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成功

2013/06/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成功

人有競爭之心,絕非錯誤。競爭之心,至少能夠體現人的心有志向、身有勤勉。我熟識的一位出家師父說,佛門事繁,不談才具的話,唯願擔當者競相承擔之。意思是說,佛門清淨,多數出家人以修行求道為己任,但那麼多的雜事,總要有願意承擔這些繁劇的人去做。想要擔當,一點競爭之心沒有,事情也是做不好的。

無論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有了這份擔當心、競爭心、進取心,便就有了成敗之別。尤其是塵世中人,在家居士,有經商、務工、教書、耕田、做官的等等,成敗之別更是滲入其生活的細微點滴之中,只會將之看得更重。

現在有不少人,惑於社會上流行的所謂成功學培訓,枉費金錢,受人愚弄,實在是可悲。其實,成功之要訣,早已經有了,而且,就在我們身邊,無須遠求,無須跋涉。

中國古人就曾論述過成功的要訣,十分精當。那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人的成功,第一要看老天爺賜予的機會;第二要看你所處的環境和已擁有的條件;第三要看你的號召力、團結力和凝聚力,也就是人的條件。

關於它們三者之間的關係,孟子曾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即人心的力量決定成敗。人心凝聚,可以克服天時地利的缺陷。他還進一步論述道,順天道而行的人,獲得的幫助就多,天下人都會歸順他,最終走向成功;背道而馳的人,則眾叛親離,最終走向失敗。

從劉備漂泊流離的一生來看,基本上就是以「人和」來克服種種天時地利缺陷的典範。他雖自稱是皇家後裔,但無立足之地,帶領老弱病殘,寄人籬下,隨時面臨被人消滅或吞併的危險。從天時來看,他出身寒微,起點為零;從地利來看,他北臨曹氏大兵壓境,東依孫吳虎視眈眈。但他能夠團結上下,廣聚人才,不恥三顧。這就是人和。

當然,歷史上也會出現偶然的個例,那些不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條件,卻能夠成功的。還是拿三國來說,董卓就是個典型。他本是一路不起眼的軍閥,但恰逢政權有難,召他入朝,使他坐大。他是典型的人神共憤的一個壞蛋,卻掌握大權,威福天下。但很快就倒台了,而且死得很慘。這就驗證了《孫臏兵法》裡的一句補充:「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但這個論述,還是有其缺陷的。因為天時、地利、人和,主要還是講戰爭,講政治鬥爭的。孟子當時講這話,也是針對戰爭而言。具體應用到某一個人的成功,就未必那麼恰如其分。尤其是,天時、地利,都不是人可以選擇的,「人和」倒是跟人有關,但如何達到人和,也沒有具體描述。所以,僅憑這六個字,恐怕不能成為一個人追求成功的警訓。因為這六個字,從很大程度上,磨滅了人自己的力量,會讓很多人把不成功的因素,歸結到自己沒有天時地利——楚霸王不就說:非漢亡我,天也。他責怪老天爺對他不夠好,這實在是冤枉老天了。

因此,我們還要用正法來修證所謂成功,其實在佛法裡早已給了我們最圓融的開示。其中,最足以使我們豁然開朗的,便是《阿彌陀經》裡佛陀所講: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在這裡,佛陀是教導我們,要想往生西方極樂淨土,需具備善根、福德、因緣三個條件。而執持佛的名號,就是反覆修證、培植、鞏固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的。事實上,這個道理,用於世間,亦能使人成就。從佛法的角度來看,善根就是對貪瞋癡的厭離,稱為三善根;福德,即一切善行之利益;因緣,就是成就善惡果報的外部條件。晉朝劉琨說:「臣以頑蔽,志望有限,因緣際會,遂忝過任。」說我這個人非常頑皮愚蠢,沒什麼志向,但因為非常偶然的機會,才擔任了現在的職位。原文中所說「各種偶然因素正巧碰在了一起」,即是因緣和合。

我們從現代人的思想觀念來看,善根就是一個人內心對善惡的分辨能力,就是一枚種子;而福德,就是一個人的威望、威信、說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最後的這個因緣,就是機遇。

但是,這三個因素,並非是孤立的。嚴格來說,善根為第一,因為有了善根,才能自然流露善行,因此才能積累福德。而機會或者機遇,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實際上就蘊藏在諸多福德之中。所以說,佛法說一切法皆為心法,真實不虛。比如你沒有善根,只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才有善行,這種善行,因為不自然,非真誠流露,所以,必然不能持久,也不能感人,更何況是感動天人神佛?這就是古人所謂的「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的意思。

我們以著名的蘋果電腦之父喬布斯一生為例,所謂善根福德因緣,真是歷歷在目。

喬布斯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很關注內心的修煉。他在十九歲時,就曾放棄一切,跑到印度去學習靈修,結果搞得幾乎流落街頭。我們從這一點來看,他是非常有靈性的,也是非常內省、真誠的人。我覺得,這其實就是他的一種善根。盡管他並沒有清晰地表達出來:我要用計算機技術為人類造福。但是,他潛伏的念頭,其實就是如此,他至少意識到,未來的計算機將使人們的生活、工作變得更加便利和快捷。因此他對計算機很著魔,窮得要死,仍然孜孜不倦。

