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苦來自於欲

2012/12/27  大字體  護眼色

佛陀在王舍城的耆闍崛山弘法時,一天早晨,佛陀著衣持缽,準備入城乞食。有一位阿支羅迦葉居士正準備出城辦事,在往耆闍崛山的路上,他遠遠地便看到佛陀。阿支羅迦葉請示佛陀:‘世尊,我心中有一些疑惑,不知您可以為我開示嗎?’佛陀告訴迦葉居士:‘現在時機並不恰當,我要先進王舍城裡托缽乞食,等回來時再為你解說。’

但阿支羅迦葉仍一再地請佛陀立即為他開示,佛陀於是答應了阿支羅的請求,阿支羅問道:‘一切苦惱之事,皆是自心生起的嗎?’佛陀回答:‘不應如此說。’阿支羅迦葉繼續問:‘世尊!苦惱是由他法而生的嗎?’佛陀回答:‘不應如此說。’阿支羅迦葉又問:‘這些逼苦之事,是不是自心與他法共生而有的?’佛陀依然回答:‘不應如此說。’

阿支羅迦葉繼續問:‘難道苦是無因而生的?’佛陀回答:‘苦非無因而生。’阿支羅困惑地問:‘您說苦非自生、非他生、非自他共生,亦非無因生,難道世間沒有種種痛苦?’‘世間實有苦。’佛陀慈悲地回答。

阿支羅再次請示佛陀:‘既然您說實有苦存在,請為我開示苦的真實義理。’佛陀便開示:‘苦的感受非本來就有,也非他法所生,因此不會是自他共生,也不是無因而生。真理,應該離開種種相對法,而回歸中道。諸佛如來皆說此法:此生則彼生,此滅則彼滅。苦是由於無明而有行,因行而有識,識而有名色,名色而有六入,六入而有觸,觸而有受,受而有愛,愛而有取,取而生有,有而有生,生而有老死。若無明滅,則萬苦皆滅。’

阿支羅迦葉聽聞佛陀開示後,了知苦乃識心執取而生,而破除心當中的無明才是真正的滅苦之道。頓時遠離一切垢染,證得初果。於是阿支羅迦葉恭敬合掌,向佛陀稟白:‘慈悲的佛陀,我已明瞭苦諦之理。從今日起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盡此一生作佛弟子,願佛陀為我作證明!’阿支羅在至誠恭敬頂禮佛陀之後才離開。

阿支羅離開精舍不久,被一隻在路旁為保護小牛的母牛所觸殺,在臨命終時,因六根清淨,安詳自在往生。

比丘們在城中乞食時,聽到了有關阿支羅迦葉聞佛陀開示,命終無有怖畏的傳言,於是在乞食完畢後,便前往佛所請示佛陀:‘世尊,阿支羅迦葉為何能證此無怖畏之報?’佛陀告訴諸比丘:‘阿支羅迦葉已經了悟苦諦之理。能夠如實了知法的真義,才能遠離怖畏,得大自在。’

典故摘自:《佛為阿支羅迦葉自化作苦經》

省思:

人,因為‘欲’而生此娑婆世界,而‘苦’的來源就是‘慾望’;慾望,則是來自於自身的一念不覺。想要得到自在和解脫,唯有離欲、離念。佛陀三轉法輪言:‘此是苦,逼迫性,汝應斷。’《佛遺教經》云:‘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更無餘道。’若能從因上努力,保持覺性,不使六根出流攀緣六塵,直接從最根本的起始點下手,即截斷其源流,因滅則果滅。離卻了生,即無有滅相,真正究竟之樂,當下即是!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過去的就讓它過去

一個月色朦朧的深夜,在一個靠海的山洞裡,一個老和尚...

在五濁惡世裡,眾生的身心障礙特別大

現在我們談談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說三乘呢?...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嗎

出家也是有苦有樂。苦什麼?比如得長期吃素,有的人吃...

觀念改變,痛苦就能轉身

有一位資深的師姐,原本活在幸福美滿的家庭中,有一天...

什麼樣的人應當來學佛

今天一件事情的反思,使我想跟大家說一說,關於什麼樣...

財色招苦,擁有知足的心最重要

我們經常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我們人生...

學佛的失獨老人很痛苦,應該如何面對

問: 弟子跟您學佛十年,並皈依,已60歲。最近獨子不幸...

自己撓癢自己笑

有來訪者問弘一大師:何時是你最高興的時候? 回答:...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

【大藏經】【註音版】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舍...

【大藏經】佛說佛名經

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祇樹給...

居士楷模彭際清

彭際清(1740~1796),名紹升,字允初,號尺木,又號...

苦瓜變甜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聖。 師父拿出一個苦瓜,對弟子們...

比丘為塔作棖因緣

過去在竺叉尸羅國有一座塔寺,波斯匿王時期,門柱被火...

心志專一 事有所成

年輕時的慧遠禪師喜歡四處雲遊。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位...

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無上的密咒

現在在家居士,你別看他愚夫、愚婦、老太太,他們真正...

但願自己平等待人,不求他人平等待己

佛教講究平等心,要求我們要以平等心待人。但是,我們...

聖嚴法師《智慧是諸佛之母》

慈悲和智慧是一體的兩面,是分不開的,但是它功能和表...

天生暴躁

盤珪禪師說法時不僅淺顯易懂,也常在結束之前,讓信徒...

要聰明多食素,素食者智商高

食素已在世界各地流行,有些人是從健康的角度選擇食素...

不是境緣困住了你,而是心被迷了

不一定用很多佛教本身的名詞,我們用通俗的話來說,首...

如何佛化家庭

問: 如何佛化家庭? 了幻法師答: 所謂佛化家庭,即...

這個壽命不值得我們去貪戀

眾生濁,三緣和合(父緣、母緣、自己的業緣)為體,色...

為什麼會忙會累

從全年勞作的農業社會到現在每星期5天、每天8小時上班...

在唐朝,出家是怎樣一種體驗

唐朝是我國佛教繁榮的時期,宏偉的佛教寺院,精湛的佛...

福報越大生死業力越大

這個悟性真常了惑虛妄,就是說啊我們先經過破妄,諸位...

人生箴言—聖嚴法師語錄

四安 :提升人品的主張 安心在於少欲知足 安身在於勤...

【佛教詞典】瞻波犍度

(術語)Campākhanda,四分律二十犍度之一。佛在瞻波...

【佛教詞典】泥哩底

(異類)羅剎王名。大日經疏五曰:次於西南隅畫泥哩底...

【視頻】慧律法師《攝心念佛之法,唯反聞最為第一》

慧律法師《攝心念佛之法,唯反聞最為第一》

【視頻】南無文殊菩薩(楮訾)

南無文殊菩薩(楮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