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2013/10/0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理想與現實之間究竟有多遠?世間人懷揣高學歷文憑步入社會,發現自己竟然成了房子和車子的奴隸;修行人懷著成聖成賢的心願奮鬥幾年後,發現自己仍舊處處煩惱。一次次失敗,一次次反省,我們懷著美好的理想,卻在現實中矛盾。當下與理想越來越遠,很多人放棄了。

然而師父說,修行就是讓自己生命的狀態,不可能成為可能。一般認為不可能做到的,我們能夠做到。不可能有這種成就,變成可能有。這需要改變自己,修改自己的行為,只有改變自己才能夠有理想的未來,才能夠有理想的自己。感恩師父的鼓勵!

當自己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非常容易埋怨別人,責怪社會,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修行,我漸漸發現:不圓滿的只有自己的心,外在哪有不圓滿的呢?當我困惑於未來道路不明,埋怨人都太精明時,是自己智慧不夠;當我嘆息世間太冷漠,事事無人支持時,是自己福報不夠;當我沮喪於修行進步不大時,是自己的善巧和努力不夠。所以,理想和現實的橋樑,就是修行自己。不是改變社會,命令別人,而是自己通過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從而實現理想。

當然,並不是一切虛幻的理想都能夠實現。比如我要即生成佛,這雖是個好的想法,但並不現實。這是對自己善根和增上環境不加考慮,對到底什麼是佛,對佛道的長遠根本不了解,而錯會經義,急功近利。但是通過這一生,讓自己生命品質提升一大步,讓師法友的因緣增上,這是很可能實現的。所以師父說,我們學佛修行,必須要非常清醒,哪些是不能的,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能夠的。

別守著自己的業障不放

學佛後,修行不得力,就會說一句話:「我業障很重。」於是大家都希望哪天業障完全淨除了,自己就可以好好修行了。然而師父說,我們過去做錯的事是非常多的,要懺悔也是懺悔不完的。但是懺悔不完,不一定說這個惡業的力量就會出現。只要我們沒有煩惱去引發惡業,那業的力量就不會現起。

這是修行的大善巧!

別盯著自己的業障不放,給自己一些光明的空間。先讓心充滿善法的光明,充滿覺悟的力量,現起觀照的力量,不讓煩惱現行持續。就像家裡雖然放著幾大捆柴火,但我們不去點燃,就沒有事,照常生活。我們的心也是,雖然過去有業障,只要現在煩惱輕,天天想著善良、開心、光明的事情,自然就會感召來善緣好事,業障就不會發揮作用。

因為對於我們凡夫而言,業是斷不了的,但是煩惱是可以把握的。如同家裡的柴火堆積如山,靠現在自己的力量,根本搬不出去,就別抱著柴火不放。弄不好,反而把柴火點著了。我們主要對治的是煩惱,不是業障。如果不懂修行的善巧,整天想著業障,但自己消不掉,內心又缺乏善的力量,不斷生起煩惱,反而更容易引發業障現前。

讓內心生起善法,是遠離業障最好的辦法。

靠環境點燃我的熱情

師父將人的發心分為三種:自覺、他覺、不覺。自覺的人,內心善法力量強,煩惱輕,不論做事、工作、生活都會很有熱情,很有興趣,動力十足。所以他可以自我燃燒,照亮別人。他覺的人,需要有外緣的提策,要靠別人來點燃。不覺的人,怎麼講怎麼幫忙都沒用。

我們一般人,自我燃燒,自我奉獻的力量都不強,就需要有環境的保護和提策。師父舉例說:我們在寺廟裡,大家互相幫助就很自然,但是到了社會上,彼此競爭,你去幫助別人,他就會覺得很奇怪。所以,環境對我們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在某種程度上,一個人處於怎樣的環境,就會塑造出怎樣的心靈。

對孩子的教育與對我們自己的教育是一樣的。讓人善良起來的最好方式,不是為他講述多少道理,而是讓他與一群善良的人在一起。因為佛法在心,是心與心的傳遞和影響,是氛圍對心的熏陶。甚至可以說,培養一個好的氛圍,比面對面教育一個人更重要。也可以說,有了一個好的氛圍,自然就能夠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人才。