因為有了這種善根,所以喬布斯在創業初期的堅韌勤苦,以及他過人的技術洞察力,就非常容易被人發現。他的這種精神,就非常容易獲得別人的讚助。在喬布斯二十一歲那年,當他正在自己的車庫裡揮汗如雨地組裝那些當時聞所未聞的電腦時,一位叫馬爾庫拉的百萬富翁發現了他的產品,經過反覆思量,這個富翁終於被喬布斯的產品和精神感動,決定把自己的寶全都壓在喬布斯身上。

馬爾庫拉提供了六十九萬美元給喬布斯,這在當時,是一個驚人的巨額款項。這也是喬布斯的蘋果電腦最終走向成功的轉捩點,短短幾年後,喬布斯就成了億萬富翁。

我覺得,馬爾庫拉之所以會幫助喬布斯,固然是因為他認為喬布斯的商業頭腦可以為他贏利。但是,我們想像一下,假如喬布斯僅僅擁有一項新技術,但他人格不堪,非常狡詐,沒有吸引人的聰慧、堅韌和靈性,人家也頂多收購一下他的技術而已,不會也不敢拿自己的身家去跟他合作。人家跟他合作,首先是看中了喬布斯這個人,而非單單這項技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就是喬布斯的福德。

後來,喬布斯的蘋果電腦業績被IBM攆上,節節敗退。這位蘋果電腦的創始人,竟然被董事會驅逐出門。一九八六年,喬布斯不得不另起爐灶,離開了蘋果整整十年。直到一九九六年,蘋果公司已經徹底衰微,請求喬布斯重返崗位,拯救蘋果。喬布斯又開始了第二次創業,並且推出了讓世人為之瘋狂的iphone,讓蘋果再次輝煌。

我認為,喬布斯能夠有機會重新執掌蘋果的大權,就是一種因緣。而這種因緣,其實深植於其福德之中。蘋果身陷危機,董事會可以向全世界徵求賢能,但卻最終選擇了喬布斯,蘋果董事會當年驅逐喬布斯,雙方已經結下了不快。但是,蘋果董事會通過對喬布斯以往的所作所為判斷,喬布斯不是一個記恨的人,他的胸懷足夠寬廣,因此才發出邀請。

我們梳理這些,才能知道,成功學確實有,但以現代人浮躁的心性,也只能是學點口號,掌握點皮毛,怎能領悟成就自己的深邃真知?成功之學,就在佛法之中。深入佛法,在佛陀教言的指引下我們的心性才能獲得安定寧靜,才能真正契入成功的真諦。這也體現了佛陀無上的慈悲與智慧,既能指導我們修行,得解脫,也能教我們如何在世間做人、做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釋迦佛與三千佛緣

釋迦牟尼佛一日於眾會中開示大眾:我於往昔無數劫時,...

精進努力是一切成功的載體

我們已經知道了拜佛菩薩與拜神的區別。佛菩薩沒有分別...

在世俗中,佛弟子該如何看待爭取呢

問:在世俗中,佛弟子該如何看待爭取呢?是應該什麼都...

阻礙你們晉陞的人

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有一家大型公司。一天,員工們外...

阿那律尊者得天眼第一的因緣

摩尼婁陀(阿那律),在佛陀為大眾開示的時候,打了瞌...

從凡夫轉變為聖人

五停心觀中的因緣觀,即觀察一切法皆因緣生、因緣滅。...

墮入鬼道的四種因緣

我們把墮入鬼道的四種因緣簡單地說明一下。 第一種,是...

把工作環境當做修行的道場

我是一名護士,對這個稱號我曾很不喜歡。你可能會說,...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懺悔依教理有三種

懺者懺前愆,悔者悔後過,懺無始至今所造罪業,期仗佛...

結了善緣,才能得蒙救度

《智論》裡面說,一種可能,或可螞蟻在自己的前面成佛...

八種錯誤的心障

這類的情況完全是由行者的心所造作的,而不是與生俱有...

成就的大小跟胸量有關

一個人的成就,跟他的志向是有關係的。你一個志向太羸...

把這十種障礙轉成助道因緣

十不求行:一念身不求無病,二處世不求無難,三究心不...

端正思想消除極端

有些人在修輪迴痛苦的時候,會出一些問題。我遇到過這...

出離心之思暇滿難得

所以我們透過死亡的無常,每一生的死亡到來都把我們生...

相信念佛法門,緣於一次住院的經歷

本人能夠相信念佛法門,實際上比較感謝一次住院的經歷...

處事的四種智慧

事無難易,關鍵是人能干與否。一個能幹的人,再難的事...

弘一大師:淨宗問辨

古德撰述,每設問答,遣除惑疑,翼讚淨土,厥功偉矣。...

「敗將」言勇

上天偶爾也會眷顧需要機會的人。 吊橋上立了一個牌子...

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

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當今之人,欲於現生了生死大事...

怎樣從生活中落實看破放下

問: 師父慈悲,弟子不知怎樣從生活中落實看破放下,...

如何是日用而不知

玄沙師備禪師與韋監軍吃果子。韋監軍問:如何是日用而...

眾生皆有佛性 不宜殺生慶賀

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只因無明妄動,是為大咎。從真...

吝嗇鬼伊利沙

有一個人名叫伊利沙,富有萬貫家財。但他生性吝嗇,從...

【佛教詞典】妙法印三昧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智度論四十七曰:妙法名諸佛菩...

【佛教詞典】刪提嵐國

刪提嵐,梵名 Sandilya。為阿彌陀佛及釋迦佛於過去世發...

【視頻】《佛說十善業道經》旃檀居士念誦

《佛說十善業道經》旃檀居士念誦

【視頻】《九品往生》道證法師讀誦

《九品往生》道證法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