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智諭法師佛七講話(1985年)

2015/06/1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智諭法師佛七講話(1985年)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

第一天 持念佛名 一心不亂

今天是我們佛七第一天,先告訴大家,為什麼打佛七,怎麼樣打好這次佛七。

要是你不知道打佛七的目的、那末,在這次佛七中,是用不上功的。

打佛七講開示,橫說堅說的都不外乎「持念佛名,一心不亂」。因為這是大家須要正確認識的。

我們為什麼要打佛七嗎?要求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只有佛號,沒有其他一切煩惱;而不是要大家來求見神見鬼的。

佛在經上說,持念佛名,-心不亂,就得往生。當然,像禮拜啦,懺悔啦,五念法門啦,都是很重要的。可是重要之中最重要的,是持念佛名。例如,大家禮拜,拜佛的時候,要身禮佛,身業清淨;口念佛,口業清淨;心想佛,意業清淨。而其中一點,還是不外乎念佛。如果不念佛,身空起空落,頭如搗蒜,沒有用。有人本末倒置,忽略念佛,不知一切經教中教導我們的,都是以念佛為主的。

有人說,《阿彌陀經》說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僅僅持念佛名,怎麼能夠往生

彌陀淨土是以念佛往生為主要的。所以善導大師說,念佛名號謂是正業,其餘都是助緣。提問題的人沒仔細觀看經文,只是斷章取義來說。《阿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緊接著,經文對什麼是善根福德因緣解釋說:「善男子善女人,持念阿彌陀佛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不是說得很清楚,所謂多善根福德因緣就是持念佛名;持念佛名具有多善根福德因緣,所以若一日、二日、三日,乃到七日,一心不亂就得往生。此人不觀經文,把經文斷章取義,割裂開來說,是有違經義的。希望大家不要隨從這種說法,要以持念佛名,一心不亂,為修行彌陀淨土的主要法門。

還有人說:「持念佛名,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哪有什麼功德?應該禮拜啦,懺悔啦,廣行眾善啦,那才對啊。」

這是不了解經義,不知道持念阿彌陀佛名號,就是大功德。怎麼知道呢?比如說,有人不殺,戒殺,功德固然很大,可是戒殺的人,保不定也不偷啊,也不盜啊。有人不偷盜,功德也很大,但是不盜的人,保不住也不淫啊,也不起邪淫心啊。不邪淫的人,保不定也不撒謊啊。不撒謊的人,保不定也不惡口不罵人,不綺語,不兩舌啊。有人不貪,說不定他就不嗔恨。他不嗔恨,保不定他不癡愛。雖然說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惡口、不綺語、不兩舌、不貪、不嗔、不癡,是一切善,可是究竟不能算為大善。如能至誠懇切念阿彌陀佛名號,至誠懇切心一發,念到一心不亂,一定不殺,一定不盜,一定不淫,一定不惡口,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一定不貪、不嗔,不愚癡。

所以我們細尋經文,阿彌陀佛名號,持念一聲,是大善根福德因緣。說名號功德有限的也是由於不細尋經義,不了解經義。佛說,佛號為萬德洪名,怎麼可以不相信,而以我慢心隨自意胡說呢?釋迦牟尼佛在所有的經上都讚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特殊優勝。稱為大願王,和我們娑婆世界眾生有大因緣,在無量恆河沙劫以前,阿彌陀佛就是從娑婆世界發心成佛,修淨土的。所以希望大家持念佛名,要求一心不亂。若要一心不亂,心必須要有信、願、行。

大家打佛七,既然知道以持念佛名,一心不亂為主,那末,怎樣才能作到持念佛名一心不亂呢?

最主要的有一點,須要心安神寧。這樣才能持念佛名一心不亂。所以不要去顧慮太辛苦,太勞累,以致心慌意亂,一點不心安,不神寧。假使心總是安定不下來,就得不到持念佛名一心不亂。必須一切放下,把自己的心定下來,寧靜下來,持念名號,才能作到一心不亂。不要說是七天時間小小的辛苦,就算臨命終時,百苦交煎,也要心安神寧,不失正念。假使能夠做到這點,保證任何人都能往生。念佛的人不得往生的,多由於苦到臨頭的時候,心亂如麻,忘記佛號,不能起正憶念,這樣,才墮落到六道輪迴中去。

因此,希望大家時時刻刻要提醒自己:「縱然捨命,我也不要亂心,我也不要失掉佛的名號。」這個最要緊。當然,其他條件還很多。七天佛七才開始,以後我會陸續地和大家講的。

現在開始念佛。

第二天 以口引心 以聲攝耳

昨天講到持名念佛,念佛法門以持名念佛為主。念佛法門是二力法門。今天和大家講的是偏重於自力法門。其實,念佛法門的自力、他力是分不開的。說他力就是自力,說自力也就是他力,不過是輕重罷了。

在他力方面,我們可以歸結起來,是八個字----信受佛語,依教奉行。在自己用功,持名念佛方面,也可歸結為八個字----以口引心,以聲攝耳。用自己的口,導引自己的心;用自己的音聲,攝住自己的耳根。因為自己的心,不能安定,不能清淨,就用口的力量來導引它,音聲來攝住它。這是持名念佛的要領。娑婆世界的眾生,有兩根最利。第一個是意根,第二個是耳根。意根攝住了,其餘的眼耳鼻舌身也就都攝了。可是意根很不容易攝,大家在靜坐的時候,總是想「意不散亂」的,可是往往辦不到。要想用意「念」,在心裡不出聲的念,攝住那最不易攝的意根,那只有念佛功力深的人,才能把意根攝住,初學念佛的人,就很難做到了。

