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要隨和就得克服以我為中心

2013/03/1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要隨和就得克服以我為中心

很久以來,總是在思考,什麼是隨和?

有人說,隨和就是順從眾議,不固執己見;有人說,隨和就是不斤斤計較,為人和藹;還有人說,隨和其實就是傻,就是老好人,就是沒有原則。那麼,隨和到底是什麼?

隨和,是一種素質,一種文化,一種心態。隨和是淡泊名利時的超然,是曾經滄海後的井然,是狂風暴雨中的坦然。

人要善於隨和。即便原則問題,也要平等地和人家交換意見,不鬧意氣,不存成見,切莫居高臨下,殺氣騰騰地採取壓制人家的態度,那是自己水平不高的表現,很難達到目的,還損害自身形象。

要隨和,就得克服「以我為中心」的思想。如果你的見識主張和能力比別人強,人際關係好,人家就可能會尊重你.如果自己不具備這些條件,又要搞「以我為中心」。既不能滿足你的慾望,又有可能毀掉你自己。斤斤計較自己的名譽,地位,什麼都要比人家的好,情緒又煩躁,對自己身體必定傷害較大,會容易衰老。要人家尊重你,關鍵是自己要尊重人家。

做到隨和的人,必定是高瞻遠矚的人,寬宏大度的人,豁達瀟灑的人。而胸懷狹窄的人,做不到這點。「難得糊塗」就妙在其中。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只有隨和的人,才能發現周圍的真善美,才可以真正享受生活賜予我們的快樂。在隨和中,我們可以擁有寬廣的胸懷、高瞻遠矚的目光和無以倫比的智慧。

但隨和決不是沒有原則。隨和的人,首先是聰明的人,他以睿智的目光洞察了世界;隨和的人,是謙虛的人,他始終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隨和的人,是寬宏大量的人,在人與人之間發生摩擦時,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他能夠以謙和的態度對待對方;隨和的人,是沒有貪慾的人,他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世俗慾望……

我們如何才能做到「隨和待人,隨和處世」呢?

隨和需要有良好的自身修養。要善於和有不同意見的人溝通,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感恩;要真誠地讚賞別人,誇獎別人;要不吝嗇自己的微笑。

隨和需要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隨和需要與人為善的品質。「不以善小而不為,不為惡小而為之」是做人的準則。善良作為人們最美好的品質永遠閃耀著人性的光輝!一個與人為善,從善如流的人總是受到人們的稱讚和尊重。對周圍需要幫助的人,伸出熱情的雙手給他一份力量;面對他人過錯,善意地給予詮釋和諒解……與人為善,善待他人,我們就會多一份坦然,增一份愉悅,添一份好心情。如此說來,善待他人不正是善待自己嗎?

品味隨和的人會成為智者;享受隨和的人會成為慧者;擁有隨和的人就擁有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善於隨和的人,方能悟到隨和的真諦。

真正做到為人隨和,確實得經過一番歷練,經過一番自律,經過一番昇華。

為人隨和一點,我們會感受到生活更加美好!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處世不求無難,謀事不求易成

處世不求無難。 你處在這個世間不要求沒有苦難,沒有厄...

人生百空歌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東...

用一顆歡喜的心來對待生活

在當今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競爭也日趨激...

人生的財富不代表你有多少金錢

有這樣一個故事,雖然很平常,卻意義深刻。 瑞士是世界...

人際關係的圖解

...

每日的生活要如何計劃呢

你每一天的生活,是如何過的呢?有計劃嗎?春秋時,齊...

風雨飄搖的人生

周公有一首詩,叫做《鴟鴞》,出在《詩經?豳風》,《...

水到絕境是飛瀑,人到絕境是轉機

大雨過後,有人抬頭看天,晴空萬里,神清氣爽。有人喜...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

(印光大師校印版本)...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為什麼要戒殺放生

問: 為什麼要戒殺放生? 方海權答: 欲知世上刀兵劫...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進波羅蜜

好逸惡勞或懈怠,可以說是人的通病。由於貪圖安逸,往...

修學佛法不要永遠停留在「知道」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勤修加行呢?古德註解上說,一個菩薩...

我們信仰的是三寶,不是信仰哪個人

如果菩提心沒有生起來就很容易退轉,這是不變的信仰。...

【推薦】從事餐飲行業造殺業的人如何轉行

北京阜成門內大街,有一大葷館子,名九如春,生意很發...

安住清淨本性,破除自我設限

我們無量劫來,每一期的受生都不是很如意,每一個人成...

淨土法門下手容易,成就的果位非常高

現在很多人沒有自知之明,他覺得他一修行就目空四海,...

修行猶如洗廁所

每次佛學講座或法會完後,待信眾們差不多全部離開了,...

我們的心要安住在什麼地方

我們的心要安住在什麼地方?你看《金剛經》是怎麼展開...

鬼道的十類

在《楞嚴經》的思想,是地獄受報以後,轉為鬼道繼續受...

積攢往生極樂淨土的資糧

為什麼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中...

千信則千生,萬信則萬生

不論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要想成就,都要從信字開始...

不後悔過去,不擔心未來

人們通常認為在水上或稀薄的空氣裡行走是個奇跡。但我...

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

「清珠投於濁水」與「喊破喉嚨也枉然」如何理解

問: 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

【推薦】如何判斷出自己臨終是否能往生

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在目前自己活著的時候,就準確地...

【佛教詞典】一百八

(名數)佛家慣用一百八字,又略作百八。...

【佛教詞典】法性土

(術語)三土之一。法性身所住之土也。法性土即真如之...

【視頻】《如來示教勝軍王經》女聲讀誦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女聲讀誦

【視頻】口業、貪嗔、邪見、我慢、嫉妒

口業、貪嗔、邪見、我慢、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