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讓人生淡而有味

2013/08/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讓人生淡而有味

有人說:人生,既要淡,又要有味。細想想,這句話,頗有哲理。當今這個時代,也太喧囂,太物質,太功利,太勢力;一個人如果慾望太多,就會被「重口味」折騰的死去活來。

電視連續劇《士兵突擊》中,許三多有一句經典台詞:「人活著,是為了做很多有意義的事;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是為了更好的活著。」這是很朴實、很真實的價值觀、人生觀。這樣的「平淡」,看似「無奇」,生活卻蠻有滋味;凡事最好少計較、少爭執、少高調,能往寬處走,就不要往窄處擠;沒人擠的窄處,甚至就會變成「大路朝天、各走一邊」的寬處。

人生平淡,並不是讓你放棄理想、事業、志向、信仰,而變得庸庸碌碌。而是要少計較,只有少計較,才能少折騰。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用來在官場上、職場上、功名利祿上折騰來折騰去、耍心眼,就會白白消耗掉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而變得疲憊憔悴,哪兒還有時間幹正事?把別人折騰的時間、心血、精力,用來幹一番事業,用來幹一番感興趣的事業,你的人生雖然「很淡」,卻一定「很有味」。看淡物質追求和享受,才能看重做事、做成事,你就能擺脫「淡而無味」的困擾;而變得「淡而有味」有很重的「味」,有上品位的「味」。

一個人想要這個,又捨不得放下那個,不把你累死才怪呢?當一個人學會放棄的時候,那個人才是真正的成熟;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才可能變得強大。所以,讓人生「淡而有味」,不僅是一種胸襟,更是一種智慧,一種大智慧。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就算「淡」也會時時感受到「味」很濃、很重;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即便是全身心投入,也不可能不走思。一位科學家,在取得巨大成績後,記者採訪他時,他說了這樣的話:「興趣使我不疲倦。」也許在別人看來,他所做的事「淡」的一點「味」都沒有;而他卻很感興趣做,你說「有味沒味」?

有人在談到人生時,這樣說:「於己無緣者,隨他來去,即為淡;與己有緣者,好自珍惜,即可有味。」真的是「強扭的瓜不甜」。孟非有一本書,叫做《隨遇而安》。書中講述了他中學時代嚴重偏科,黑暗讓他看不到未來。臨時工日子辛酸艱苦,卻奠定了他往後的不平凡。他從攝像、記者、編導、製片人、主持人角色一一走過。四十年,人生坎坷,從平凡到精彩,命運總在不經意間轉捩。孟非告訴讀者:順應本心,淡定從容,坦然面對每一次改變。

淡定,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境界。孟非在做攝像時,是一位稱職的攝像;孟非在做記者時,是一位稱職的記者;孟非在做編導時,是一位稱職的編導;孟非在做製片人時,是一位稱職的製片人;於是,當孟非做主持人時,才會那樣「火」。難能可貴的是,孟非沒有名人架子,每週六、週日晚上,都很淡定的主持《非誠勿擾》節目:為什麼《非誠勿擾》有那麼高的收視率?有那麼多人喜歡?這與孟非的「隨遇而安」有關,也與他的「淡而有味」有關。

我國,有一句話,叫做「牆高眾人推」;還有一句話,叫做「出頭的椽子先爛」。高調,總是要招惹是非的;有人說,高處自然風光,卻會成為眾矢之的。還是少計較、少爭執、少高調,少消耗心血,少消耗精力,少消耗體力。有人說:這叫以逸待勞。用最少的投入,不「超負荷的付出」,做成最大的事,做成最好的事,還不是智慧呀?這就是「淡而有味」。

「淡而有味」,表現在做人低調,懂得包容,懂得寬容。一個人,有定力,有包容心,有寬容心,有善良心,這個人想不成功都難!連上帝都會幫助那些與世無爭低調的人做成事。

讓人生「淡而有味」,是享受人生;這樣的人,一定也會享受成功。成功不能坐等而來,需要拚搏,更需要以平淡之心,從容做事,寬以待人;這是一個成功者必備的素質、條件。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這輩子請為自己而活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活給別人看,也在盯著別人怎麼活。...

來時一絲不掛,去時一縷青煙

【來時一絲不掛,去時一縷青煙,人生其實就那麼簡單】...

佛陀一生給世人的二十條忠告

佛陀在正覺以後,想起救渡眾生的大事因緣,心自思惟道...

人生無味,皮囊終壞

嚴澄。字道徹,江蘇常熟人,文靖公嚴訥的兒子。年少即...

娑婆世界的快樂沒有安穩性

前面是破壞,空觀的智慧是把所有的妄想好的妄想、壞的...

河邊的蘋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邊聚攏著一幫虔誠的弟子。這一天,他...

刀口之蜜--人生的實相

佛教有一段譬喻,說人生如一座枯井。 有一位旅人,在...

心開路就開 心死路就死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父親有三個兒子,因為工作的緣故...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供養地藏菩薩、誦地藏經就能獲得二十八種利益

地藏菩薩的威神力量實在不可思議,如果有按照上面所說...

楞嚴經講什麼

關於這個《大佛頂首楞嚴經》,這部經典的內容,正好可...

慳者,耽著法財不能惠捨

隨煩惱二十:言慳者,耽著法財,不能惠捨,秘悋為性。...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當今社會裡,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點敬畏之心,否則就...

念佛人可以剋期取證,提前往生嗎

問: 請法師慈悲開示,就著念佛的人,是不是可以剋期取...

以功德酥酪去換顛倒臭穢之水

。但由於先前所食用的庵摩勒果效力已過,老婦人所喝到...

《藥師寶懺》所說的十六種病與十三種藥

《藥師寶懺》中列述眾生無始以來有十六種病: 1. 貪瞋...

欲明佛道先要放下身心

佛法本無定相,深者見深,淺者見淺。以我們這淺淺的根...

淨土一法難信就在我們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的心

這個淨土一法難信就在我們不能了解阿彌陀佛的心。不能...

淨界法師:讓罪業有釋放的管道

中國文化最高的就是《易經》。《易經》的根本思想,它...

一句彌陀就能成佛,為何還要講法四十九年

問: 法師,既然一句阿彌陀佛能往生成佛,世尊為何講法...

學佛的三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聽經聞法。 聽經聞法,才能夠了解到佛法...

學佛人應警惕的十大問題

一、法不契機、擇法不當: 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經典,八...

葡萄對人體的九大好處

葡萄,存在地球上幾千年的生物,我想大家都吃過,可是...

用感恩的心來過日子

每天花一點時間想想應該感謝誰。感激與內心的平安是攜...

淺說佛教生財及理財之道

中國人近年在海外對奢侈品的購買力驚人,根據匯豐銀行...

【佛教詞典】私印

(雜名)二印之一。比丘私用之印也。毗奈耶雜事一曰:...

【佛教詞典】不綺語

(術語)十善之一。不作污雜之語,巧佞之辯也。...

【視頻】《勸發菩提心文》女聲念誦

《勸發菩提心文》女聲念誦

【視頻】慧律法師《何謂中陰身》

慧律法師《何謂中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