第二個是耳根。耳根要是一攝住的話,眼鼻舌身意也就都攝住了。念佛的時候,不管怎麼念,高聲念、低聲念,怎麼念都好,只要能攝住耳根,就對了。各人可自己去體會。這是持名念佛的要領。從古來老祖師的經驗傳留下來,有一個攝耳根的原則:一定要教聲音把耳朵灌滿,才能攝住耳根。要是聲音灌不滿耳朵的話,就攝不住。這個,大家也可以試一試。要想聲音灌滿耳朵,當然最好是高聲念佛。有時間的話,不妨跑到山上或江海邊沒人的地方去,高聲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念,一定能把耳根攝住,耳根一攝,自然其他的根都攝了。假使念佛的人,只是哼哼嘰嘰地念佛,我保定他有八九還要亂打妄想,因為不攝耳根,難得受用。

由此可知,高聲念佛對都攝六根確實是有效的。所以古德講:「大聲見大佛,小聲見小佛。」佛哪有大小呢?就是小聲得小益處,大聲得大益處。初念佛的人,初學念佛法門,一定要做到這一點。那末,怎麼能使聲音高呢?念佛的時候,嘴巴不充分張開,聲音從脖子裡出來,就不高;同時,這樣念佛,累得很,念久了,會感覺胸部悶氣,有一股郁濁之氣不能發揮,不能消散。發音高,嘴巴張得小,會把聲帶都累壞了。所以念佛的時候,要把嘴巴張大,教聲音自然而然地出來,這樣不必太用力,聲音就會很高。這樣念佛,容易攝耳根,耳根一攝,六根都攝了。這不全是經教上所說,而是大部份從古德的經驗中引用來的,是切實可行的。

或者大家要問:「怎麼知道自己攝住自己耳根了呢?」我告訴大家一個方法。你自己可以觀察自己:要是攝住耳根,六根都攝了,那時你就心不礙境,境不礙心。換句話說,就是你的心不妨礙一切環境,一切環境不能妨礙你的心。這個時候才叫「心淨佛土淨」。舉個實際例子:有人念佛,心中亂動。行香繞佛的時候,遇到前面的人走得慢一些,他會想,這個人總是妨礙我。於是討厭心就起來了。這是以心礙境,以境礙心;或者,在念佛時,心裡想,這個敲木魚的,怎麼打得這麼快,念得一點不舒服,真討厭。這是以心礙境,以境礙心;打坐的時候坐久了又會想,怎麼還不打引磬?坐得腿也疼腰也酸了。真討厭。

這是以心礙境,以境礙心;吃飯的時候,見到不稱心的菜又會嘀咕:「你看,討厭不討厭?我最不喜歡吃這個菜,偏偏有這個菜,討厭極了。這也是以心礙境,以境得心。若是有以上情況的,保證你不得念佛受益。你想,你的心東飛西散,東跑西奔,不能停留,怎能得一心不亂,往生極樂呢?各位可以觀察得再微細一點,有沒有想過去事情,想未來事情,想一切事情,如有,這是以心礙境,以境礙心;如果心裡沒有這些東西,那念佛就得力了,自然可以逐漸念到一心不亂了。

假使念佛念到心不礙境,境不礙心,不但當來可以往生西方,現前就可得到很多的受用,因為那時心裡清清淨淨,沒有煩惱,沒有紛擾,就可以讀書認真,作事認真,學業進步,事業進步。

最後,我想提請大家注意,要使心不礙境,境不礙心,應在日常處世中,光看自己的過錯,莫見別人的是非。見自己的過錯,可以修身進德;不見別人的是非,可以免除很多不如意的事情。這樣,現前就可得很多人的敬愛,很多人的幫助,所以說,念佛的功用,在出世間方面,可以了生死,證涅槃,往生極樂。在世間法方面,以念佛心,心不礙境,境不礙心,可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生得以受用不盡。

希望大家切實行持,以口引心,把心攝住;以聲攝耳,把耳根攝住。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這樣念來念去,一定可以得到受用。

現在我們大家就「心不礙境,境不礙心」。來念佛。

開始念佛。

第三天 長期念佛 同時多念

我利用了兩天的時間,約略地和各位講過怎樣念佛,可能各位已能知道一些應該怎麼去用功,怎麼去念佛了。今天和各位講,念佛須要長時間去修行,同時要多念。念佛的時候,一定要教佛號綿綿不斷,將來要是種入第八識,它也會這樣翻起,綿綿不斷。

或者有人說,經上不是說十念就得往生嗎?那又何必長時間念佛呢?何必要多念呢?

不錯,《十六觀經》講十念就得往生。還有的經,講三念、一念即得往生。但這不是告訴你可以廢止長期念佛,而是告訴你念佛方便。方便到如此廣度:盡形壽念佛得往生,七天念佛也得往生,十念、三念、一念,只要是至誠懇切心念佛,都得往生。不過,要知道,十念、三念、一念念佛,那要有大善根,要不然,到了時候就不能念佛。《十六觀經》講得很清楚,若有眾生,具諸不善,十惡五逆都犯,臨命終時遇到善知識,教他念佛,十念即得往生。你要是細看經文,就能知道臨命終時,要遇到善知識才好。沒有善根,不能遇到善知識,便沒人教你念佛;或者,即使遇到了善知識,若自己不能念佛,還是不得往生。我們是不是有那麼大的善根,臨命終時一定能遇到善知識,自己在病危之際一定能念佛呢?那不一定。我們生在末法時期,業報深重,要是有善根福德因緣的話,就應該早度脫了,怎麼會一遍一遍到末法時期呢?所以說,末法時期的眾生都是善根微薄的。善根微薄的很難「十念即得往生」。

不要把你的生命作賭注,說我臨終十念,就得往生。那是不是太危險了?奉勸大家,要平時念佛,積存資糧。要遵照善導和尚所指示,長時修,盡此一生不斷念佛,想起來就念,想起來就念,叫精勤念佛。這樣,存下資糧,才得往生。

