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羅睺羅尊者-密行第一

星雲大師  2011/03/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人間第一幸福兒

佛陀還沒有出家的時候,是迦毘羅衛國的太子,曾經娶拘利城耶輸陀羅公主為妃。

太子和公主同是在十九歲的那年,生下羅睺羅,太子很歡喜,這不是一般人生了兒子的歡喜,而是因為太子曾向父親淨飯王數次要求出家,均未獲允准,淨飯王曾說,除非有了王孫才肯讓他出家,現在太子真的生了兒子,他可以達到出家的願望,心中怎不歡喜呢?

當太子要離開王城的那天夜裡,正是二月初八日,是羅睺羅出生的第七天,耶輸陀羅妃正伸著玉臂讓羅睺羅睡在上面,自己也在睡意朦朧中,就在這時,太子探望了他們最後一眼,即把心一橫,乘著白馬,踰城出家去了。從此,羅睺羅失去世間上父親的疼愛。

不過,太子出家成了佛陀,父親一變而為老師,能令後來的羅睺羅修成聖果,這也正是天下第一的父親哩!

羅睺羅在沒有丈夫的母親和老來失去兒子的祖父熱愛之下成長了,生為獨一無二的王孫,天天在宮殿裡無憂無慮的過著日子,到了他懂事的時候,在他小小的心靈上也知道沒有爸爸可喚的悲哀。不過,他在年輕美貌的母親照顧下,母親就是他唯一的光明、唯一的慰藉、唯一的保護者。

失去了丈夫的妻子,在寂靜的深宮裡,春夏秋冬,度日如年,唯一給她人生希望的就是羅睺羅,母子相依,打發著悠悠的時光。

有人說,耶輸陀羅是苦命的女人,羅睺羅是可憐的孩子,但這只是從世間的俗情上來講,她的苦命,他的可憐,不過是短短的時間而已,有大的犧牲,就有大的收穫,到後來因為佛陀的度化,耶輸陀羅的出家開悟,羅睺羅的出家證果,這是最榮耀的女人!這是最幸福的孩子!

佛陀在告別王宮的時候,本想把正在睡覺的愛子抱在懷中親熱一下,但怕驚醒了耶輸陀羅妃而來阻止他出家,所以佛陀在看最後一眼的時候曾說:「等我成就佛陀的時候,再回來探望此子吧!」佛陀視一切眾生都如羅睺羅,一個羅睺羅不要緊,無量無數的羅睺羅在等著佛陀的慈愛,佛陀給眾生的是大慈大悲,生為羅睺羅的環境,更容易獲得佛陀的慈悲,所以,我們不要為羅睺羅從小沒有父親可喊而可憐,他是大聖佛陀之子,是撫育在以天地為愛情的搖籃中,所以我們要說他是人間第一的幸福兒!

不識父親的孩子

佛陀成道的第三年,從南方的摩揭陀國回到故鄉迦毘羅衛城。上自淨飯王,下至釋迦族所有的人等,都到城外歡迎佛陀,這中間沒有參加歡迎行列的唯有耶輸陀羅和羅睺羅。

在耶輸陀羅心中想:他去出家,為了他我受盡寂寞辛苦,他在外穿了褐色的衣服,我在宮中也和他一樣,我聽到他一日一食的苦行,我也馬上學習照做,我這樣對他,還有什麼對不起?假若他想到我,自然會到宮中來相見。

是的,十多年不見丈夫的耶輸陀羅,實在不願在公眾的場所見到佛陀。當然,這時耶輸陀羅妃心中,比什麼人都急於要見佛陀,但是,為了禮法、為了自尊,她不得不忍耐著。她走到宮中的一座高樓上,想從門窗的隙縫中先見一見被人迎接的佛陀。

正在這時,十多歲的羅睺羅走來,對耶輸陀羅說道:「媽媽!爸爸回來了!祖母(憍曇彌)叫我告訴你!」

不太懂事的羅睺羅,這時怎樣也想不出母親心中的感慨,他只覺得母親今天威嚴得令人不敢親近,不過,這終究是自己慈愛的母親,他又天真的問道:

「媽媽!你看宮門口來了那麼多的人,爸爸一定也在裡面,爸爸究竟是什麼樣子呢?」

已經十多歲的孩子了,從他的口中還不知道爸爸是什麼樣子的人,這樣的問話,聽在耶輸陀羅心中,真是感慨萬千,大人的心裡、大人的情感,做孩子的總無法完全知道。

耶輸陀羅顫抖著聲音,一手抱著羅睺羅,一手指著遙遠的宮門外,眼眶中含著淚水,回答羅睺羅道:「你看!在那一群沙門中,顯得最莊嚴的就是你的父親。」

這時候的羅睺羅,兩顆明亮的眼睛張得大大的,很驚奇的說道:

