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人生當前之所受

2017/09/05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人生當前之所受

人一生、自「出生」到「死亡」,中間就是用痛苦來聯繫的,所謂生、老、病、死,就表明了人生的旅途是痛苦的。現在若將我們關在一間小屋子足不出戶一天,試問我們之中那一位受得了呢?而我們母胎中,暗無天日、動彈不得,受十個月之苦,好不容易歷經千辛萬苦才來到世間,所以嬰兒出世必定哇哇大哭,沒有一個是哈哈大笑而來,好像預知來到世間會與苦結了不解之緣。人不能完全憑著自己的喜、怒、哀、樂行事:人生在世、百歲光陰,宛如南柯一夢,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青春不駐,歲月催人,老態龍鐘,道盡人生的老苦。而人自「生」到「老」所受痛苦,真是無法言盡,即以「病苦」來講,在座各位,那一個敢高聲疾呼:「我從沒有遭受‘病苦’。」

人生七十古來稀,到了七十歲,人往往不再策劃未來,而只是沉溺於回憶過往的日子,到頭來仍免不了在哭聲中離去。我們凡夫俗子,在六道中輪迴,頭出頭沒,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死是什麼滋味呢?佛經上說:「臨命終時,地水火風,四大分離。地大分離時,體重如山,變為全身硬化抽搐,水大分離,通身發汗;火大分離,則面發熱;風大分離則斷氣分離。

」除了肉體上的生、老、病、死外,我們的精神上亦不得安寧,更有那「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的苦。我們正值盛年,也許體會不出那份味道來,而近日內我們就要隨著講座的結束而不得不告別我們所敬愛的師長、學長們,那久久盤旋於心中的依依不捨心情,這就是離別之痛。除了我們所敬愛的人不能常常和我們在一起外,相反地,我們卻常有「不是冤家不聚頭」的痛苦經驗,「怨憎會」苦啊!我們再環顧週遭,芸芸眾生,朝朝暮暮,汲汲營營,名、利、權、勢是那麼有力的吸引著人,而人們的慾望是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即使隨時滿足亦是隨時消失,新的慾望仍然驅使著人。貧賤生活固然難過,富貴生活也不見得幸福,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此外我們時時刻刻還有個「五陰熾盛」苦,一切有情的生命都是五蘊和合而成,色蘊是屬於物質方面;受、想、行、識是屬於精神方面,人的生命,在某一期間內精神與物質因緣和合,這個偶然的結合體,俗人稱之為「我」,但是,聰明的您,請告訴我,「我」在那裡啊?若從物質要素中求我,到底眼是「我」啊?還是耳是「我」啊?鼻是「我」?舌是「我」?抑是身是「我」呢?如果說這些都是「我」,豈不是成了無數無量的「我」嗎?如果說分開不是「我」,合起來才是「我」,但分開既不可能是「我」,合起來怎麼會是「我」呢?何況我們體內的物質新陳代謝,刻刻不同,到底今日的「我」是「我」?還是明日的「我」,昨日的「我」才算是我呢?

再從精神要素來找「我」,到底受是「我」?想是「我」?行是「我」?識是「我」?分開是「我」?還是合起來才算是「我」呢?這個答案仍然是個未知數,所以「我」是不存在的,「我」是沒有本性的。而西方哲學家笛卡爾卻說:「我思故我在。」,人的心理活動刻刻變遷,「思想」這東西是變化多端的。所以「我」是不存在的,「‘我’思故‘我’在」不成立,「‘我’在故‘我’思」亦不正確。而可憐復可悲的人群,卻以為自己的身軀就是我,所以說五陰熾盛是苦的根源。以上就是所謂的苦苦。

人生的苦果,除了苦苦外,尚有壞苦,就是「萬法無常」。人生有聚有散,有生必有死,青春必將衰殘,富貴必將幻滅,這一切的一切,如夢幻泡影,人生無常,古今同慨。人生固然無常,而生理的無常,生命的無常,更是常見。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之水,滾滾東流,一去不回頭,這是自然的無常啊!而白雲蒼狗,滄海桑田這是歷史變遷的無常啊!整個宇宙的現象,無時無刻不在變,這都說明了無常是不變的真理,以上就是所謂的壞苦。

苦苦、壞苦以外佛家更說了行苦,行苦就是起心動念,剎那生滅,每一轉念,就是一回生死。總而言之,宇宙是成、住、壞、空地在運行,人生是生、老、病、死地在轉變,而心念則生、住、異、滅地在遷變。