這有幾種因緣,廣說無量善因緣。略說有三種:

第一種,以自己的力量,長時間念佛,熏入第八識;久久熏習,第八識就有了種子,但不是一次、二次可以成功。好比讀書,看一遍背不下來,看兩遍、三遍也是背不下來,不要怕,只管一遍一遍地看,看上幾十遍,自然而然能背下來了。又如誦《心經》,一遍背不下來,兩遍,十遍八遍,甚至幾百遍,到後來一定能背下來。那是什麼原因呢?無數次的背誦熏入第八識,第八識有執持力量,能執持不忘。同樣道理,長時間念佛,也可以熏入第八識執持不忘。所以古德說,往生與否,看你,有沒有信願。有信心,有願心,就得往生。往生的品位高下,看你念佛的功夫大小,功夫用得大,往生品位高;用的小,品位低;不用功,沒有品位,不得往生。徒發虛願,也不得往生,一定要有信願行。

信願行就是熏習。久久熏入八識後,種子成熟,就得往生。念佛功夫用得大的,當然,熏入八識的時間也久長了,於是品位也相應地高了。

第二種,就佛力方面說,西方極樂世界,大家都知道,有九品蓮台。你絕對不能說,我念十聲佛號,和你盡形壽念一輩子佛沒有差別,同樣也可以獲得上品上生。這是不可能的事。如果你廢棄長期念佛,而只臨終十念的話,大不了得個下品生,是不可能得上品上生的。假使不能念佛的話,那便連往生都沒有望了。說西方有九品蓮華,這就告訴你念佛功夫大小有差別。念佛功夫最大的,上品上生;次一等的,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再次的,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乃至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所以要長期念佛,爭取上品上生。

第三種因緣,命終以後也可往生。經上說得很清楚:「命終以後生佛前。」有人說:「命終時不現瑞相的不得往生。」那可不一定。念佛法門的殊勝,就在這個地方,臨命終時縱然不現瑞相,命終以後,因為第八識有念佛的種子,也可往生西方。佛在世時,有一老人,大家都說他沒有善根。佛收他作弟子,證四果阿羅漢。大家問佛,他沒有善根,怎麼也能證果位呢?佛說,他在迦葉佛時,為虎所逼念了一句「南無佛」,現在那個種子熟了,所以得證果位。這說明「念佛一生,功德無量。」種子是永不消滅的,我們凡夫肉眼看不見,絕對不能說,命終沒現瑞相就不得往生。因此,一定要多念,綿綿密密多念,長期念,盡此一生,記起來就念。不怕佛號忘掉,只要想起來就念。要是這樣用功久了,雜念一起,自然會想起念佛來,這是一種不思議法。

或者有人說,第八識是種子識,並不一定都是念佛的種子。命終以後,其他的種子要是生起來,那不是仍舊要墮落嗎?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種子雖多,念佛的種子先熟。佛在四十八大願中說。十念即得往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十念往生的,八識田中有沒有其他種子呢?為什麼不隨其他業報投入六道,而得往生呢?一則仗阿彌陀佛的願力,二則念佛種子先熟。而其他業報的成熟,一定要籍時節因緣。好比種菜,菜種子種下去,要幾個月以後才成熟出新的菜,不可能種下菜種子立即就生長可以食用。只有念佛的功德,靠佛力加被,十念、三念、一念,種下去即刻成熟,都得往生。因為這個種子一定先熟。往生種子熟了以後,一定往生。生到彼國以後,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不造諸惡業,不受苦報,而且還是壽命無量,一生補處。我們千萬千萬不能把自己的往生因緣當作兒戲;一定要長期念,多念。

怎麼知道念佛能在第八識產生種子呢?大家也可自己去體會。念佛久了,除非你不至誠懇切,不用心念佛,會在睡夢之中,自然而然地記起念佛來,不知不覺地,好像佛號在心頭生起。或者在你不睡的時候也會有這種情形,清淨下來以後,自然不知不覺,佛號在心裡面生起。那是至誠懇切用功,得到的效果,證明佛號已種入第八識了。因為第八識有執持作用,由於執持的作用,會通知第六識,第六識就記起來了。或許在各位中已有這個經驗了吧?若是現在沒有經驗不要緊,只要至誠懇切念佛,將來肯定能得到的。如能繼續努力,培養善根,便很有希望往生了。

假使不知道用功,不去培養這個善根種子,那麼,它在什麼時候發芽,便不一定了,或許下一生,下數生,以後多少劫,都很難說;只有繼續培養它,今生就可發芽。所以希望大家各自努力。

所以平常大家應該長期修,不間斷地,綿綿密密念佛,等到第八識生起那種子來的時候,它自然也會綿綿密密念佛。希望大家用功,至誠懇切念佛。

現在開始念佛。

第四天 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 一心念佛

今天和大家講念佛應該注意哪一些地方。念佛的人,最要緊的,是萬緣放下。如果放不下,是沒辦法念佛的。可能這句話大家已經聽得很熟了。

萬緣放下,究竟是哪些緣呢?廣說,因緣無量,略說,就是三科。三科就是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再把它簡單來說,有六種緣,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因為放不下的,不外乎是色聲香味觸法六種。除此以外,沒有放不下的。

為了要使大家放下色聲香味觸法,所以佛七才規定大家不可亂講話,口要出聲音念佛號;眼睛要垂簾,不可亂看;耳朵要聽佛號,不聽其他的聲音;鼻舌身意都是這樣。這些規定,不外乎要求大家一心不亂。作不到一心不亂,就是因為有六方面出漏洞了。這六種漏洞,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所以,初修學念佛法門的,要注意到關閉「六窗」。因為這「六窗」可漏掉念佛功德。不過,實在講起來,關閉六窗。不看、不聽、不聞、不亂講話、不覺觸、不想,這並不是最高妙的法門,這不過是為了要對治初學人的散亂心,不得已而用之。

