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放下身心世界,即是大佈施

寬運法師  2015/06/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放下身心世界,即是大佈施

佈施是梵語「檀那」的音譯,意譯為財施、施頌。即以慈悲心施福利與他人之義。佈施原本是佛陀勸導優婆塞等的行法,其本義是以衣、食等物施與大德及貧窮者;至大乘時代,則成為六波羅蜜之一;再加上「法施」、「無畏施」二者,令佈施的意義更為深廣;即以財物、體力、智慧施予他人,為他人造福成智而求得累積功德,以達到解脫的一種修行方法。小乘佈施的目的,在破除個人吝嗇與貪心,以免除未來世的貧困,大乘則與四無量心的教義結合,用於化度眾生。

又佈施是六念之一 -- 念施,四攝法之一 -- 佈施攝,六波羅蜜及十波羅蜜之一 -- 佈施波羅蜜、檀波羅蜜。佈施能使人遠離貪心,如對佛、僧、貧窮人佈施衣、食等物資,必能招感幸福的果報。又向人宣說正法,令得功德利益,稱為法施。使人離開種種恐怖,稱為無畏施。財施與法施稱為「二種施」;若加無畏施,則稱「三種施」。三施是菩薩所必須實踐的德目,其中法施的功德較財施為大。佈施若以遠離貪心與期開悟為目的,則稱為清淨施。

既然佈施是菩薩道的基礎,功德又如此的大,為什麼我們還不迎頭趕上,努力實行?上面所講有關佈施的意義,相信大家已經明白;但是怎樣才能修持圓滿?什麼才是佈施的滿相呢?所以,現在我要講一個尸毘王代鴿割肉飼鷹的公案給大家聽。

據《菩薩本生鬘論》所載:

久遠之前,有一位名為尸毘的大國王,他的國土地大而物博,統領八萬四千小國,人民豐足而且快樂。他擁有后妃及宮中綵女二萬多人、五百太子、大臣一萬。尸毘王為人仁慈、寬恕、和平,愛護國家的人民,猶如自己的子女一樣。當時,三十三天的帝釋天主,福報享盡,五衰相現前,非常害怕即將墮落,不知如何是好。是時,最親近的大臣毘首天子見到這樣的情況,於是好言相問,天主何故面有愁色?

天主說:「我五衰相現,大概命不久矣,想到世間佛法已滅,諸大菩薩亦很難再見,不知這個身體將來應投生到那裡去,所以感到很煩惱。」

毘首天說:「天主,據臣所知,閻浮提有國王名尸毘,精進求佛道,你去歸投他,必定能夠脫難。」

天帝聽了這番話之後,半信半疑,想與毘首天一同去試探這位尸毘王,是否真的名如其實。天主提議毘首變成一隻鴿子,他自己則化作一頭鷹;鷹假裝追補鴿子來到尸毘王處,鴿子哀求尸毘王的救護,從而試驗他精進求道的誠心。

毘首天說:「我們對於修行的菩薩,應該供養,實在不應該逼惱他,增加他的痛苦。」

天主說:「我只不過想試試這位菩薩是否真心求佛道,是完全沒有惡意的。」

於是,毘首羅天子同意化成一小鴿,而帝釋化作大鷹在後面追逐,小鴿表現出很驚怖的樣子,飛到尸毘王的腋下尋求庇護。大鷹站在尸毘王前作人語說:

