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是境不順,是內心矛盾

2015/07/17  大字體  護眼色

不是境不順,是內心矛盾

江西雲居山真如寺,禪堂有明神宗皇帝御書的匾額楹聯:智水消心火,仁風掃世塵。匾曰:寡過未能。世人常常心火燃燒,所以佛陀教人"滅卻心頭火,剔起佛前燈"。佛教講業火,所以要消滅業火;佛學講空講心,所以要點心中明燈。

有一個久戰沙場的將軍,已厭倦戰爭,專程到大慧宗臬禪師處要求出家,他對宗臬禪師說:"禪師!我現在已看破紅塵,請禪師慈悲收留我出家,讓我做你的弟子吧!"

宗臬禪師說:"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會習氣,你還不能出家,慢慢再說吧!"

將軍說:"禪師!我現在什麼都放得下,妻子、兒女、家庭都不是問題,請您即刻為我剃度吧!"

宗臬禪師說:"慢慢再說吧!"將軍無法,只得離去。

有一天,將軍起了一個大早,就到寺裡禮佛,大慧宗臬禪師一見到他便說:"將軍為什麼那麼早就來拜佛呢?"

將軍學習用禪語詩偈說道:"為除心頭火,起早禮師尊。"

禪師也用偈語回道:"起得那麼早,不怕妻偷人?"

將軍一聽,非常生氣,罵道:"你這老怪物,講話太傷人!"

大慧宗臬禪師哈哈一笑道:"輕輕一撥扇,性火又燃燒,如此暴躁氣,怎算放得下?"

大德高僧說:"不是天氣熱,是心火不熄;不是境不順,是內心矛盾。"

詩云:"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不是禪師無熱惱,只願心靜自然涼。"炎炎夏日,酷暑難當,炙熱之中向何處取涼?

白居易有詩《消暑》云:"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讀此詩,感覺有一股涼風撲面之爽快。看來,散熱由心靜,心靜則身涼,乃是古今一理的消暑之道。

心靜,未必得如佛向禪,但須淨心靜氣。物慾社會的誘惑,是一個個讓人坐立不安心跳加快的念頭,過多慾念牽引的身心是一個煩躁的身心。而百非皆由煩躁生,只有遠離酒色財氣,心才能進入一方靜謐的世界。以靜制欲,不僅能"自靜其心延壽,與物無求長神",更可達到"事能知足心常樂,人到無求品自高"的意境。暑夏裡所需的那一份涼意,自然也會從心底升起。

心靜,便能進入一種"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的妙境。以靜心看世界,世界便是一片充滿清幽安寧的綠洲,即使那鳥鳴蟬噪,也能令人感受到"林愈靜山更幽"的意境來。心之皎皎,性之悠悠,全身心地沉浸到朝霞夕暉或明月清風之中,不知不覺地就忘卻"今夕是何宵"了。而在心靜中讀一些諸如《歷代遊記選》、《四季風景詩三百首》等妙文奇詩,便能讀出一方淨土、一派涼爽,心更純,氣更靜,心純氣靜中便有通體爽快之感。

心靜是一種愜意的境界。心靜而涼生,須有一個心境的營造,這便是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中要有一顆平常心。禪的最高境界是無字;音樂最高境界是無詞;愛的最高境界是無言;生活最高境界是理解;朋友最高境界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個人的心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什麼?答案是:心靜。

生活在喧鬧的城市,享受寧靜已成為一種奢侈。道家葛洪有句名言說:"無為自化,清靜自在。"清靜自在四個字,是多少人心儀的境界?心靜,是一種境界,一種智慧,一種思考,也是人生轉捩的必要過程,更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成本。

心靜需要具備一種豁達自信的素質,需要一份恬然和難得的悟性。唐朝司馬永楨說:"靜則生輝,動則生昏。"人生的一切浮躁和慾望都是來自不清靜、不安穩的心。人如果都能有心靜的自然和諧,有修身養性的積極處事態度,遠離悲觀厭世的消極逃避,能控於己、制於心,方可萬事不亂,世俗人生就會少了許多煩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清楚的覺知每一個起心動念

我們在打禪七的時候,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保持自我的...

聖嚴法師《用平常心應試》

每年到了夏天,就是陞學考試、求職考試等最熱門的季節...

大安法師:如何放下多年來的怨恨和悔恨心

問: 如何放下多年來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大安法師答:...

心態重於環境

每天上午的同樣時間,一位富翁都會乘車經過一個公園。...

歇即是菩提

用功很簡單,高旻寺是一個禪宗道場,禪宗道場是講用功...

快樂只可以在心內尋得

世界上的良藥,每一種只能治一種疾病;心靈的良藥---...

人生要經營的是你的「內心」

楞嚴經把生命分成二個根本:一個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就...

怎樣面對修行中出現的境界

問: 弟子有一次在誦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時,感覺進入了...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

我們想要超越三界的塵勞,一定要知道方法,不是盲修瞎...

初學念佛不可散念,必須計數

念佛的人,切忌散念,因為散念不能攝心,念成習慣,就...

昏沉與睡眠的過患

能破今世後世,實樂法心,及後世生天及涅槃樂。 我們經...

有三種障礙,會破壞菩提心

有三障能敗戒德,使信心退沒:一、瞋恚,橫於自他,而...

要消滅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我」是最重要的

在生命當中我們自己得到一個暫時的果報,別人也得到一...

勸念觀音菩薩聖號

●問:如遇危急時,勢不能一時兼誦各咒,應以何者應用...

決不可拿僧寶開玩笑

佛、法、僧三寶,名雖有三,然體性同一。一切佛像為佛...

佛教徒為什麼不吃葷腥

問: 吃酒肉的危害是什麼? 成剛法師答: 剛才跟大家...

淨業行人如何看待轉經輪

問: 歷史上,漢地傅大士曾造輪藏置於寺院,供眾人推...

修行是要修正自己

觀察他人過失本身就是一種過失。不要以為自己微不足道...

【推薦】阿彌陀佛接引臨終人事蹟三則

阿彌陀佛憐念悲憫我等罪業眾生,如慈母對待獨生子女一...

依法為師

佛陀成道後,一日在優樓頻螺聚落的尼連河岸邊菩提樹下...

理觀智慧所帶動的六個階段

這個理觀的智慧所帶動的有六個階段。 一、理即佛。一切...

幸福的能源

什麼是幸福的能源?就是愛與慈悲。 今天世界上兇殺、...

經行有六點好處

經行和靜坐是禪修過程中最基本的主要形式,這在經律論...

【推薦】今日方閑,成辦大事

蓮池大師在他的《竹窗隨筆》裡面寫了一個他同時代的故...

【佛教詞典】波羅那

(地名)河名。譯作斷除。見本行集經三十五。梵Vāra?...

【佛教詞典】地施設安立

【地施設安立】 p0616   此有餘依地三相之一。瑜伽五...

【視頻】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男聲念誦)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男聲念誦)

【視頻】慧律法師《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

慧律法師《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