那麼,最高妙的辦法是什麼呢?念佛號,以口引心,以聲攝耳。能作到這一點,一定眼不亂看,耳不亂聽,鼻舌身意也是一樣,任憑六塵環繞,但於你無妨。只要你專誠地把佛號念好,以口引心,以聲攝耳,一定六塵不能干擾你。這不是空洞的理論,只要親自試一試,就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若真正能作到這一點,那念佛心就不起不落,有佛無佛,性相常住。到了那時,六塵圍繞又何妨呢?這才是上上法門。

現在教你閉起眼來不看,那是對治你的散亂心,對治你的惡習氣,因為你太喜歡看,太喜歡聽……你的念佛功德,都從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跑掉了,沒辦法,才叫你關閉六窗的。如果你念佛心提起了,一心念佛,念佛心不起不落,又何妨六塵常圍繞呢?念佛心不起不落,便是念佛心湛然不動,這樣就是上體無量壽;六塵雖然圍繞,可是不被所染,就變作無量光。這才是念佛法門所要求的。

希望大家深深體會這個味道,就這樣去用功。念一句佛號,必須以口引心,以聲攝耳。確實作到了,「六窗」自然關閉,不受六塵干擾了。能作到不受六塵干擾,自然煩擾不苦,業報不系,沒有煩惱,沒有業。這樣,閻王老爺雖然厲害,也管不著你。你要發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任君之願,隨意往生,這樣才有用處啊!

古德講過,「老僧三十年不雜用心」,就是從這地方去的,也是從這裡下功夫的。大家要知道,不受六塵干擾,這就是「六根清淨方為道」,這才是修學念佛法門,這才是學佛。

到那個時候,你就知道,「千經萬論有何用?一句彌陀自在心。」那是真正得益處。你在平時,看遍了千經萬論,那還是假的呢!你要是不用到這地方來,千經萬論一點用處都沒有。我和大家所說的,句句是實話,你自己試一試,自然能得受用。

或者有人說:「不受六塵干擾,我辦不到啊!過去惡習氣太深了。」現在告訴大家一個法門。平時眼要貪色,耳要貪聲,鼻要貪香,舌要貪味,身要貪觸,意要貪法,當起貪的時候,開始可先用一個「忍」字,忍住不貪。也就是說,下手工夫是用一個「忍」。忍久了,自然得「定」。什麼原因呢?因為識有轉依作用。要是沒有這個作用,就不成為識。忍久了,那識自然而然地轉依了。大家記住,開始用功是用「忍」,久而久之,自然得「定」。好比寫字一樣,開始處處不舒服,但只要擺正了姿勢,用正確姿勢去寫,久了自然寫好,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六塵無罪,罪在六根;六根也無罪,罪在你攀緣啊!忍過攀緣這一關,攀緣心一降伏,六根、六塵法爾如是,只不過就是這麼一回事。

七天時間不太長,希望大家知道法門了以後,切實用功。這是為你自己用功啊,不是為別人用功。如果你自己心不調伏,不能一心念佛,造業是你造,受罪還是你受。

希望大家切實用功。這個法門就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心念佛」。現在我們大家就開始試一試,用用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心念佛。

開始念佛。

第五天 念佛進步在心清淨

今天是佛七第五天了,假如根機好而又真誠心念佛的人,應該有一點點進步了。不過,學佛不應求速成,一定要慢慢修習。

我今天告訴大家,應該怎樣觀察自己念佛有沒有進步。念佛有了進步,並不在於見神見鬼,或者有什麼感應,有什麼特技。不在那裡,而是在心清淨不清淨。經上講,佛門中唯在修心,沒有別的事情。所以應觀察自己:第一個,煩惱輕不輕?如果煩惱減輕了,那是進步了;第二個,我見輕不輕?如果我見減輕了,那是念佛有進步了;第三個,是非心輕不輕?如果是非心輕了,那念佛有進步了。

一般人總是只見他人是非,不見自己過錯。這不是學佛人應有的行徑。要知道,這個心假使不除去,將來以心現境,境界現前的時候,就不會是好境界。你不可看別人都不如你意。什麼人最不如你意呢?牛頭馬臉最不如你意。你若有此心,就會現這個境。這是很可怕的,大家要警戒。

希望大家心裡要現阿彌陀佛。所見的就是阿彌陀佛。

要知道,三界如空華,唯是一心造。可怕的不是地獄,不是餓鬼,不是畜生;可怕的是自己的心。假使不怕自己的心,反而怕外面所現的那個地獄、餓鬼、畜生,那這個人是最愚癡的人。因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就是自己的心。假使不從自己心上去修,西方極樂世界那裡有呢?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自己的真心啊!

因此,大家應經常觀察自己。念佛是否有進步,只要看看自己是否把這一切看得輕,看得淡了。若是是非心、計較心還很重,那是沒有進步。乾脆地說一句,那往生可能希望很少;相反,墮落倒是有希望的。因此,大家千萬不要計較人我是非,因為這是往生的大障礙。平時要觀察,就觀察自己的過錯,自己作的事對不對?自己有過、有非沒有?對於他人有不是的地方,要起憐憫心,寬恕心,並以他作為鏡子,照照自己,警戒自己,不要犯像他那樣的過錯。這才是修道之心。

你要是見神啊,見鬼啊,起感應啊,有特殊的功能啊,以為這是有進步,那就錯了,因為那不過是唯心所造。什麼心造的呢?貪心、愚癡心造成那個境界。真正好境界,清清淨淨,沒有一切人我是非。

