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大安法師  2019/10/1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若眾心生,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若眾生心」,開始相信之後的行持,就叫「眾生心」。眾生,是眾緣和合生起的心,代表著業力凡夫現前的染著心、散亂心、攀緣心、貪慾心、黑暗的心,我們開始就是用這個心來念佛。

很多居士說,我念佛為什麼這麼散亂?為什麼妄想雜念紛飛?這是正常的。我們的阿賴耶識裡面含藏著太多的惡業種子,我們的心就是這麼的散亂。但沒有關係,你就是用這散亂的、染著的眾生心去憶佛。

「憶佛」就是憶念佛的功德、憶念佛的慈悲、憶念佛的光明、憶念佛的神通、憶念佛對我拯救的所有威神力量。你去「憶」這個。

這裡講「憶」,「憶」就是回憶。實際上,這個「憶」裡面包含著更深的意思。無量劫以來,阿彌陀佛隨形六道,曾經跟我們有過直接和間接的法緣關係,曾經跟我們結過緣。但結的這個緣,我們忘了,忘了之後又透過一個信息,再啟發你已經遺忘的跟阿彌陀佛結過緣的一個善根。

雖然忘了,但它在我們內心的原型裡面已經有這個種子,這個種子一旦激活之後,就會「憶」。這個「憶」的意思是,我曾經熟悉的東西只是忘記了,就好像我們自己曾經去過華盛頓,但是忘了。忘了以後,等到一個機緣,忽然激活了,我才知道華盛頓的種種情況,博物館的種種情況。

這個「憶」就是你原來有的東西。

更深切地說,我們的自性含藏著無量的性德,大涅槃的常樂我淨都有,乃至西方極樂世界無盡的莊嚴,我們的心性當中完整具足,只是佛把我們自性本具的德能給它彰顯出來了,給它表達出來了。所以,透過憶佛 —— 憶果地上已經成就的佛的功德,是要把我們正因佛性具有的佛的功德給它激活,這才具有一種「憶」的內涵。這個「憶」就是我們本身具有的印象、圖像、原型。

這個「念」,念佛,就是作用在我們現前這一念心,上面是一個「今」字,今就是當下的心。當下的心,你要系緣這句佛號或者佛所建構的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你且去念。

念佛,它不是口字旁的念,而是用你的心去念。你如果只是口念心不念,那不叫念佛。所以,這句佛號一定要從心裡出來,口裡念出聲音,再用耳根把聲音又聽到心裡去,這才叫念佛,形成一種內循環。

用你全部的生命,通過這個「念」,貫注在這句佛號上,這就是全心即佛,全佛即心,心佛一如。所以,這就是下手處,不管我們眾生的心多染污、多散亂,給它的系緣之境就是憶佛念佛,把佛的境界作為我們所繫緣之境。

這樣就是一個根本性的轉換。如果佛是一個真如自性的話,我們在憶佛念佛,就是真如熏無明。我們眾生心是無明的心,修行就是長期熏習的過程,熏習的過程就是轉依的過程,轉我們眾生心為佛心。

轉煩惱依菩提、轉生死依涅槃、轉愚癡依智慧,要實現這樣的轉依。這都是在憶佛念佛的過程當中實現這樣的一個熏習。

這熏習,就是功夫上的由熟變生,由生變熟,熟處變生,生處變熟。熟處,我們眾生心很熟的都是五欲六塵境界,舉心動念都是想的五欲六塵,不需要去作意就會想這些東西。

但是,眾生心要去想佛的功德、去念佛,開始是非常勉強的,一定要給自己定功課,一定要去完成的,要像小學生一樣監督自己的,因為佛號對我們來說很生疏。那要通過一個憶佛念佛的長期熏習,慢慢地把我們對五欲六塵、家親眷屬、恩恩怨怨、人我是非這些很熟的東西變生疏。

然後把生疏的佛號、極樂世界莊嚴、阿彌陀佛的願力,這些生疏的變熟。要有一個生和熟的置換。

置換之後,我們以後念佛功夫得力,舉心動念都是這句佛號。碰到一個很緊要的關頭,一輛卡車要撞到我身上來了,生死關頭可能我們本能地會喊救命,或者「我的媽呀!」但是,如果你這對句佛號很熟了,你第一反應就是「阿彌陀佛!」

當歹徒要搶你的錢,拿槍對著你的時候,甚至最後他要扣扳機,「乓、乓、乓」幾槍過來的時候,一槍一句阿彌陀佛,三槍三句阿彌陀佛,你就到極樂世界去了。你可不能恐懼得「哇,我的媽呀!」 抱頭鼠竄,那你被恐懼所壓倒,你就去不了極樂世界了。所以,生和熟的置換很重要。

這個置換就是「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就是現前見佛,現生功夫得力,能念所念打成一片,叫作念極功純 —— 念到極點,你念佛的功夫就純熟了。純熟的特點就和念脫落,就是能念所念都沒有了,無念了,這時候契入念佛三昧。在念佛三昧當中就能見佛,就能見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

那你當下念佛的心境也就像一個大圓鏡智、一個摩尼寶珠,就映現著極樂世界的情景,就在你這個珠子裡面構成一個影子。極樂世界也是一個珠子,我們現前一念也是一個珠子,交光互攝。

這裡可能聽得還是很神妙,講一個公案。淨土宗第四代祖師法照大師,他有一個經歷。他在廬山念佛入定的時候,就到了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後,他看到了一個情形:在阿彌陀佛的身邊有一個老和尚,穿得衣衫襤褸,還有點蓬頭垢面的樣子,他覺得很驚訝。

