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永明延壽大師垂誡

2013/07/1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永明延壽大師垂誡

學道之門別無奇特。只要洗滌根塵下無量劫來業識種子。汝等但能消除情念。斷絕妄緣。對世間一切愛慾境界。心如木石相似。直饒未明道眼。自然成就淨身。

若逢真正導師。切須勤心親近。假使參而未徹。學而未成。歷在耳根永為道種。世世不落惡趣。生生不失人身。才出頭來。一聞千悟。須信道。真善知識是人中最大因緣。能化眾生得見佛性。深嗟末世誑說一禪。

只學虛頭。全無實解。步步行有。口口談空。自不責業力所牽。更教人撥無因果。便說飲酒食肉不礙菩提。行盜行淫無妨般若。生遭王法。死墮阿鼻。受得地獄業。消又入畜生餓鬼。百千萬劫無有出期。

除非一念回光立即翻邪為正。若不自懺自悔自修。諸佛出來也無救爾處。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飲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飲酒。若見端正男女如死尸相似。便可行淫。若見己財如糞土相似。便可偷盜。饒爾煉得至此田地。亦未可順汝意在。直待證無量聖身。始可行世間逆順事。

古聖施設豈有他心。只為末法僧尼少持禁戒。恐賺向善俗子多退道心。所以廣行遮護。千經所說萬論所陳。若不去淫斷一切清淨種。若不去酒斷一切智慧種。若不去盜斷一切福德種。若不去肉斷一切慈悲種。三世諸佛同口敷宣。天下禪宗一音演暢。如何後學略不聽從。自毀正因反行魔說。只為宿薰業種。生遇邪師。善力易消。惡根難拔。豈不見。古聖道。見一魔事如萬箭攢心。聞一魔聲如千錐劄耳。速須遠離。不可見聞。各自究心。慎莫容易。久立珍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證嚴法師《四十二章經》

現代生活已邁入高科技,而講究科技的結果,往往容易使...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學問類: 1、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2、茅鹿門云:人生...

念佛法語

1、念佛法門殊勝極妙。 2、信願念佛,決定往生。 3、...

改變你一生的一百句至理明言

1.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 2...

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第一集 1、世之變亂之由奚在乎?一言以蔽之,眾生貪...

弘一大師晚晴集

1、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金剛...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念佛法語

1最先根本文: 求生淨土,信為最先。從始至終,信為根...

十句蘊含大智慧的話

1、炫耀什麼,缺少什麼;掩飾什麼,自卑什麼。所謂正...

【大藏經】【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藏經】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大藏經】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現生延年轉壽的原理

現生延年的原理 我們念佛主要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目的...

臨終正念需要有調伏力

有些人說我們念佛,念佛幹嘛要調伏呢?問題是我們內心...

心生還是病生時

凡病有無形、有形兩種。無形之病,貪、嗔、癡、愛,及...

首楞嚴王三昧對治的重點

《楞嚴經》前面的三卷經文,佛陀等於是講到了大乘佛法...

苦來自於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闍崛山弘法時,一天早晨,佛陀著衣持...

淨界法師:聞法儀軌

(第一講) 監院法師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同學:阿彌陀...

見其生,不忍見其死

紀曉嵐曾經被流放至新疆,所以他著的《閱微草堂筆記》...

印光大師:念佛實修法要

一、選擇稱名 1. 禪宗 雖悟到極處,親見佛性,仍是凡...

阿羅漢的三個含義

《疏》阿羅漢含三義。一應供,為人天福田,乞士果也。...

把48大願作為我們發願的參照

當我們對念佛法門和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建立起了一...

用什麼心態來修學,才會比較圓滿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阿難尊者發了願以後...

警惕「臥室殺手」

臥室是我們修養生息、放鬆身心的地方,因此很多人在裝...

何謂「一實相印」

一實相印是大乘不共之教理。《大智度論》云:三世諸佛...

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

在當今市場經濟和環境中,激烈的競爭,快節奏的生活,...

修不起來,根本上還是因為道心不夠,俗心太濃

佛號提不起來,首先你要常思惟生死之大患,這要常思惟...

淨土法門為何易行難信

淨宗經典反覆申言:淨土往生法門是極難信之法。因淨土...

【佛教詞典】境想分別制意

資持記釋云:「制意中,初敘須意。浟亦是漫。境想五句...

【佛教詞典】陰入界

(術語)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也。謂之三科。楞伽經曰...

【視頻】仁朗法師《法句經》

仁朗法師《法句經》

【視頻】慧律法師《超度糾纏不清的牛》

慧律法師《超度糾纏不清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