「我十分飢餓,此鴿是我今日的食物,希望大王你,把鴿子還給我。」

尸毘王說:「我誓願度一切眾生,鴿子既然依投於我,我是不會把牠交給你的。」

鷹說:「大王,你愛念一切有情,但是如果令我失去食物,我的生命亦不能保存,怎可以說是慈悲?」

王說:「如果把其它的肉給你食,可以嗎?」

鷹說:「可以,只要是血肉便可以了。」

王心想:「救了一命,但卻又害了一命,實在於理不合,唯有以我身代替,這樣便可以令牠們兩者都得以生存。」於是實時取出利刀,在股上自行割股肉給大鷹換鴿子命。

鷹說:「大王!你既然為鴿子佈施給我,所以我要與鴿子一樣重量的肉!」尸毘王於是取來兩頭秤盤,把掛鉤放在中央,然後把鴿子放在盤內,又把割出來的自己的肉,放在盤的另一邊,如是割完一次又一次,最後,手臂、脅身的肉都已割盡,但鴿子那邊仍然處在低處不能平均。尸毘王於是想將自己整個身體放上稱盤,但因為身力虛弱而失足墮地,悶絕昏倒。醒來後,慚愧而自責地想:「長久以來,我被這個身體所累,循環六趣,備受萬苦,未曾做過利益眾生的事,現在正是時候,為什麼還是懈怠呢?」

尸毘王生起這種想法之後,便鼓足力氣從地上爬起來,將自己的身體放在稱盤上;就在坐上稱盤上的當下,突然生起從未有過的喜悅。這時,大地發出六種震動,諸天的宮殿都有搖傾,色界住空的諸天都稱讚他的菩薩悲心,能行難行之苦行,但亦各各感動下淚,淚水化成雨天花,一一落在尸毘王身上而為供養。

這時,天帝恢復原形,站在尸毘王前面說:「大王,你修苦行功德難量,在三界之中想做什麼呢?是否希望能成為輪王或釋梵天主呢?」

尸毘王實時回答說:「我不需要世間尊貴榮華的果報,我要以此善根誓求佛道。」

天帝又說:「大王,你現在的身體痛徹骨髓,有沒有感到後悔?」

尸毘王回答說:「沒有,我從發心到現在,都沒有絲毫的後悔。如果我求佛道的心願真能達到的話,但願我的肢體能夠恢復。」

此誓剛發後,尸毘王的身體果然恢復如未割前一樣,諸天人民歡喜踴躍,稱嘆不已。

這位割肉餵鷹的尸毘王,不是別人,原來就是我們慈悲的釋迦世尊的前身!這就是無相佈施;所謂放下身心世界就是「大佈施」釋尊除了為救鴿命而割肉,立誓解除一切眾生的危厄外,當他為摩訶薩埵太子時,為餓虎而捨身佈施;為捨尸王時,以自身肉供養病人十二年;為迦尸王時,全國疫病流行,求受八關齋戒,起大慈心,把功德迴向眾生,令所有患病的人悉皆痊癒;為毘婆浮的解咒師時,人民疫病,以身肉給鬼食噉,人民眾病得以全消;為梵王時,為一偈而自剝身皮寫經;為毘楞竭梨王時,為一偈於自身上啄千釘;為優多梨仙人時,為一偈剝身皮為紙,折骨為筆,刺血為墨寫偈;為跋彌王時,國中人民患瘡病,王自行見毒樹,此毒樹葉墮在水中,人飲此水即生病,王即拔毒樹根株,並以火燒之,人民的瘡病一半得瘥,其中未好的,王求問於醫,眾生瘡病,何以不痊癒?醫者回答說,這種瘡病要食魚肉才能治癒;王於是來到水邊,上樹求願作魚。

若我們為了父母、親屬不惜身命而為佈施,不足為奇;但是為了一隻鴿子不惜身命而為佈施,卻是非常的不容易,釋尊卻做到了,因而得到佈施的滿相。

以上的故事,在記述釋迦世尊於過去世受生為各種不同身形及身份而行菩薩道的《本生經》中,都有詳細說明。釋尊來回世間八千多次,修行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世世常行六波羅蜜,六度圓滿後方成正覺。由此可見,「六度」在追求成佛的菩薩道上,是多麼的關鍵、是何等的重要!