「我不認識我的父親,我所知道的唯有老王,還有最疼愛我的媽媽!」

耶輸陀羅含在眼眶中的淚珠掉下來,滴在羅睺羅的頭上,她緊緊的捏著羅睺羅的手,退回自己的宮中。

離開十多年的佛陀,耶輸陀羅還是第一次偷偷的見到,這十多年來,像夢似的,就這麼無聲無息的過去了。

耶輸陀羅此刻的心,像一塘池水投進一塊大石頭,掀起了巨大的浪花,一點也不能平靜,正在她哭著等的時候,佛陀察知她的心,匆匆和眾人招呼後,就帶著舍利弗和目犍連到內宮中探望她。

一個是成了正覺的佛陀,一個仍是很年輕的美妃,像這樣的相逢,為很多人所關心著,莊嚴的佛陀,靜靜的一瞬間,是同情、是憐憫、是慈悲的看著耶輸陀羅。多情美貌的耶輸陀羅,是愛,是恨,是千變萬化的情緒交織在心中。耶輸陀羅哭著,佛陀默然的立著,等到她那激動的情緒漸漸平靜下來,她才覺悟到她和佛陀之間有一條不能越過的鴻溝,想到佛陀是佛陀,不會再用一些甜蜜的溫言來安慰她,她這才拭乾眼淚,扶著羅睺羅,在佛陀的足前跪了下去。

佛陀很慢很慢的,一字一字的對跪在地上的耶輸陀羅說道:

「讓你辛苦了,雖然我對你是抱歉的,但我對得起一切眾生,請為我歡喜,我現在已達到歷劫的本願!」

佛陀說後,又再看看羅睺羅,很慈和的撫摸著他道:「真快!已經長大了!」

佛陀像是沒有情感,又像是有太多的情感,佛陀的話,佛陀的態度,就是開悟的舍利弗、目犍連,聽了都感動不已!

十多歲的羅睺羅,現在不知怎樣來稱呼自己的父親,稱呼爸爸吧!那麼神聖莊嚴的佛陀,自己實在不好意思出口;稱呼佛陀吧!不知應該不應該。看到那麼多沙門比丘跟隨著佛陀,聰明的羅睺羅心中想著:佛陀已不是我一人的父親了,佛陀是一切眾生的大慈父!

才十多歲的年齡,就甘願把自己一人的父親奉獻給一切眾生作大慈父,多麼有善根而不平凡的孩子!

最初的沙彌

佛陀在王宮中暫住了幾天,佛陀這次回宮,宮中沒有美女,沒有音樂,沒有醇酒,只有一千多名比丘跟隨著他。莊嚴堂皇的宮殿暫時成為僧房精舍。

佛陀知道初學道的比丘,在王宮中住久了,容易對淡泊的僧團生活,生起動搖的念頭,過不了幾天,佛陀就帶大家住進離迦毘羅衛城不遠的尼拘陀林裡。

佛陀雖然住在尼拘陀林,但佛陀還是常常進宮托缽乞食或說法,幼年的羅睺羅常常毫無懼怕的樣子,天真可愛而親熱的對佛陀說道:

「佛陀!我真高興常常和你在一起!」

這句話說明,父子的天性並不是十多年不見面就可以被時間拉開,佛陀也為這句話深為所動似的說道:「孩子!總有一天我會讓你常常在我身旁。」

就在佛陀說過這句話不久,羅睺羅就真的出家,永遠跟隨佛陀去了。

原因是還在深深戀愛著佛陀的耶輸陀羅,自己無法親近佛陀,常常逗著孩子羅睺羅去跟佛陀玩。她想以羅睺羅為緣,或能打動佛陀的心,對她增加一些情意。所以她常常給羅睺羅打扮得天真活潑的樣子,穿著華麗的衣服,對他說道:「你去跟你父親要求遺產,他有我們都沒有見過的寶貝!」

因此羅睺羅就常常跟著佛陀身後說:「佛陀!請施給我您的遺產吧!」

這一天,佛陀正好乞食後回到尼拘陀林的時候,佛陀在前面走著,羅睺羅在後面追趕著,奇怪,就沒有一個人阻止他,他老是跟在佛陀的後面叫著:「請施給我您的遺產吧!請施給我您的遺產吧!」

耶輸陀羅妃眼看著唯一的愛子跟著佛陀走去的背影,深怕羅睺羅被叫去出家,急得不覺掉下眼淚!

