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離開塵欲,求生極樂

大安法師  2013/10/07  大字體  護眼色

離開塵欲,求生極樂

修行就是要離開塵欲,要發菩提心。覺明妙行菩薩進一步開示說:「汝等慮身纏世網,念頭不得清淨。」就好像我們現在還有很多世間上的事情要做,而且在這競爭的社會,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我們在修行的整個過程當中,念頭總是不得清淨。那怎麼辦呢?覺明妙行菩薩他提出一種方法,大家注意,這種方法是對我們很管用的,就是「汝但發個遠離求度之願,將牢牢歸向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之心,換卻奔走名利之心,便能即塵勞而覺路矣。」

這一法大家注意聽了,就是你只要發一個心,發一個什麼心呢?發一個遠離,就是厭離娑婆世界,求阿彌陀佛救度的願,然後就在內心,緊緊地把要歸向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的心,把它保持下來,然後就把原來對這種功名利祿奔走的心轉換。這裡提出的這種轉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們大家都在念佛,但是你客觀地、冷靜地解剖自己,你一天到晚的舉心動念,有多少心是放在真誠念佛求往生上,有多少心是放在世間的功名利祿上。

修心不是要一天到晚看別人啦,要看自己。我想這一看大家就會把頭低得很低了。我們一天到晚,大部分還是這個世間的功名利祿,恩恩怨怨,人我是非,種種的妄想雜念。那要往生,要見阿彌陀佛的心,在我們一天到晚的念頭裡面佔了多少?我們要往生見佛的心對我們還是很生疏啊,世間的種種的事情還是很熟悉啊。

所以不把這個生和熟的關係顛倒過來、轉換過來的話,那我們這個心意識裡面的所有的信息,還都是三界六道輪迴的東西,這些奔走名利的心就是無明熏真如,我們的心是被這些五欲六塵的狀態熏得越來越黑的,而這個念佛到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的心,這個心是真如心,以這個真如心熏無明,才能使我們心漸漸地潔白。

所以這裡又特別地提出「遠離」。「遠離」二字好說,「遠離」二字要真正落實下來,對我們來說就太難啦。有很多同修說:「哎呀!我是想念佛,但沒有時間念佛呀。」他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都是奔走名利,他就哪怕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都騰不出來念佛,你說他能夠說是遠離嗎?我們今生遇到了念佛一法,卻還是奔走名利,那實在是太可惜了。

佛在《無量壽經》裡面當展示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之後,那樣的苦口婆心的勸勉我們,「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現在要覺悟啊!趕快把世間的事情放下,趕緊念佛,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能得到無量壽,得到無量的快樂,無有邊際。雖然這一世精進勤苦地念佛,但是這樣的幾十年,最多一百年的念佛,跟你無量劫輪轉的時空比較只是須臾間,彈指間。你須臾間耳,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壽樂無有極啊。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看開生死,沒你想得那麼難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來時歡喜去時悲,合...

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你就成功了

在大乘佛法的修學內涵當中,不管你是修什麼宗派,都有...

恨了鄰居十年,我收穫了什麼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是心作地獄,是心是地獄。有幸...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有一個老嫗,兒子幼時出家,現在她很老了,連討飯都走...

晴日集

【存養篇】 一、得意淡然 不揚己盛 當我們面對得意的...

太子出城遊歷,照見世間老病死

釋迦牟尼佛出家前為印度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名為悉達多...

修淨土法門者,應如何受持讀誦大乘經典

問: 上品上生應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修淨土法門者,應...

如何發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問: 如何發三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大安法師...

不能為了懈怠放逸而取底限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佛號入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我們修行,大家肯定都有感覺,一修行,感覺最重的就是...

大安法師:一定要天天作淨土得生想

【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縱生到至極尊貴之非非想天,天福...

念佛就是在修止觀

念佛就是在修止觀啊!而且不是修一般的止觀,是修大乘...

佛陀的出家是為了什麼

佛陀出家前是一位王子,在宮廷享受著錦衣玉食、不知人...

圓瑛法師:十種人正好念佛

念佛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機,無機不攝。有情眾生,具...

地藏占察懺完整儀軌

末法時期,學佛的路上,有種種的困惑。學佛很久了,感...

這個是你學唯識最重要的功課

基本上,我們凡夫對人生的因緣的觀察,跟佛法所謂的因...

為小失大

從前有一個商人,借給別人五分錢,那人很久沒來還,他...

看問題不能停留在表面上

不少人,對沒有親眼看見的事物,常常給予否認。你說:...

有播種,才會有收成

記得一九五一年,我在新竹「台灣佛教講習會」教書時,...

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在一切修清淨心的行門當中,念佛一法是最為直接、最為...

卸下你沉重的包袱吧

出生的時候,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天真無邪,我們開心快...

用佛法智慧解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緣無所謂善惡,不粘著的智慧 《財富品質》雜誌: 如何...

【佛教詞典】二種妄見

指別業妄見、同分妄見,乃眾生個別或共同所起之兩種妄...

【佛教詞典】本法作已應即日往大僧中

亦名:尼作本法已應即日往大僧中 行事鈔·尼眾別行篇:...

【視頻】智海長老《人乘佛教》MP3

智海長老《人乘佛教》MP3

【視頻】六字大明咒(何禹萱)

六字大明咒(何禹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