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因果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惟覺法師  2014/02/15  大字體  護眼色

因果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修學佛法,除了建立正確的知見,更進一步要身體力行。如果把佛法當做學術來研究,不用在日常生活上,必然得不到佛法的真實利益。

有些人聽到佛法講「因果」,認為是消極、迷信。事實上,「因果」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定律、法則,違背了這個法則,處處都會不如意;有了正確的因果觀念,能將正見落實於生活中,世間的亂象自然能夠減少。社會上竊盜、勒索的案件為什麼層出不窮?正是為非作歹的人缺乏因果觀念所致。行竊者不了解別人的成功與財富是經過一番努力所得,不知道自已也要從「因」上去努力,妄想一夕致富,甚至不擇手段去巧取豪奪,最終必然落得鋃鐺入獄、終身桎梏的果報。

在學校裡,有些學生平時上課不專心聽講,成績不好。不少家長為孩子到寺廟燒香、拜拜,祈求佛、菩薩或神明加被,希望孩子的學業突飛猛進。家長認為佛、菩薩慈悲,可以滿他們的願,這種想法不能說完全沒道理。佛、菩薩確實慈悲,但是佛、菩薩也告訴我們人生的真理,即凡事要從「因」上努力。勤學用功,學業才會進步;若是平常上課不用心,回家後又沉迷於電視、電玩,不溫習功課,中下懈怠、放逸的「因」,怎會有好成績的「果」報呢?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果的定律,是不變的法則。

因果通三世

有些不信因果的人會質疑:「假如真的有因果,為什麼有些人從來沒做過善事,卻能平步青雲?有些人做了許多善事,卻沒有善報?」殊不知因果的規律貫通於三世。三世指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過去世,也並非僅指過去的上一世,現在世之前的都屬於過去世。未來,也並非僅指下輩子。今日相對於昨日,今日就是未來;明年相對於今年,明年就是未來。生命是由無數個過去、現在、未來所組成。

在佛陀的時代,弗加沙王聽聞十二因緣的道理,反覆思惟而有所領悟,後來將國事交付給太子,自行出家。佛陀知道弗加沙由於過去世的惡業緣故,第二天將被牛觸死,因此特地為他開示法義,弗加沙在思惟妙法的當下,攝心入定,證阿那含果。次日,弗加沙果然被一頭母牛觸死。牛主因為心生恐懼,就把牛給賣了。奇怪的是,買主牽牛去喝水時,又被這頭牛從背後觸死。買主的兒子很生氣,把牛殺了,將牛肉拿到市場賣。有位買了牛頭的人,在回家的途中,把牛頭掛於樹枝上,坐在樹下休息,不一會兒,樹枝斷了,牛頭掉下來,牛角正好刺中這個人,此人立刻命終。

有人請問佛陀,為什麼這一頭牛竟然在短短的時間內讓三個人喪命?佛陀回答:「惡緣業報必定有其原因,不能只用現世所見來解釋。此因久遠前,有三個商人,旅途中寄宿在一位老婦家裡,他們見老婦孤苦無依,就聯手抵賴房租和伙食費用。老婦為此憤恨不平,心想:你們三個無賴,欺負我年老力衰,現在雖奈何不了你們,但我發誓來生若和你們相遇,一定要報復,要殺掉你們才甘心!那時的老婦就是今世的牛;那三個商人就是被牛觸死的三個人。」

禍福如影隨形,因果的軌跡有短、有長,有現世受報、有未來受報,凡夫的肉眼看不清楚真相。例如:一名年輕時吃苦耐勞、拚命賺錢的人,中年遷居他處,由於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變得只知揮霍享受、吃喝玩樂,不再勤奮做事,沒多久就山窮水盡、負債累累;到了老年,又遷居到另一處所,辛苦地賺錢還債,日子過得艱困坎坷。將這個人的一生分為青年、中年、老年三階段來看,就好比一個人的三世,外人所能見到的都只是不同的片段,沒辦法得知他一生的全部歷程,因為他每一階段都住在不同的地方。所以,從眼前所見,怎能知道他的過去和將來呢?