一個人若是缺少善緣,即便有善心也是會被淹沒的,就連初發菩提心的菩薩也如此。《大智度論》中說:「敗壞菩薩者,本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遇善緣,五蓋覆心,行雜行,轉身受大富貴,或作國王,或大鬼神王、龍王等。以本造身、口、意惡業不清淨故,不得生諸佛前,及天上、人中無罪處,是名為敗壞菩薩。」由此可見,環境對於我們成就的重要性了。

所以,讓自己多在寺廟清淨的氛圍裡熏修,就是在愛護自己的心;多依靠善師善友的力量,來點燃我們勤奮工作、奉獻他人、持久修行的熱情。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如何面對人生毀譽得失而不動心

我們每天打開報章、雜誌,可見輿論紛紜,人生百態,大...

人生的目標

人在年輕時所設定的目標可以稱為五子登科銀子、車子、...

曾國藩的平生「三畏」

人一旦沒有敬畏之心,往往就會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不要把歉疚理想帶到棺材去

每一個人在世間經歷數十年的寒暑歲月會有病老死亡的一...

人生必看的「四個地方」

一是去醫院看看,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看看哪些受病痛折...

我們來到世間,無非是個過客而已

我們來世間,不過是個過客,小住數十載就要回到老家。...

【推薦】這樣的考驗荒誕且不道德

丹麥著名醫學家、諾貝爾得主芬森晚年想培養一個接班人...

「世間」就是個無相的大禪堂

開士行吟秋後菊,名花回顧夢中人。是誰人淡能如菊?一...

【大藏經】【註音版】雨寶陀羅尼

雨寶陀羅尼...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

【大藏經】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

未來星宿劫千佛名經(亦名集諸佛大功德山) 闕譯人名今...

【大藏經】【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慈法法師:拜藥師佛能令見者歡喜

近代有這樣的例子,這個法師的名字不太好講,因為不太...

願諸人以淨業而為急務

蓮池大師(一五三五-一六一五)是明末中興念佛法門的...

依報隨著正報而轉

今天跟大家分享佛法的另一個重要原理,依報隨著正報轉...

斷除業力的相續,尤其淨土宗更重要

外道,我們看經典上,尤其是《阿含經》,其實它這個外...

用這個願望來做生命的核心價值

我們剛開始在修無分別智時候,當然第一個要遠離的就是...

開始很猛的人,退下來也很快

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發心很猛,恨不得一腳就踏到。但...

印光大師:佛視眾生皆是佛

佛視眾生皆是佛,眾生視佛皆是眾生。佛視眾生皆是佛,...

經常喝酒帶來的危害

俗話說酒能亂性,酒後無德,酒精能麻痹人的大腦,讓人...

五方佛

五方佛代表五種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願修行,最終...

為什麼多生多劫還沒有解脫

我們反省一下我們的一念善根之心,它是多生多劫累積的...

淨宗願門的本質內涵

淨業行人的願往生心,乃濁世淤泥中伸展出的正覺蓮華,...

地藏菩薩的功德與無盡誓願

一、地藏菩薩的功德 經文: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地藏,已...

念誦《法華經》的六種功德利益

佛陀說,如果有人想要捨離懈怠心,應當用心聽《妙法蓮...

綢包破氈

世間有些人外表不揚,而內心即滿肚子學問和智識。有人...

池中大蟲宿世的因緣果報

佛陀住止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城邊有一汪污泥不淨的...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有一個老嫗,兒子幼時出家,現在她很老了,連討飯都走...

【佛教詞典】大寶華王

【大寶華王】 p0241 佛地經論一卷十八頁云:謂紅蓮花,...

【佛教詞典】令心離蓋趣愛言教

【令心離蓋趣愛言教】 p0530 瑜伽八十九卷四頁云:云何...

【視頻】佛教電影《一輪明月》紀念弘一大師

佛教電影《一輪明月》紀念弘一大師

【視頻】淨界法師《失掉禪定的故事》

淨界法師《失掉禪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