奉勸各位打過佛七,回家以後,也繼續這麼用功。念佛要念得那個是非心輕輕淡淡,不可過於重名利,不可過於重人我是非。假使有事和別人接觸的時候,總要存讓他三分的想法,這是往生之路;假如存著勝他三分的想法,那是生死之路。希望大家千萬記住,念佛用功夫,就應用到這個地方來。

有人說:「別人強,我弱,我絕對不幹,我一定要勝過別人。」爭強鬥勝,這個對你沒好處;因為有了這種心,一定會現這種境。所以奉勸各位一定要看任何人都是阿彌陀佛,看任何人都是觀世音菩薩;將來命終以後,這個心一定現阿彌陀佛,現觀世音菩薩。千萬不可看任何人都不順眼,看任何事都不如意;如果這樣,命終以後也會出現不順眼的人,出現不如意的事的。本來沒有地獄,地獄都是心現的,所以平時不可和人家爭強鬥勝。「莫道我弱他人強,再讓一步有何妨?只見荒塚埋枯骨,不見墳頭有帝王。」

或者有人說:「你這個說法,太懦弱了,太消極了。」不是的。相反地,這是世間第一強人。怎麼知道呢?「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豈不是世間第一強人嗎?

希望大家時時刻刻觀察自己念佛是否有進步,進步的時候,煩惱輕,我見輕,是非輕;不關乎那些感應不感應。

現在我們開始用功念佛。

第六天 持戒念佛

今天我聽「監香」告訴我,有人打坐的時候,身體震動。我不得不和大家講一講。身體震動,是由於身子剛剛靜下來,生理髮生了些微變化,這和你修行沒有關係。若是任其震動,初期的震動是病,久而久之,就是魔。所以初學靜坐,必須要求覺觀。覺觀力不夠,就出現這種病了。

覺觀力能對治兩種病,就是散亂和昏沉。散亂昏沉對治了以後,便不用覺觀了。震動是散亂的一種現象,開始的時候,會感覺很舒服,好像騰雲駕霧一樣。震動的方式固然有不同,可感覺都是一樣,好像騰雲駕霧。假使認為這是修行有進步,那就錯了。原來這是一種病態,要不是加強覺觀,不克制它,它就成為魔障。

一切魔障,都是從色、受、想、行、識產生的。要是能夠深深地照見五蘊皆空,一切病、一切魔障就沒有了。否則,任其震動,日子久了的話,自己不能克制,那就變成魔障了;不但靜坐的時候,它會震動,只要在課桌邊、飯桌邊、一坐下來,一靜坐下來就會自然而然的震動,那就不好治療了。所以當震動開始的時候,應用辦法去對治。最好的辦法是提起覺觀;覺觀一起,它就不震動了。

假如不知道怎麼提覺觀,我可告訴你一個辦法。在它再震動的時候,可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後慢慢地把它吐出來。只要作一次深呼吸,它自然就停止了,假使情況較重的話,雖然呼吸一口氣,它可以停止,但不久又震動了,那時可再呼吸一口氣,繼續對治。如果深呼吸不能對治它,那只好睜開眼睛。再比較重的話,那就乾脆不打坐,起來拜佛。念佛,沒有這些病。一心念佛,絕對不會有這些病。希望大家不要把病當成藥,要認識清楚才是。

今天和大家講,念佛要持戒。「持戒念佛」,這是最好的增上緣。《觀無量壽佛經》說,上品上生的人,必須要慈心不殺,具諸戒行。所以具足一切的戒不犯,可以得上品上生。能獲得上品上生,就可位同四、五、六地菩薩,這是戒功德增上。大家一定要戒殺。五種逆罪裡,有四種是犯殺。五種逆罪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出佛身血也是殺業的一種)、破和合僧。所以殺罪最重。

《般舟三昧經》也說,菩薩要想現前見佛,應修十二頭陀行。所謂頭陀行,就是戒行。沒有戒功德,縱然往生,也不過得下品下生;有戒功德,往生品位可以增高。我不厭其煩地天天給各位授八關齋戒,就是希望大家能得到戒功德。別處是七天一次授八關齋戒,我們為什麼天天給各位授入關齋戒呢?原因就在這裡。

希望大家回家去,繼續持戒念佛。使天天念佛功德增上,時時檢討自己,不可犯殺盜淫惡口妄語綺語兩舌、貪瞋癡。這樣,大家念佛自然能得到受用。

現在我們開始念佛。

第七天 勇猛精進 剋期求證

還記得佛七開始的時候,和大家講過,念佛不求別的,只求往生西方,一心不亂。經上說過,一心不亂,可得往生。不知道大家七天念佛,可曾作到一心不亂?如果得不到一心不亂,我也說過,多少總會有些進步的現象,象煩惱減輕了,放得下了等等。大家是不是念佛念得自己煩惱輕了呢?一切事情放得下了呢?

我們定了很多規矩,目的都是為了誘導大家走向一心不亂。所以,能夠隨順規矩,不起「我見」的,自然就逐漸地煩惱輕,放得下。不然的話,起「我見」,處處和規矩牴觸,恐怕就很難得到益處。隨順規矩,唯求往生西方,這就是「恆順眾生,普皆迴向。」的入手之處。希望大家回家以後,也向這方面去用功。

這一期的佛七,今天最後一天了,今天加香,加到十二支香。或者有人會感覺辛苦,希望大家能捍勞忍苦。因為我們打佛七,念佛七天,就是要勇猛精進,和平時念佛大不相同。各位平時念佛悠悠蕩蕩,用不上力,佛七是教你勇猛精進,剋期求證。

象善導和尚那樣打佛七,我們末法時期的眾生沒辦法隨順。善導和尚打佛七是堅持七天不睡覺,每天一食長齋(中午一餐),軟餅粗飲,隨時醬菜。七天念佛,不繞佛,不拜佛,其他事情一切不管,只管合掌念佛。他要是立念的話,站著就念一萬、兩萬;坐著念呢,也念一萬、兩萬。大家可知道,念一萬、兩萬要多夫時間嗎?以我們念佛的時間計算,四字洪名念得最快的時候,一個小時也只能念六千聲。這樣,善導和尚念兩萬聲佛號需要三個小時。