真的,佛陀一回到林中,便將舍利弗叫來說道:

「舍利弗!年少的羅睺羅,老是向我要求我的遺產,我不喜歡給他不真實的幸福和財寶,我所希望給他的是無量寶,所以,舍利弗!就請你收他出家,讓他做僧團中最初的沙彌!」

佛陀說後,就叫目犍連為羅睺羅剃頭,並叫羅睺羅禮拜舍利弗為戒師,舍利弗為他授沙彌十戒,這就是僧團中有沙彌之始!

羅睺羅的出家,對耶輸陀羅的打擊太大,羅睺羅是她唯一的希望,她如自己的生命一般的愛他,丈夫遠離她,現在孩子又遺棄她,這種悲哀,使她頓覺得日月無光,天旋地轉,她怨恨佛陀的殘忍,十多年來,她所以勉強過著單調無味的孤獨生活,就是為了羅睺羅,現在從她手中把孩子奪走,她怪佛陀口口聲聲的講說慈悲,怎麼佛陀又忍心給她嘗恩愛別離的苦毒!

當大家閱讀到這裡的時候,一定為耶輸陀羅的悲切,深深的感動和同情,甚至也有人和耶輸陀羅一樣,以為佛陀的作為,似乎有些太過。不錯,這就是我們大家所謂的人情!可是,真理與人情是背道而馳的,降伏人間的弱點──人情,才能與真理法性契合!

調皮的童年生活

羅睺羅出家做沙彌了,耶輸陀羅妃怎樣也不甘願,可是事情已成事實,又沒有辦法改變,淨飯王看了也很傷感同情,他就走向佛陀建議說道:

「佛陀!希望你能夠規定,今後要出家的青年,必須有父母的允許才可以。」

佛陀覺得父王說得有理,就很歡喜的採納。

萬念俱灰的耶輸陀羅,對人間已經沒有生存的興趣。不久,佛陀的姨母憍曇彌夫人加入僧團做比丘尼,耶輸陀羅隨著很多釋種女眾,也趕去毘舍離剃髮出家。

由於耶輸陀羅戀慕佛陀太甚,初加入僧團,一點也無法感受到僧團中無執的清淨法樂,可是,由於被佛陀偉大的聖格感化,沒有幾日,耶輸陀羅就開悟了,她恢復了生意,在法樂中過著安穩自在平和的生活,她很歡喜,很感激佛陀,佛陀也很歡喜,到今天,佛陀對她才像放下身上的重荷!

羅睺羅出家後,叫他要和大人一樣的認真修道,那是不可能的,在他出家後的不久,因為僧團中有了沙彌的制度,舍利弗又收了一個名叫均頭的孩子做沙彌,這兩個孩子常常玩在一起,沒有人的時候,他們也喜歡玩玩兒童們的遊戲。

一個年輕的孩子,每天生活在嚴肅的僧團裡,假若是自己願意的倒沒有話講,如果是環境壓制的關係,其心裡有著種種變化就很難講。羅睺羅的出家,他並不感到新的僧團的快樂,不過,他的口上是沒有講過不滿的話,一個孩子在十五歲以前,對大人所指示的言行,自然是百依百順,但一過了十五歲以後,那天賦的本能,對世間自會有不滿現實,以及反抗現實的念頭。

那是在羅睺羅十七八歲的時候,他的性情很溫和,工作也很熱心,但十七八歲的少年,也最調皮,羅睺羅還像小孩一樣,常常喜歡說謊騙人。

羅睺羅這個時候是住在王舍城外的溫泉林,有很多宰官、長者、居士來探問佛陀住在什麼地方,他總歡喜和人家開玩笑,當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時候,他就說在耆闍崛山,佛陀在耆闍崛山的時候,他就說在竹林精舍,因為這兩地的距離,約有兩里多的路程,羅睺羅開玩笑的心,使大家徒勞往返,結果仍然是拜見不到佛陀。當那些人失望著回來的時候,羅睺羅還笑著問他們道:

「你們拜見過佛陀沒有?」

「大德!你何必開我們的玩笑?」

「誰開你們的玩笑?我不過是不放心而已!」年輕調皮的羅睺羅,仍然不肯承認自己的錯。

有錢有勢的富家子,總是仗著父母的勢力和地位,喜歡為非作歹,生為王孫佛子的羅睺羅,雖然在平等的僧團裡出家,因為他是孩子,總有很多大人對他非常寵愛,因此,在我想,羅睺羅或許也有些嬌生慣養的習性,有些仗著人勢的心理。

像羅睺羅這樣說謊,一次兩次,或許紙老虎還不會給人揭穿,可是次數一多,以說謊來取笑人,這樣的風聲終於傳到佛陀的耳中,是慈父又兼嚴師的佛陀,聽了以後非常不喜歡,因此有一天就獨自的走向溫泉林來,佛陀想好好的來教誡他一頓。