俗語謂:「捨得、捨得。」要捨才能得。施與捨其實是一體的兩面;能施才能捨;能捨才能施,正如《心地觀經》中的《佈施偈》所說:「能施、所施及施物,於三世中無所得;我等安住最勝心,供養一切十方佛。」我們要捨己忘我,要無求無得,才能無相佈施,才能真正圓滿壇那波羅蜜。

念佛的道理,其實也是一樣;我們念佛的時候要捨去貪、瞋、癡慢、疑;要捨去妄想、要捨去執著、要捨去所有的煩惱,到最後連念佛的念頭都要捨掉──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樣自然能夠與阿彌陀佛相感應。

記得有一首《念佛偈》是這樣說的:

「一句彌陀法中王,雜亂紛飛也無妨;萬里浮雲遮天日,人間處處有靈光。」佛教講求信、願、行;只要我們信心堅定、願行具足,緊抱一句佛號,念念不忘、念念相續;日日如是,月月如是,年年如是,時間久了,自然能做到綿綿密密,風吹不透、雨打不濕。

所謂「真能念佛之人,放下身心世界,是大佈施」。我們回去想一想,到底自己有什麼是放不下的呢?又為什麼放不下呢?如果能找到一點頭緒,那我今天所講的就沒有白費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寬運法師文章列表

你不要去執著、去主宰這個妄想

佛陀的大智慧高明在哪裡呢?他沒有要你馬上處理妄想。...

無可放處還要放下

佛在世時,有一個外道持花供佛,拜畢。佛說:把花放下...

《金剛經》教我們做什麼

大家知道我們講《金剛經》,《金剛經》教我們做什麼啊...

放下萬緣是往生極樂的必要條件嗎

問: 請問法師,放下萬緣是不是往生極樂世界的必要條件...

你佈施出去的東西,最終還是你的

你佈施出去了,你就創造了一個人天福德之身,那人天福...

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

《佛說四十二章經》之第十章:喜施獲福 佛言:睹人施道...

阿含經故事:時刻不染著

有一次,尊者阿難隨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

心頭無事一床寬

夢窗國師(1275-1351)是日本明代著名禪宗高僧。他開創...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大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大藏經】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彌陀聖號妙用無窮

今年元旦,高雄有人打電話給一位佛教徒,那位佛教徒拿...

有八種話不能講

古人說:覆水難收。講話就像潑水,潑出去的水無法再收...

淨界法師:攝大乘論

本論在唯識學的一個特色就是:它同時在知見的建立方面...

每日的課誦對居士修學尤為重要

修學佛法的過程就是不斷破除無始以來的貪瞋癡等一切諸...

圓瑛大師與他的四大高徒

近現代,中國漢傳佛教有五大高僧之說。他們是虛雲、圓...

佈施飲食獲得五種福報

過去,佛陀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裡。當時,佛陀為比...

弘一法師的悲欣交集

弘一法師 (1880-1942年),俗姓李,名息,學名文濤,...

慾望來了怎麼辦?你需要這十五個退欲靈丹

對治手淫最重要是防患於未然,在你被淫慾控制將要手淫...

如何度化家人

問: 如何度化家人? 慧律法師答: 從你的行為做起:...

用數息觀來念佛

佛開示我們一種方便,叫出入息觀。出入息觀就是觀出入...

最適合窮人稱念的藥師七佛

藥師七佛: 南無善名稱吉祥王如來 南無寶月智嚴光音自...

越只國不可攻伐之因緣

過去佛陀在王舍城的靈鷲山說法時,摩竭國阿闍世王統領...

看破五濁惡世,生髮厭離心

進一步談五濁惡世這種是為甚難。而且,特別談到五種決...

以念佛心入無生忍

【疏文】 承上殊因妙果,正由念佛至於一心,則念極而空...

佛門中這六條你能做到嗎

我們現在的很多人恐怕已經很麻木了,已經不知道六和敬...

冤害他人得鯨魚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大阿羅漢目犍連以其神通力常去地獄...

【佛教詞典】二護

(名數)一、內護,內者自己身心之心也。佛所制之大小...

【佛教詞典】別相三觀

為天台宗別教所立之觀法。即從假入空觀、從空入假觀、...

【視頻】妙蓮老和尚《五戒是良師》有聲書

妙蓮老和尚《五戒是良師》有聲書

【視頻】天因法師《神僧佛調法師》

天因法師《神僧佛調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