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

2013/09/28  大字體  護眼色

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

在當今市場經濟和環境中,激烈的競爭,快節奏的生活,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強烈追求物質生活的慾望給人們增加了無形的壓力,使一些人的心態浮躁得宛若湯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著匠氣、俗氣、躁氣,心煩意亂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著急上火者有之,歸根結底就是缺少一此靜氣。

寧靜才能致遠,平心才能靜氣,靜氣才能幹事,幹事才能成事。涵養靜氣的過程,就是在追求一種平衡,營造一種和諧,積蓄一種底蘊,成就一種境界。

胸懷靜氣——才能保持清醒頭腦,深謀遠慮,鑒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律;

胸懷靜氣——才能真正淡泊名利,心態平衡,不為進退滋擾,寵辱泰然不驚;

胸懷靜氣——才能做到志存高遠,心憂天下,不為成績驕傲,不為挫折沮喪;

胸懷靜氣——才能把握心理健康,明白事理,可以知榮明辱,可以心無旁騖;

胸懷靜氣——才能勇於不計名利,追求卓越,高不孤方自賞,低不自抱自棄;

養一點靜氣,我們遇事時從容不迫,舉重若輕;養一點靜氣我們無事平和超越自我。不歪不斜、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雜氣自去,靜氣自來。

浩然處世,靜氣養身,在平凡的生命歷程中發掘真我,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靜氣,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也是東方智慧之一。諸葛亮給他兒子寫信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這是諸葛亮一生的體會。細細品味,"靜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的句子,原是出自晚清風雲人物翁同和的一幅對聯。這幅對聯要告訴人們的道理是,自古以來的賢聖之人,也都是大氣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之事,越能心靜如水,沉著應對.靜氣是一種應急的態度。也就是說在重大事件發生時,不是緊張慌亂,自亂陣腳,而是情急智生或從容應對,所以說,靜氣是一種主觀性極強的態度,在生活中,有許多人總是為別人的評價而生活,在被動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有的人則不然,依然我行我素,走自己選擇的路,這樣的人則最能成功,一位著名畫家說:「寵辱不驚,看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雲抒」。這就是一種處世態度所產生的人生境界了,雖然這種境界很難達到,但是,在失意和迷茫時細細品味,會豁然開朗的。

凡大事面前有靜氣者,反映出他修煉道行的深邃,大事且能以靜制動,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靜氣決不是柔弱,比如韓信胯下之辱,看客們無不哈哈大笑或為之鳴不平,而韓信卻無所謂,這是多麼大的氣度。

「靜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愛惡憎,在一定的環境中某種情緒總是要表露出來的,這就是人的本色。「靜氣」不可強求,靜氣源之於定力,我國的佛道儒,都特別強調修身先修心,佛之禪定,道之身定,儒之心定,都強調的是定力。「靜氣」需要修養,需要自己去歷練和積累,「靜氣」不是與生俱來的,是每個人後天成長的產物,所以,有高有低。

有人說得好: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養一點靜氣,給自己一片晴朗的天空!萬物靜觀皆自得,人生寧靜方致遠。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義

原文: 《觀無量壽佛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

人生的四法則

不知你看過以下經典名言否?如果不喜歡,那就去改變,...

心是如何「作繭自縛」的

作繭自縛這個成語,借用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裡面,來...

智者除心不除境

許多人喜歡在寂靜的環境中,讀書修道。如果沒有這樣的...

如何把佛法精神用在職場或生活

末法時期,天下災難頻傳。天地失調起源於人不斷的追求...

心律法師:生活中沒有那麼多的如果

不少人面臨困境的時候,會對未來產生懷疑,從而影響到...

禪者的心境

唐朝時,有位名叫懶殘的禪者,修行造詣極高,遐爾聞名...

如何將佛法融入於生活

將佛法融於生活可以從小的事情開始做起。 譬如:早上起...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舍...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論

往生論...

【大藏經】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祇樹給...

【大藏經】最上乘論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

學佛證道之人必須具備這三點

【原文】 學道一要真為生死,二要具足剛骨,三要開見識...

【推薦】一碗面給予的啟發

十五年前的除夕夜,一家面館老闆正準備關門之時,一個...

藥師法門的特質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唐玄奘、義淨法師等譯...

素食大潮奔湧不息

素食(vegetarian)的字源來自於拉丁文Vegetus意思是...

兩頭鳥

從前,在遙遠的雪山下,有一隻兩頭鳥。這只兩頭鳥,為...

供奉地藏菩薩能獲二十八種利益

如果您家中有供奉地藏菩薩的聖像或畫像,並且常虔誠的...

居士如何如律如法護持三寶

問: 請教法師,居士如何如律如法護持三寶? 宏海法師...

五蓋四障與八尋思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三十七於他有苦不為拔 《集頌》:疾病...

修行與工作互不牴觸的

一般人對修行的認知、想像,大概只停留在打坐、念經、...

佛像缺損還能繼續供養​嗎

問: 請問法師,弟子二十多年前請的一尊白衣滴水觀音,...

念佛念經持咒該如何發願

問: 念佛念經持咒該如何發願?迴向給一切眾生是否功...

你跟阿彌陀佛是一家人嘛

蕅益大師說,因為無性緣生的假觀,所以整個未來的十法...

佛教的兩種懺悔方法

當我們在修習懺悔的時候,有一個偈頌值得我們注意,在...

以戒為師

說起戒來,十分容易,拿著戒的放大鏡去挑出他人的毛病...

印光大師:淨業行持

凡修淨業,以決志求生西方為本,而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

隋唐高僧善導大師

諸位,大家吉祥。我們都聽過佛門有一句話,叫做放下屠...

【佛教詞典】悟元

(1615~1678)清初臨濟宗僧。當湖(浙江)人,俗姓曹...

【佛教詞典】禮足

即以頭頂觸禮佛足;用以表示身心上之絕對皈依。又作頂...

【視頻】地藏菩薩的故事《五逆重罪與無間地獄》

地藏菩薩的故事《五逆重罪與無間地獄》

【視頻】妙華法師《金剛經會講》

妙華法師《金剛經會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