佛陀嚴厲的教誡

這一天佛陀走到羅睺羅住的溫泉林來,那種威嚴的樣子,讓羅睺羅感到很意外,他整衣恭敬迎接,等佛陀坐下來的時候,他就拿水給佛陀洗足。佛陀一句話也不說,等到洗足以後,才指著洗足的盆對羅睺羅說道:

「羅睺羅!這盆裡的水可以喝嗎?」

「佛陀!洗足的水很污穢,不能喝的。」

「你就和這個洗足的水一樣!」佛陀訓斥道:「水本來是清淨的,洗了足就很肮髒!好比你本來是王孫,遠離世間虛假的榮華富貴,出家做沙門,雖然你還沒有受比丘戒,但你畢竟是受了十戒的沙彌。你不精進修道,不清淨身心,不守口慎言,整天講玩笑話騙人,三毒的垢穢填滿你的心中,同清淨的水裡有了垢穢一樣!」

佛陀從來沒有這麼聲嚴厲色的對人說過話,羅睺羅低頭不敢仰望佛陀,佛陀招呼他把水拿去倒掉,他這才敢移動身子,但等他倒了水回來,佛陀又再問他道:

「羅睺羅!你去拿這個盆盛飯來吃可以嗎?」

「佛陀!洗腳的盆不可以盛飯吃,因為盆裡不淨,上面有垢穢粘著,所以不能裝東西吃!」

「你就是和這個盆一樣,雖然做了清淨的沙門,但不修戒定慧,不淨身口意,滿心藏著不實的垢穢,大道之糧怎麼能裝進你的心中呢?」

佛陀說後,用腳把盆子輕輕一踢,盆子就滾滾的轉起來,羅睺羅很害怕的樣子,佛陀就問他道:

「羅睺羅!你怕把這盆子踢壞了嗎?」

「佛陀!不是!洗足的盆,是很粗的用物,壞了也不要緊。」

「羅睺羅!你不愛惜這個盆,等於大家也不愛護你一樣。你出家做沙門,不重威儀,戲弄妄言,這個結果將使誰都不愛護你、珍視你,就是到了命終的時候,也不能覺悟,你會處在迷中更增迷!」

羅睺羅全身流汗,慚愧得無地容身,他發誓以後要努力改變自己的心。

佛陀說完了嚴厲的教誡,又再說了一個譬喻給羅睺羅聽:

「過去,有一個國家養有一隻大象,這隻大象勇猛善戰,每當國王興兵征伐的時候,就給大象穿上鐵鎧,牙上縛好利矛,耳朵放劍,曲刃捆在四腳,把鐵撾繫在尾巴上。大象雖有這麼多的武器,但真正交鋒的時候,牠都把鼻子藏起來,因為象的鼻子很軟弱,中了劍會死亡,為了保護生命,不得不保護鼻子。

「羅睺羅!你也應該和這隻大象保護鼻子一樣,慎守你的語言,假若你戲弄妄言,將會和大象傷了鼻子一般,你的慧命就會死亡,不為眾人愛護,不為智者所喜,臨命終時,更會墮入三途受苦!」

像佛陀這麼盡理、懇切、嚴厲的教誡,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擊中羅睺羅的心,他發願今後要重新做人!

再好的稻穀,把它碾成米,裡面仍有些糠末,必須要用淨水淘洗,才能洗淨。像羅睺羅雖然有很好的種姓和善根,但必得要佛陀的法水為他洗滌一番,才會清淨無染。

從此羅睺羅真的像換了一個人!

沙彌比丘可同宿

佛陀住在瞿師羅園的時候,羅睺羅和均頭沙彌一起,也跟師父舍利弗隨侍佛陀聞法。

羅睺羅每天早晨打掃庭院,清潔環境以後,才可以研習佛陀的言教。一大片的園地,清掃一次要費很多的時間,有一天他打掃後,去聽佛陀說法,等到黃昏到來,他回到自己房間的時候,有個管理宿舍的比丘,就將他的房間讓給作客的比丘住,那個比丘便將羅睺羅的衣缽放到外面,自己則安住在裡面了。

佛陀的僧團裡,有一人一室的規定,別人把自己的寢室佔去,該怎麼辦?尤其它還是沙彌,在僧團裡,沙彌是要敬重比丘的,還有佛陀忍辱教示,使他不敢前去問那位比丘為什麼要住他的房間,他癡癡的站在門外,感到進退為難。當時忽然陰雲密佈,落起滂沱的大雨來,羅睺羅沒有去處可以躲藏,就進入廁所,雖然空氣不好,也只得坐在那裡,他此刻感到無家可歸的寂寞,他悄然的端坐在那裡,努力想著佛陀的言教,無論在什麼艱難困苦的環境裡,無論遭受什麼麻煩挫折,都不要起怨毒的心,羅睺羅的修養,真的是進步很多。

