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法供養的意義和種類

2014/02/28  大字體  護眼色

法供養的意義和種類

緣起作用不空、不錯亂,每種供養都會得相應果報。比如,供歡喜,得大喜悅;供音樂,得微妙音;供舞蹈,得無礙神通;供寶物,得菩提分功德寶;供樹木,得莊嚴覺悟樹;供鈴鐺,得眾人皈敬;供妙花,得如佛相好。所以,供養有種種奇妙、廣大的果報。如果確實由於往昔沒有積累福德,導致今生自己非常貧困,沒有財物作真實供養,也可以用鮮花、淨水、藍天和白雲等無主物作供養,甚至通過觀想作意幻供養,這也能積累巨大的福德。

財供養又分外財與內財。內財(頭目腦髓)供養,最難能可貴,若能稱性,也是法供養。《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中,過去日月淨明德佛,為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說《法華經》。喜見菩薩樂修苦行,滿萬二千歲已,得現一切色身三昧。心生歡喜,即念我得三昧,皆是聞《法華經》力。即入三昧,從虛空中雨種種華香,滿千二百歲,以香油塗身,於佛前,以天寶衣而自纏身,灌諸香油,以神通願力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千億恆河沙世界。其中諸佛同聲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若以華香瓔珞,燒香末香塗香,天繒幡蓋,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種種諸物供養,所不能及。假使國城妻子佈施,亦所不及。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於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養諸如來故。」可見融通財供養與法供養,廣修供養的行願方才圓滿。

可見,以財供養與法供養兩種來說,法供養最為殊勝。《十地經論》卷三談到供養的種類時說:「供養有三,一為利養供養,衣服臥具等之謂也。二為恭敬供養,香花幡等之謂也。三為行供養,修行信戒行等之謂也。」

供佛的內容是從「懸繒、燃燈、散華、燒香」(《無量壽經》),進一步定形而成「塗香、花、燒香、飲食、燃燈」(《蘇悉地羯羅經》)。《大日經疏》又對這些供物予以教理上的解釋,認為塗香是淨之義,如世間的塗香能清垢穢、息除熱惱。今行者以虛空之閼伽(即水)來洗滌菩提心中百六十種戲論之垢,以住無為戒。塗之,能除滅生死之熱惱,得清涼之性,故曰塗香。所謂花,乃生於慈悲之義,亦即此淨心的種子在大悲胎藏中萬行開敷,莊嚴菩提樹,故曰花。燒香是至遍法界之義,天之樹王開敷時,如香氣,逆風、順風自然遍佈。菩提之香亦然,隨一一功德,為慧火而焚,為解脫之風而吹,隨著悲願力而轉自在,普薰一切,故曰燒香。飲食是無上之甘露,不生不死之味也,若此果德成熟,進而服用其無上之味時,即名為入證,故說為食。所謂燈是如來之光明破暗之義,係指至果地時,心障盡轉,無盡之慧普照眾生,故曰燈。

同樣,在密教中則舉出六種基本供養具即「閼伽、塗香、華鬘、燒香、飲食、燈明」,將此六種各分配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六波羅蜜。或將「嬉、鬘、歌、舞、香、華、燈、塗」八種神格化,各自附於曼荼羅的相應位置上。

普賢菩薩強調「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一般人覺得供養用有形有像的財物才踏實,供養物豐盛,才算有大功德。相比之下,總覺得法供養不那麼實在,甚至懷疑是否可作為供品來供養。

從作用上觀察,法是佛母,佛是由法而成就的,從凡夫到佛的一切斷證功德,都是由法而來。想一想,法能使人成佛,能使人得到暫時、究竟的一切利樂,地水火風的無情物能使人成佛嗎?能使人獲得智慧、慈悲、神力嗎?當然不能,它的直接作用只是為人提供生活便利、養身、娛樂等等,至於直接在心上離過證德,則沒有絲毫作用。所以,法財遠遠勝過外財,故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以下解釋七種法供。

(1)如說修行供養:依照佛陀宣說的種種法門修行,即佛經流通分經常出現的「依教奉行」,或是「信受奉行」。

(2)利益眾生供養:凡是對眾生有利的事,我們應積極實踐。見到他人有難,主動給予解救、幫助,使之遠離痛苦,獲得安樂,這也是供養諸佛的修行。因為佛菩薩是為利益眾生而出現於世,我們能利益眾生,就是在為佛菩薩分擔職責,就是對諸佛最好的供養。

