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

2013/09/2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

在當今市場經濟和環境中,激烈的競爭,快節奏的生活,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強烈追求物質生活的慾望給人們增加了無形的壓力,使一些人的心態浮躁得宛若湯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著匠氣、俗氣、躁氣,心煩意亂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著急上火者有之,歸根結底就是缺少一此靜氣。

寧靜才能致遠,平心才能靜氣,靜氣才能幹事,幹事才能成事。涵養靜氣的過程,就是在追求一種平衡,營造一種和諧,積蓄一種底蘊,成就一種境界。

胸懷靜氣——才能保持清醒頭腦,深謀遠慮,鑒天地之精微,察萬物之規律;

胸懷靜氣——才能真正淡泊名利,心態平衡,不為進退滋擾,寵辱泰然不驚;

胸懷靜氣——才能做到志存高遠,心憂天下,不為成績驕傲,不為挫折沮喪;

胸懷靜氣——才能把握心理健康,明白事理,可以知榮明辱,可以心無旁騖;

胸懷靜氣——才能勇於不計名利,追求卓越,高不孤方自賞,低不自抱自棄;

養一點靜氣,我們遇事時從容不迫,舉重若輕;養一點靜氣我們無事平和超越自我。不歪不斜、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雜氣自去,靜氣自來。

浩然處世,靜氣養身,在平凡的生命歷程中發掘真我,為平庸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靜氣,是一種氣質,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也是東方智慧之一。諸葛亮給他兒子寫信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這是諸葛亮一生的體會。細細品味,"靜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的句子,原是出自晚清風雲人物翁同和的一幅對聯。這幅對聯要告訴人們的道理是,自古以來的賢聖之人,也都是大氣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之事,越能心靜如水,沉著應對.靜氣是一種應急的態度。也就是說在重大事件發生時,不是緊張慌亂,自亂陣腳,而是情急智生或從容應對,所以說,靜氣是一種主觀性極強的態度,在生活中,有許多人總是為別人的評價而生活,在被動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有的人則不然,依然我行我素,走自己選擇的路,這樣的人則最能成功,一位著名畫家說:「寵辱不驚,看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雲抒」。這就是一種處世態度所產生的人生境界了,雖然這種境界很難達到,但是,在失意和迷茫時細細品味,會豁然開朗的。

凡大事面前有靜氣者,反映出他修煉道行的深邃,大事且能以靜制動,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靜氣決不是柔弱,比如韓信胯下之辱,看客們無不哈哈大笑或為之鳴不平,而韓信卻無所謂,這是多麼大的氣度。

「靜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愛惡憎,在一定的環境中某種情緒總是要表露出來的,這就是人的本色。「靜氣」不可強求,靜氣源之於定力,我國的佛道儒,都特別強調修身先修心,佛之禪定,道之身定,儒之心定,都強調的是定力。「靜氣」需要修養,需要自己去歷練和積累,「靜氣」不是與生俱來的,是每個人後天成長的產物,所以,有高有低。

有人說得好:浮躁的社會,心靜者勝出。養一點靜氣,給自己一片晴朗的天空!萬物靜觀皆自得,人生寧靜方致遠。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生活不是戰場,無需一較高下

清朝康熙年間有個大學士名叫張英。一天張英收到家信,...

不論在哪裡,心變了一切都變

出世的心就是出離世界的心,入世的心就是來到世界的心...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我記起在《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中有一段非常美麗動人...

黑豆白豆

佛陀有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為了順應眾生根機而施教...

入清涼境除熱惱心

在夏三月中,夏至一過便是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了。人...

經常觀心中的相狀,就能知道自己的種姓

我們都知道這個識變化多端,我們常說觀心無常,就這個...

心清淨了,任何地方都能清淨

現在很多都市人,因為由於生活緊張的關係,非常的煩躁...

大事緩處理,小事急處理

生活中大大小小事情不斷,每天要處理很多的事情。大家...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藏經】梵網經

梵網經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窮於玄原之境...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鬼分為哪些類

問: 請問,鬼分為哪些類?他們生活狀況如何?哪些鬼...

出家並不只是簡單的到寺廟當和尚

出家,是指離開親人、家庭、事業這樣的世俗世界,到寺...

有此三淫,當受三途苦報

淫因者,無量劫來,行淫之事,納識田中,愛水潤生,今...

印光大師為何對女眾出家甚是反對

問: 弟子在《印光法師文鈔》中讀到印祖對女眾出家甚...

印光大師《普勸愛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減殺業說》

甚矣近世天災人禍之頻數,而人民死亡之多且慘也。豈天...

人死後被問到的兩個問題

卡特因為家庭拖累沒有完成大學學業,沒能實現當一個歷...

邪淫在《俱舍論》四種更廣的定義

問: 如何理解邪淫者,俱捨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

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

《阿彌陀經》說: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什麼...

其實輪迴就是一念的妄想

我們佛教的正見,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諸法因緣生。也就是...

【推薦】把寬廣的人生釘在求財享樂的一角上

當今社會,人們認為只有豐裕的物質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

不服不食眾生肉,是人真解脫者

你去吃眾生的身體,還有它的部分,什麼叫部分呢?那個...

念頭雖多不亂就好

有一回在廣濟寺,很多人圍繞在身邊,我提及照顧心念的...

菩薩為什麼還有變易生死

問: 菩薩為什麼還有變易生死? 淨界法師答: 一個加...

人生經驗的痛苦能否激發往生力量

諸位!正常人只有念佛是不會往生的。你說,欸,我雖然...

藥師法門為末法必修法門

一、藥師法門以讀誦《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念...

如何在一呼一吸間念佛號

問: 請問法師:如何在一呼一吸間來念佛號呢?是一吸誦...

【佛教詞典】印尼佛教

佛教在印尼,為古老之宗教,亦為新興之宗教。西元五世...

【佛教詞典】地獄在處

【地獄在處】 p0615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二卷六頁雲...

【視頻】金剛經的故事

金剛經的故事

【視頻】晚課單日(靈鷲山)

晚課單日(靈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