這時,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低的地方都被水淹沒了,藏在附近洞裡的黑蛇,因被水淹而爬出洞來,漸漸的游到廁所裡來了,熱帶的毒蛇,其毒是非常厲害的,羅睺羅一點都沒有注意,這時候他的生命真比風中的殘燭還更危險。

佛陀在靜坐中忽然想起羅睺羅,佛陀以天眼察知到羅睺羅的危險,即刻走到廁所,佛陀先咳嗽一聲,裡面也咳嗽一聲,佛陀問道:

「裡面是什麼人?」

「是羅睺羅!」

「出來!我要跟你講話!」

羅睺羅想不到是佛陀的聲音,趕快從廁所中出來,不知不覺就擁抱住佛陀,雙目滔滔流淚,年輕的羅睺羅,感情仍然不免是脆弱的。

佛陀問羅睺羅為什麼要坐在廁所裡,羅睺羅把經過告訴佛陀,佛陀就叫他先到自己的寮房住。

羅睺羅的歡喜,像從地獄裡走進天堂一樣!

年幼的孩子,割愛辭親,加入僧團,確實需要年長比丘的照顧,佛陀以此因緣,規定還沒有受具足戒的沙彌,可以有兩夜和比丘在一室同宿,佛陀的愛,再微細的地方,他都照顧得到。

本來,師父收弟子,應該要負起教養弟子的責任,羅睺羅的師父是舍利弗,舍利弗經常在外面弘化,對於羅睺羅就無法常常照顧到,但自從這次事情以後,舍利弗就讓羅睺羅常常和自己一起行動!

忍辱的美德

羅睺羅自從被佛陀嚴厲的教誡以後,又常常跟師父舍利弗在一起,接受他的開導,在修行上,進步很快。

佛陀在講經時,舍利弗總是帶著羅睺羅前去聽講;舍利弗在靜坐時,羅睺羅總是跟著坐在身旁;佈教時,舍利弗也把他帶在身邊,讓他學習一些為法為人的經驗;每天托缽乞食,羅睺羅更是跟在舍利弗身後,在僧團中被譽為第二佛陀的舍利弗,實在是羅睺羅最好的恩師。

有一次,羅睺羅跟舍利弗在王舍城乞食,路上遇到一個流氓惡漢,那個惡漢用沙投進舍利弗的缽裡,並且用棍棒打破羅睺羅的頭。

羅睺羅頭上的鮮血,一滴一滴的流下來。

惡漢見了不但不知錯,還罵道:「你們這些沙門,總是以托缽為生,滿口慈悲忍辱,我打破你的頭,看你能把我怎樣?」

十七八歲的羅睺羅,現出咬牙切齒的面容,但舍利弗安慰他道:

「羅睺羅!如果是佛陀的弟子,應有忍辱的精神,心中不懷瞋恨的毒,當以慈悲憐愍眾生。佛陀常教誡我們,有榮譽的時候,不能使心高舉;受侮辱的時候,不能使心生恨。所以,羅睺羅!壓制著憤恨的心,嚴守忍辱,世間上沒有比能忍辱的人更有勇氣,天上人間,不管多大的力量,也不能勝過忍辱!」

羅睺羅聽完師父舍利弗的開示,默默的走到水邊,水裡現出他的顏面,他用手掬水洗去血跡,然後自己用布巾把傷口紮起來,見到這情形的舍利弗,心中既安慰又難過。

羅睺羅忍耐著,仍然走在舍利弗的身後,跟著托缽乞食,在回來的途中,羅睺羅對舍利弗說道:

「我想到剛才的疼痛,此刻已不把它放在心中,不過,世間有太多的惡人,到處都遍滿了可厭的事物。我不對世間生氣,只想到世間上沒有辦法的人太多。佛陀開示我們對人、對世間要大慈大悲,但狂暴的人往往就欺侮我們;沙門比丘行忍積聚高德,而狂愚的人反而輕蔑我們,而尊敬殘酷的人。佛陀真理慈悲的教示,他們倒反而認為是臭的死尸,天降甘露給豬,豬還是愛吃臭的東西,住在臭的地方。佛陀所宣講的真理,慈悲的言教,對那些兇惡以及沒有善根的人來說,也沒有什麼效果。」

