,你看你快不快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學佛的三不退

禪宗這一法,是讓我們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要靠自...

在家居士的50個注意事項

無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萬事皆然,無戒無...

既然心即是佛,為何還要學佛

問: 何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學佛? 濟群法...

學佛之人對於成功應有的觀念

成功應有的觀念,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學業能成功,事業...

學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我們大家都在學佛,究竟學佛為什麼?不少人對這問題認...

不要讓師父哄著學佛

很多出家人苦於眾生難度,也有的人不願意和信眾打交道...

生起真實的信心

師父領進門,證明你們是三寶弟子,然後那個寶就要靠你...

學佛修行的11大禁忌

1、永遠都要記住學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滅...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梵網經

佛說梵網經...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大藏經】【註音版】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

切莫把流注心機作主張

三、觀心無常 迷卻真常,緣氣紛紜集一腔。離彼前塵相,...

信息時代的修行違緣

在西方傳播學中,一些研究媒介的學者把電視觀眾稱為沙...

只有陰德才能福澤子孫後代

世間人對財富很追求,但是老子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切莫譭謗出家人,龍天護法定不饒

出家人是佛陀的親近追隨者,是如來偉大家業的繼承者,...

情關難過,欲界難出

佛陀告訴我們:愛不重,不生娑婆。又稱我們人類是有情...

修行要養成有定課的習慣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漸養成有定課的習慣。但一開始也不...

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息

《華嚴經兜率偈讚品》:以佛為境界,專念而不息。此人...

今生遭到果報,老本是還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我們要相信因果,現在受的都是因果報應,有什麼好抱怨...

聖嚴法師《如何發大願》

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滿懷理想壯志,期待自己的人生要...

在凡聖同居的世間,還有這麼一種感應

我們這個世間也是凡聖同居,這世間有聖人,但我們是凡...

忘了關門

有一天動物園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裡跑出來了,於是...

菩薩戒之說四眾過戒

丙六、說四眾過戒 這一條戒也是屬於菩薩的重戒。也就是...

佛菩薩的名號功德

名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稱為聖號,聖號就是聖人的名號...

智慧與福報

一、福慧雙修 一般人拜佛都想祈求福報,但是有福報卻不...

如此修行毫無意義

拜佛燒香 不斷惡因 求佛改命毫無意義 賺錢積蓄 不行善...

妄想本來是空的,清淨本來是有的

我們經常忘掉我們心是清淨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牽著...

【佛教詞典】相違決定

【相違決定】 p0837   因明入正理論云:相違決定者:...

【佛教詞典】字入門陀羅尼

(術語)一切文字,悉入阿之一字,阿之一字,能總持一...

【視頻】南無地藏王菩薩(男女唱誦)

南無地藏王菩薩(男女唱誦)

【視頻】念佛求生西方,七寶池即生一朵蓮花(印光大師)

念佛求生西方,七寶池即生一朵蓮花(印光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