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招巧妙化解孩子對抗情緒

2013/07/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四招巧妙化解孩子對抗情緒

應該是很多爸爸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吧!被自己的孩子氣得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接下來的事情,當是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呵!家長和孩子關係搞得很緊張,一談話就吵。家長們為此大惑不解:我們真心實意地為了孩子,可結果怎麼會是這樣?其實,問題還是出在家長身上。當孩子對家長的指導不但不聽,而且還採取頂牛對抗的方式時,家長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智的態度,並設法巧妙地化解對抗情緒,做到不失大體地走出尷尬。

一、暫時迴避

主動放棄與孩子的抗衡。孩子緩過了頂牛情緒,心平氣和之後,情緒良好之時,就會接受意見,改正錯誤。如果是家長的意見不合適,應該做自我批評,這樣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因為平等的親子關係,會給雙方以好的感受。如果沒有緩解過程,對家長和孩子而言,只能是既傷了心、又傷了身體,甚至造成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隔閡。

二、用討論代替簡單粗暴的回答

當孩子提出類似「為什麼別人能去跳迪斯科直到深夜而我不能去」的疑問,如果家長只是回答:「這是命令,不許再問!」這對孩子來說就如同挨了一記耳光。家長應該借此機會和孩子展開有關價值觀的討論。如果孩子要買一件昂貴的名牌衣服,你可以不表示反對,但事先要和孩子們進行充分討論,並向他們解釋清楚如此昂貴的消費實際上並無什麼意義。

如果你的孩子的確使你生了氣,你就到另一間屋子去,平靜下來,然後再做反應。在氣頭上,你不可能將問題想得很清楚。

三、將「命令」改成「建議」

所謂命令,說起來是大人與孩子思想交流的單方面行為,在這裡並未考慮尊重孩子的人格自主性。孩子勢必會出現逆反心理,易於採取反抗的態度。聰明的父母在這個時候應當改變一下說話方式。比如,以「某某,如果你試著……如何?」「建議」從形式上看是在徵求孩子的意見,作為孩子也必定會認真聽。並且「建議」是讓對方作出判斷,有利於自然地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

四、避免刺激孩子

一般人若發現孩子行為失當,會脫口而出橫加指責。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爾登認為:「這種話其實在怪罪兒女,會使孩子覺得你是在無理取鬧,或覺得你不疼他們。」他認為,應改說「我……」例如「看見廚房又弄髒了,我好生氣。」或「你回家晚了,我很擔心。」戈爾登說:「這樣的口吻不容易傷感情或激起反抗心理,還能促使兒女反省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的影響,因而以後會考慮周到些。」

總之,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父母首先應該站在聽眾立場上聽取子女的意見,然後心平氣和地跟子女交換意見,對子女不能明白表示出來的意見,替他們做補充說明。這樣,既可使子女注意聽父母的講話,同時也可贏得他們的心,贏得他們的尊敬。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不貪非義之財,終感得一家骨肉團圓

明代時江蘇常州府無錫縣東門外有一戶人家,兄弟三人,...

【推薦】兒女教育得好,功德比請書送人大得多

印祖一生非常強調家庭教育。有一次也就是1932年,他在...

如何用佛法來處理家庭中的矛盾

問: 請問師父,如何在家庭裡的夫妻之間,丈夫與妻子...

如何度化家人

問: 如何度化家人? 慧律法師答: 從你的行為做起:...

「認錯」是處世最珍貴的寶物

我現在講個笑話給諸位聽,其實這是真事實,也是教你們...

【推薦】當你的父母漸漸老去....

哪天,如果你看到我漸漸老去,反映慢慢遲鈍,身體也漸...

聰明的女人不做婚外情人

男人有了情人後,其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況由內而外會突飛...

感化的教育

有一位安養比丘尼,住在一座寺院,平常待人慈悲,對人...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哪些念佛方式是不如法的呢

我們要念好這句佛,就要知道哪些是不如法的方面,以便...

在物慾之流中冷靜一下

關於金錢,周國平的一種觀念值得讚賞:小康勝大富。...

從點狀的佛號提升到片狀的佛號

我們怎麼把一個點狀的佛號提升到一種片狀的佛號,讓你...

一切皆捨,了脫生死

現在佛教在世界上,大體都在弘法、宣傳,雖然很普遍,...

謙恭,富貴將至的表現

《了凡四訓》中記載,袁了凡先生歷次應試時,每見寒士...

淨界法師法語名言分享【圖】

淨界法師法語名言分享...

淨宗十一祖-省庵大師

1.生平 省庵大師(公元16861734年),諱實賢,字思齊,江...

佛為什麼要說《阿彌陀經》

佛當時為什麼要說《佛說阿彌陀經》?我們從八個意義上...

【推薦】信佛後沒感應?其實這些都是三寶的威力

我們一般人做任何事情,都講求效果。像我們做生意講,...

離開塵欲,求生極樂

修行就是要離開塵欲,要發菩提心。覺明妙行菩薩進一步...

怎樣才能達到佛的涅槃境界

涅槃是無漏,是苦果苦因的消滅,也就是十二緣起法的止...

慧律法師《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有因緣碰到佛法的人,也想修行,但是,卻認為自己很行...

世有倡高調者,厭聞因果報應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世有倡高調者,厭聞因果報應之事,及與勤勞修持之法,...

【推薦】千百年來你所誤解的開光

開光就是開智慧 一直以來,人們對開光有著頑固的、強烈...

幾位古大德的大悲咒感應

廣恩禪師: 閉門絕食,念誦大悲咒。時值隆冬酷寒,霍...

眾生者,即是不生不滅義

次觀眾生世間清淨。此門中分為二別:一者觀察阿彌陀如...

【佛教詞典】旃陀羅笈多一世

梵名 Candragupta I。西元四世紀笈多王朝(笈多,梵名...

【佛教詞典】神境通

【神境通】 p0934   雜集論十四卷二頁云:神境通者:...

【視頻】智海長老《一盞明燈》MP3

智海長老《一盞明燈》MP3

【視頻】阿彌陀佛四字佛號

阿彌陀佛四字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