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門中這六條你能做到嗎

靜波法師  2019/10/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門中這六條你能做到嗎

我們現在的很多人恐怕已經很麻木了,已經不知道六和敬的內容了。六和敬的內容是:

一、見和同解:在認識上,在思想上,要建立共識;這是思想的統一

就是要共同認識無常、無我、解脫三法印!這是印證佛陀正法的標準。所以任何人講的佛法,如果不符合三法印,對不起,不是佛法!今天,我們的出家人、在家居士,必須要認識到見和同解,知見、思想、認識一定要統一,否則,迷失了佛教信仰的方式!而末法時代,往往真假難辨!

二、戒和同修:在規範上,人人平等;這是法制、規矩的平等

就是你是大和尚,你得遵守法律,遵守戒律,例外不行;你是小和尚,也得遵守法律,遵守戒律,如果強加你幾條,也不行,大家都一樣。如果大家都一樣,大家就覺得平等。在家的居士和出家人之間也有平等的內容,比如說守法,都一樣。

不能因為我是出家人,就高高在上,在法律之外行事;你是在家的佛教徒,可以超越法律,不行!我們都有共同點,都要遵守三皈依,這個必須如此。

我們聽說一個所謂的出家人供鬼,百思不得其解。我問他:「你給我一個理由,如果你能說服我,那從此以後沒人管你。」你憑什麼?沒有理由。出家人應該幹什麼,你就應該幹什麼;更有甚者,拿著刀片給人割舌頭,治療各種疾病……就在哈爾濱的一座尚未批准的寺院,割一個一千塊,人們排著隊去割舌頭。

我問那個寺院:「你憑什麼讓他這麼幹?」

「那是高僧大德啊!」

「高僧大德能幹這樣的事嗎?」

但是,那兒熱鬧啊,比這裡熱鬧。因為每個人都害怕有病,都怕得癌症,都怕得心腦血管病,所以就排隊割舌頭,就花一千塊錢唄,這比上醫院住院便宜啊!

我們是幹什麼的?我們的尊嚴在哪裡?所以我們思想上要統一,紀律上要統一。不統一怎麼行呢?我們今天不僅僅說,需要有內容,需要行動!不該你幹的事不要幹哪!人家身體有病,那就讓人家上醫院去看病;心裡有病,我們能去給人家排解就去排解,排解不了不要勉強。

雖然佛法圓滿,但是還得是有緣人,如果是沒有緣的人,佛法沒法圓滿,因為他不信,沒有信心,所以沒有辦法改變他。

三、利和同均:在經濟上要均衡分配;這是經濟的均衡

當然不是絕對。但是,我依然說,社會講按勞分配,寺院也是一樣。寺院裡的執事就要比清眾多得一點衣單費,為什麼?那是對他發心擔當責任的肯定和鼓勵。要不然,執事和清眾都一樣,違背了世俗的規則!所以有時候佛性也要和人性統一。

在管理寺院的時候,曾經試圖要絕對平均,但是不行!因為自覺需要因緣。所謂的平等,不能說沒有一點點差異,相反有一點差異恰好證明了平等。而每個人的外在的差異,恰恰說明了心裡的平等,這才是至關重要的!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不行!

所以有一點點差異是必要的,是對人的能力、知識的一種尊重。如果有能力的人和沒有能力的人一樣,那也不行。但是,我們不會欺侮那些個所謂的沒有能力的人,因為所有的人都有一樣的尊嚴。

四、意和同悅:在精神上,志同道合;這是心意的開展

就是想法上要一致,志同道合。想什麼?想解脫,想自在。你如果不想解脫,不想自在,那就違背了佛教的終極目的。你想發財,那不是佛教徒,也只是過程。當然,佛教也不會拒絕發財!大家不要認為,佛教吃素,不主張努力、不主張追求、不主張發財。

其實在家佛教徒可以發財,但是發財要守法,要有社會公徳……因為發財之後可以有更多的能力去幫助社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所以在家的佛教徒也可以發財,不是否定。

意和同悅,這是我們想法上的一種開展,這個開展是有用的,因為佛教徒超越生與死,都要解脫嘛!世間任何一種快樂,都是無常的!佛教的解脫是永恆的快樂!所謂: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五、口和無諍:在言語上,和諧無諍;這是語言的親切

有了共識,大家就不可能發生爭論。但是,如果沒有共識,那麼我們會提倡:大家要學佛,不要偏離目標。如果你不去學佛,那麼你就跟信仰平台寺院的宗旨背道而馳,跟我們的信仰背道而馳。學佛不是說死了解脫了,是活著就在培養解脫,往生不是往死,大家要記住!

