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觀音菩薩在哪裡呢

2015/04/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觀音菩薩在哪裡呢

在各大寺禮拜佛菩薩的時候,經常聽到有人說:「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很靈的。」這不禁使我起了疑惑:哪裡的菩薩不靈呢?無論在何處,觀音菩薩總是以其大悲智慧解救我們,滿足眾生的各種善願,廣度無邊眾生。

無論身在何處,只要誠心祈請,菩薩總會如約而至。不論在哪裡,菩薩都是一樣的慈悲平等。為何在普陀山,觀音菩薩就變得很靈呢,難道就是因為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嗎?

民國時期,印光大師回復「觀音菩薩是不是只在普陀,不在他處」的問題時指出,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示跡道場,目的是讓眾生投誠有地。觀音菩薩如一月在天,影現眾水。

普陀山只是菩薩示現的一個道場,對於菩薩來說,何處不是道場?何處不可度眾生?不論是在普濟寺、法雨寺,還是慧濟寺,我看到那些小心翼翼燃香、在寺院裡謹言慎行的人們,他們彎腰低頭地認真上香,在拜墊上虔誠禮拜,眼目低垂,嘴唇微動,誠心地祈願。周邊人聲鼎沸、人流湧動的環境完全不能影響他們對菩薩的至誠祈請。看著這一切,我似乎明白了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口口相傳普陀山的菩薩很靈了。

其實,無論在哪裡,觀音菩薩都是很靈的。只是在普陀山這樣一個殊勝的道場——菩薩示跡的道場,菩薩凝視著的島嶼,我們不自覺地收起了在外面的那份放浪形骸,收起了那份時常流露的懈怠傲慢,收起了那份對他人的冷漠,開始有了些許慈悲心、恭敬心。因此,在菩薩聖像面前,我們比以往有了更加虔敬的心,更加至誠祈請菩薩的心,更加強烈的信願心。正因為此,我們與菩薩的距離瞬間縮短,不僅在地理上,更是在心靈上。人有誠心,佛就有感應。所以,不論在哪裡,觀音菩薩都是很靈的,至誠感通,即是「千處祈求千處應」,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足夠虔誠至信。

在普陀山,與你擦肩而過的人,哪一位是菩薩的示現呢?這個誰也說不清楚。在他人眼裡,或許你就是觀音菩薩的示現。猶記得2013年朝禮九華山的時候,我與同行的安心師兄在大天台地藏洞遇到了一位隱士打扮的雲遊僧人,他穿著打著補丁的僧服,背著一大斗笠,一派仙風道骨、正氣凜然、法相莊嚴的模樣,頓時讓我們生起了親近之心,想與這位雲遊僧人合影。僧人說道:「我一般不與他人合影,但看在你們像地藏王菩薩的份上,就合個影吧。」合影后,我們與這位師父聊了一會,發現還真有緣。在這位雲遊僧人的眼裡,我們是菩薩的示現,而在我與安心師兄的眼裡,這位法相莊嚴、氣質絕佳的雲遊僧難道就不是菩薩的示現嗎?

《普門品》中說:「應以何身得度者,即以何身而為說法。」傳說,有緣之人在普陀山有時會遇到觀音顯像,而菩薩的示跡往往出人意料。有時,菩薩是年老皮皺、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有時是花白鬍鬚、滿臉滄桑的老者;有時是態度溫和、儒雅從容的中年男子;有時是雍容華貴、端莊秀麗的中年婦女;有時是青春年少、穿著朴素的漁家少女;有時是意氣風發、生龍活虎的得意少年。如果菩薩以這些普通人的形象出現,估計我會當面錯過。

我看著來來往往的朝山者,看著閑庭漫步的僧人,看著佛前虔誠禮拜的善男信女,哪一個不是觀音菩薩的示現呢?只有踐行印光法師的法語「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這樣才不會與菩薩當面錯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觀音菩薩能令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

《楞嚴經》卷六載,觀世音菩薩聞熏聞修,以金剛三昧無...

星雲大師《向觀世音菩薩祈願文》

慈悲偉大的佛陀!請您救苦救難,慈悲地垂聽弟子的發露...

普陀山「觀音跳」的內涵義理

諸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呢,我們來到普陀的又一處聖...

【推薦】金瑞珍銀樓失金復得的真實事蹟

我有一個信徒開一家金飾店,叫金瑞珍銀樓,她先生受菩...

觀音菩薩度眾生的事蹟,講都講不盡

我們念觀音菩薩的名號,就一定要想觀音菩薩為什麼稱作...

康熙與普陀山結緣的故事

據《普陀山誌》記載:中國歷史上共有13位帝王、19位皇...

慧律法師《靈感觀世音》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

宣化上人:心誠則靈的大悲咒

誦念《大悲咒》的人,在今生所有的希望,一切的要求,...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男女之間的貪著

世間上的痛苦和快樂都是由於自己的業力所造成,尤其痛...

久坐對健康的傷害與吸煙相當

人人都知道吸煙傷身,猶如健康殺手,但可能很多人還沒...

第六意識是怎麼去創造法塵的

我們看第六段,明意與法即藏性。 這個意是內處,意根;...

如何做到家庭和事業的平衡

問: 要想成為自己人生的大贏家,該怎麼做?現在的生...

六字括三乘超十地

印光大師說: 莫訝一聲超十地,當知六字括三乘。 這兩...

「理悟」是眼目,「事修」則是兩條腿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只有眼睛沒有腿。這樣的人,...

有所求都是痛苦的開始

有所求即遭受苦,沒有想要求時就快樂。 菩提達摩在論中...

焦芽敗種

人有善良的人,也有兇惡的人。有仁慈有德的人,也有奸...

怎樣才能讓心變清淨

凡夫的心總是心猿意馬,漂浮不定,好比躁動的猿猴一樣...

品味智者的境界

一、最困難的事。 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你認為...

愚癡跟邪見有什麼差別

愚癡就是對事理的顛倒,顛倒染慧為性。這個邪見在唯識...

施恩、受恩與報恩

在《佛本生故事》中有一則《樵夫與熊》的故事:有一個...

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你就成功了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內涵當中,不管你是修什麼宗派,都有...

為什麼人對死亡會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如果人們不相信有來世,不僅會導致很多的問題,也會影...

修行最重要是明心見性了解真妄

古德說:不識本心,修法無益。我們的法門有很多選擇,...

誦經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

問: 我在誦經時,身體發熱是怎麼回事? 大安法師答:...

【佛教詞典】外醫治論

【外醫治論】 p0492 顯揚五卷一頁云:外醫治論,謂外醫...

【佛教詞典】不可有

(術語)七有之一。地獄有之異名。不可猶言不是,地獄...

【視頻】往生咒(本善本幻)

往生咒(本善本幻)

【視頻】淨界法師《墮落到仙道的業因》

淨界法師《墮落到仙道的業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