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百歲老人的三大寶

2012/12/2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百歲老人的三大寶

第一件寶:好心態

常言說:「心情好,一切都美好。」「好心態,長壽一法寶。」綜觀世界各國百歲老人,無一不提及良好心態。

波蘭年齡最大的老壽星,115歲的雅尼娜·艾茲維科夫斯卡,是有名的遇事想得開的老太太。她的大半生都是在戰亂、貧困中度過的,但她堅強、自信,從不悲傷,身心沒有被摧垮,活到了115歲高齡。

清代名醫張培仁在《妙香堂叢話》中說:「人常和悅,則心氣充而五臟安,昔人所謂‘善養喜歡神’。」

第二件寶:好人緣

大量的調查資料發現,百歲老人都具有好人緣的共同特點。

壽星們在為人處事上能夠正確對待人,正確對待事。壽星大都具有「六心」,即仁愛之心、善良之心、正直之心、寬恕之心、真誠之心、奉獻之心,體現了情操高尚、與人為善、心地坦蕩的待人處事之道。孔子說:「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又說:「仁者,愛人。」以此處理人際關係,心無私慾,胸懷坦蕩,多吉多利。生活在暢心如意的環境之中,必然有益於身心健康。科學家研究認為,人緣好的人,心情好,體內能分泌有益的激素、酶類和乙酰膽鹼等,這些物質能把身體調節到最佳狀態,有利於健康長壽。

第三件寶:好習慣

現代醫學認為,人的生長、發育與衰老受生物鐘的控制。有規律的日常生活,有利於人體生物鐘運轉正常,有利於健康長壽。美國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引起早逝的原因多與起居無常和不良嗜好相關。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指出,人類的健康長壽,60%以上取決於生活方式。我國近年來的前10位死因中,因不良行為習慣而致病的達50%以上。

習慣,包括衣、食、住、行和日常嗜好及思維方式等,是人們日常行為的綜合。每一個人都有特定的日積月累形成的習慣。習慣同其他事物一樣,有好壞之別、美丑之分。從百歲老人的生活習慣看,他們都具有起居有常,行不妄失的好習慣。長壽老人都能遵守符合養生要求的作息制度,並重視細節養生,無不良嗜好。

曾連續5次在北京春運會上奪取80歲以上年齡組5000米長跑冠軍的初日長老人,已93歲高齡,身子骨挺結實。他的長壽秘訣是堅持「三定量健身法」,即堅持定時定量的體育活動,堅持定時定量的合理飲食,堅持定時定量的睡眠。多年來,他起居有常,生活規律,從不妄動,把「三定量」作為日常行為準則,老而康健,身心保持著良好狀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飲食防癌的三大原則

癌字中有三個口,可見飲食和癌症的關係有多密切。世界...

生命的長短到底能否控制

死亡是任何人都繞不過去的,從出生之日起,我們無時無...

胃病患者飲食上要注意的11條原則

胃病患者飲食治療是關鍵,應該注意少吃油炸,腌製,生...

紅薯的保健與妙用

紅薯,又稱甘薯、蕃薯、山芋等。紅薯中含有多種人體需...

坐禪時如何調身

在坐禪的過程中,懂得調身是很重要的事情。禪定的功夫...

為什麼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我們平常當然理觀不礙事修,理事圓融,你該拜懺還拜懺...

六大進補的誤區

誤區一:用進補代替鍛煉 醫學家對人們提出忠告:生命...

妙用絲瓜治13種病

絲瓜味甘、性涼,入肝、胃經,有清暑涼血、解毒通便、...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思惟世無常,珍惜好時光

無常吞噬著歲月,太習慣於擁有,就會忽視無常的存在。...

如何面對情和愛,而不為所迷惑

佛教愛不重,不生娑婆一語,直接道出愛慾是人與生俱來...

蓮懺法師《地藏經簡答100條》

第一條、地藏經全稱是什麼? 答:地藏菩薩本願經。 注...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至無求品自高

我們講到生死疲勞,從貪慾起,那麼少欲無為才能身心自...

道德的力量超越了肉體的生命

信字,左邊是一個人,右邊是一個言,意味著是人說出的...

佛弟子最大的事情是什麼

在《法華經》裡面佛陀告訴我們,釋迦佛以一大事因緣出...

【推薦】地藏占察懺完整儀軌

末法時期,學佛的路上,有種種的困惑。學佛很久了,感...

在家念佛的三項事

今天佛七圓滿,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幾樣事情須要和...

三障未除,不可安眠

這以下分三段,別釋當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 約果報,報...

居士入寺規矩禮儀

佛陀教誡四眾弟子,形儀必須莊嚴整肅,內檢其心,外束...

印光大師:藥師法門儀軌

欲修持藥師如來法門者,應供藥師如來像。上海佛學書局...

學佛修行的11大禁忌

1、永遠都要記住學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滅...

業能縛住心,心也能轉變業

心能造業,心也能轉變業;業是由心造的,業也能隨心轉...

有病治不好就要發大慚愧心

有些佛教徒常生病,當然有病就要看病,假病也要假藥來...

成佛之道的兩個階位

智者大師把整個成佛之道簡單地判作兩個階位:一個是般...

佛教徒應以怎樣的心態對待錢財

問: 請開示:作為佛教徒、學佛者,應該有怎樣的心態...

【佛教詞典】平等三業

謂遠離是非、美丑、善惡、彼此等種種分別而平等之身、...

【佛教詞典】摩城

媲摩,梵名 Bhīmā。位於新疆和闐(Khotan)東方之城...

【視頻】夢參老和尚《死刑犯念觀音獲救的故事》

夢參老和尚《死刑犯念觀音獲救的故事》

【視頻】聖嚴法師《如何不執著遺體》

聖嚴法師《如何不執著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