(3)攝受眾生供養:許多人對佛法有誤解,若直接對他們介紹佛法,很可能有排斥心理,這就需要先攝受他們。佛法中有四攝法門,分別是佈施、愛語、利行、同事。佈施,是見到他人有物質或精神方面的需求,積極給予幫助,供其所需。愛語,是本著柔和關愛之心,以真實、利他的語言令人歡喜。利行,即一切行為都對他人有利,不會對其構成任何傷害。同事,即以與大眾同樣的身份參與其間,使之產生認同感。倘能按四攝法門行事,必能與眾生廣結善緣。當對方從內心接受我們,了解我們的善意,並將我們視為良師益友之後,再向他們宣說佛法,就能使之樂於接受,而不會有那麼多心理障礙了。

(4)代眾生苦供養:以同體大悲的精神,將眾生和自己視為一體。很多時候,我們並非無力幫助別人,而是因為自他的分別,使我們不能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自然也就不會積極主動地替人分憂解難。我們自己生病時,會千方百計地設法治療。可當他人生命垂危時,我們也會那麼急迫嗎?也願傾己所有幫他治療嗎?也願意代他承受病苦折磨嗎?如果我們能時時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一點一滴地努力去做,就能逐步化解自他分別,逐步和眾生融為一體。那時,就能真正感受到眾生之苦,感受到切膚之痛,而不僅是在口頭說說。

(5)勤修善根供養:即通常所說的「眾善奉行」。善行的內容很多,如皈依、供養、懺悔、護生及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等。凡是對自己和眾生有利的事,都是我們應該修習的善行。這種修習是長期的,不是幾天可以達成的,必須勤勤懇懇、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6)不舍菩薩業供養:不舍,即不放棄。身為大乘學子,必須發菩提心,行菩薩行。菩薩行,主要以六度四攝為主,根據眾生的不同根基,方便善巧地給予幫助。這種幫助,也是盡未來際永不間斷的,決不半途而廢。

(7)不離菩提心供養:菩提心,是自覺覺他之心,也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由大悲心而來。在完成自身覺悟的同時,積極幫助他人獲得覺悟。發起菩提心之後,我們的所作所為,乃至起心動念,不能有剎那離開這一發心。否則,即使行善,也只是普通的世間善行,只能感得人天小果,有漏之因,無法成為佛果資糧。正如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所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名魔業。」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俱胝、那由他、迦羅、算、數、喻、優婆尼沙陀,都是超過億萬的數量詞,形容極多之意,難以窮盡,此處不一一詳解。普賢菩薩告訴法會聽眾:善男子呵!你們要知道,前面所講的種種財物供養,雖然可以得到無量功德,但比起法供養的功德卻有天壤之別。即使所有這些累積起來,也比不上法供養的一念功德,而且相距懸殊,無法類比。

為強調這一點,普賢菩薩又以一連串比喻進行說明,不到百分之一,不到千分之一,不到優波尼沙陀分之一。與法供養相應的,還有法施,其功德也遠遠勝於其他佈施。關於這點,《金剛經》以多處校量功德進行闡述,告訴我們:以無量七寶乃至生命佈施,固然有極大功德,但比起讀誦或為人解說《金剛經》,卻「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原因何在?因為財佈施是有限的,受者因此所得利益也是有限的。有時,甚至還會帶來某些副作用。許多家庭在經濟拮据時還能患難與共,但在條件改善後,反因不懂得正確處理財物而出現裂痕,互相猜忌提防。可見,財佈施不能從根本解決人生問題。而法佈施的意義是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改變自身素質,遠離憂愁煩惱,使生活變得充實安樂。我們從中得到的利益,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這才是令人終生受用的幸福源泉。

總之,因為法供養順乎佛心,因此成為最殊勝的供養。在很多人眼裡,供養諸佛和利他毫不相干。他不了知利他正合乎佛的心願,是上等的供養。有些人一邊損害眾生,一邊又供養諸佛,這樣不合乎佛心,並不能令諸佛歡喜。

《楞嚴經》上,阿難在世尊前說:「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意為:願我成就佛果寶王,還來度脫無邊眾生。我將這誓求成佛度生的深心,供養微塵數剎土的諸佛,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作證,我願先入惡世教化剛強眾生,如一眾生未成佛果,我終不取證涅槃。

《維摩詰經》記載:維摩詰大士接受長者善德的瓔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會中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難勝如來,隨即告知善德長者及與會大眾:「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等於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為具足法施。」行人作財佈施時,應持平等無相之心,深觀能供所供,皆是實相。如是供養,理事圓融,財供養與法供養,並無二致。