三界火宅,眾苦煎迫。欲界要受苦苦、壞苦、行苦。色界受的是壞苦、行苦,到了無色界天仍免不了要受行苦。

天氣這麼熱,人家所感受的是苦,而我在此高談闊論仍然是離不了苦,豈不是苦上加苦嗎?人天生就有「安身立命,向上超越」的精神,所以,苦的覺悟。便是佛陀人生觀的起點。

固然,人生的事實是無常、無我,是四大苦空。我們是不是因此就消極、厭世、悲觀地束手待斃呢?不!決不!釋迦牟尼佛悟出了人生的真理,要我們從苦觀為出發點以解脫為最後目的。要破除我執、法執,在四大苦空的人生中,要勇猛精進、不可懈怠。

勇猛精進就是我們應有的人生態度。所以佛在八大人覺經中的第四覺知說:「懈怠墜落,常行精進。」,在第八覺知中說道:「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

我們更進一步地談談人生的歸宿問題,佛是位大醫王,他指出了眾生的八萬四千毛病,也開了八萬四千法門,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法門無高下,只要我們能早日破迷啟悟、離苦得樂就好。而在佛法行門中有一特別捷徑,那就是末法時期最為方便的淨土宗,只要我們肯持名念佛,必能帶業往生,當生成就。遠離娑婆世界,而到達「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極樂世界。但是,別忘了,無量無邊的眾生,仍在茫茫苦海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因此,一旦我們證得佛果,必須倒駕慈航,五濁惡世誓先入,還度如是恆沙眾。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人有三個基本錯誤是不能犯的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

不論在哪裡,心變了一切都變

出世的心就是出離世界的心,入世的心就是來到世界的心...

轉苦為樂

人世間有很多人都能夠忍苦耐勞,即使在非常艱苦的生活...

這種愛看上去是樂,實際導致的是苦

世間人為什麼會有苦惱?因為他們不知道應該把心放在什...

幸得人身,幸聞淨土法門

我們造什麼業,就一定要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又叫業報,這...

佛以大悲出此法門橫截生死

救世最急者:末世眾生,根鈍障深,解脫禪定,甚難可得...

詐稱眼瞎喻

從前,有一位工匠為國王做事,由於工作非常繁重,身心...

【大藏經】佛說長阿含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花林窟,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大藏經】【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註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如何參究「念佛是誰」這個話頭

念佛審實公案者,單提一聲阿彌陀佛作話頭!就於提處,...

有大企圖心,也要做好眼前的事

在中國佛學院,常對學生講起古人的一句話:志不立,天...

真正跟外境接觸,也就這麼一念而已

這個果報的受用,我們來看看它的差別。這個差別有兩種...

阿修羅界的因果相

本經的修學重點我們把它歸納起來,簡單的講就是要破妄...

【佛學漫畫】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觀想念佛要消除躁妄魔境

念佛的方法,總的來說有四種。也就是持名,觀像,觀想...

修行人要放得下丟的開

不管他人說長說短,說是說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

聖嚴法師:造口業

佛教所說的口業有兩種,一種是搬弄是非,一種是製造是...

《觀無量壽佛經》第七觀:華座觀

【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

古人教你怎樣識人不走眼

通則觀其所禮 一個人發達了,要看他是否還謙虛謹慎、彬...

我能為社會做點什麼

我們總是在向外索求,從不想對外付出。修行正是要逆其...

往生淨土後為什麼能得到不退轉

無論是什麼樣的功夫淺深,只要信願持名感通彌陀願力成...

一隻吃素的獅子,感動了全世界

這是一個感動全人類的真實故事,天性慈愍的母獅小泰克...

聖嚴法師《知苦、體驗苦、不以為苦》

佛法對苦有相當多的闡述,它將人生分為生、老、病、死...

關閉六根能得到更精緻的快樂

為什麼思惟苦諦,觀受是苦?用苦來調伏感受的刺激。你...

人們為什麼會懼怕死亡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願望...

【佛教詞典】婆提

(一)梵名 Bhadrika,巴利名 Bhaddiya。又作跋提梨迦、...

【佛教詞典】六位蒙佛授記

【六位蒙佛授記】 p0308 顯揚八卷八頁云:論曰:諸菩薩...

【視頻】慧律法師《淨念相繼,決定修行成不成就》

慧律法師《淨念相繼,決定修行成不成就》

【視頻】佛教卡通:觀音菩薩普門品的故事(全系列)

佛教卡通:觀音菩薩普門品的故事(全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