羅睺羅第一次把自己的修行,以及對世間的看法,向師父提出報告,舍利弗聽後很歡喜,把羅睺羅在路上說的話,告訴佛陀,佛陀也非常高興,稱讚羅睺羅很好,對惡人的態度,應該那樣;對世間的看法,就是如此,佛陀又再說道:

「不知道忍的人,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瞋世恨人,是背法遠僧,常墮於惡道之中輪迴,能忍惡行才能平安,才能消除災難之禍。有智能的人,能見到深遠的因果,克服瞋心,多行忍辱,佛法的精神、佛法的真義,和世俗的看法不同。世間上認為珍貴的而佛法認為不好;佛法認為好的、對的,而世人不肯實行。忠與佞不能兼容,邪的嫉正的存在,惡的不喜善的並行。貪慾的人不高興無慾之行,在這種情形下,修道者唯有忍辱,忍是助道的增上緣,可使你早證聖果;忍像大海中的舟航,能夠度一切災難;忍是病者的良藥,可救人的生命之危。我能成就佛陀,獨步三界,受人天的敬仰,是因為我的心能夠安穩,知道忍辱德行的可貴!」

因為羅睺羅被惡人無緣無故的把頭打了出血,而他在血氣方剛的少年時代,就能像聖者一樣的忍辱,給師父很大的安慰,給佛陀很大的歡喜,並且能夠引起佛陀對忍的說法,舍利弗聽了非常感動,羅睺羅聽了含著眼淚,更感激佛陀!

開悟的歷程

羅睺羅對佔去他房間的比丘,自願讓步;在路上被惡漢打破頭,他能忍辱;僅僅這樣的修養,距離開悟還有一段歷程。

聰明乖巧的羅睺羅,對於修行非常精進,歡喜和人開玩笑的沙彌,現在一變而成為有莊嚴儀表的比丘,就在他年滿二十歲的那年,佛陀允許他受具足比丘戒。

年輕的羅睺羅,在僧團中不見得活躍,他好像很老成持重,公共的集會裡,不容易見到他參加,總是默默的用功修行。

可是,不管羅睺羅怎樣用功,他還沒有開悟是真的。最大的原因,大概他榮耀的念頭不容易斷除。不管怎樣,他總是佛陀的愛子,是淨飯王的王孫,除了教團中上首的弟子以外,其它的比丘有不少都在敬重他、羨慕他、讚美他,動聽的美言,很容易打動年輕修道者的心,讚美的言詞,像是可怕的惡魔,使用功精進的羅睺羅不能開悟。

甚至有些比丘,為了羅睺羅的開悟問題,請問佛陀道:

「佛陀!羅睺羅比丘嚴持戒律,精進修道,小罪都不犯,為了求開悟,他好像什麼都不掛在心上,但是,為什麼他還不能從煩惱中解脫出來呢?」

佛陀堅決的回答道:「持戒淨心,持身端正,一定可以漸漸證道!」

佛陀對羅睺羅能否覺悟的問題,沒有掛在心上,佛陀滿懷著信心,等待那一天的到來。

好幾次,羅睺羅像是開悟的樣子,但他仍沒有開悟,他把自己修行的心得向佛陀報告,佛陀總是說他不行,並教他以後常和人講說此身為五蘊和合假相的道理,並要他自己思維我慢、無我、苦樂等法。

有一天早上,佛陀和羅睺羅一同到舍衛城的大街小巷行乞,在路上,佛陀回顧羅睺羅說道:

「羅睺羅!你要觀色是無常的,受想行識也是無常的;你對人的身體和心念,以及世間上的一切森羅萬象的事物,都應作無常之想,不要執著。」

羅睺羅聽到佛陀這幾句話後,心地好像恍然開朗了,他告別佛陀,中止行乞,一個人獨自的回到精舍,結跏趺坐,一心思維這深刻的意義,他又用慈悲觀除去瞋恚的心,用不淨觀拋掉貪慾的心,用數息觀平息散慢的心,用智能觀對治愚癡的心,羅睺羅深入禪定,機緣成熟的時候,他就開悟了。

佛陀行乞歸來,走到羅睺羅坐禪的地方,佛陀又對他說道:

「用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來對人對事,心量就可以擴大起來;把一切眾生容納在心中,就可以滅惡;數息觀心,可以獲得解脫。」

羅睺羅隨即起座,頂禮佛陀說道:「佛陀!我的煩惱已盡,我已證悟了。」

佛陀此時的歡喜,更甚過羅睺羅,佛陀讚歎他說:「在我的弟子中,羅睺羅比丘是密行第一了。」

所謂密行,就是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羅睺羅都能了知,都能奉行。

想到當初羅睺羅向佛陀要遺產,現在他的開悟,就是佛陀給他的無盡法財!想到他當初很小就進入教團,不知有多少地方讓佛陀煩心,現在他捨離了世間虛假的欲樂,而獲得真正的法樂,算是羅睺羅的幸福,也算是佛陀對世間人情的交代,我們應該給羅睺羅恭喜,更應該給佛陀讚美!