種善因好比在銀行裡存錢,我們這一世所享用的一切,是以前的存款;如果不再繼續培福、修福,毫無節制地耗費,總有一天福報會用完。有些富貴人家不了解三世因果,以為這一生的成功、富貴都是自己掙來的,是自己應得的成果。於是恣意揮霍,不知道惜福、修福,就如前例所說的中年階段,浪費、奢侈,極盡吃喝嫖賭之能事及追求物質的享樂,乃至造作惡業。有朝一日,過去的福報揮霍完了,事業就開始走下坡,或是身體出毛病、家庭鬧糾紛等,這類事情在社會上屢見不鮮。

人的一生,成功、失敗,富貴、貧賤,絕非偶然,「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切事物的成立,必定遵循著因果法則。

如是因 如是果

有人說:「因果的道理,既沒有根據,也看不到;即使今生做善事,死了以後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來生的事,又有誰能看到呢?」這種缺乏因果的人生觀,易導致思想行為上的偏頗。當生活貧困或事業不順利時,就會怨天尤人,覺得社會現實、不公平,只講究權力、手段,哪有什麼因果可言?有了這種思想,人生觀就會變得消極、冷漠,對於未來更會感到絕望。

佛法告訴我們要建立正知正見,要相信「如是因,如是果」,有了正確的觀念,人生就充滿光明和希望。當事業或生活不如意時,一般人總認為「運氣不好」而哀聲嘆氣;有正確知見的人,不會埋怨、煩惱,因為他深信因果,知道這是自己過去沒有種善因所招致的果報,所以不管運氣好壞、路途再怎麼不順遂,都能積極努力地從現在開始種善因。

一個人想要改變事業上的不如意,必須努力增進自己的工作技能,提升道德、智慧,腳踏實地的做事;想要家庭和睦,也要不斷種下和言愛語,關愛家人的種子,除此之外,應廣修善法,淨化心靈。只要我們堅持修習善法,善因緣會慢慢成就,一切境遇會變得越來越順利,人生的前途也將愈來愈光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惟覺法師文章列表

為什麼學佛後會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來信,發貼,訴說在念誦《地藏菩薩本願...

宣化上人:為什麼人有貧賤和尊貴

同樣是人,為什麼有尊貴的人?又有下賤的人?是什麼原...

寧守道貧賤而死,不為無道富貴而生

《六度集經》原文 昔者菩薩時為凡夫。博學佛經,深解罪...

因果業報

有一位婆羅門長者,家財萬貫,只有一個兒子,年滿二十...

因過去業緣,未能見佛莊嚴相

昔時,釋迦佛出現於世,為父王及大眾宣說觀佛三昧法門...

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

一般人遇到倒霉的事情,就想逃避它。可是聰明的人卻研...

【推薦】一樁善舉挽救了兩條人命

光緒年間的故事,一位江蘇的賈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

噁心的果報

從前,舍衛城的施主們供養僧眾齋食時,首先供僧,然後...

戒律中為何反對飲酒

佛教是反對飲酒的,無論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

積集福德資糧最快速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個很大的差別:小乘佛...

學佛修行人應有的心態

蕅益大師開示曰:學道一要真為生死,二要具足剛骨,三...

提倡以護生和素食代替放生

近兩年來,新加坡居士林在佛菩薩聖誕日到來之前總會在...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學問類: 1、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2、茅鹿門云:人生...

把戒持好,自然有護法神護你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大家要好好發心用功,不是開玩笑...

親身經歷的觀音菩薩靈感事蹟八則

信佛前後都聽過、看過別人講菩薩靈感的事蹟,然而我和...

「唯心淨土」的正確含義

這個唯心淨土,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首先在這裡往往會...

大安法師:水火二河白道喻詳解

善導大師舉出了一個水火二河白道喻,這個白道喻非常重...

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

別看它是一條黑母牛,牛奶一樣是白的。 格言 珍妮是個...

探病時應注意的事項

《梵網經》云:「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

竿影見佛法

從前,印度有座寺院,裡面住了四位神通廣大的道人。城...

因為經常吵架就離婚了,女兒也不和我親

問: 請尊敬的上宏下海法師開示,我和前夫是大學同學...

淨土行人早課功課之法

修行之方,亦有節次(程序、次序),如僧家功課之法,...

【佛教詞典】性瑩

(1628~1706)清初僧。屬日本黃檗宗。福建興化府莆田...

【佛教詞典】茅蓋頭

(雜語)言有一把茅,作個草庵,蓋在頭上,以蔽風雨也...

【視頻】惟賢法師《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惟賢法師《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視頻】《佛說月光菩薩經》聆志居士念誦

《佛說月光菩薩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