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心想事成也是需要不少條件的

學誠法師  2015/02/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心想事成也是需要不少條件的

我們常聽到「心想事成」的祝願,如果你僅僅把它作為祝福語的話,未免太簡單了。其實它裡面蘊含著豐富的道理。

佛教講「一切唯心造」、「心生則種種法生」。心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切的法都是從心而生起的。

漂泊的遊子,因為內心有對家鄉的思念,即使風雪阻斷了回家的路,也毅然徒步還家;堅強的病人,因為內心有對生命的眷戀,日日夜夜與病魔戰鬥,最後獲得了新生;勇敢的旅行家,因為內心有超越自我的夢想,所以能夠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完成環球旅行……內心的力量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像精衛填海,愚公移山,也不是沒有可能。

但是,心想事成也是需要不少條件的。如果我們只是在那裡空想,卻不去付諸實踐,也是不能成就任何事。清代學者彭端淑的《為學》中講了這樣一段公案:四川邊境上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普陀山朝聖,你看怎麼樣?」富和尚問:「你靠什麼去呢?」窮和尚說:「我只靠一個水瓶和一個缽就足夠了。」富和尚說:「我幾年來一直想僱船去南海,直到現在還沒去成。你靠水瓶和缽怎麼去?」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歸來,把自己的朝聖經歷講給富和尚聽,富和尚聽後,露出慚愧的神色。

四川西部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遠,富和尚無法到達,而窮和尚卻到達了。所以人內心有了志向,還要付出行動,才能實現願望。另外,如果一個人一心想著去做事,沒有智慧去抉擇取捨善惡,努力到最後還可能會墮落,更不可能成就偉大的事業。如果只顧著埋頭幹活,不抬頭看路,只會離目標越來越遠,甚至走到反面去,就像那個南轅北轍的魏國人一樣。所以要有所成就,不僅要有發心,還要去付諸實踐,宗旨目標要明確,最後還需要堅持的力量和智慧的觀照。

佛教講「一切諸法因緣生」。心想事成,因為你心裡有想,就是說有種下這個因。接下來製訂計劃,付諸行動,尋求幫助,堅持努力,這些都是外緣。內因外緣俱足,事情才能成辦。這裡面,最根本的就是你要有發心,你要有想,如果你想都不去想,想都不敢想,事情怎麼能做成呢?

所以簡單的一句「心想事成」,也在告訴我們甚深的因果道理。生活中如果能夠處處用心,處處都能體會佛法,處處充滿智慧,處處蓮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野鴨子飛過去了,你的心在哪裡

理觀的智慧,特色就是安住一念心性,這是根本。 安住一...

【推薦】微笑地面對人生中痛苦和考驗

這是一位冒著生命危險,來參加齋戒學會的老菩薩的故事...

比爾.蓋茨童年的故事

比爾。蓋茨擁有好多個世界之最,例如:他是第一個靠觀念...

法從緣起,果從因生

學習佛法要懂得佛法有兩條根本規律:一條叫法從緣起,...

時空與生命的超越

時間過得真快,記得我還在當小沙彌的時候,看到年紀上...

【推薦】在不堅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過去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時,世尊教誡比丘:在...

善良,讓人生的機遇不曾錯過他

聖保羅國際影業公司計劃籌拍一部情感電影《中央車站》...

曾國藩是如何成就的

湖南有個人叫做唐浩明,唐浩明研究曾國藩。他就寫了一...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在世間唯有這一句佛號最珍貴

一百多位參加廬山東林寺十天百萬佛號閉關的蓮友,在閉...

宏海法師:阿彌陀經直解

(第一講) 好,各位,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

「空、假、中」三觀的具體操作

一心三觀,它第一個,回歸到一念心性,這是第一個思想...

把心念進去了嗎

有朋友問,修行只要念經就可以了,另外多參加法會多去...

淨土宗人對往生不可以敷衍了事

看看印光大師他把這個信願講出什麼條件。他說:淨土宗...

惜福和修行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

問: 法師,惜福和修行有什麼直接的關係嗎? 慧廣法師...

在六十劫中佈施眼睛,最終證得眼識圓通

《心經》這部經文宣揚空性和般若,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第...

菩薩十八根本戒之謗棄大乘

《集頌》:誹謗大乘菩薩藏,背捨佛說深廣法。說像似法...

胎兒不健全可以墮胎嗎

問: 末學有一個親戚在懷孕七個月後,發現胎兒發育不...

【推薦】危難之中持誦聖號 槍不能傷火不能燒

倓虛法師在長春籌建般若寺時,有致中、界虛兩法師去林...

佛經中講邪淫的果報

佛在《善生子經》上講: 【淫邪有六變當知。何謂六。...

四大不調在身體上的表現

一者四大增損病相:若地大增者,則腫結沉重,身體枯瘠...

有多少時間,盡量念多少佛

這個持名念佛呀,這個名號當中是莊嚴,這個名號是從阿...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輪迴頓息

我們看《唯識學》是怎麼去解釋十二因緣? 第一個無明,...

究竟是誰在煩惱

我常說: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沒有事。這是說,如...

願不切,行不深

先說願不切 蕅益大師說:欲決定得生極樂世界,莫若以信...

【佛教詞典】善顯了

【善顯了】 p1139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二頁云:善顯了者:...

【佛教詞典】五壇法

(修法)五壇之法。祈禱五大明王之修法也。中壇為大聖...

【視頻】護生卡通:海鮮老闆的轉變

護生卡通:海鮮老闆的轉變

【視頻】玉兔臨門滿願齋

玉兔臨門滿願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