阿彌陀佛跟他說了句話:「這就是南嶽的承遠法師。」他從定中出來,就特意到南嶽去找承遠。這個承遠大師就真的住在山裡,專門念佛,不做其他事,雖然有個侍者,他也常常自己耕作勞動,穿得很襤褸。法照大師一看他的樣子,跟定中在極樂世界見到的樣子一模一樣,就趕緊拜他為師。

承遠大師在那個時代並不出名,並且也沒有什麼著作,是由於法照大師被唐代的皇帝請到宮廷去供養,有很大的知名度,法照大師跟皇帝說:「你不要拜我為國師,還有比我更有道德的。」就介紹承遠大師。皇帝也就對承遠大師也有同樣的推崇,才把承遠大師隆重地推出來,承遠大師也就成為淨土宗第三代祖師。

法照大師也等於是現前見佛,他在念佛的定中見佛。五會念佛就是法照大師傳下來的。據說五會念佛的直接傳承是阿彌陀佛傳承下來的,是他在念佛三昧當中見到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給他傳的五會念佛。

五會念佛的音調,宮商和合、哀雅,跟極樂世界風吹寶樹的聲音、鈴鐸的聲音、虛空法器的聲音、八功德水相互激盪的聲音是同樣的韻律。所以五會念佛的音聲一唱,就有很大的伏滅煩惱、開顯智慧的功德。可惜的是,現在已經失傳了。

這是現前見佛,還有當來見佛。這是指功夫還沒有到達念佛三昧,還有散亂,心水不清。但是,臨命終時能夠見西方三聖前來接引,乃至於在臨命終時還看不清楚,那就是到極樂世界蓮華開放之後見阿彌陀佛。

雖然有現前見佛和當來見佛,時間上的差異,但是它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必定」。必定就是決定之辭,一定能夠見到。

那這個「必定」是來自於什麼樣的依據呢?這就是具有它的因果的。首先是信願稱名這個因,就一定會感得見佛的果,這首先是因果法則決定的。其次是感應道交的原理決定的,因為信願念佛為能感之機,阿彌陀佛的願力、慈悲就是所應之法,這種感應相通之後,阿彌陀佛的名號願力光明的大磁場一定會攝受這個念佛人,指向西方極樂世界。

他不會到三惡道裡面去,也不會到三善道裡面去,甚至也不會到他方世界去。在十方無量無邊微塵數的剎土當中,信願稱念阿彌陀佛,只是指向一個地方——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你去了當然能見教主了。

所以,這個「必定見佛」就具有它深刻的因果關聯。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大安法師:內心有掛念,無法一心念佛怎麼辦

問: 我是一個初學佛的人,應該放下萬緣念佛,但總是...

把佛號當做本命元辰

第一段講 靜中修 。早晚於佛前隨分隨力,禮拜持念,回...

惟賢長老《淨土教的圓融、頓悟及其影響》

佛教傳入中國,自後漢至魏晉南北朝,有關淨土的經典翻...

真心求淨土者,勿憂臨終之退悔也

【原文】 一人問: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

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你就成功了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內涵當中,不管你是修什麼宗派,都有...

只要真信切願必定往生

【原文】 如來憫念眾生自力了脫之難,於是特開一信願念...

【推薦】往生的人要把生死業力降到最低

淨土宗要做兩件事:第一個離開三界,第二個投生淨土。...

修淨土後不讀其他經律這樣對嗎

弘法宜持論公允,理事圓融,不可偏執,不可意氣用事。...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持名為往生正因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

大安法師:學佛人的世界觀

世界這個概念,世指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界...

一得往生,煩惱惡業就徹底消滅

我們這些帶業往生的凡夫,雖然具足煩惱的繫縛、通身都...

大安法師:一函遍復講記

第一部分 背景資料的介紹 應劫而生的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

寶篋塔是什麼意思

問: 師父,咱們讀誦《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

明暘法師:禪宗史話

第一節 禪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傳 禪學是佛教根本教...

佛教徒快樂的秘訣

大乘菩薩行的安樂行,不但要自己求安樂,還要所有的眾...

聖嚴法師《花開花謝,不執著》

世間的萬事萬物,不論是山川大地、環境中的任何事物與...

金剛經的功德利益作用與十大威力

一、金剛經中佛於其城中,次第乞已,佛教導我們對一切...

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利益

《涅槃經》云: 念佛一口分作十六分功德,若有一人布...

多吃紅薯有6個好處

甘薯(紅薯)的營養價值超乎想像。根據美國農業部國家營...

不應放過每一個能幫助別人的機會

那是一位老師告訴我的故事,讓我自己明白在人世間,其...

婆羅門向佛索債的因緣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一日,帶領比丘們進城化...

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

太虛法師要建設的人間佛教極力排除後代佛教宗派法派的...

禪宗五家七宗——楊岐派

楊岐派為臨濟宗之支派,禪宗五家七宗之一,又稱楊岐宗...

三招把素菜做出香味

素菜是健康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卻不喜歡吃...

【佛教詞典】息災延命

即息災法與延命法。由真言四種修法中之增益法別開而立...

【佛教詞典】域龍

(人名)又曰大域龍。論師名。梵名陳那Dinnāga,新因...

【視頻】戒殺放生 福報自至

戒殺放生 福報自至

【視頻】《地藏經》善音居士讀誦

《地藏經》善音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