要是叫各位站三個小時,恐怕就要倒下來了。坐著念兩萬聲佛號,也要三個小時。我們打坐念半個小時,大家就感覺腿疼得不得了,要是坐三個小時,那不要你的命了?就是那個時候,能同善導和尚一起打佛七的,也不超過十個人。因為沒那麼好的根機可以和他一樣用功。我們知道大家的根機。才採取行策大師的繞佛念法。善導大師的立念、坐念對大家的身體是配合不上,恐怕大家難以持續的。

為什麼打佛七隻念七天呢?因為下根人的持續力只有七天,再多了的話,就支持不住了。大家七天念佛,念得都很好,都還能堅持得住。根據《圓覺經》上講,修行,修奢摩他、三摩缽體、禪那,上根利智的人,可以持續修一百二十天;中根人,可以維持一百天;下根人,可能維持八十天。這說明,不管上、中、下根,修行都有一定的持續力,並不是經年累月地都能維持;那除非是大菩薩,一般凡夫眾生是辦不到的。

念佛法門也是一樣,上根人修「般舟三昧」可能維持百天。在一百天當中,要不坐、不眠。所以自古以來,很少有幾位老祖師修過般舟三昧,一般人是修不成的。

中根人念佛,可以七七日,就是四十九天。四十九天能維持下來,那就很不錯,可以說,是很不得了的。我們念佛七天,大家就感覺精疲力盡,要是連續七七四十九天,後果就可想而知。而且,這四十九天不是教你悠悠蕩蕩混過去,是要勇猛精進的四十九天。

下根人,一般的都只能持續七天的念佛。這七天當中,根據《彌陀要解》說,也分上根、下根。上根人一天、兩天就可得一心不亂;下根人七天也可以得一心不亂。上根人可以維持七天一心不亂;下根人可維持一天、兩天、三天一心不亂。

七天念佛,不知道大家進步怎麼樣?今天是圓滿的一天,希望大家精進努力。

第七天末尾一天了,想和大家講幾句家常話。各位回去就過年了,過年不要忘了往生,應該積極求往生西方。過年閑散期間,正好求往生,修功德。所以希望大家要發大慈悲心,過年期間不要太貪口腹,就算不能完全戒掉肉食,但一定要有慈悲心,不要為了滿足食慾,任意傷生。這對往生極樂世界,是一個很大的阻力。

我覺得,畜生實在太可憐,人類過年享樂,畜生受浩劫,比我們遇到戰爭,遭受誅殺慘死的情狀還要嚴重。所以大家應該發慈悲心,不要殺生,縱然不能斷肉,也應該戒口腹,盡量地少吃。

各位不想一想,菜市場裡的畜生,瞪著眼在等死。凡到菜市場的人們,很少有懷慈悲心的,看見關在籠子裡的那些雞呀、鴨呀,沒有一個人憐憫它們。每個人只是用貪婪的眼光,挑瘦揀肥。你想,假使那些雞是我們的話,人家看見我們要死了,不憐憫我們,不同情我們,反而嫌我們肥,嫌我們瘦,可口不可口,我們作何感想?假如說,這個籠子裡的雞、鴨是我們的孩子們,而他們正在籠子裡瞪著眼等死,你將作何想法?

所以希望大家回去過年,雖然吃好東西,不要太貪口腹。縱然不能素食,也不可太貪。經常念佛替畜生迴向,願它們「盡此一報身,往生極樂國。」這樣,功德無量,對往生也是最大的增上緣了。

希望大家千萬要作到這一點。

現在開始念佛。

一九八五年第三期講

第一天 萬相俱寂 一覺常靈

大家來打佛七,首先應知道打佛七的目的是要達到什麼程度?經上說,善男子善女人,持念阿彌陀佛名號,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所以大家打佛七,七天用功,所求的不過是持念佛名,一心不亂。

要想達到這個目的,第一個,大家心裡不要慌張,不要緊張,不要忙亂。必須心神安定,「心安而後道隆」,念佛才能用功夫。

或者有人會問:「你所說的一心不亂,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呢?」慚愧的很,我本人也是一個生死凡夫,也沒念到一心不亂。我也是所謂,「路上行人欲斷魂」啊,也是正在修行啊。不過憑我一些粗淺體驗,今天吐露一點點消息給大家,以便大家在七天用功中,標心有處,不至於盲修瞎練。

一心不亂的情形,可舉個比喻來說,好比這房間裡,一點東西都沒有,收拾的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同時房間裡亮得很,像亮著大功率的電燈,能照得那裡毫髮畢現;雖然是照得那裡毫髮畢現,可是找不到一根毫髮、一粒微塵。這就等於念佛念到一心不亂的時候,心裡一相不生,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男相,沒有女相;沒有是相,沒有非相;沒有善相,沒有惡相。這叫「萬相俱寂」,可是念佛心一覺常照,孤零零遍照一切。所謂「一念不生,覺性不滅。」就是那個情景。那個情景,就叫一心不亂;那個情景,念佛三昧。一切佛,一切菩薩,都是從這裡成佛的。這就是「一念不生般若生」。

釋迦牟尼佛在《賢護經》上,告訴跋陀和菩薩:「我在無量劫以前,遇到一尊佛,叫然燈佛。然燈佛想我說念佛三昧,我聽了以後信解受持,經過無量劫以後,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們因此知道,根據經上所說,釋迦牟尼佛也是以念佛三昧成佛的。不要說釋迦牟尼佛,一切佛都是以念佛三昧成佛的。

