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不慳財物長

2012/09/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恆思得慧根,恭敬得義理,無貪作事成,不慳財物長。(寶行王正論)

一、恆思得慧根

般若是諸佛之母,《佛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云:「如來則從智慧度無極生。設人觀察,推其本末,過去、當來、現在諸佛,誰為母者?則當了知:智慧度無極是其母也。」所以,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智慧。怎麼樣才能有智慧?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智慧的特性在于思考,生吞活剝經論上的文字,縱使能博學強記,充其量也只是世智辯聰而已,無法成為自己的智慧,所謂「如人數他寶,自無半分毫」。只有經過深刻思惟,親自體驗的智識,才能成為自己的法寶。因此,我們要把自己融入到真理的法海里,多思惟,多考慮。以恆心願力,鍥而不捨地從聽聞、思考、修證中求智慧,如經云:「以聞思修而入三摩地。

二、恭敬得義理

恭敬,是自謙而尊重禮敬於他人的意思。通於身口意三業。《十住毘婆沙論》說:「恭敬,名念其功德,尊重其人。」此就意業而言;「恭敬,名尊重禮拜,迎來送去,合掌親侍。」乃指身業而言;「以大乘法教化眾生,名為恭敬。」此以口業之說法教化而名恭敬。

《西方要決》主張淨土之行人須修五種恭敬:1、恭敬有緣之聖人;2、恭敬有緣之像教;3、恭敬有緣之善知識;4、恭敬同緣之伴;5、恭敬三寶。《優婆塞戒經》載,聽法之人須具十六事,其中之一即是要「恭敬聽」。又修行佛道有四種方法,即恭敬修、無餘修、無間修、是時修。此中恭敬修,謂恭敬所學,無。所顧惜,亦不憍慢。所謂「佛法在恭敬中求」,能以虔誠恭敬的心修行,自然能與佛法相應,故云「恭敬得義理」。

三、無貪作事成

無貪,又名不貪、不貪慾。為心所之名。謂於諸境界無愛染,能對治貪煩惱的精神作用。此心所恆與一切善心相應,為十善地法之一。又此無貪法是善種性,能為無量善法之根本,故與無瞋、無癡共稱為三善根。

貪,往往使人味於事理,感情用事,甚至為了個人的私慾而傷害別人,犧牲大眾的利益,使善事不能成就。《薩遮尼揵子經》說:「貪人多積聚,得不生厭足,無明顛倒心,常念侵損他,現在多怨憎,捨身墮惡道。是故有智者,應當念知足。」無貪,歡歡喜喜幫助他人,沒有目的,沒有企圖,給人利益,廣結善緣,因此所作一切事必能圓滿完成,所以說「無貪作事成」。

四、不慳財物長

不慳,為無貪之一分。慳是對財施、法施慳吝之心理。《撮論》說:「慳惜是多財障。」《薩遮尼揵子經》說:「惜財不佈施,藏舉恐人知,捨身空手去,餓鬼中受苦,飢渴寒熱等,憂悲常煎煮。智者不積聚,為破慳貪故。」不慳,是心不貪著,能隨人所須,一切結予。如此廣結善緣,自然生財有道。《摩訶迦葉度貧母經》說:「施如芥子,獲報如山。」又《大莊嚴論》說:「佈施得財富。」所以說「不慳財物長」。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徒對國家社會應做出什麼貢獻呢

現在的社會,信仰佛教的人越來越多,做為一個佛教徒,...

聖嚴法師:不知不覺佈施了一千萬

我有一位弟子,在二十年前家中尚不富有時,便偷偷在心...

楞嚴咒護身符,可以隨時都佩戴嗎

佛教的咒語確實是有加持力的,楞嚴咒也是寺院每天早課...

生活中有哪些簡便易行的佈施方法呢

阿彌陀佛,大家好!上堂課我們學習到《吉祥經》正宗分...

【推薦】每天投五毛錢作救人基金

四十多年前,我出家時就一直在想,佛陀出生在人間是為...

寒冷的冬天來了,請給鳥兒一把米

冬天給鳥類施食與放生一樣重要!冬天是枯竭的,沒有食...

心田事不同,功德分勝劣

在禪宗裡有一則公案:當初,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到中國,...

積蓄的終會散失,享受的就此沒有

我們佈施給別人:別人正是需要的,我們來幫助他;我們...

【大藏經】右繞佛塔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

普賢菩薩有什麼樣的功德妙用呢

我們先解釋普跟賢這兩個字。因為名以召德,一個菩薩的...

【推薦】觀音菩薩在哪裡呢

在各大寺禮拜佛菩薩的時候,經常聽到有人說:普陀山的...

所有一切法還是回歸到這一念心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間出世間法,唯聖與凡,無不...

游名山不願西方

【原文】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賢在,游普陀...

六根互用的例子

這以下引出六個現實的例子來作證明。我們看下一段,舉...

妄語戒有哪種情況可以開緣

向人說證果等法相;欲說他事,而誤說證果等事;戲笑說...

慧律法師《減少煩惱的兩個原則》

第一:你一定要寬恕眾生 。人的一生耗費在干擾別人、...

慈雲灌頂法師:一百種念佛

一、為五欲故,發心念佛,地獄界也。 二、為名利故,...

佛教中的「五行」有哪些含義

我們常說的五行為五元運行之意。指水、火、木、金、土...

在家居士的安樂八法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闍迦的年輕婆羅門來拜訪佛陀。 「世...

生命的原理:依報與正報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生命的原理,叫做依報隨著正報轉。...

淨宗五祖-少康大師

1.生平 少康大師(?---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縉雲縣...

念佛是念六字還是四字,怎樣計數方便

問: 念佛是念六字佛號還是四字佛號,怎樣計數方便?...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如何落實

問: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具體落實在念佛的時候,應該...

一切都虛妄不實,還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惡嗎

問: 如果一切都是虛妄不實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惡...

佛教法器的種類

法器又稱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就廣義而言,凡是...

【佛教詞典】秘密王三昧

圓覺經五名之一。圓覺經所說之行法,甚深秘奧,統攝萬...

【佛教詞典】托事顯法生解門

(術語)華嚴宗所立十玄門之一。同於天台宗之託事觀。...

【視頻】夢參老和尚《每一生都想了生死,為什麼了不了》

夢參老和尚《每一生都想了生死,為什麼了不了》

【視頻】淨土法門所依的經論

淨土法門所依的經論