在語言上,大家不要爭論,這在《金剛經》裡叫無諍三昧。什麼叫無諍?當然,除了發心度人的廣學多聞,還有為了維護佛法正見,或者彼此受益的辯論……

我們現在往往是不懂,或者是藉口在不務正業……理論上:在真諦上不能爭,在世俗諦上也沒有必要爭,因為世俗諦上大家千差萬別,真諦上都是平等的。所以,如果你執著世俗諦永遠永恆、有自性,那就是輪迴;如果你停留在真諦上,那你就沒有下手處,就是空中樓閣、畫餅充飢,也沒有說服力,所以佛教講「二諦融通三昧印」。

二諦融通,真諦在俗諦上完成,俗諦是真諦的根,它們兩者之間是不二平等的,那就是等持。等持就是三昧。所以我們要感謝人生的順境,感謝人生的逆境,感謝污泥濁水,否則不會有蓮花的生成。蓮花長在污泥濁水中,這就是告訴我們要去轉化。

這個轉化的過程就是我們心裡的改變,不改變是不可能解脫自在的,是不可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甚至成佛的。

六、身和同住:在我們共同的行為上,不侵犯別人,不傷害別人;這是彼此相處的和樂

在行為上,大家要共同遵守法律,遵守社會公德,遵守三皈依,一舉一動要考慮有沒有影響別人。這樣,整個社會就會和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靜波法師文章列表

這色身是要來受這娑婆劫的

九十歲老和尚在客堂對一群出家眾開示:在胎、卵、濕、...

四眾道場藥言

從古以來,出家的大德,一天都要算幾回賬。早上起來摸...

國畫大師張大千:我當了一百天的和尚

我家裡信奉天主教,但我對佛學很有興趣。我當初決心要...

如何在寺院詩意地蹲茅坑

從今已後應作廁屋,廁屋不得在東在北,應在南在西開風...

出家後請記住以下十條黃金定律

既出家,不管你在哪裡常住,請記住以下黃金定律: 第一...

在家也可以修行,為什麼還要出家

每聽人說大家學佛,世界上的人都沒有了,為什麼呢?大...

界詮法師三十多年的出家心路

我本來是1978年農曆七月初五來到平興寺,準備出家,師...

你是人嗎

從佛陀的時代到現在,每當有人請求出家,或受戒之前,...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浮躁往往使我們不能堅持和忍耐

人性的浮躁與懶惰往往使我們不能堅持和忍耐。 如唐代溈...

別人錯了,我為什麼要生氣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氣憤、會瞋恨、會討厭、會嫉妒等...

如是因如是果,還要去問誰啊

佛法中關於宿命通的一些看法,應該說,這是所有佛教徒...

通過外在的浴佛,來改變我們的內心

在浴佛法會的時候,我們要誦一個偈子,我今灌沐諸如來...

愛要付諸行動

在一堂品行課上,教授為學生們講了一個故事:有個國王...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佛法對人生的解釋,是從因緣的角度來解讀人生的,說諸...

學佛必讀的經典

人們往往用浩如煙海或汗牛充棟等詞彙來形容佛經數量之...

《壽康寶鑒》白話

(三寶弟子 翻印 印光大師 編訂) 古時賢者編了《不可...

少說與多說

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抱怨帶來記恨,寬容乃是...

臨命終時有三件事情非常重要

其有父母兄弟及諸眷屬,若得重病勢難痊癒者,宜發孝順...

把每件事物都拿來修行

若我們如實覺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那麼它們...

人生如苦海,學佛到彼岸

人生如苦海,每個人自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便是哭喊著與痛...

菩薩如何成就利他菩提心

由施波羅蜜多故,於諸有情能正攝受。 由戒波羅蜜多故,...

【推薦】《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漫畫版

印光大師開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念佛秘訣 都攝六根...

念珠有哪些意義

佛教中的念珠即以線貫串一定數目之珠粒,於稱名念佛或...

跟人打交道,如何判斷對方是否值得交往

怎麼看一個人的命呢?第一個,看他有沒有孝心;第二個...

【佛教詞典】皋諦

(鬼類)梵名Knnti,又作睾帝。譯言何所。十羅剎女之一...

【佛教詞典】共不共

(一)為「共」與「不共」之併稱。共,即共通之意;不共...

【視頻】淨界法師《老和尚投生為秀才》

淨界法師《老和尚投生為秀才》

【視頻】慧律法師《末法時代魔強法弱》

慧律法師《末法時代魔強法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