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一位居士聊天時,他問佛教到底是怎麼樣的,自己忽然脫口而出說:「佛教就是告訴我們人生如戲,但每一個人要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直到拿到奧斯卡獎」。這也是自己學佛的結果或者叫所得(因為這實在是無所得)吧。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自己這麼多年來的學習或者要證實的結果就是如此。
《華嚴經》說:「菩薩善修空、無相、無願,而以慈悲心,處在眾生。隨諸佛平等法,而不捨供養諸佛。常樂思惟空智門,而廣修集福德資糧。遠離三界,而能莊嚴三界。畢竟寂滅諸煩惱焰,而能為眾生,起滅貪恚癡煩惱焰法。隨順諸法,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化如水中月……」
《文殊師利所說不思議佛境界經》中說:「是諸菩薩,雖恆觀察一切諸法,無有所作,無能作者,體相平等,是中無有少法可得若生若滅,而常精進修習不捨,是則名為修正勤耳。又諸菩薩以不放逸故,修四神足疾得圓滿。云何修習謂諸菩薩雖永斷欲貪,而恆不捨諸善法欲,若身若心常修善行。雖觀諸法空無所得,而為化眾生勤行精進;雖了知心識如幻如化,而恆不捨具諸佛法成正覺心;雖知諸法無依無作不可取著,而恆隨所聞如理思惟……」
在古代的祖師公案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陸亙大夫問南泉:「肇法師也甚奇怪,解道:‘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南泉乃指庭前花召大夫云:‘時人見此一株花如夢相似。’」不管在什麼時代,類似的用如夢如幻來比喻我們的人生的例子實在多不勝舉。
我們如果留心這些經典,就會發現,很很多的經典都在說菩薩明知道場是空,卻不捨啟建水月道場;明知佛事如戲,卻不捨大做空華佛事;明知眾生如幻,卻不捨廣度眾生;明知佛果如夢,卻不捨成就眾生。這就是佛教中的「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諦而不動」,或者叫般若空慧與普賢行願,或者叫真空妙有。
《宗鏡錄》中也說:「應觀空以遣累,莫著空以廢善。應達有以興慈,莫取有以起罪」這就是第一諦的般若真空與俗諦中的妙有關係,如果只有真空的理解,不知道妙有的行願,那麼佛教不過是死水一潭。如果只知道有,而不知道真空,那麼佛教只不過是世間凡愚表現。
所以,自己就說人生如戲,因為一切是空的,是假的。如果我們只是把這人生當成一場戲,那麼我們就會迷失人生,失去人生的意義。只有我們認真扮演自己的角色,而且努力地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的角色扮演的非常出色,那麼我們的人生才會有他的真實意義。
同時,因為我們知道人生不過是一場戲,我們就不會執著於這場戲中的得失是非,明白一切是空。從而輕裝上陣,演得無所顧忌,演得更加投入與真誠。通過自己的努力扮演,讓更多的人因此感化,因此夢醒,做到假戲真做。讓大家因此了斷煩惱,離苦得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