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獼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門

2011/01/01  大字體  護眼色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區的靈鷲山精舍裡,為天、人、龍、鬼等眾生宣說微妙法義。當時,有一人舍去了家宅、妻兒,來到精舍求見佛陀,希望能於佛陀座下出家修行。佛陀慈悲應允後,為其剃度,並且教他於樹下禪修靜坐,思惟佛法義理。比丘領受佛陀的教誨後,遂前往離精舍有百里之遠的深山中精進用功。

就這樣,比丘獨坐樹下修道三年,因不見任何成就,不禁起了懷疑與退悔:‘我舍棄了家宅、妻兒,不就是想要成道嗎?但三年了,看來是毫無所成,再這樣下去,簡直是浪費時間和生命。我倒不如回家和妻兒團圓,再享天倫之樂。’想畢,便準備下山回家。

此時,佛陀以神通力觀察,得知此人應可得道,只因一時愚昧而想放棄解脫之路。於是,佛陀化成一位尋常沙門,並以神足通來到比丘修行的山中。果然,一到該地,只見比丘行色匆匆地往山下走,沙門即向前問道:‘對不起,我恰巧從這路過,見您所來方向,請問您可是從山中而來?這邊剛好有一平坦草地,不如我們坐著休息一下,也可藉此因緣向您請法。’

比丘點頭答應,兩人坐下之後,比丘感嘆道:‘不瞞您說,三年前我一心求道,舍離了家宅、妻兒,來到這深山修行,但幾年過去卻一事無成。所以我想與其在這吃苦、浪費生命,倒不如趁早回家與妻兒重溫天倫之樂,然後再做打算!’兩人在談話之際,發現有一隻老獼猴竟然離開樹林,在平地生活。沙門問比丘:‘這老獼猴真是奇特,為何會出現在這兒呢?這附近並無大樹可供它棲止、休息,為何它樂意這樣做呢?’比丘回答:‘我很早以前就注意到這只獼猴了,根據我在山中的觀察,它選擇在這兒生活有兩個原因:第一、因為妻子眷屬眾多,就算日夜辛苦奔波,所得飲食仍不得飽足眾口。第二、為求飲食,每天都要上下攀爬樹木,不僅腳底容易磨破受傷,也難有片刻空閑。所以老獼猴選擇離群索居,住在這個地方。’

兩人才剛講完這番話,卻發現老獼猴竟然又爬回林中的樹上。沙門問:‘你看到了嗎?這隻老獼猴又回到樹上,和同伴一起生活了。’比丘回答:‘這隻老獼猴實在太愚癡了!既然能遠離喧囂,又不用再為三餐奔波勞苦,為何還要舍棄這樣自在的生活,回去自找煩惱呢?’沙門聽了比丘的話,便說:‘其實您與這隻老獼猴又有何差別?當初您也是因為兩個原因而舍家修行:一是妻子、家庭猶如牢獄一般,令人不得自由;二是兒子眷屬如同枷鎖,為其奔波,難有喘息之時。所以您出家求道,就是為了了斷生死輪迴之苦,但今日您卻想要舍道歸家,猶如將枷鎖再套回身上,走入牢獄之中。所以貪戀不舍的情執,將會帶您走向地獄之路。’沙門說畢,即還現佛陀丈六金身,光明普照,大地震動,飛鳥走獸皆循光來到佛前,懺悔過往的罪業。於是佛陀為大眾說了一首偈語:

‘如樹根深固,雖截猶復生;愛意不盡除,

輒當還受苦。獼猴如離樹,得脫復趣樹;

眾人亦如是,出獄復入獄。貪意為常流,

習與憍慢井;思想猗淫慾,自覆無所見。

一切意流衍,愛結如葛藤;唯慧分別見,

能斷意根源。夫從愛潤澤,思想為滋蔓;

愛慾深無底,老死是用增。’

比丘見到佛陀的光明瑞相,又聽到佛陀所說的偈語,不禁慚愧汗顏。於是,比丘恭敬地頂禮懺悔,不再起諸惡念、妄想,並且一心思惟佛陀教法,當下即證得阿羅漢果。諸天人眾亦聽聞佛陀說法歡喜不已,所以散花供佛,同聲讚歎佛陀無量功德!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卷三》

省思

《四十二章經》云:‘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本為生死輪迴之根,欲脫輪迴之苦,當先斷除情愛枷鎖。倘若不能透得此門,則終日勞碌,難有成就,猶如水上落葉,隨波逐流,一旦情浪翻至,又復沉沒生死苦海。修行之人但舍情愛執著,將其轉化為對無盡眾生的菩薩悲心,於種種方便化導中,自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菩薩行願。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為何相愛容易相處難

《四十二章經》云:愛慾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

佛弟子應如何看待出軌的配偶

問: 比如說,在家庭生活中有一些人,其配偶曾經受現...

了幻法師:夫妻是冤家嗎

問: 夫妻是冤家嗎? 了幻法師答: 民間信仰所謂的夫...

聖嚴法師《如何解決情緣的問題》

1.斷所有情緣 每個人在無始以來的輪迴中,到底有多少...

佛教對感情的處理

古德云:「愛不重不生娑婆。」愛是生命的根源,根據佛...

宣化上人:【無漏】的智慧光明

諸佛菩薩、賢聖僧,皆有無上的大智光明,無漏無盡的智...

濟群法師: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執

問: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執? 濟群法師答: 情,來自...

愛情看破了不過是聚散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應...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玄奘大師最後魂歸何處?

唐朝時,彌勒信仰盛行。玄奘大師晚年臨終時,發願往生...

鹿頭梵志的得度因緣

佛陀在羅閱城的時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隨用功學習。有...

慧遠大師畫傳

一、出生書香,聰穎博學 中國淨土宗初祖廬山東林寺開山...

豐子愷《十二生肖》漫畫

豐子愷《十二生肖》漫畫。以上作品由豐子愷原創,吳浩...

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

匯三乘五性,同歸淨域。導上聖下凡,共證真常。 淨土法...

五色養生素食

五色養生素食以低鹽、低糖、低脂肪為準則,堅持新鮮入...

有分別與無分別

分別是一種知識、知能。如果沒有分別作用的話,則天下...

一切具足,何假向外求覓

大珠慧海向馬祖道一求佛法,馬祖告以:「一切具足,更...

印光大師是怎樣弘法利生的

【師之耳提面命,開導學人,本諸經論,流自肺腑。故不...

《楞嚴經》的三個重點

《楞嚴經》前三卷半的經文當中,有三個主題是它的重點...

妙湛老和尚慈心法語

1、勿忘世上苦人多。 2、不弘法不到俗家去。 3、為人要...

誰偷了摩尼寶珠

一位威儀庠序的比丘沿路托缽,來到穿珠師的家門口,技...

發心的重要性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個方面,修任何法門都好,首先是發...

引發人性中的貪婪

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當時只是抱著姑且看看的心態,但...

這個是非怎麼能聽呢

這個習氣不容易了解,但是我們用一種比喻就很容易了解...

悲田供養獲極大功德福報

父母,祖父母乃至親人長輩老病時,我們能以飲食,醫藥...

【佛教詞典】馬陰藏相

梵語 ko?opagata-vasti-guhya。又作陰馬藏相、陰藏相、...

【佛教詞典】惡見處

(異名)地獄名,十六別處地獄之一。見正法念經六、往...

【視頻】慧律法師《沒有真正的生死,只是相的改變》

慧律法師《沒有真正的生死,只是相的改變》

【視頻】少林八段錦(善濟法師)

少林八段錦(善濟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