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遠離塵勞定心禪修

惟覺老和尚  2015/05/17  大字體  護眼色

遠離塵勞定心禪修

佛法說人生有八苦,其中「五陰熾盛苦」,五陰即色、受、想、行、識。色,屬於物質,包括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心法,有受、想、行、識。不論年紀大小,每個人都受色、受、想、行、識的影響,尤其是在十多歲至二十多歲的年輕時代,身心都有很大的變化,產生衝擊,就是五陰熾盛,身心不得安定。

遠離塵勞 定心禪修

一般的年輕人在放假期間通常去逛街、看電影、遊山玩水,回來後卻感到一身的疲勞。表面上看是在休息,其實都是在疲勞自己,為什麼?真正的休息,是我們這念心達到無念、無住、無為、無想的境界,只要念頭一動,就不是休息。

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的妄想太多,乃至於過去的種子浮現,晚上就會作夢,這些都是妄想。晚上作夢太多,第二天就會沒有精神,因為作夢就沒有休息,意識還在活動。所以,禪修就是告訴我們要大休大歇。無論是讀書、上班,一天下來,身心都很疲勞,這時馬上把眼睛閉起來,什麼都不要想,靜坐三分鐘,再把眼睛睜開,就覺得精神煥發,一般人說是充電,實在是如此的。

佛法重視「戒、定、慧」三無漏學,儒家也講:「定、靜、安、慮、得」,作學問的人,要把心定下來。《孟子》云:「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假使心定不下來,患得患失,心浮氣躁,妄想太多,很多事情就看不清楚,所想所作就不是清淨的智慧。所以心要定,心定下來了,心就能夠得自在、得解脫,看什麼事情都看得很清楚。禪修打坐,就是定;誦經、念佛、持咒,心靠在經文、佛號、咒上,也是修定。

博學多聞 長養智慧

作學問是知識,和智慧不一樣。智慧這一念心是本具的,知識則是後天學習來的,雖然是兩條路,但不相衝突。《老子》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作學問是一個加號,從小學到大學,讀了很多書、學了很多技能,都屬於知識,是後天加上去的,假使不複習,時間一久就忘掉了。

一般人認為天天求佛、求神,就能開智慧,完全是錯誤的。智慧是屬於清淨心,能判斷、能覺悟,了解是非善惡、了解人生價值在哪裡,就要靠智慧。禪修靜坐就是要檢討反省、慚愧懺悔,把心當中的煩惱化掉,這就是智慧。古德說:「心田不長無明草,性地常開智慧花。」我們心當中有很多無明草,要轉識成智,降伏貪、瞋、癡、慢、疑、邪見,有了過失,知道檢討、反省、改進,不斷地精進、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實踐,做一分就得一分,做十分就得十分。

學生要打好基礎,不能投機取巧,要老老實實地建立完整的人格,將來拿到博士了,真正是出人頭地,成為社會的精英,受到大眾的肯定。如果基礎沒有打好,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到處投機取巧、貪臧枉法,就是沒有建立好完整的人格。古人說:「大盜盜國,中盜盜名,小盜盜財。」大盜,就是盜賣國家、掏空國家;中盜,就是專門包裝自己,只為自己建立知名度;小盜,就是偷一些財物。這都是因為沒有建立人格。

年輕人是社會的中堅、國家的棟樑、未來的主人翁,假使明白了心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運用無窮,愈走愈光明。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要有福德、智慧,所以心要定、心要淨、心要明,這就是「萬丈高樓平地起」。把基礎打好了,修十層樓、二十層樓、一百層樓,都沒有問題;假使地基沒有打好,修個十層就會垮掉。明白這個道理以後,還要繼續不斷地在這裡用功,心才能真正地得到淨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心安處便是吾鄉

為了盡快成佛,有好幾個月,一休和尚獨自一人在禪堂打...

從有形看到了無形

為什麼有的人不能容人呢?年輕人問。 因為有的人心太小...

【推薦】你有沒有想到工作就是修行呢

以前常聽到老師講要放下,我並沒有真正地領悟個中意義...

淨化世界,需要從心做起

21世紀是科技文明高速發展的時代,在一味追求物質財富...

以「空」為樂的生活

人生活著的最大目的是追求快樂,而快樂的來源有很多種...

呆若木雞的精神

佛陀教化世人的方法很多,所以有御馬的說法。在《雜阿...

心地善良必須以實際利益他人來展現

眾生的數目如虛空般無邊無際。然而我們總是認為,我們...

培植心地的善因

請看下面的《陰騭文》: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

淨土在哪裡與存在的根據

我們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

炒股障礙修行

張居土學佛很精進,十幾年如一日,嚴持戒律,誦經拜懺...

生老病死與成住壞空,促長了眾生的出離心

長養六心,守道始終。 學佛求道者,六心當具。這六心指...

若有病苦纏身者,當持念藥師咒

藥師咒是《佛教念誦集》中十小咒之一,來自《藥師琉璃...

八歲的沙彌

很久以前,當時的印度由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所統治。有一...

物慾橫流的貪慾世界及痛苦

在當今社會流行這樣一種觀念:人們認為只有豐裕的物質...

在家念佛的三項事

今天佛七圓滿,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幾樣事情須要和...

發心大的人,福德就厚重

《感應鈔》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江西有個姓舒的教書先生...

某某師是佛菩薩再來,此話該不該說

問: 常聽說某某師是佛菩薩再來,不知有何根據?此話...

凡事適可而止,把握好人生方向

有一個小孩,大家都說他傻,因為如果有人同時給他5毛和...

妄殺群牛

俗語說:寧願玉碎也不願瓦全。就是說,自己得不到的東...

淨界法師:念阿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

智者大師說: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 什麼...

死亡不可怕,問題是來生去哪裡

這個臨命終的處理,一般的社會的醫學者跟佛弟子的看法...

職場的戰爭

職場可謂眾相俱全:有人積極奮進,有人打小報告,有人...

【佛教詞典】四生

【四生】 p0400 瑜伽二卷十五頁云:及四生可得,謂卵生...

【佛教詞典】一光三尊

指中尊與兩脅侍等三尊佛,共負一光背之圖像。其光背,...

【視頻】慈悲的九色鹿

慈悲的九色鹿

【視頻】殺生心 罪非輕

殺生心 罪非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