贈送精舍的制度

羅睺羅開悟以後,在教團裡的地位更加地提高,尤其在家的信徒,對他更是另眼相看,不容否認的,在比丘中,要以羅睺羅所受的供養最多。

本來供養多了,物質生活過得豐富,反而障礙修道,不過,羅睺羅現在是覺悟的聖者,身外之物拖累不了他,凡是有雙份的東西,他總是轉贈給別人。

有一次,佛陀在迦毘羅衛國一個聚落說法的時候,有一位長者皈依了,這位長者和羅睺羅很投緣,或許這位長者還有地域觀念吧,他要為羅睺羅發心護法,凡是羅睺羅有所需要,他總是為他做到。

後來,長者特地建築了一座精舍供養給羅睺羅,羅睺羅也就在此安住下來。因為那時行腳的比丘很多,羅睺羅住的精舍裡就常有比丘掛單,可是那位長者以為精舍是他佈施的,總喜歡干涉精舍裡的事,羅睺羅後來報告佛陀,請問佛陀怎麼辦?佛陀告訴他道:

「羅睺羅!在我的法中,僧團中的事,在家信徒是不可以管的。在家信徒發心佈施精舍,不可因為是他佈施的就橫加干涉,你可告訴那位長者,問他供養精舍的目的何在?如果是施僧,施出去的東西就不是自己所有的,如果他要管理,告訴他精舍不是商店,精舍由出家人住持,信眾護法是可以的,管理則不可以。」

羅睺羅把佛陀的話告訴長者,可是,沒有深解佛法的人,往往會被權勢沖昏頭,或是過分熱心而執著,要教這位長者不過問精舍,他實在不能完全放下,就這樣,他和羅睺羅的感情有了芥蒂,過去是他尊敬的羅睺羅,現在反而成為他的眼中釘。有一天,當羅睺羅有事到舍衛城,剛好那位長者來訪視羅睺羅,一見無人,屋子裡是空空的,於是,乘羅睺羅不在,便將精舍再供養給其它的比丘。

在家信徒,出爾反爾的分別心,實在是違背法則的,所以當羅睺羅把事情辦完回來的時候,精舍已為別的比丘所住,他就再回到只園精舍裡,佛陀問他為什麼很快又回來精舍,羅睺羅如實的把情形告訴佛陀,佛陀聽了以後,非常不高興那位長者的作風,佛陀慨嘆不能深切了解佛法的人,要他忠實的奉行佛法,實在很難!

佛陀馬上召集諸比丘說:「曾經一度佈施給人的東西,即使施主要再送給你,你也不應該接受。」

這不是佛陀護著羅睺羅,教團的法則,都是為了免去未來的糾紛,不幸的是佛陀的話言中了,今日佛教中寺產的爭執,大都就是為了這個原因。

羅睺羅在做沙彌的時候,房間被人佔去了,他躲到廁所裡避風雨,為了住也不和人爭,現在他是開悟的比丘了,一度贈送給他的精舍,又再贈送給別人,在闊達如海的聖者胸中,一點也沒有不平的波瀾興起,倒是佛陀所定的贈送精舍制,我們今日有再重視的必要。

可讚美的入滅

在僧團中,成為龍像人物的是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阿難陀等,而不是羅睺羅。一個嚴肅於密行持戒的人,他只是默默無聲的修道,默默無聲的與世無爭,或者,因為羅睺羅是佛子的關係,佛陀對他有特別多的限制,我們知道羅睺羅有柔順的性格,有堅強的秉賦,但我們也知道他的比丘生活,並不是怎樣的活躍!

所以,關於他熱心說法,以及與外道議論的事蹟,在經典裡都不見記載,也不見流傳。正如佛陀所說的,羅睺羅是一個嚴於禁戒細行的人,是一個密行第一的人!

關於羅睺羅什麼時候入滅,這正如他的出生,有兩種說法,有的說佛陀十九歲時,生子羅睺羅;有的說,佛陀二十五歲時生子羅睺羅。說到入滅,也有兩種說法,一是說在佛陀涅槃數年前就已入滅;一是說佛陀涅槃時,他還服侍在佛陀的座前。

印度是一個不重史實事蹟的國家,我們中國也有不少喜誇大的翻譯者。在經典裡零星記載著的佛陀及聖弟子們的事蹟,實在需要有一番剪裁的工夫!