由此也可以得知「不離財施而行法施」的內涵。公案裡,維摩詰是佈施者,乞丐和難勝如來是受施者。維摩詰供養瓔珞時,心地寬廣、平等,沒有高下人我的分別,智慧相應實相,大悲不礙隨緣,悲智雙運,施而無施,度而無度。大士教導善德,能如是而行,財施即是法施。

這廣大最勝的供養,直到虛空界窮盡了、眾生界窮盡了、眾生業窮盡了、眾生煩惱窮盡了,我此供養才有窮盡,以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窮盡故,我此供養永無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為什麼要發無盡的供養願呢?實際上,心性大而無外、無始無終,整個虛空世界都是一念心現起的,為什麼不以芬敷萬行榮耀眾德莊嚴自己的心地?每個生命都應該覺醒,自性是如此廣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又如此能照萬法、能現萬德,為什麼自甘埋沒,令生命黯淡、萎縮呢?為什麼甘願具恆沙性德的法身墮於生死迷亂不已呢?因此,有覺悟的人應發大心求證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而要證入,就不可不發起佛子最廣大的普賢行願。只有依仗稱合本性的普賢行願才能還歸法界,這是生命最酣暢、最開展的行願。沒有佛語的加持,我們夢想不到,一個身高不過二米的人竟能發出遍周塵剎、盡未來際行持菩提行海的大願王。我們只有從內心裡發起普賢大願,生命才會拓展到無限寬廣,也才會知道生命境界是如此不可思議。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平等惠施獲福無量

昔日,佛陀在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弘法度眾。一天,師子...

聖嚴法師《要感謝接受過你施舍的人》

央視著名記者白岩松曾經採訪過聖嚴法師。讓他記憶猶新...

用錢來供養三寶,你的罪就能消嗎

大家道友聚會在一起,乃至跟師父一起閑聊天,把很好的...

貧窮的人有七種佈施

貧窮佈施難。然而,佛陀告訴我們不用財物也能佈施。稱...

長眉羅漢施神通度吝嗇婦人

在十八羅漢當中,有一位羅漢眉毛很長,被稱為長眉羅漢...

持戒的功德為何超過佈施

持戒跟佈施有什麼差別?兩個都是修習善法。 我們這樣子...

朝暮課誦的意義

課誦是寺院每天必不可少的修行儀式,即指定時誦經、持...

真正智者,惜已有之福,佈施一切

一勸貧者施。 經濟不寬裕,捉襟見肘,往往貧者難施。但...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道俗時眾等,...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彌勒下生經

佛說彌勒下生經...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墮落到畜生道的業因

世尊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在這個無邊無際的法界中,生...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短,切莫揭。這是當人,你看到人有短處,你要懂得...

淨土宗的懺悔和積集資糧,是為了臨終時用的

業果的輕重有三段:第一個,約心;第二個,約境;第三...

淫心乍起,當起四覺觀

凡夫起淫慾,世世常遷徙。宿生為女時,見男便喜歡。今...

第一個禮拜佛陀的人

在佛的弟子裡面,須菩提是獲得無諍三昧最優秀的人,名...

慧律法師《佛陀的格言3》

今天是2010年9月25日,我們水陸前一個月義工大會。每...

同樣的心裡,你為何要充滿煩惱呢

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 同樣的心裡,你為什...

大安法師:念佛是為了什麼

問: 念佛是為了什麼? 大安法師答: 當我們知道阿彌...

阿彌陀佛常在西方亦遍十方

《華嚴》不動寂場,遍周法界,故云,體相如本無差別,...

主導我們生命輪迴就是行蘊

那麼正念真如這一塊,什麼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呢?...

別把佛法當成一門學問

若我們自稱佛子,聽了佛法,卻不守戒,你學佛,但卻把...

聖嚴法師《不要埋怨是業障》

有些人在遭遇困難時,就說:這是我的業障重。不僅是遇...

【推薦】我從前生的妄想而來

清朝有一個居士叫王鼎實居士,這個居士從小就很聰明,...

這裡就是地獄

有一個人名叫錢琨,平日好吃懶做,游手好閑,因為不治...

培養臨終的第二念

淨土宗要培養臨終的正念是什麼意思?臨終第二念的正念...

恣意追逐功名利祿五欲,則苦患無窮

佛陀時代,有一次波斯匿王在靜坐中思惟:世間上很少有...

【佛教詞典】難陀利

興第語 namdhari。錫克教改革派之一。亦稱神名派,或呼...

【佛教詞典】差比丘料理房法

亦名:差比丘修理房法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差比丘修...

【視頻】地藏菩薩心咒(男女合唱)

地藏菩薩心咒(男女合唱)

【視頻】昌義法師《2018年河北蔚縣弘法行》

昌義法師《2018年河北蔚縣弘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