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半」的處世哲學

2013/01/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明末清初的碩學鴻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

看破浮生過半,半字受用無邊。半中歲月盡幽閑,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半經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衾裳半素半輕鮮,餚饌半豐半儉。

童僕半能半拙,妻兒半朴半賢。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半思後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半帆張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佔便宜只半。

「半」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心靈狀態,一種人生智慧,一種處世哲學。

杭州靈隱寺中有一副對聯:上聯是「人生哪能多如意」,下聯是「萬事但求半稱心」,這副對聯道出了處世的真諦。其意是奉勸世人心態要寬鬆、從容、大度、豁達,眼界放寬,心平氣和地追求「半稱心」的生活。古人說:「天下事不如人意者,十之八九。」假如事事盡如人意,那有什麼努力和輝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遺憾才顯出生活本色。

人生幾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種滋味都有,故稱「百味人生。」人生追求完美,但總會留下無盡的遺憾。西方有句諺語:「當你選擇面對陽光,黑暗永遠在你的背後。」所以,生活裡有陽光就會有黑暗,不可能事事稱心如意。在五光十色眼花繚亂的花花世界的誘惑面前,特別是在激烈競爭,崇尚快餐文化的今天,只有「萬事只求半稱心」,才能坦然地的面對人生,淡泊地看待榮辱得失。

萬事稱心如意無非一切天遂人願,心想事成。但商品社會世間萬象矛盾叢生,人生路上風雲變幻,苦悶、失意之事常常會出現,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是從完美的初衷出發,卻以美中不足結束,更有一些事情是以失敗告終,人與人之間的飛短流長也在所難免,所有這些都是客觀存在,顯然不可能事事稱心如意。由此可見,萬事如意不能苛求。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就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和則百體皆和。」只有平心靜氣胸無太多的雜念,才能及時把握機遇,化險為夷,這是改變命運的最大財富。

萬事只求「半稱心」,是不設置太玄的目標,不盲目的去攀比。哲人王雨生說:「刻意追求輝煌的人,一生中有一萬個不如意;樂於過平常生活的人,一生中則有一萬個滿足。」所以,我們最好不生非分之想,不貪非分之財,即使我們得不到希望的東西,也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苦惱我們的生活。

人生的道路總是坎坷不平,總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遇到困難別倒下,告訴自己不求事事稱心如意,只為不虛度人生而頑強的拚搏,以萬事只求「半稱心」的豁達心態,堅韌不拔的去克服困難,解決困難,去做生活中的強者。世間萬物變幻莫測,只有我們想不到的,沒有我們做不到的,俗話說的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得失之中,正確對待苦樂成敗。

萬事只求「半稱心」,是胸襟寬廣,是淡定從容的處世哲學。人生絕對不能要求事事稱心如意,假如事事盡如人意,就沒有了努力和人生的精彩輝煌。所以,凡事「半稱心」就很不錯了。季羨林曾說:「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在這不完滿的人生裡,一個人的胸襟如果能夠寬廣一些,定會處變不驚,臨事不亂,臨危不懼,只有以這樣的心態去生活,人才能活得從容大度、豁達。才能活得快意、活得坦蕩、活得健康。

生活裡,上蒼不會讓所有的幸福和快樂都集中到一個人身上。人生的旅途曲折而複雜的,常常是難以預想到的,這其中包括:理想、事業、家庭、和個人生活。楊絳說:「得到了愛情未必擁有金錢;獲得了金錢未必能擁有快樂;擁有快樂又未必能享受到健康,即便是擁有健康,也未必一切如願以償。」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讓我們珍惜擁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以求通達明智、沉浮自如。對於一些細小的枝節問題,不必斤斤計較,對一些不順耳的話可「聽而不聞」,對不順眼的事可「視而不見」。

人生的路上,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做世間功利的奴隸,不為凡塵中各種攪擾、牽累、煩惱所左右,使自已的人生不斷得以昇華,做真實的自我,讓人性回歸到本真的狀態;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樂就在身邊。萬事只求半稱心,這不是玩世,這是求是。追求「半稱心」的生活,不是無奈和消極,而是一種豁達和智慧。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知足常樂,忍耐則心安

人生來的是那麼的偶然,父母沒有與其商量就把人帶到這...

以忍來圓滿人生

忍辱,是良藥,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哪,都是海闊...

若從烈焰中覓得清涼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原文: 古人云:熱亂場中,難當冷眼。以三界無安,猶如...

知足的人是最快樂的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心中少欲知足、無貪無求,才能輕安...

誰的人生沒有痛苦呢

有一次,幾隻野兔偶然相遇,它們七嘴八舌地抱怨起自己...

解富貴榮華 破千萬煩惱

「人生」這兩字看來很簡單,但是最複雜的就是人,例如...

人生什麼事最苦呢

對苦與樂看法的層面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樣,關鍵在於...

人生百空歌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東...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大藏經】【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世間上事情都是無定相的

無定相,這個定相怎麼講呢?就是不可以改變的,叫做定...

發心與發願是一回事嗎

發心也就是發願,只是願更為強烈與堅決,更具有目標性...

佛法,一種終極智慧

一 佛,就是覺悟了的你自己,以及給予你啟發和幫助的人...

此到窮年,亦不得受用

【原文】 經云:凡夫賢聖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

平安無事清清淨淨,就是究竟的福報

在政治哲學上,如果想立功創業,就要注意 其安易持 這...

四依法之「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法四依的最後一依是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佛說的三藏...

惡人所造的惡業是否可帶業往生

問: 帶業往生,善人得往生,惡人以前所造的惡業是否...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類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三類: 第一個,是三寶物。 三寶物...

有十種行人多墮在邪僻

有十種行人,發心修禪不同,多墮在邪僻,不入禪波羅蜜...

五百羅漢圖釋大全

五百羅漢圖釋大全...

只重衣衫不重人

唐代高僧三聖繼昌禪師是一位有修有證,品行正直的高僧...

獼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門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區的靈鷲山精舍裡,為天、人、龍...

以善攝惡,治貪慾病

人除了物質生活以外,還要重視心靈的淨化與提升。假使...

這樣賺錢花錢必能增加福報

佛陀告訴我們,佛法是難行之法,難行還是要行。佛陀對...

無意義的懸想是一種自我損耗

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幹;及其有幹,...

去外面看世界,是要你觀察自己的心

有的人到外面去旅遊,好一點的酒店洗漱用具是免費的,...

【佛教詞典】漏盡力

(術語)菩薩十力之一。斷盡一切煩惱之力用也。...

【佛教詞典】邪瑜伽行

(術語)總稱苦行外道非理之觀行。瑜伽倫記五上曰:或...

【視頻】大悲咒(永富法師唱誦)

大悲咒(永富法師唱誦)

【視頻】讀誦金剛經的感應(淨界法師)

讀誦金剛經的感應(淨界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