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信仰不是尋找奇跡 不要過分感性狂熱

明賢法師  2015/01/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信仰不是尋找奇跡 不要過分感性狂熱

玉琳國師曾經有過這麼一段話:作為大德善知識,為眾生所開顯的修行之道,它一定是光明和坦途的,一定是大眾可行,並不是說只有一個兩個人可以接受,一定是大眾都可以接受,它一定是寬坦可行,而絕不是特別陡峭、特別嚴峻而讓大家覺得沒有接受餘地。

第一種正見:皈依是目的而不是起點

我們要把皈依佛教當成一個結果,而不要把皈依當成一個信仰的起點,不要設定這麼高的一個門檻,讓別人有一些選擇的餘地。

第二種正見:佛教信仰是具備理性的實踐

我們不太過分地強調感性的東西,有感應也好,沒有感應也好,奇跡的東西我們不追求。奇跡可以鼓勵我們的發心,可是我們的奇跡是在實際修行當中來尋找,在我們生命本身來尋找。我們能活著,這就是奇跡,我們生命本身就是奇跡,我們不到心的外面去尋找奇跡。所以具備理性的實踐,是我們要強調的第二個正見。

第三種正見:信仰不是心靈寄託

要知道,心靈空虛才尋找心靈寄託。如果有人說:「你們信佛的人,就是得到心靈寄託。」我們要反對這個觀點,我們信仰佛教不是在尋找心靈寄託。

第四種正見:信仰不局限於祈福免禍

祈福免禍,正因為它有逃避現實和貪圖僥倖這麼一些嫌疑,所以我們不會把祈福免禍當成我們信佛的一個主題來看。我們信仰佛教的主題絕不僅僅只是祈福免禍,不要拿祈福免禍這個詞對佛教來定性,這是第四個正見。

第五種正見:佛教的核心不是「教人為善」

「佛教就是教人為善」,我們也要反對這樣一個觀點。這個反對是因為有些原則性的問題,並不是說它在一些細節方面沒有正確的地方。因為做善人不一定要信仰佛教,所以善報也不是信佛的首要目標,善報是信仰佛教的一個必然結果。一個孝順的子女,不會為了遺產來敬重父母親。為了覺醒生命的尊嚴,善行是一種無造作的、自然必要的行動,所以「自淨其意」、「關注當下」,然後我們內心裡面有一種「發諸內而形諸外」的責任感,這是做善行的推動力量,它並不是一個行為標準的需要,它是心靈尊嚴的一個自然要求。

所以這個「教人為善」,它不是佛教定性的詞彙。做善人不一定要信佛,可是信佛的教人為善,它絕不是一個首要的東西。所以第五個部分:教人為善不能作為佛教信仰的正見,不能作為它中心的核心正見。教人為善,不是外在行為標準的需要,是心靈覺醒的要求,是發諸內而形諸外的、帶著責任感的一種推動力。它不是裝出來的,也不是你要求出來的,它是內心裡面的自然要求。

第六種正見:信仰不是尋找奇跡

尋找奇跡就是說得到一個感應,見光、見花、看到佛菩薩。我們生命當中,我們有身心、有血肉,能夠享受陽光、空氣和水分,這都是奇跡。信佛的人是從內心求道,在道上來尋找奇跡,道是我們要求的奇跡。在心靈之外,沒有奇跡可言。佛菩薩給你現身,如果你沒有證悟空性,你不懂得無常,這也不是奇跡。所以,信仰不能夠只是追求世間奇跡,追求世間奇跡也不是我們信佛的正見。

第七種正見:不要過分感性乃至狂熱

我們不要過分去強調感性層面的東西,過分強調感性層面的東西,我們會逐漸變得非理性和反理性,乃至讓自己和他人走向狂熱之途。我們信佛,我們的信仰遠遠要比一時的感動流淚深刻。深刻的宗教體驗會讓人感動,但這是健康的、不是偏激的謀求。有時候會熱情感動,有時候是冷然面對。有時候是有佛菩薩的感應,有時候也是長夜守候,沒有任何感覺,也沒有任何進步。

有時候是非常苦苦的一個人在那裡摸索和探求,這些你都得接受,這都是你的信仰。所以並不是你在覺得有所感受的時候才是信仰,信仰要避免陷於狂熱,不要過分強調感性層面——這是第七點正見。

第八種正見:信仰不單是追求理想更能改變現實

所以說佛教的信仰不是一種說教,不僅僅只是一個精神勝利法,它更是一種實踐。

第九種正見:求得平衡不如自淨其意、培養觀察力

我們求得世間和出世間的平衡,求得自利和利他的平衡,求得世俗真理和勝義真理的平衡,求得世俗諦和勝義諦的平衡……我們有很多的平衡想去找到,但要知道這個平衡並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不要把它作為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首要解決的問題是支點的問題。這個支點是什麼呢?是指觀察能力。觀察能力取決於你內心的清淨,內心的清淨要拿修行來換得。我們一點修行都沒有,一次修行都不去實踐,那我們內心的煩惱減不掉,內心的平靜找不到,這種觀察能力就找不到。

