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是什麼牽引我們進入未來世呢

智圓法師  2016/07/14  大字體  護眼色

是什麼牽引我們進入未來世呢

每個人在飽嘗了一生的苦樂之後,都不可避免地要趨於陌生的後世。到了彌留之際,身心就會開始瓦解,一般人都要經歷四大分離的巨大痛苦。喇啦曲智仁波切的《極樂願文大疏》中這樣描述:當他們即將步入後世之時,危在旦夕的彌留之際,即諸如罹患致命的嚴重疾病而致身體有氣無力;無有食慾;被褥衣服等如何好也不舒服,出現如墜入坑中,或被重物所壓般的沉重感;雙目模模糊糊,看不清色法;耳朵聽不到聲音,感受生命幾乎要中斷的劇烈痛苦。這時,作惡之人會出現罪業的境現,行善之士會出現善妙的境現。罪業深重的人心識迷亂,幾乎發瘋,語無倫次,甚至身不由己癱在屎尿之中等外相全部現前,體內四大隱沒次第逐漸出現……

在生死的關頭,即將告別此生,是什麼牽引我們進入未來世呢?

佛法告訴我們,沒有外在的主宰,唯有自身相續中的業力,使得眾生從一種生命形態進入到另一種生命形態之中。人之將死,生前所造的種種善惡之業,這些業當中,究竟哪一種業首先牽引我們、決定未來世的去向呢?《俱舍論自釋》中,世親菩薩曾經開示過:在生死轉換的時刻,許許多多善與不善的業都可能隨時現前,哪一種業首先成熟呢?首先成熟的是重業;如果幾種業的輕重都相等,那要看臨終之際,一念注於何業,則此業會先成熟;如果臨終時兩種業平等現前,那就由串習多的先成熟;如果串習也相等的話,那先作的即先成熟。博朵瓦格西曾將此比喻為臨渡爭舟,力強者先上;如果二者力量相等,則看舟近何人,近者得以先上;如果二人同近於舟,則看船夫與誰熟悉,熟者先上;又如二人都與船夫同樣熟悉,則看誰先開口,先開口者先上。

每個眾生的生與死並非孤立無關的兩端,業識的延續如同滾滾水流,後繼於前,從此端一直流於彼端。我們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舉止、言談、相貌、觀念、思想,這些對於凡夫眾生來說都有一個定勢,不可能事隔一日,人就變成兩樣,這就是串習的結果。就像一棵樹平時如果一直向西傾斜,最終也只會倒向西方一樣,死時現前的境象,往往是生前串習的結果。我們生前串習深重的某種善習或惡習,臨終時可能就會現起。

從前,北方的牧民中,一位宰殺過許多旱獺的人臨死時口中喊著:「請殺掉這些旱獺,快把它們趕走!」;一個獵人一邊慘叫著:「給我拿火槍來,這些鹿子要殺我……」一邊死去了;一個喜歡吸鼻煙的人作吸鼻煙的姿勢而死;一個裁縫作縫紉的姿勢而死;一位商人說:「拿帳本來!」然後邊數帳邊死去;竹青寺的一位老僧人平時常念施水儀軌,故而口誦著施水咒「桑巴……」而逝。

所以未來世的前途如何,關鍵取決於我們現在做什麼、怎麼做。請時時檢點自己的心吧!平時如果貪心粗重,那是生於餓鬼道的因;如果嗔心粗重,那是生於地獄道的因;如果癡心粗重,那是生於畜牲道的因;如果嫉妒心重,那是生於修羅道的因;如果持五戒行十善的心重,那是生於人天道的因;如果發出離生死的心,不戀著三界的安樂,那是小乘道的因;如果發大菩提心,平等慈悲,那是大乘道的因。

我們不可存有僥倖的心理,平時不用功修行,妄想臨終時得到上師加持、本尊接引,依靠他力而輕鬆地往生善處。因臨終苦劇、時間短促、心識迷悶,六根功能漸漸喪失,耳不能聞,眼不能視,意不能思,即便有善知識現前加持,但能得相應的又有幾人!這就好像一個賽車手,由於平時刻苦訓練,賽車技巧純熟於心,所以正式比賽時,即使賽車高速飛駛,道路崎嶇彎急,但對加速、減速、拐彎、剎車等都能處理自如,瞬間作出反應;倘若平時沒有熟練掌握各方面的技巧,一旦登場,在高度緊張的競賽之中,誰能保證不會出錯而導致車毀人亡的災難呢?

龍樹菩薩在《養生篇》中說:「一切眾生所有的功德和過失,都是以串習作為根本,所謂的習慣完全由自己決定,因此能在功德方面串習最為殊勝。」壞習慣是養成的,好習慣同樣也是可以培養起來的。所以我們應在善業方面勤作不息,使得串習力愈來愈增上堅固。一旦善業的力量足夠強大,那用不著到臨終,就是現在,也能肯定未來世的前途一定會更加美好。

牽引我們進入未來世的業,稱為引業。它所感召的是總報,決定了我們感得何種生命形態。比如投生為人,具足人的體相,這是總報。而同樣是人,又會有賢愚、貴賤、壽夭、美丑的差別,這是別報。決定別報亦即決定命運差別的業,稱為滿業。《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說:「應當了知善與不善的業,是能牽引以及能圓滿於善惡趣受生的業。所謂能牽引,是指能引生異熟果報,而能圓滿,是指已投生後,能令領受愛與非愛之報。」

