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從無明大夢中覺醒

學誠法師  2014/01/0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從無明大夢中覺醒

何為無明

到寺院裡來,就是要讓自己覺悟,圓滿的覺悟,就是佛;不圓滿的覺悟,是菩薩。我們為什麼會迷呢?因為煩惱、無明。什麼叫做無明呢?《圓覺經》說:「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由此妄有輪轉生死,故名無明。」無明,就猶如一個迷路的人,走路迷失了方向;一個開車的人,在路上卻找不到出口。

「我」在哪裡?

人認為身體是自我,從外在講,能看到一個有形有相的軀體,有手、有足,四肢、五官,會認為說這是「我的身」;從內在講,自己的種種思想、觀念、心理活動,看不見摸不著,但能感覺得到,認為這是「我的心」,這個身心合起來,就是「我」;另一方面,有人認為這種觀點是我的,身體是我的,這種思想是為我所有的,就是「我所」。

除了這個身心的假合外,有沒有個我?這幾天大家就要去參悟這個問題。

幻覺的世界

比如我們有眼疾,看到很多花朵或很多個月亮,其實都是不實在的,正常人的眼睛看不到,但我們卻能看到它的生、住、滅,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幻相、假相。眾生認為有身、有心,就會引發出很多問題:身體的生老病死、心的生住異滅、世界的成住壞空,這就導致了輪迴。其實,佛教說,這些也都是虛幻的,佛菩薩看我們看得很明白。眼睛的幻覺時間很短,我們能夠察覺出來;如果把這個時間拉長,一百年、兩百年、一千年……世界也是天翻地覆。

無我與聽聞

我們認為「我」是不會變化的,能夠主宰自他,實際上,我們不僅不能主宰別人,也不能主宰自己。

比如,現在大家在這裡聽我講課,有沒有個我呢?沒有我,如何聽課呢?若有我,又怎麼聽呢?古時候有一個大學士去參訪一個禪師,禪師一直往他的杯子裡倒茶,水一直溢出來,他終於忍不住說:「水都流出來了!」禪師說:「是啊,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想法空掉的話,怎麼能聽懂我的話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往往自己有了一個主意,然後以這種心去聽別人說話,實際上根本沒有聽明白,只是把自己的想法附加在別人的話上,聽錯了。我們常常容易以自己的名言體系、價值標準、經驗來認識別人,大家都這樣做,就造成混亂。

人生如夢

到寺廟裡來,就是要認識無明。就好像我們做夢一樣,有時醒了還會記得夢裡的情形。佛菩薩看我們也是在做夢,只是時間長短不同。我們做夢也能也就6分鐘、8分鐘,佛菩薩看我們,是60年、80年……人生如夢,是不是讓人覺得很沒有意義,很悲觀?這不是佛教的主張。佛教認為,一切都可以改變,做夢,也有一個做夢的主人翁。我們人活在世間,要怎麼去活?我們對朋友常常祝福「祝你做個好夢」,我們的人生也要如此,要好好地過。那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輪迴就不好,超越輪迴就是好。黑夜、白天;清醒、糊塗;工作……人這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都是在輪迴,佛教就是要回答人為什麼輪迴,如何才能超越輪迴。我們睡著時和清醒是同一個人,如果我們在生死問題上也能認識到是同一個人,就能夠超越輪迴。

學習智慧,觀照生命

如果我們認識到了生命的本質,就好像從睡眠中清醒過來,生命會有什麼不同?

我們平常接觸外境時,能夠有一種直觀的感受,冷、熱……等等,我們內心深處去轉一個念頭,這種感覺就不同了。比如有人說你不好,你內心深處認為對方是對我好,就比較容易接受;如果認為別人是在罵自己,反應又不同;比如吃飯,你內心深處認為:太難吃了!但是一轉念,又想:其實還是吃得下去,感受又不一樣。我們知道自己該選擇那種念頭,但往往選擇錯誤,選擇錯誤的念頭,就等於選擇了錯誤的結果。破迷開悟,就是要選擇正確的道路,得到正確的結果。

這就需要智慧,智慧是一種觀照力、思維能力,是聖者的經驗,我們來寺廟就是為了獲得這種能力。如果認為自己的見解都是正確合理的,就不會去學更好的,只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需要去學習,一旦認為自己是對的,就是一種執著,執著於我、我所,就不能進步。一個非常主觀的人不容易進步,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人,卻沒有能力來接受別人給我們的幫助,這種主觀,本身就是一種執取,我們常常把這種執取傳遞給別人。

解讀無常

無常就是不落二邊:沒有常,沒有斷。我們常常說:「不是東就是西」,這是很有問題的,不是東,還可能是東南、東北……我們在現實生活常常認為要麼是對的,要麼是錯的,無法深入分析,總是用一個簡單的對錯來判斷,這都是墮入兩邊。

有人認為:我不會死,會一直好好的,這就是常見;有人認為:反正今天過來了,管他有沒有明天,享受今天,不去考慮後果,這就是斷見。其實一切都是在變化的,常見、斷見都是不正確的,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