所以我認為,與其到水裡按葫蘆,以那種方式去求得平衡,——自利利他的平衡、世出世間的平衡……這個都是很難的事情——與其這麼難地去尋找平衡,不如給自己一次修行的機會,讓自己的心得到一次清淨。當心一清淨了,就自然有一種觀察能力產生。觀察能力產生了,平衡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所以,修行和心的清淨比平衡更重要。

第十種正見:信仰一定要強調家族性的推廣推進

我們不要去追求那種背離家庭的、單個式的信仰,我們自己信佛,開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家庭開始來接受自己和佛教的影響,一個家庭來感染更多的家庭,像這樣推廣開來,世代相傳,上輩影響下輩,這樣才真正地進入家族。從中國社會的發展來看,沒有進入家族的宗教都變成邊緣群體,凡是進入家族化的信仰都變成社會的主流。比如說中國的儒家文化,它正是因為進入了家族,所以它變成了主流。如果佛教一直都做那種邊緣群體,那很難引導這個社會的正常發展。

所以,我們信佛,一個標誌:我開始影響自己很好的朋友,影響自己的家人開始信仰。如果總有那麼一層隔礙,我在這裡信佛,我一定不讓我的先生信佛;我信佛可以,我一定要藏著不讓我的夫人信佛;我信佛可以,我一定要讓我的小孩多吃點肉;我信佛可以,我一定要讓我的老公多喝點酒,這樣他的交際圈才能夠耍得開……你如果被陷在這樣一個觀念圈子裡面,佛教在你的家庭裡面就一點力量都沒有。

我們更希望、更想推動的是一種家族式的信仰,就像藏傳佛教那些家庭一樣,父親那輩信佛,他會教下面的子女,讓他們先信佛再學文化,先從信仰開始接受,再來接受其他。

我很希望大家遵循以上十種正見,希望大家對這些感興趣。我敢肯定,對這些感興趣,你們可以受用一生。如果是對以上所談的相反觀點感興趣,我相信以後我們的信仰中會有層出不窮的問題。所以作為佛教徒,我提出以上對於佛教信仰狀態的考慮,這是一種憂思。凡是對中國佛教發展有一點悲心的人,剛才我談到的這些,多少會有一些認同。

這裡所談的情況可能會有一點過激的言辭,會衝擊一點敏銳的觸角,但是我也沒有刪掉,我這裡還是講出來,是因為我希望大家能夠把它作為一個問題,進行一點思考。而且這個話題,我們以後還將繼續討論下去,希望將來信仰這條道路走得越來越寬廣、越來越光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水陸法會為何是經懺法事中最為隆重的

水陸法會,全稱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又稱水陸道...

各宗要略——三論宗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張的學說,一部經論的理論系統...

入定和睡著有什麼區別

問: 頂禮法師。弟子在靜坐念佛時,沒念多久就有睡著的...

為什麼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佛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土難信。得人身有多難呢...

活佛算命

世上有許多人,是歡喜看相算命的玩意,尤其我們中國女...

佛教的社會責任與社會價值的探討

佛教從它誕生起就給人一種超然於世的感覺好像它只以解...

【推薦】為何得不到觀音菩薩的感應,問題出在哪裡

大家都知道觀音菩薩的神通妙用,有求必應。《普門品》...

莫做十種奇怪的學佛人

1、貪心學佛,心常望報 有的人學佛的目的、動機和行為...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六道眾生皆是父母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

把真如本性喚醒激活

我們看蓮花的兩種譬喻:一個出水義,一個開敷義。天親...

「熊采玉米」的譬喻

「八識」:八個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不淨觀頌

死想第一 (人死時心臟和呼吸均告停止,其狀可畏) 有...

禪堂法器與規矩詳解

寺院的中心為禪堂。禪堂有四大法器:鐘板、香板、散香...

本煥長老圓寂荼毗後分揀出大量彩色舍利

弘法網訊:4月12日,在本煥長老法體進入化身窯後的第...

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若能至心歸敬及瞻禮讚嘆。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

審視自己的個性

從小被認為是個很有個性的人,這個詞聽上去並不像批評...

四十八大願——(第45願)皆得三昧見佛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

雖然身體還沒往生,但心早已過去

你想憑自己的功夫往生,是不可能的。這樣可就不空費了...

聖嚴法師《誦經做什麼?》

佛經是佛所說的信佛、學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無邊...

善用其心怎麼個「善用」法

在善惡關頭,你怎麼善用其心? 依著事、依著境,境就是...

念佛需恭行,切忌好高騖遠

現在的人好高騖遠,有點小聰明,就忙著參禪、學相宗、...

恐懼是因為內心放不下

面對自己的死亡是很重要的人生課題,每個人都知道自己...

競爭對手破壞我們的產品商譽怎麼辦

問: 競爭對手破壞我們的產品商譽怎麼辦? 正如法師答...

金色僧人代受刀災,父母由此深信佛法

原文: 唐撫州刺史婦祖氏,皈敬地藏大士,信心真切,惟...

【佛教詞典】蘇陀扇陀

梵語 sudhasyanda。良藥名。傳說病人眼見此藥,各種疾...

【佛教詞典】異部宗輪論

《異部宗輪論》,一卷,題世友菩薩造,唐玄奘於龍朔二...

【視頻】妙境法師《不要錯認消息》

妙境法師《不要錯認消息》

【視頻】慧律法師《純陀最後供》

慧律法師《純陀最後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