由引業、滿業的善與不善,可分為四種情況:引業為善業,由其牽引會轉生善趣,之後依隨滿業的善與不善,使得受報者在善趣中分別感受樂與苦的果報;引業為惡業,由其牽引會轉生惡趣,同樣依隨滿業的善與不善,使得受報者在惡趣中感受樂與苦的果報。比如生而為人,卻有殘疾、短命、貧困等等的缺陷,這是由引業善而滿業不善所致。而在旁生、餓鬼道中,也有受用豐饒的,如人間寵物,有些日常生活的享用超過常人,即由引業不善而滿業善所致。其餘引善滿善、引不善滿不善的情況可以推知。

作為人,誰不希求完美,誰不願改變缺陷呢?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相貌端嚴、長壽無病、心智聰慧、六根健利,但這些都需要有相應的滿業才會現前。而人們由於宿業的黑白相間,導致今生所受之報往往苦樂間雜,順逆並存,故而在這個世界上很難找到無缺陷的完人。現代社會,人們都著重於外物,企圖以現代科學的方法來改變自己的報身。比如運用種種美容術來改變、調整容貌;運用生物學方法,不惜殺害物命,來滋補身體,希求健康長壽;不斷研製新的藥物,以為能使人的智商增高……凡此種種非因求取,都是南轅北轍,背道而馳,最終不僅達不到欲求的結果,反而會引生更多的後患。如美容者,以手術強行改變五官的位置,這種暫時外在的改位,畢竟不是自然的產生,能否保持長久,或者美容後五官能否和諧,誰也不敢保證;而殘害物命,享用肉食,妄想以此滋補身體,豈知既已殺生,造下殺業,必然感召短命、多病的果報,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食肉存在種種過患,恰恰是許多病症產生的根源。

我們一生的命運,從身心狀況到境遇差別,無不受著過去世滿業的支配,業既已造,報應難逃,唯一有主動權的時候就是現在!所以為了未來世的增上圓滿,我們只有從現在開始種下圓滿的善業正因,欲求長壽須勤護生,欲求相好須以花供佛,欲求富足須慷慨供施,欲求順緣具足須常樂於助人……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以八正道度生死流

往昔佛陀與五百位大比丘在摩竭國神祇恆河水邊時,世尊...

念佛法門,他力易行,橫超生死

憑自力修戒定慧的通途八萬四千法門判為難行道。念佛法...

天趣之因與果報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這個世間人不求常住的真心...

十二因緣--輪迴中的連環鉤鎖

什麼叫做十二因緣呢?一、無明,二、行,三、識,四、...

身處生死輪迴,我們該怎麼辦

《楞嚴經》的整個觀念就是返妄歸真。返妄歸真當然你要...

高僧轉世為高官給我們的啟示

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愛國名臣王十朋是由嚴首座轉世...

宣化上人:一念無明即墮輪迴

世上的人,都在醉生夢死中過生活,沒有清醒的時候,不...

修習淨土法門是最上的福報

念佛人稱之謂淨土行人,淨土行人必須要把我們淨土這一...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三十三天...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與大苾芻眾三萬二...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大藏經】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

以戒為師

說起戒來,十分容易,拿著戒的放大鏡去挑出他人的毛病...

素食婚宴漸成時尚新潮流

週末要去參加朋友的婚宴。2011年,如果你週末想請人吃...

如何理解煩惱即菩提

菩提是指開悟的智慧。梵語bodhi,係從有知或覺之義的...

阿難尊者示現修行的苦惱

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

白居易的知足常樂思想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詩...

獨頭意識所感知到的五種法處所攝色

這個獨頭意識所感知到的法處所攝色有五種,這裡只列出...

能成才和幸福的八大要義

一個人的成長都有一定的因緣,向好向壞來自教育的重要...

出家人對社會的貢獻是什麼

從社會上來看,像我們出家人在衣食住行上沒有什麼貢獻...

讀誦《普賢行願品》的殊勝功德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具...

在臨命終之前,把所有的業力變成可攜帶式

作為淨土宗的修行者,當我們娑婆世界的果報體投生到極...

如何看破美女的誘惑

可以先用不淨觀作心理鍛煉,觀察美女或引起你淫慾的人...

坦白的面對自己

過去在農忙之餘,村子裡的人經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交...

誰偷了佛祖的念珠

有個寺廟,因藏有一串佛祖戴過的念珠而聞名。念珠的供...

善識其心,善用其心

一個人去鄰居家借斧頭,邊走邊想:會借給我麼?難說!...

家屬能為亡者助念,是否對臨終者更有利

問: 很多家屬請助念團去助念,多數情況是自己不念,...

轉五蘊為五智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佛教詞典】愛毒

【愛毒】 恩愛害道如毒藥。為恩愛所繫縛,而妨害佛道修...

【佛教詞典】亡物同活共財法

亦名:亡人物同活共財法、亡僧物同活共財法、亡五眾物...

【視頻】慧律法師《修淨土行》

慧律法師《修淨土行》

【視頻】《妙蓮老和尚佛七開示》有聲書

《妙蓮老和尚佛七開示》有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