那怎麼知道呢?因為不念佛,便不得成佛。念菩薩不得成佛;念緣覺,念聲聞,不得成佛;念天、念人、念修羅,當然更不得成佛。唯有念佛才能成佛。所以經上所說,心念佛時,心即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希望大家在七天中往這裡用功、不僅這七天要這樣用功,就是回去以後只要一念佛,也就要往這裡用功。念到心裡空空洞洞,什麼都沒有,可是裡面照得毫髮畢現,雖然是毫髮畢現,卻什麼都沒有。往這裡用功,千萬不可住心生想;住心生想,就不得成就。一物皆無的時候,就是無量壽,一覺常靈,照得毫髮畢現的時候,就是無量光。

因此,大家務必認定目標,往這裡用功,不要盲修瞎煉。我們都是在生死路上,看誰走的快,看誰先到目的地。

我看有很多人,研究東張西望,他不知道念佛的目的,也不知道念佛的方法。眼睛亂看,心中處處染著,怎麼能達到一心不亂這個地步呢?我告訴你一個方便,攝耳諦聽自己的佛號,聽的愈用心愈清楚愈好。只要能挺清楚自己的佛號,那自然萬象俱寂;因為聽得清楚,那就是一覺常靈。

不過這裡邊要有三種因緣成就。沒有這三種因緣,不可能自己攝耳諦聽自己的佛號。哪三個因緣呢?第一是信,要起堅決信心,沒有絲毫懷疑;要是發生絲毫疑問,距這個十萬億佛土,就愈走愈偏差了。第二個是願,願見阿彌陀佛,願生西方,願心愈切愈好,願心真切,自然也會萬相俱寂,一覺常靈。第三個就是力行,持念阿彌陀佛名號。假使依照我所說的那個辦法,攝耳諦聽自己的佛號,自然能達到這個地步。

這是論「修」不論「解」的。只要求你真心修行,而不論學問高低,也不論知解的深淺。只要你肯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就可辦到。要是動用知解,動用學問,那完全是「所知障」,你被障住了,反而不得受用了。

同時,心中也不可亂想,想這個,想那個,想一切的人事,一切的事物,那叫「煩惱障」,也能障住你得不到這個地步。因此,只有伏下「煩惱障」、「所知障」,這個地步才能達到。

念佛法門的方便就在這地方,只要一用功,就得到了。好比照鏡子一樣,一對鏡子,就照出影子來了。這就是念佛法門和其他法門不同的地方,也是比其他法門方便的地方。

在這七天念佛中,要以你的佛號,音聲攝你的耳根,漸漸用功,漸漸受用。

我們現在就試一試,用功念佛,念到萬相俱寂,一覺常靈。

現在開始念佛。

第二天 持名念佛 直觀心性

今天和大家講一講念佛的法門。念佛法門是華嚴宗五祖宗密大師所建立的。他立了四項法門: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和實相念佛。

在這四種法門裡,一般人似乎輕視持名念佛。他們認為觀想念佛和實相念佛很高超,唯獨持名念佛境界太低。現在我們不要從「解」的方面去發表立論,只希望你們從實際修行中去親自體驗一下,究竟是哪一項方法得受用。

持名念佛最高、最深、最方便,我們可以從比較中得出這一結論,但大家不要只從「解」上會,而是要從「修」上切實去體驗。等你有一天的得受用的話,就會感激佛恩不盡了。

四種念佛,講起來,都是以「觀」的方便而入「止」那就是所謂「止觀法門」。止觀法門,修止必入觀,修觀必入止。這叫做「止觀雙運」。四種念佛法門,就是應用止觀雙運,以觀的方便而入止的。

談到觀,有兩種。一種是緣觀,憑藉外邊的因緣而起觀,可以「制心一處」,也就是所謂「住心一緣」,還有一種觀,叫做「直觀心性」。直觀心性怎麼觀呢?這個比較深了,因為一切法無相,無相就是實相,實相就是心性。這心性怎麼觀呢?無法相怎麼觀呢?以「無住心」與「無相法」相應,叫做直觀心性。修觀的要點在於使心一切不住。因為心要是不住的話,自然一法無相。什麼原因呢? 《華嚴經》說:「一切唯心造」嘛。所以修行要領,在修心,不在修法。

我們回頭再講那除持名以外的三種念佛。一、觀像念佛是緣觀,借像的因緣而制心一處。二、觀想念佛也是緣觀,處於《十六觀經》。凡修這一法的,不可胡思亂想,如果不根據《十六觀經》去修觀想,便會流入妄想,不叫觀想。虛妄的觀,象放光啦,觀蓮花啦,以至觀其他的,那都是妄想。你要知道,修這樣邪觀的話,魔都可以觀給你看。三、實相念佛是直觀心性,不假因緣。但是,實相念佛有幾個人修的呢?自古以來,幾乎沒聽到說過,好像蓮宗初祖都沒修過實相念佛。我勉勉強可以說,初祖慧遠大師似乎是作這個功夫的,但是,那也不敢肯定說。為什麼說他似乎是修的是實相念佛呢?因為初祖修的是專思寂想,這是近乎實相念佛的,那麼為什麼說,又不敢肯定說呢?他自己說過三次見佛嘛。

所以這,說三種念佛當中,觀像、觀想都是緣觀,而且還不好修,非上根利智的人不行。實像,直觀心性,更非上根利智的人不能修,至於持名念佛,那是圓攝緣觀和直觀心性的。要知道,心中繫住一聲佛號,當時就起緣觀作用,可以制心一處。制心於一聲佛號之上,就是緣觀:同時,持名念佛也是直觀心性。但這不可從「解」上去會,只有下苦工去修行持名念佛,到了相當程度,自然就知道了。

或者有人說:「你不剛才說過,直觀心性是心無所住啊,而持名念佛是有住的啊,怎麼能說持名念佛也圓攝」直觀心性呢?