佛教認為「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生滅法是非常被動的,寂滅就是滅掉了「生、滅」,於是就達到了不生不滅的狀態,就是涅槃。一切法的本質都是不生不滅的,現象都是生滅的,我們執著於現象就悟不到不生不滅的狀態。生滅法只能帶來暫時的快樂,不究竟、不永恆,因為它是變化的,不是單一存在的,是無常的,不能主宰的。

我們不知道這些道理就是無明,不懂得佛法就叫無明,擁有了佛法的智慧才有辦法來改善。

改變因緣,改變結果

無明,就一直在創造錯誤的因緣。因緣就是和合,比如煮飯,水與米的因緣和合了,就能煮成粥、煮成飯。因緣就是無常,因為它是會變化的,當你煮飯時水加多了,本來準備煮乾飯的,就煮成粥了;本來準備煮粥的,水放少了,就煮成了飯,因緣變化,結果就變化。人也是一樣,都是會變化的。我們要得到一個好的結果,就要去創造因緣、改造因緣,人的一切都是自己創造的,是自己的因果。所有的因果都是緣起的組合,所有的緣起都是會變化的,善的可能變成惡的,惡的也可能變成善的。

人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緣相續的假合、因緣的組合、因緣的和合。假合、組合、和合,這三者是不一樣的,比如你參加法會,被上位分到某個組,你不願意去,但這樣分了,也只能去,被組合到這個組;如果大家十幾個人從四面八方來,分到一個組,大家都很歡喜,都很發心,這就是和合;大家從不同的地方來,組成一個組,法會結束後又離開,就是假合。為什麼有這些不同?因為有不同的因緣,只要在因、緣上改變,果就改變了。我們不知道這些因緣,或者知道了改不了,知道了沒有改,這就是無明。無明,就是沒有辦法改變,沒有光明的力量。

祝願大家都破迷開悟,獲得智慧,破除無明!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盲執燭

在拘睒尼國的美音精舍,佛陀正為四眾弟子廣說大法。有...

去除比較計較,回歸平等自性

有一個學僧道岫,雖然精於禪道的修持,但始終不能契悟...

慧律法師《安住心性》

佛法最重視悟,不悟的人就像經典所講的煮沙成飯,那麼...

用覺悟奉獻來提升我們人生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天,我們相聚洗心禪寺,這是緣...

宣化上人:一念無明即墮輪迴

世上的人,都在醉生夢死中過生活,沒有清醒的時候,不...

佛陀從他的娶妻生子當中悟到了什麼

這一科講到教主略史,就是我們介紹釋迦牟尼佛一生簡略...

只要一念覺悟,佛就來了

大家平時都知道如來佛祖這個稱呼,佛祖就是如來。那麼...

生死熾燃,苦惱無量

第八覺知:生死熾燃,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佛頂首楞嚴咒...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讓勤儉節約成為自己的道德標準

《中華美德故事儉朴篇》裡有一個春秋時魯國宰相季文子...

理解觀世音菩薩的四個要點

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與他的慈悲威德深入亞洲人心目中,他...

欲往生極樂所應修習的三種福業

為了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亦為了確保在往生時,不發生...

食肉十過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中,記載食肉有十種過失: 一、眾生...

圓瑛大師與他的四大高徒

近現代,中國漢傳佛教有五大高僧之說。他們是虛雲、圓...

慧律法師《不二法門》

禪,是感情和理性達到最平衡點的境界。此外,禪亦可解...

福報要省著點用(南懷瑾老師的故事)

福報,是佛家用語。福報是果,因在於修。福報不是憑空...

佛陀照顧老病比丘

佛陀在世時,他慈悲愛護一切眾生,貧困的、病苦的,他...

在末法時期,佛菩薩是如何示現的

現在我們聽到某某大德、某某老修行、某某善知識,也是...

一斤米的價值

一青年向一禪師求教。 大師,有人讚我是天才,將來必...

病與魔皆由宿業所致

病與魔皆由宿業所致,汝但能至誠懇切念佛,則病自痊癒...

修持以淨心為要,處世以慎言為先

自己的修持以心地清淨為最重要,處世接物以言語謹慎為...

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法門

我們所修持的這個淨土法門,是最殊勝超絕的,大家不要...

羅睺羅尊者-密行第一

人間第一幸福兒 佛陀還沒有出家的時候,是迦毘羅衛國...

阿賴耶識是如何變現出果報的

阿賴耶識有兩個功能:第一個保存種子,第二個把種子成...

雞蛋算不算素菜呢

聽聞對方吃素,人們通常都會忍不住問一句:雞蛋算不算...

【佛教詞典】金剛薩埵

(菩薩)Vajrasattva,又云金剛手,秘密主。又云普賢。...

【佛教詞典】攝食界處所

亦名:淨地處所、淨廚方位、廚廁方位 子題:東廂廚院、...

【視頻】宏海法師《宋代高僧天衣義懷禪師》

宏海法師《宋代高僧天衣義懷禪師》

【視頻】平興寺簡介(2021)

平興寺簡介(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