根據經裡可靠的記事,羅睺羅的母親耶輸陀羅比丘尼是七十八歲入滅的,而羅睺羅的入滅還要較早些。那是一天晚上,耶輸陀羅想著很多事情,她想:「憍曇彌、蓮華色都已入滅,愛子羅睺羅也進入涅槃,我是和佛陀同年出生,今年已經七十八歲的高齡,聽說佛陀八十歲那年將涅槃,本想和他同日入滅,雖然現在對佛陀只有法情而沒有私情,可是這仍大不尊敬,還是早些入滅好。」

耶輸陀羅獲得佛陀的允許,向佛陀頂禮感謝之後,現神通騰空而去,當夜於自己的房中,在定中入滅。

依據耶輸陀羅入滅的記事,羅睺羅是早在父母涅槃之前就已入滅,照這樣來說,羅睺羅入滅的年齡應該不會超過六十歲,大概只活了五十歲左右而已。

當然,覺悟的聖者對死的看法,無論遲早,都視之是很平常的。捨去虛幻不實的色身,把生命安住於法性理體之內,這不但不必悲哀,反而是很幸運的事!修道者的證悟解脫,就是要把生命棲息於安穩的住處!

羅睺羅的入滅,並不是「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羅睺羅在他二十歲那年就覺悟證果,這是人生最大的目的,他已經達到了,所以他安心微笑著入滅。

讓羅睺羅的天真、溫和、忍讓、堅強、沈著等的美德和風範,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吧!讓我們對這天下第一的幸福兒,表達最虔敬的讚禮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星雲大師文章列表

阿那律-天眼第一

無憂的童年生活 在《阿彌陀經》裡記載著十六位大阿羅...

宣傳平等的迦旃延尊者

長青靈岩寺千佛殿羅漢的迦旃延尊者 迦旃延:舊譯迦旃...

目犍連-神通第一

佛陀最初的侍從 目前大部分寺院的大雄寶殿的中央,蓮...

西天第一代祖師迦葉尊者

(一)精通一切知識 摩訶迦葉波,漢譯飲光,謂古仙人...

富樓那-說法第一

滿慈子的名號 做大聖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修道解脫生死...

僧團尊敬的優波離尊者

釋尊親自說要僧團尊敬的弟子是:優波離尊者,佛陀十大...

八歲論師的舍利弗尊者

八歲走上論師寶座 舍利弗譯為身子,其母身形好,身子...

須菩提-解空第一

空生的吉兆 大聖佛陀對宇宙人生所發表的言說,其數之...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共10卷)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三種人生比喻

有一位老師有一天帶學生坐船,當船行到湖中央時,他問...

不退心

過去有一個人,雖然沒有人開示他,但因為受世事的折磨...

人生三十年

在警衛森嚴、陰風淒淒的閻王殿上,閻羅王威武地高坐在...

幸運和不幸,都曾光顧過你

大衛的叔父在波士頓,是個商人,要讓他在自己店裡工作...

如何處理信仰與家庭事業的關係

我今天的講題是:如何處理信仰與家庭事業的關係。如何...

一生所繫惟念西方,佛聲浩瀚仙樂滿耳

智仙,俗姓李,仙居人(浙江永安縣)。從小就不好樂於...

【推薦】人生難免摔跟頭

在孩子將要大學畢業的前一天,父親把孩子帶到一堵牆前...

怎樣使自己的氣息調柔

在禪修當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樣使自己的氣息...

慧律法師《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有因緣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卻認為自己很行...

天魔嬈佛的故事

【天神獻玉女於佛,欲壞佛意。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

好德的重要性

一、好德的重要性 好德是五福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一福...

死亡猶如搬家

死亡像什麼呢?等於我們搬家一樣。我們這一生搬家搬得...

夢參老法師文殊菩薩聖誕開示

諸位道友,今天是文殊師利菩薩的聖誕日,我們紀念聖誕...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我們對言語的態度,就是從父母呼、父母命這幾句開始做...

胎兒沒成人形之前墮胎算犯殺戒嗎

我們看真實的人乘,開始是五戒。這當中有兩段:第一段...

命運並非不可改變,關鍵是用對方法

我們天天在此禪修、靜坐,目的就是為了要改變自己。修...

【佛教詞典】等持鬘

【等持鬘】 p1119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卷十三頁云:如契經...

【佛教詞典】溢缽受食戒釋名

亦名:平缽受食戒釋名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平缽受食...

【視頻】如何適當的止語

如何適當的止語

【視頻】淨界法師《天人禮尸,餓鬼鞭尸》

淨界法師《天人禮尸,餓鬼鞭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