那也是從「解」上會,沒有實際去念,沒有實際去修啊,持名念佛可以攝下根人、中根人,當然不離緣觀,同時他可以攝上根人,那就是應用直觀心性。念佛久了就會自己知道持念佛名「心無住」以「無住心」會「無相佛」,那是持名念佛的最高深、最玄妙、最不可思議的境界。

怎麼知道持名念佛「心無住」呢?你可以一面念佛,一面攝耳諦聽,使一聲一聲佛號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久了,你就知道「心無住」了。如果住於第一聲佛號,第二聲佛號就應該聽不清了,而現在第二聲佛號還能聽得清楚,當然不住於第一聲佛號了。如果住在第二聲佛號,第三聲佛號就聽不清楚了,可是接下來的句句佛號都能聽得清楚,這就告訴你,你心無住於佛號:心既「無住」,佛乃「無相」。

你不相信,可念一聲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只要聽得清楚的時候,沒有我相:若心住我相就聽不清。沒有人相;若心住人相,也聽不清。沒有眾生相、壽者相;要是住相就聽不清。我人眾壽相既沒有,哪有「有相佛」呢?那就是「以無所住心會無相佛」。

持名念佛不但第一聲佛號不住,乃至「阿彌陀佛」四字,每個字都不住。怎麼知道呢?要是住了「阿」聽不清楚「彌」,住了「彌」聽不清楚「陀」,住了「陀」,聽不清「佛」。「阿彌陀佛」四字都聽清了,那就說明,四字都不住。

怎麼叫「住」呢?如果你一時忘記念佛,當時,可觀察一下,那心一定住往別處,有所著了,不是住於「是」,就是住於「非」,一定有所住。相反的,佛號念得清楚,聽得明白,一定心無所住。各位可以自己試驗。

所以持名念佛,心不住於我,也不住於法,也不住於不住。心不住於我、法,一心寂寂;也不住於「不住」,一心惺惺。一切不住,所以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這就是持名念佛,直觀心性的要點。

這個境界,我們要是光從「解」上去會,沒有用,只有勤奮下功夫,自己可以體會到。現在有些人,所說的高深理論很多,實際受用很少。告訴你,不是那麼回事,空談理論是無補實際的。唯有真心念佛,自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今後,你能夠得到這一點受用,應該深感佛恩,上報佛恩。怎樣報佛恩呢?勸一切眾生都念佛,持名念佛。

所以我們歸結起來說,宗密大師立的觀像念佛、觀想念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四項法門中,要算持名念佛最圓融、最高深。而且雖然是最高深、最圓融,而能三根普被,使念佛人普遍受益。其餘的觀想、觀像、實相,就不可能上中下根都可以學習。

大家要體會念佛的味道,快去自己嘗試、嘗試吧!

現在我們就開始念佛,體會、體會這味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懷疑是往生的最大障礙

萬修萬人去這句話是真實不虛的。阿彌陀佛太慈悲,太有...

怎樣選擇四十八願中與自己相應的願

問: 經過師父的分析、解釋四十八願,弟子對彌陀的功德...

為了讓你拜,我來做點怪

問: 有一些同修講,廣東某一寺院有某法師講自己隨時可...

如何處理生死問題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就會面臨佛在大小乘經典所說...

從點狀的佛號,提升到片狀的佛號

在淨土宗,當我們提起佛號的時候,我們生命當中會出現...

欲修三昧,何不於此等語句中全身靠倒

欲證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問我所證,...

弘一法師的彌陀淨土思想初探

弘一大師畢生鑽研、探索、整理、流通南山律典籍,處處...

臨終念幾句佛就能解脫是否太簡單

問: 有些未聞佛法的人臨終念幾句阿彌陀佛也能成功解脫...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淨土行人什麼程度才算得上真信切願

問: 請問師父,淨土宗的宗旨是信、願、行,我相信阿彌...

宗舜法師:念經的簡單儀軌

誦完《涅槃經》後,我寫了點東西,談了一下誦經的心得...

必須覺悟的三層道理

我們在沒有學佛之前,我們的內心狀態是跟著感覺走,你...

孝順父母的28個方式

人世間最賺錢的買賣,莫過於為人子女。一聲爸爸媽媽,...

太虛大師:我的宗教體驗

我初出家,雖然有很多複雜的因緣,而最主要的還是仙佛...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

宋代的很多禪師,比如五祖師戒禪師一轉世成為大文宗,...

李恆鉞《向受過現代教育的人介紹佛教》

前言 今天來講此題的目的,是以學科學的頭腦來觀察分...

出家人的錫杖具有哪些含義

佛告比丘:汝等當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諸...

佛教中的「稱謂」有哪些

稱謂是一種禮儀,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門裡,稱謂代表...

是什麼牽引我們進入未來世呢

每個人在飽嘗了一生的苦樂之後,都不可避免地要趨於陌...

佛為病比丘洗身因緣

過去,在賢提國的精舍中,有一位年老的比丘,因為長期...

學佛從受戒開始,要勇爭上游

慈舟老法師說,學佛從受戒開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

勸念觀音菩薩聖號

●問:如遇危急時,勢不能一時兼誦各咒,應以何者應用...

生意不好該如何改變

問: 師父,最近幾年生意不好做,我想著改變,但又不...

如何成長自我的智慧與慈悲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長自我的智慧與慈悲?當從慚愧、懺...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們的心,被這些前塵緣影障礙了、埋沒了、迷失了,我...

【佛教詞典】冥加

(術語)人不知而由神佛加被之利益也。自他皆不知,謂...

【佛教詞典】二眼見色

【二眼見色】 p0030   大毗婆沙論十三卷二頁云:當言...

【視頻】生命在吶喊(NEW)

生命在吶喊(NEW)

【視頻】往生的蟑螂

往生的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